XX年年11月,省委宣传部对全省新闻媒体负责人进行了分期分批的集中培训学习,学员们连续四天,学习了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学者专家们关于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重大问题和新形势下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等精彩报告。
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特别是对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的时代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1、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背景环境。
20世纪四十年代,在饱受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灾难之后,海外殖民扩张被世人抛弃,加快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的共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开始盛行。但是,在传统的发展观念指导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导致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社会两极分化、失业增加、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经济增长却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问题的。
到1960年代末期,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了传统的发展观念的缺陷,开始更多关注生态问题,认为生态快到极限了,而伴随着生态极限的到来,经济增长也就会到极限了,于是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这种发展思想是在1969-1973年间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他们把自然生态纳入到整个发展系统,指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帮助人们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种种误区中走出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极限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发展观,但其自身也存在诸如忽视科技进步的作用、忽视人的积极能动作用等多方面不足。
到197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出现。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上主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可持续发展概念开始逐步确立。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综合起来看,相对于传统发展观,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大的转变: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逐步深入,以人为中心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得以在实践中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所推崇。对此,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强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2、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国内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就长期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完成了第一个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历史任务就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苏联模式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面对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发展问题成为我们党亟待解决的中心任务。因此,开始提出“以苏为鉴”,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任务。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要走“工业化道路”的想法。党的八大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八大提出的许多观点,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等,后来被证实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此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重要方针的提出,都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事实上走了弯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步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调,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特别是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及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