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鼙字的意思

鼙
拼音 注音ㄆ一ˊ 简体部首鼓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21画
五笔FKUF 仓颉GEHWJ 郑码BJNE 四角44406 结构上下 电码7853 区位6017 统一码9F19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í(ㄆ一ˊ)

⒈  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统一码

鼙字UNICODE编码U+9F19,10进制: 40729,UTF-32: 00009F19,UTF-8: E9 BC 99。

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鼙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 𧯿
  • 𥀷
  • 𦗺

造字法

形声:从鼓、卑声

English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a drum used in the army in ancient China]

鼙,骑鼓也。——《说文》

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

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鼙角(鼙吹。鼙鼓与号角)

(3) 小鼓 [drumlet]。如:鼙鼓(小鼓与大鼓)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鼙

鼙【亥集下】【鼓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𠀤音崥。《說文》騎鼓也。《釋名》鼙,禆也。禆助鼓節也。《周禮·夏官·大司馬》旅帥執鼙。《又》中冬敎大閱,中軍以鼙令鼓。《呂氏春秋》帝嚳令人作鼓鼙之樂。

《晉書·樂志》有鼙舞。《曹植·鼙舞詩序》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能鼙舞。

與琵通。《搜神記》琵琶作鼙婆。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鼙

鼙【亥集下】【鼓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𠀤音崥。《說文》騎鼓也。《釋名》鼙,禆也。禆助鼓節也。《周禮·夏官·大司馬》旅帥執鼙。《又》中冬敎大閱,中軍以鼙令鼓。《呂氏春秋》帝嚳令人作鼓鼙之樂。

《晉書·樂志》有鼙舞。《曹植·鼙舞詩序》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能鼙舞。

與琵通。《搜神記》琵琶作鼙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鼙【卷五】【鼓部】

騎鼓也。从鼓卑聲。部迷切

说文解字注

(鼙)騎𡔷也。戴先生曰。儀禮有朔鼙、應鼙。鼙者小𡔷。與大𡔷爲節。魯𡔷𡔷之圖。圜者擊鼙。方者擊𡔷。後世不別設鼙。以擊𡔷側當之。作堂下之樂。先擊朔鼙。應鼙應之。朔者、始也。所以引樂。故又謂之𣌾𣌾之言引也。朔鼙在西。置𡔷北。應鼙在東。置𡔷南。東方諸縣西鄉。西方諸縣東鄉故也。按大司馬云。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大鄭曰。提謂馬上𡔷。有曲木提持𡔷立馬髦上者。然則騎𡔷謂提、非謂鼙也。許與大鄭異。从𡔷。卑聲。部迷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