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世界看中国,它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经历上下五千年后依旧繁荣。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独特文化,直至今日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各国。不可否认,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何谓中华文化?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我们可以直接回答: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而说它复杂,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比方说,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可以看做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些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有着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生改变。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由“九品中正”到“科举制”。在这跌宕起伏的变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同样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孔子,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关于他的着作《论语》,就记载了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承认、包容乃重差异,以达到思想的“多元化”,同时,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和”。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在先秦时就已初步形成。汉朝思想家董仲舒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哲学理论。“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天地自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人也必须遵照天地规律去认识与改造自身,才能适应天地规律。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并且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也如同灯塔一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明了方向。
最近出门,在路上偶尔可以看见这样几组词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xx大成功召开,首次以这十二个词语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词,其实也可以看作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和“与时俱进”很相似,在中国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制定不同的政策,其最终目的还是使中国走向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性的价值体系。”所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荣辱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完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建设目标,实现价值观,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的社会。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诞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素质的低下,文明的丧失,这对于中国文化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那么,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是“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呢?对于这,我们不能够主观臆断,毕竟科技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福音,文明使人类得以创造科技,科技与文化不可偏废。所以,我们不仅要发挥科技优势,还要弘扬并传承文化,才能够保存中国的血脉,富强中国的国力,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流沙坠简,说不完三千年中华文明;皓首削牍,道不尽五千载华夏沧桑。请乘文化之马,挥鞭从此远行。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初二:戴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