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艺术品的作文:我的老牛》
关于艺术品的作文:我的老牛
我的老牛
在我房间的书柜上,摆放着许多工艺品。要说我最喜欢的呀,数那头横卧着的乌黑发亮的老牛了。
看!这头瓷制的老牛,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它的头微微向前倾而往左歪,两只角弧形地往后弯,眼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它的尾巴不是一般地往下垂,而是往前伸,
好像在拍打着身上的苍蝇和蚊子。它张开嘴,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那低沉的“哞哞”声。
这是一头横卧着的老牛。怎样表现它是横卧着的呢?作者构思奇妙,让牛的右前腿向前伸,左前腿向后平伸,右后腿和左后腿都呈弯曲形,整个身子就像趴了下去。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头单独的老牛,那就错了。作者匠心独运,让老牛横卧在石头上,石头上的东西可丰富了,有古代的铜板,上面刻着“招财进宝”、“大吉大利”等,还
有金元宝呢!一个个形象逼真,象征着牛年财源广进,大吉大利的意思。远看它,以为只有一头老牛,可近看,老牛的身边还有两头小牛哩!小牛卧在老牛身边,好像正在吃奶呢!使这个工艺品显得不那么单调了。
这个工艺品多么精巧啊!我太喜欢它了。
篇二:《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收藏进入“疯狂投机时代”
来源:新华日报编辑:向晓波2010-05-2114:23:40共0条跟帖进入论坛
爱痕湖
5月17日,中国著名近现代画家张大千晚年的巨幅绢画《爱痕湖》在嘉德2010春拍中拍出1.008亿元的
天价,不仅成为画家个人作品新成交纪录,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品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而中国古画在拍卖市场的“疯狂”则始于去年:明代画家仇英的《文姬归汉长卷》和清代画家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分别拍出过1.012亿元和1.34亿元的天价。而在《爱痕湖》之前,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从来没有人能进入“亿元俱乐部”。一时间,“破亿”成了热点话题。有人不禁问,连连“破亿”的背后,
是否意味着中国传统书画也出现了如当代艺术那样的“泡沫”?
春拍:想“破亿”的还有三四件
从历年拍卖成交记录上可见,张大千作品之前的最高价为2002年香港苏富比的《泼彩朱荷屏风》,成交价为2143.32万元。此次张大千的身价竟从几千万一下突破亿元大关,有质疑声称,此举是有人利用目前当
代艺术市场行情低迷的机会,蓄意炒作以张大千为首的近现代书画家作品。
综观这两年的各大拍卖会,拍场中成交价最高为当代艺术品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传统书画作品的成交价格日渐癫狂。北京保利拍卖正指望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再破纪录”。现有纪录是去年保利秋拍上《十八应真图卷》创造的,落槌价高达1.69亿人民币。而今年保利春拍具备拍出天价实力的还有三四件,如《宋人团扇册页六幅》、徐悲鸿唯一的手卷《春山驴背图》、吴冠中迄今唯一的册页《册页十二开》、吴老的另一幅巨制《乞力马扎罗大雪山》和乾隆御制的“自强不息”宝玺。就像一位拍卖界人士所言,“破千万”早已不上台面,现在传统书画市场只谈“破亿”的事,因为现在人们的胃口已经完全被吊起来了。据透露,除保利外,另一些大拍卖行也已征集到一些珍品,准备在春拍中向亿元大关发起冲击。
冷观:升值太快让行家看不懂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中国传统书画完成了由低迷向复苏再向狂飙发展的整个过程。不过,已有业内人士担心,在这个眼花缭乱的过程背后,潜藏着新的危机。他们担心,几年前在当代艺术品领域生发的泡沫,正
在向传统书画和古玩领域弥漫。事实上,这样的迹象已经出现。比如上文所提那枚拍了9586万港币的“太上皇帝”白玉圆玺,2007年时只拍了4625万港币,2年间身价就翻了一倍。藏家为何这么快就出手?其中近5000万的差价里有没有转手炒高的成分?另外,还有一些中国书画拍品转手间隔甚至只有半年或几个月,每次转手身价都有数成的飙升。难怪有人说,过去是房价飙升看不懂,现在轮到中国书画看不懂了。传统书画,尤其是中国存世的古代书画,曾因其“真、稀”抗跌,而一度成为藏家的避风港。可是在泡沫横行的今日,这个避风港的避风能力正在经受着考验。一位拍卖界人士昨天告诉记者,随着存世数量的日趋稀少,中国传统书画“破亿”是早晚的事,但连连“破亿”便值得警惕,因为这说明,有大量的投机资
本正在涌向这个领域。投机者会使市场短暂地火爆,但他们最终会毁掉这个市场。
质疑:是谁炒得书画市场泡沫四溢
可以说,艺术品市场正步入一个“疯狂时代”。有人用“文化贵”来解释,但实际上,贵的并非文化,艺术品在其中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商品”角色而已。而且,这一场热潮本身也是不平衡的,首都图书馆研究馆馆员周心慧表示,现在的这一波收藏热更多原因是大财阀的介入炒作起来的,是一种投资行为,他们更
加关注画、瓷器等,而对书的关注则比较少。
在一阵阵“暖风”吹拂下,有人豪迈宣称,中国传统书画是最抗跌的纸黄金。然而,有专家警告说,文化收藏的泡沫已经产生。以这些年疯狂升温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为例,《福布斯》曾曝光过种种炒作内幕:画家先出资请某些艺术评论家做“枪手”造势;然后举行“拍卖会”,进行假拍,由事先预设的托儿“竞拍”,作品拍出的大价钱由画家本人付款;接着是第二轮炒作,媒体报道这位新秀如何崛起,跻身当代名家行列;然后是第二场拍卖会,重复上次动作。如是三四次乃至更多次,待买家相中画家的天价作品,一位“当代
名家”就修成正果了。
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的资本炒家们在股票、房地产市场难获暴利的情况下,开始进军文化收藏,把文化收藏当作了第三个投机与投资的平台。周心慧说:“书画的升值非常快,十年能翻个几倍。”但这种炒作并非没有风险。例如,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前夜,文化收藏品被疯狂炒作,但随
后经济泡沫破灭,当时银行里书画堆积如山,出售价不足购入价的1/5。
沈敬东:艺术品收藏是有钱人最后一个游戏
2011-01-1406:49:26共0条跟帖我要报料
龙虎网讯大家都知道,大S的婆婆张兰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至今尺幅最大的一件油画作品《三峡新移民》的买主,这幅画她花了2200万。此外,她的卧室中悬挂着“潘玉良”,据称她“每天早晨第一眼看到那幅画,总会心情特别愉快地出门„„”而昨天上午,记者从即将参加1月15日开幕的2011南京古岸艺术中心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几位艺术家沈敬东、刘彤、赵净、张宁飞等处了解到,介入当代艺术收藏的不仅仅有这些餐饮业、房地产业商人,娱乐明星也是其中的大户,比如章子怡、陈坤、刘德华、莫少聪等都介入了当代艺术品收藏,其中他们感兴趣洽谈乃至下手购买的就有南京艺术家沈敬东、赵净的作品。
章子怡三访沈敬东工作室
南京真正搞当代艺术的群体人数并不多,“一共有三四十人吧。”他们当中代表性的人物沈敬东告诉记者。南京籍当代艺术家沈敬东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2008年之前,他一直待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做舞台美术。
当年享誉一时的话剧《虎踞钟山》,沈敬东也参与了舞台美术的总体策划:“那个背景是我画的,画了有篮球场那么大。”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沈敬东也创作了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但一直没什么起色。2008年他去了北京闯荡,却逐渐闯出名声。2002年,他的油画《开国大典》拍出二三十万的高价。此后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美国纽约等先后办展,作品多为社会名流相中。
沈敬东说,章子怡曾先后三次来到自己的工作室,第一次去时,沈敬东正在办展览,手上没有作品可以卖给她。第二次,她买下了沈敬东油画作品《工农兵》。第三次她和当时的男朋友VIVI一起拜访,VIVI很喜欢沈敬东的作品,还曾许诺将沈的作品介绍给世界著名的收藏家安迪·沃霍尔。可惜随着章子怡和VIVI关系的告吹,这一合作也未能实现。
而陈坤为《时尚芭莎》拍封面找背景来到沈敬东工作室,也一下子喜欢上他的作品,当即让助手取钱买了一幅。
刘德华莫少聪价格未谈拢
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不仅仅有这些来自北京的内地明星,香港明星刘德华也曾一眼相中沈敬东的画,“但是他派助手跟画廊谈,价格没谈拢。我还帮他说话,既然是刘德华,就卖给他呗。可是画廊态度坚决,说不卖。”沈敬东也有些无奈。南京画家赵净油画多为带有老房子痕迹的怀旧题材。2002年他的画展在香港中国艺苑画廊展出的时候,霍英东相中了一幅买走。而港星莫少聪也很感兴趣,“不过后来也是价格没谈拢。”
八九年前,当时还在经营半坡咖啡村的郭海平曾组织了一个题为“晒太阳”的当代艺术交流活动。“当时我们这三四十个人都参加了。”
而今,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去北京发展。沈敬东落户宋庄,赵净也签约了北京一个画廊。赵净说:“签约是为了安心画画。”当年吃方便面的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次回到南京办展,还是为了会朋友,因为这里是我的起点。”沈敬东说。
不久前有知名国画家声称“西方人不买中国油画”,沈敬东对此不敢苟同:“买我的画的不少都是西方人,当代中国油画价格起来也是从国际市场开始的。投资房产、股票等之外,投资艺术品收藏,乃至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这是有钱人最后一个游戏。”
展示南京当代艺术中坚力量
主办这次展览的南京古岸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吴厚刚先生告诉记者,这次在南图举办的当代艺术邀请展一共邀请了代表南京当代艺术中坚力量的15位艺术家,每人展出两件共30件作品,品种除了油画外还有雕塑作品。他说:“南京不缺文化,不缺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人,缺的只是市场与培养吧。”据悉,当年林风眠老先生对自己的两个学生苏天赐和吴冠中都很喜爱:“但对苏天赐的欣赏超过了对吴冠中。但是前者市场远远没有做出来,不久前我的一个朋友买了苏天赐的两幅画,一幅90万,一幅才60万,这与吴冠中作品价格相差甚远。”吴厚刚说:“除了吴先生本人在学术与思想上更有功力之外,苏天赐的大众熟悉度远远不够也是原因。”因此,他们愿意为南京当代艺术的展示出把力。据悉,这次展览从1月15日开始将持续到30日。
□本报记者肖林
中国一举成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文交所四处
开花
2011年07月11日07:01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艺术品和资本结合是一个重大创新,但这样的创新需要政府引导、需要风险控制、需要监管。而目前这个领域突出的问题是‘无法无天’”
7月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进行了第三批艺术品份额的申购,分别是“翡翠龙璧挂件”和“《荷风千秋》长卷”,申购情况将于7月11日公布。这是7月1日,天津文交所携新规“二次开张”后的首场申购,市场非常关注。
“所谓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非常贴切。无论是中国首创的艺术品份额交易,还是迭创新高的艺术品拍卖价格,都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却并没有令所有人欢欣鼓舞。
文交所四处开花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首创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引来市场爆炒。在潮水般的质疑声中天津文交所暂停了开户和发售新的艺术品份额产品。几经调整之后,7月1日,天津文交所携新规“二次开张”,并推出了4个艺术品份额产品。
新规将投资者开户门槛由之前的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这一门槛成为天津文交所过滤投资者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该交易所还采取竞价定额申购和加强涨跌幅限制等规则来限制爆炒。
新规似乎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天津文交所网站的数据显示,上周,交易的8件艺术品中,除天然粉钻之外的7件画作,平均跌幅达到12.9%。
篇三:《中国古典艺术品鉴赏》璀璨的国宝——陶瓷
姓名:吴亚超
学号:1009010106
璀璨的国宝——陶瓷
摘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关键词:陶瓷;工艺;艺术风格;文化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一:陶瓷的历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
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1368年至1644年)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
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
二:陶瓷的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一,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工艺)陶瓷和工业陶瓷,工业陶瓷又可分为建筑一卫生陶瓷、化工(化学)陶瓷、电瓷和特种陶瓷;二,按所用原料及坯体的致密程度可分为粗陶(brickwareorterra-cotta)、细陶(potttery)、炻器(stoneWare)、半瓷器(semivitreous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三:常见的几种陶瓷专业名词
1,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素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永不掉色,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青花瓷普遍的是白底蓝花瓷器,发展至后来,也包括了蓝底白花瓷器。
2,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3,粉彩
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
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