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一直忙于生计奔波,但结果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了今天没明天。
父母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他们往往是不马虎的,虽然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好。但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父母是很重视的。至少在那个义务教育还未普及的年代,为了我们四个孩子的学费,父亲不知道愁白了好几根头发。
每年的开学季,对于父母来说简直就是一次严厉的审判和煎熬。每每是在开学前的半个月,父亲通常会叼着他的烟斗沉默地坐在一旁的矮凳上,不时烦乱地用手拔拔头发。而我只是呆呆地蹲在门槛边上,不敢出声。从父亲那双凹陷的双眼里迸射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苗,我知道,他一定又是在想该去向哪个亲朋借一借、凑一凑,想着该如何去开这个口。我看着、心疼着,不敢轻易发出声响。
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她的身上,具备中国传统女人的一切优点,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她每天的工作是照顾一大家子人的吃喝,虽然每顿饭都不够孩子们吃饱,虽然苦累了一年还是没能够给全家人添上一件像样的衣裳。但母亲是极其温顺的,她从不责骂任何孩子的哭闹,总是哄了这个哄那个,然后默默地开始一天忙碌而繁重的工作。
父母偶尔也会吵架,但并不大吵,因为母亲总是会容忍父亲的坏脾气,总是会先偃旗息鼓。母亲的心肠极软,每次当我们不听话犯错时,她总是及时地拦下父亲即将甩下的木棍或巴掌,然后把我们推到一边,对着大哭的我们恶狠狠地责骂几句。看到她眼里闪烁的泪花,我们往往会吓得忘记了哭,只能噙着泪水委屈地看着她,心里却越发酸楚。
多年来,母亲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次吃饭时她总是忙个不停,总是在父亲三翻几次的催促下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里的活儿,反过来责备父亲耽搁她的正事,说饭什么时候不能吃。等到好不容易端上碗后,她总是抬着一碗饭扒了又扒,扒了又扒,就是不见她起身加饭。只有在孩子们吃完摔下碗开心地往外跑去时,她才拾起那些残羹冷炙重新大吃起来。
小时候,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过年,虽然在我们家过年和平常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毕竟作为一年一度的新年,还是有那么一些不一样的。因为大年初一时父亲都会美美地炖上一只家里喂养的大公鸡,我们也总是早早地等在饭桌前,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锅里煮的翻腾的鸡肉,好像借此能提前体验肉的味道似的。
看到我们的馋样,母亲就会笑着说:“再等一会儿就好了,不急于这一时。”在我们津津有味地啃着鸡骨头时,母亲就抬着她的碗远远地看着我们吃,而她自己的筷子却不曾伸进锅里。父亲给她夹了一块,她总说不喜欢鸡的味道,然后那块鸡肉就又回到了我们的碗里。
犹记得初初叛逆时,是怎样艳羡别人潇洒的衣着,洋溢着光彩的青春。可每次当我提出要母亲给我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换来的总是长长的沉默。那时的我真为这样的生活感到窝火极了,于是愤怒地将吃到一半的饭重重地摔向门口。那是我这么多年来愧疚和记忆犹新的事情,因为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挨了父亲的巴掌。
在四个孩子中间,我的脾气最随母亲,所以平时都很乖顺。那一次,父亲打了我一巴掌后凶狠地将我推出门去,并说让我滚,就当没养过我这么一个白眼狼。那时我站在门外害怕得不知所措,只有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后来是母亲出来把我拉了进去,无奈地哀叹一声说:“唉,你怎们就是不会想事呢,要是有钱的话能不给你买吗,儿啊!”然后默默地摸摸我的头,那一年我12岁。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不穿新衣,因为她没有衣服可穿。一年四季的忙碌,让母亲的头发提前发白,三十多岁的女人走出去,平白让人家觉得苍老得像五十岁似的。但母亲全然不在意,仍全心全意地奉献出她全部的精力,操持着那个家,从十九忙碌到五十三。就算后来姐姐们给她买了新衣,她也舍不得穿,只是在要走亲戚访亲友时勉强穿上一阵,回来马上脱下,小心地叠好在箱子里放好,重新换上她的旧衣。
大学放假回家,父亲提前做好一桌饭菜,比起四个孩子围在一桌吃不饱哭闹的场面,如今的生活质量确实是高出了许多。然而母亲的习惯却一直没有变,我和父亲吃饭时,她总是东忙忙西理理,我和父亲再三催促才把她拉到饭桌上,但她的筷子却从来不曾动过那些肉,她总是拣那些我不碰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每当听着她说我不喜欢吃时,我总是迅速地低下头来,强忍住眼里翻腾的泪水。
好几次我忍不住想说:“妈妈:您吃吧,女儿现在可以养活一个妈妈了。”但我只是在每次吃饭的时候指着父亲做得精美的菜肴说不好吃,我不喜欢,然后放下筷子。母亲总很温和地责怪道:“死娃儿,越大越不知好歹,忘了以前过的苦日子了。”但说归说,我发现,她的筷子会伸进我挑剔过的食物然后幸福地吃起来。每每这时,我的内心就会闪过一丝小小的得意。
有些话太苦,就让它永远留在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