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一年级作文
导航

菊花茶感悟人生

2021-01

第一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征文》

阅感

读悟

学院:林学院

班级:园林

姓名:张保杰

学号:人生3班20132642——征文

红楼梦,梦红楼

第一次读红楼,是在初一那年的寒假,当时母亲给我买回来一本厚厚的书,说是四大名著中最有名的一本,让我好好品读。那时的我,不过豆蔻年华,最喜的还是漫画和那些有趣的小故事,于是翻开书后瞅了没几眼便失了兴趣。可碍于母亲的淫威,我只能硬着头皮装模作样地读下去。其实那根本就不能算是“读”,我只是敷衍地浏览了一遍,故事情节根本没看懂,只是依稀记得里面有个爱哭的姑娘,一个喜欢混迹于女孩之间的公子哥,还有一群漂亮的姑娘,仅此而已。——十三岁,我不懂红楼,未恋伊人和佳境。

上高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在书柜里发现了那本被我遗忘已久的红楼。闲来无聊,便又读了一遍。那是我第一次认真“读”红楼,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一字不落地读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四年的时光,足够让我懂得许多,那时的我,开始初解其中味。——十七岁,我始懂红楼,初恋佳人之颦笑,园中之草木。

我知自己乃一凡人,所以我读红楼,读的不是贾府的兴衰,更不是封建社会的危机和灭亡,而是佳人和美景,“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之佳人,“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之美景。

红楼中的女子多不胜举,而我偏喜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宝玉眼中初进贾府时的黛玉,亦是惊艳了我整个年华的林妹妹。我把红楼反复翻阅,只为寻觅那一抹淡雅若仙的身影。那个留下残荷听风雨的她,那个眉头轻蹙的她,那个夺魁菊花诗的她,曾是我昏暗中最救赎的光。

初时,我只知她的多愁多病,咏絮之才,却不懂她眼底未曾流出的哀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提高,我终于可以渐渐读懂她,读懂她的多愁善感,读懂她的聪慧敏感,读懂她的孤傲清高,读懂她的哀愁和不甘。

因着黛玉的缘故,我恋上了古风,近乎痴迷。古风歌,古风曲,古诗词,古风画,甚至连偶尔读几篇的言情小说,也须是古风。我曾幻想过无数次,自己是那个撑伞走过雨巷的江南女子,在那烟雨中,把灵魂慢慢洗涤。

亦是因着黛玉的缘故,我恋上了大观园,恋上了潇湘馆。“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

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我爱惨了此处景物,贾政的那句话,恰道出了我的心声:“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是我曾幻想过无数次的生活。我不喜竹,却极爱后院那几株白梨,可惜终是“雨打梨花深闭门”,这几株梨花,早已暗示出黛玉那凄惨的结局。竹子本是林妹妹高洁坚贞的形象写照,她却自称“潇湘妃子”,泪洒斑竹。也对,她本就是为还泪而来,只能泪尽而终。那滴滴泪珠,打湿了我十七岁那年的天空。

我迷恋着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那园子,曾是我一心向往的桃源。而最终,我恋上了中国古典园林。于是,十九岁的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园林专业,渴望有一日自己也可创造出那般佳境。

虽说后人对宝玉评价一直极高,我却始终不喜宝玉,只因他顾了金玉良缘却终究负了木石前盟,负了那个下凡为他还泪的绛珠仙子。可怜的绛珠,在所爱之人的大婚之夜回归太虚,却连遗言都未能说完。我知晓宝玉实乃为人所骗,最终也出家云游,却始终无法做到原谅。说我无理取闹也好,固执己见也罢,我只是为那个遗世独立、孤傲清高的黛玉不平。“宝玉,你好„„”,这句未曾说完的话语,是我听过的最撕心裂肺的呐喊,听一次,痛一次,哭一次。“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的余音尚在耳边萦绕未去,却已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的心中有个大观园,园中有个潇湘馆,馆里住着一佳人。那园,那馆,那人,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休言我痴,我自癫狂。

第二篇:《品茶悟人生》

品茶悟人生

品茶是一种境界,喝茶则是一种享受。在一个宁静的下午,趁着微风,秉着呼吸,感受自然的伟大与奇特的时候,喝一口茶,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对茶的概念是从《六口茶》这首歌中获取的,由于从小长在恩施,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首歌被广泛的流传,是几乎所有人都会的一首民歌。那时总觉得茶是和爱情连在一起的,喝的根本不是茶本身,而是他对她的一种爱意。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说的,“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茶米油盐酱醋茶”给人的感觉就是,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通常是用茶来招待家中的客人,方便大家之间联络感情;有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全家团聚时,大家共饮,是享受天伦之乐的一种方式。茶已成为一种很普通的饮品,解渴是它的基本功效。

茶是一种能传递感情的媒介,也许,我这样说也许是错的,应该说它本身就是情感。茶中有温馨,能带来快乐和幸福。在微寒的深秋,优雅地冒着一股袅袅的热气,香色已借着鼻息沁入心脾,顿感温暖舒适。小心地端起茶杯,轻浅地呷一口,入喉,温润醇滑、韵陈甘厚、唇齿留香。几乎在同一时刻感受到厚重、深沉、底蕴这六个字,也几乎在同一时刻爱上茶。

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茶的这些特性与炮制时要注意的要领,让我蓦然就想到茶与人生。社会是沸水,我们是那平凡的茶。每一种茶的冲泡都必须要有配套的壶和合适的温度才会有醇香,就像在人生中,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岗位,并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取得成功。并不是所有的金子都会发光,太阳下的金子才会金光闪闪。

很多茶都是不断地被揉捻和压制,就像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要经历很多的磨练才能逐渐长大。茶的制作过程就好像是我们成长的过程,阅过万千风景后才学会了低调与稳重,懂得如何驾驭自己,收放自如。我最喜欢喝的就是绿茶,感觉它最像现在的我们,用80、90℃的水冲泡,简单、纯净、保留着茶叶原有的碧翠色泽,清香幽雅的背后还有它那固有的苦涩。绿茶通常都是有玻璃杯来冲泡的,就好像外界的人隔着玻璃杯窥探我们的内心,而我们也不停地向外张望,透过玻璃杯看七彩的世界。可却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那份清香,这也许就是九零后的我们自我的表现吧。

喝茶,很多人都在追求一种境界,茶虽清淡,可味道深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在为了能脱颖而出而努力。渐渐地,大家就慢慢地浮躁,有很

多时候觉得自己很忙,可当你闲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做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开始抱怨。现在,男生都想找白富美,女生都想遇见高富帅,可现实就是大家都是屌丝。茶给人一种淡出的境界,给那些正在奔跑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关键是你得懂得去观看窗外的风景。这种境界自古就有,陶渊明避世,就是为了寻一片独特的空间,他还独爱菊花,菊花茶也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茶本身是一种俗物,可也有人说大俗即为大雅,俗与雅的界定也许就是你的心境吧。在看到茶时,人们常常在谈到雅字时,联想到的另一个词便是静。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外国的咖啡很快成为人们的新宠,特别是在很忙的时候,喝杯咖啡可以提提神,而且星巴克的环境也挺不错的,喝茶的人自然就减少了。可偶尔去茶馆,叫上两个知心的朋友,吃吃茶点,喝喝茶,感觉与外面复杂的世界相隔绝。这里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担心,没有恐惧,有的就是朋友间心与心的交流。这种感觉大概可以用“雅静”这个词来形容。优雅心静,由内而外,让人忍不住这样想:“时间如果就停留在这一瞬间,该有多好啊!”等再次回到现实,仍然得不断地去奋斗,因为你肩上扛着一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该给自己心灵一个空间,那个空间的名字就叫做——雅静。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任务,人人都想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和谐的社会中没有猜忌,没有隔阂,没有等级地差距。可这样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颗豁达的心,要想修炼这种艺术,就到茶中来吧!对外在的事物暂时放下,不受任何的拘束,任由自己悠远飘逸,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闲适吧。

中国人崇尚“以和为贵”,从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加强彼此间的联系。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却是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有了“和”,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土生土长的道教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是擂家世界观正式形成的标志。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和。天和、地和、人和,这也正是现在强调的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由此可知,而“和”则是茶的核心和内涵。{菊花茶感悟人生}.

“和”不仅是“家和万事兴”,更是人际交往的不二法则,更是国家与国家在处理各种问题的准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题,有更多的人在推崇“和”。中国的“茶文化”正在向世界推广,传承的不仅是茶本身,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喝茶并不是为了解渴,更多的是利用喝茶,感悟一些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所谓的品茶悟人生吧!

第三篇:《菊花》

菊花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

菊花的品格

?经过冬天漫长的等候、春天短暂的浮华、夏季溽闷的煎熬,秋天——终于神清气爽地如约而至了。在天空越来越湛蓝、越来越澄澈的时候,各色的菊花成群连片地开起来了。

??我喜欢菊。宋朝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晋陶渊明独爱菊”。有了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因了陶氏的钟爱,菊花遂于隐士结了缘,于清逸之中平添了几分高标与孤隐的意味来。但我以为,隐者虽有爱菊之意,菊花却无孤隐之心,说她孤标傲世,似有误解,她只是不媚流俗而已。

??菊花的美,淡而有味,雅而有致。菊花的品格,自然、质朴而又从容。她不像桃李那样爱炫耀,为了争得人们的夸赞而苦争春色,抢抢夺夺;不像牡丹那样重功利,称王称魁,用大堆的头衔来抬高身价;不像玫瑰那样慕虚荣,醉心于华丽的包装,穿梭与世人的感情纠葛之中,供养于富人的水晶瓶内……她清雅,却不像荷花那样拒人三尺,遗世独立;她幽香,却不像兰花那样喜弄玄虚,隐于空谷。她平易而又从容,菊花的芳迹随处可见。她可入诗,在陶渊明的篱下,在李清照的帘外;更多的,她还是开在寻常百姓之中,在喧闹的都市、在广阔的原野、在学者的案头、在农人的墙根……??菊花的品格,来源于她心底无私的坦荡和不畏艰苦的韧性,所以才有了出世的超然与入世的积极,所以才能在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时候不浮躁,在天气严寒众芳萎逝的时候不消沉,不择环境、不慕繁华、不计得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灿然怒放,释放一种真实的心情,装点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晋陶渊明独爱菊是因为菊花是花中隐逸者。

我个人看法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是莲的品格),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可贵的是在秋风中屹立,不与万红争春。{菊花茶感悟人生}.

其实,对菊花有很多种看法,建议看看五柳先生(特别爱菊哦)的说法。

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在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时候不浮躁,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灿然怒放,释放一种真实的心情,装点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素为人们所喜爱。深秋赏菊,早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举办金秋菊展,已经成了好多地方重要的文化盛事,热闹非凡。人们穿梭在多姿多彩的菊花之中,流连忘返,喜悦洋溢在脸上,欢乐飘散在空中,尽情享受萧瑟秋风中这姹紫嫣红的视觉盛宴。

人们喜爱菊花,首先就是它盛开在深秋。每当秋风萧瑟、草枯叶落、百花凋零之际,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霜怒放,勃发着无限生机,为秋天增添了靓丽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人们喜爱菊花,因为菊花本身就是一种很美丽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形态优美,品相高贵;姿态万千,变幻无穷;色调绚丽,温润生辉;色彩斑斓,姹紫嫣红;菊香清淡,幽雅华贵。经过冬的孕育,春的沐浴,夏的积累,在金色的秋天,菊花终于进发出了生命中所有的辉煌。它品种之多,色彩之丰富,形态之优美,实在是其它花卉难以类比的。它花朵硕大,又可以近距离观赏,亲密接触,令人油然而生亲近喜爱之情,爱之怜之不忍离去。

人们喜爱菊花,还缘于从菊花那里悟出了一种精神,赋予了菊花一种高尚的品格,缔造了菊花文化。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对菊花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而菊花被赋予的这些品格,正是中国古代文人一贯推崇的。所以,菊花就被列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备受喜爱。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然而世事维艰,在封建社会,正直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所以,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暗喻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他们认为,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秋菊则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久而久之,人们由梅兰竹菊感悟到的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人立身做人的基本的规范之一。

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人们对菊花更是爱上加爱。如今,人们在赏菊的时候,并不单纯为其颜色,在欣赏菊花外在美的同时,也还在不断领悟菊花的品格和精神,用于自身修养的提高。

博大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菊花诗词很多,大凡名家,几乎都留下了佳作。选择我喜欢的随便抄录几首吧。

《菊花》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赵昌寒菊》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冬景》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咏菊》明·文征明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我对诗词了解不多,基本上是个外行,但却喜欢读诗。在菊花诗词中,我最喜欢毛主席的这首《采桑子》。每读到这首词,都觉得心里别有一番感受。这首词,是毛主席在1929年率领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境,并攻克了福建上杭时作的。主席的这首词,借助重阳怒放的菊花,表达了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使人振奋!尤其是“战地黄花分外香”这句,勾勒出了一副绝美的图画,“战地”和“黄花”相互映衬,不仅彰显了革命志士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也是对菊花精神最好的诠释和最高的颂扬。

时代在发展,菊花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菊花盛开在重阳,语喻“久久”。于是,菊花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吉祥、长寿的象征,纳入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的民族精神的范畴。重阳节也成了敬老节。所以,重阳赏菊,也就蕴含了敬老爱老的喻义。{菊花茶感悟人生}.

此外,我还想到,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怒放,虽然可以理解为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但也可以理解为是适应环境、和谐发展的结果呀。陈老总曾经写道:“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放,正是千百年来物竞天择的结果。它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改变了自己,使得自己适应了严寒的生活环境,达到了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是陈老总说的“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理解到这一点,我觉得对我们也很有帮助。毕竟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如今,无论是国家和个人,都存在着在复杂恶劣环境下生存发展的问题。只有顺应时势,积极进取,才能找到和谐发展之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仍然要向菊花学习。

说到与时俱进,菊花文化的内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当年文人雅士孤芳自赏、自得自乐的吟诵,逐渐演变成为大众所喜爱的、积极参与的大规模菊展;由简单的赏菊,逐渐演变为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文化盛事。不仅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也获得经济的丰厚收益。搞得好的地方,还把菊展作为当地的名片,以菊会友,招商引资,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幽人高士之花。菊花,幽独淡雅,孤高傲世,向来是幽人高士隐逸情怀的象征。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抒写诗人重阳访友,崇尚隐逸的情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菊花,是远离尘俗、孤芳自赏的隐士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洁身自好、高标独步的人格情操的映射{菊花茶感悟人生}.

(二)、感时伤怀之花。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抒发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杜甫的《九日》也是对花发慨,思亲念乡,忧国忧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菊花,被染上了一层浓郁厚重的忧苦愁思,不赏心悦目,却可以惊心动魄!

(三)、坚贞高洁之花。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