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12——13课感受大自然关爱大自然》
第12——13课感受到自然关爱大自然
中考考点·聚焦
中考试题·精选
◎考点37感受大自然关爱大自然
1.(2011山东滨州)右边图表是滨州市某校学生对滨州城区居民近年来使用环保袋和一次性塑料袋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该结果说明滨州市
所有问题的关键②爱水、惜水、节水,利在当今,功在千秋③水是地球生命之源,珍惜水源就是珍惜生命④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①说法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应选A项。3.(2011山东泰安)201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应该①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②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③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④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④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应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应选B项。4.(2010山东青岛)美国《科学》周刊刊登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海洋生物的种类在过去的50年里减少了大约50%。目前,我国濒危的高等植物高达4000~500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也有300多种。导致
A.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B.市民能依法保护大自然C.以保护环境为工作中心D.“白色污染”已经消除解析:选A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对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认识。图表中市民使用环保袋的比例逐年增大、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比例逐年减少,这说明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B项中“依法保护大自然”在图表中没有涉及。C、D项明显错误。故应选A项。2.(2011山东临沂)“洞庭湖变草原,鄱阳湖上跑汽车”,这是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的真实写照。截止2011年5月27日,湖南、湖北等五省已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经济损失149.4亿元。为此,临沂市某校九年级学生向全市人民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其倡议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有①节水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当前解决
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我国生物环境总体在恶化,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②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④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的认识。③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自然物种的保护,从而减缓自然物种的减少。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项。
5.(2010山东聊城)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做大自然的朋友。但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确确实实给大自然造成了失衡。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应该
①以实际行动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减少或制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③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④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生活,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做大自然的朋友的理解和认识。②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应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①③④说法均符合题意。
6.(2009山东滨州)法律是保护、治理环境的依据。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A.环境保护法宪法B.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C.宪法水污染防治法D.宪法环境保护法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认识。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法律依据。故答案应选D项。
◎考点3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011河北)“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就是因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故答案应选C项。3.(2011四川宜宾)右图是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画。某同学不赞成“低碳”生活,认为不坐汽车骑自行车太委屈自己的生活,不利于生活质量提高。假如请你劝说该同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下列可以运用的正确理由是()①“低碳”生活有利于节约资源②不选择“低碳”生活是犯罪行为,要受法律制裁③“低碳”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④“低碳”生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好处的认识。“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低碳”生活方式属于“倡导”的行为,不选择“低碳”生活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违法行为。故答案应选C项。
4.(2011江苏无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①建设生态文明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④落实科学发展观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7.(2011山东日照)日照市对“蓝色”情有独钟,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首选目标。同时,日照又对“绿色”孜孜以求。为了让蓝色与绿色和谐相融,日照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实施技术改造,努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园区内部,着力加强对全市工业园区的改造,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日照市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十一五”以来,已淘汰更新250多家企业的1.6万多套落后设备,建成投运工程减排项目61项,所有区县均建起城市污水处理厂„„。日照发展的思路与采取的措施,为日照赢得一连串殊荣: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1)材料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2)日照市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什么又对“绿色”孜孜以求?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日照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成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继续打造蓝色与绿色和谐相融的城市。
(3)为打造蓝色与绿色和谐相融的城市,作为一名日照公民应做些什么?(请列举你拟践行的2~3种做法)答案: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谋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把我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示例:垃圾分类回收;购买环保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用环保购物袋;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攀折树木和践踏花草;不随便乱扔垃圾等。
解析:本题结合具体数据材料考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行动等综合知识。第(1)问考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的认识,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第(2)问旨在考查实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答题前应首先明确“绿色”的涵义。第(3)问实际上就是考查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从使用环保袋、使用节能灯具、垃圾分类回收、植树种草等角度具体作答。
知识方法·备考
必备知识盘点
◎考点37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感受大自然
(1)感受大自然之美
①美丽的大自然
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b.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d.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②鉴赏大自然之美
a.美(自然美)的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b.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c.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a.减少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爱}.
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a.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b.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1)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b.我们应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a.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b.善待自然就要保护自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a.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b.保护好自然景观,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
(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①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法律保障,依法保护大自然。
b.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
c.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法律依据。{感受大自然的爱}.
②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a.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环保国情,认识环保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提高环保意识。
b.积极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c.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核心知识拓展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1)原因:
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意义:
①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②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3)做法:①个人:
a.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b.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感受大自然的爱}.
②国家:
a.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b.采取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的重大措施。
■易错易混辨析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等。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
(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答题策略指导
方法例谈:小论文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政治小论文是考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具有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显著特征,因此成为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重要题型。
小论文的审题和答题的思路和步骤是:首先,明确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即短小精悍,一事一议,小中见大;二是“精”,即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论据典型,论证严密;三是“美”,即标题简约,论点深刻,事例新颖,真情实感。
其次,了解小论文的常见题型。一是材料式,即试题给出文字材料或漫画,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或漫画寓意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二是命题式,即试题直接给出小论文的题目,要求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一般在200~400字之间。
再次,掌握小论文的写作步骤。一是确定标题: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漫画的寓意,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提炼出观点鲜明、语言精致的标题。二是提出论点:要针对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漫画的寓意,开门见
山,直接亮出中心论点,揭示出本质的问题。
三是分析论证:要紧扣中心论点,恰当运用教材知识和典型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论点。四是表明态度,提出做法:针对中心论点,联系实际,表明正确的态度,提出可行的做法。例题(2011黑龙江绥化)小论文
请你根据A、B两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任选一组材料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字数要求在400字左右。A.材料一: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先后为身边的工友、特困学生捐款12万余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每天提前2个多小时上班„„他用20年执着的贡献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心。材料二:见图一、图二
B.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材料二:见图三、图四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材料和漫画为背景,自拟题目、限定字数的政治小论文写作题。解答本题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理解和领会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漫画的寓意,确定小论文的标题和中心论点;二是要恰当地运用教材知识和典型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三是论述要语言生动、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篇二:《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访谈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图片。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打开多媒体图片并述)绿草鲜花,冰川大海,青山绿水,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一不美,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相信我们同学更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感受宽广的大自然之美。
讲授新课:(多媒体图片)大家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愿意给老师读一下?学生读。{感受大自然的爱}.
环节二:欣赏大自然
教师:同学们谁能给老师讲一下你发现的大自然的美呢?
学生:畅谈。
教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这里老师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景观,请大家欣赏。不过欣赏时要注意观察这些景观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教师:(播放多媒体图片)
教师: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宇宙
教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神秘。
教师: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构成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总要感叹宇宙的浩瀚与永恒。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这又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学生:生物世界
教师:你能描述一下生物世界的特点吗?
学生:奇妙(或生机勃勃)
教师: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生命体,有大家喜爱的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无尽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让大自然绚丽多姿。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这是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自然风光
教师: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何感受?
学生:太美了
教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峦,浩瀚的江海,都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环节三:感悟大自然
请同学们思考:(多媒体图片)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增长知识„„
教师总结: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环节四:鉴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爱}.
教师: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比如同是看落花这一事物,龚自珍在其著名的《已亥杂诗》中有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林黛玉葬花却很是伤心,哭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
学生:可能和人的性格、经历有关„„
学生: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
学生:和人的心情有关„„
学生:和人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有关„„
教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这,我有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咱们班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请举手?
实话实说: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
教师:启发:你觉得某某景色美在哪里?你当时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学生:„„
教师:你的描述简直太美了,激起了我的旅游欲望,有朝一日,我一定到那里去看一看;
学生:„„
教师:蓬莱阁我也去过,我的感受和你一样,看来,咱俩真是心有灵犀;学生:„„
教师:你的感受很深切,看来,你真是不枉此行。„„听了他们的感受,我有一种感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丰富。
教师:刚才,好几位同学也举手了,遗憾的是却说不出所观赏的景致美在哪里。不懂得怎样鉴赏自然风光,就不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得不到美的享受。对此,小记者与陆教授有一段访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阅读P34——36,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或者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比一比:看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谁擅长回答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是你的能力!)
学生: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学生: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教师:你能就蓬莱海滨的实景分析一下吗?
学生: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浩瀚美,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而设计精巧的亭台楼阁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教师:前者在于大自然的神奇,后者在于人类的伟大。两种都是自然美,但无论哪一种都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教师:这个问题他会了,那么,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图片):
学生辨一辨:„„
追问:(多媒体出示图片)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自己说,教师再点拔补充。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事例,尤其是经过人类改造、利用的美景如长、亭台楼阁,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这就是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在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教师:当我们看到青藏铁路这幅图的时候,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西部雪域高原的巍峨雄伟之外还应该知道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修建这样的铁路,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基础,同时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这就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些就是我们所领会的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它说明了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所以,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要领会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学生:(继续总结问题)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教师:(展示多媒体黄山景观图)教师引导:光看这幅图中是什么?这块石头象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嗯,其实,它们是同一块石头,由于我们观赏的距离一近一远,所看到的景致就不一样,这就是黄山的著名景观“猴子观海”这个鉴赏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分析: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教师:(展示多媒体庐山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诗句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
学生: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角度。
教师:引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提示我们观景要注意角度,同样,看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才能了解其全貌,防止以偏概全。
教师:(展示多媒体四季图)这又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时间。
教师:刚才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鉴赏自然风景的具体方法,学以致用,看谁理解得深刻,运用得灵活。{感受大自然的爱}.
教师:审美交流: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荣成的花斑彩石要注意观赏的距离,只有近观,你才能看出花斑彩石的细致纹理,品出此景的不同韵味;
要领略岠嵎山的“千年猿人”的景致,需要发挥想象力,还要注意观赏的角度和距离;
万里长城,要注意观赏的角度、观赏的时间。只有登上万里长城,你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豪,你才能真正领略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另外,长城春夏秋冬四时都有佳境。此外,鉴赏长城的美,还要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长城是历史上的奇迹,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中国人的骄傲。有句歌词唱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长城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环节五:收获季节:(多媒体出示图片)刚才我们看了很多大自然的景观,也学了鉴赏大自然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1、学生谈收获(略)
2、教师小结知识点
环节六:拥抱大自然(多媒体出示图片)分享罗丹的名言
今天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大自然,掌握了鉴赏美景的方法,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罗丹的名言。大家一起读一下。闲暇时,让我们用发现美的双眼到海边,山林去,去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去亲近大自然,去热爱大自然吧。
篇三:《感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大自然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周围,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心灵的美丽。
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当我们驻足芳林,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翱翔的雄鹰。它们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当憩于静静的小池边,遥望远处那密密的竹林,实在是绿得可爱,一条幽幽的小径直通远方。低头倾听桥下的流水声,淅沥淅沥地欢快而平静地流淌,仿佛在与大自然愉快地私语,倾吐自己的心思与喜悦。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顺着秋风飘到了地上。从相伴了一生的指头上悄悄地落下来。它没有一丝埋怨因为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冬天,为了大树的休息生养,它依然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分,不给母亲添烦恼,断然从树上落下来,悄然离去,回到了哺育、抚养它的土壤中,化做养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献给了大地。
当我们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听着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气息,体会大海的那种种与世无争、平静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的情怀。它对待世界万物是最公平的。
当我们身处一泻千里的长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亲河黄河。看见它们那黄色的血脉,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怀,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它感到骄傲,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块石头。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
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投入它宽广的怀抱,全身心地领悟。领悟它内在的那独特的美,领悟人生,领悟哲理。那样我们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美丽的心,纯洁的心。那样我们会很幸福地聆听大自然的声。
城北小学四年级:胡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