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我们相伴真诚相伴,共赢明天庄稼需要雨露滋润,友谊需用真诚浇灌。——题记
古人说,诚信乃立身之本。秦代后期,民间就流传着“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的说法;可见,从古至今,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文侯有一次曾与虞人约定一起去打猎。可是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文侯与左右的人喝酒喝得非常高兴,而天上又下起了雨,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了。然而,重视诚信的文侯却说:“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最终还是罢宴而往,亲自与虞人重新约定了时间。古人的重视诚信又岂只是王侯才如此吗?不,就连普通平民,也是非常注重承诺的。所以,春秋时期的尾生,才会因为与一女子约定见面地点在桥下,在女子未到而河水猛涨的情况下,宁肯抱着桥柱溺水而死也不愿失信。
而东汉时候,陈太丘的朋友与陈太丘约定日中见面,一同出行却没有按时到达,因而受到太丘的儿子元方的责备而惭愧不已啊!诚信的观念不仅体现在重大事情上,就连一些生活小事中,古人也是非常注重诚信的。吴起有一次约请朋友黄昏时来家吃饭,也许是朋友事忙忘记了,没有按时来。而吴起竟然一晚不吃等着朋友,第二天早上又叫家人去请来朋友才开始吃饭。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诚信的重视达到了何等地步!也正是这样,秦国的商鞅实行变法前,为了取信于民,才会立木于城门,重赏能够搬动这根木头的人,以求取信于民,为后面的变法能让国人相信奠定了基础。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q.377r.uot;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
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事情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
“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
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