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始终被“高雅艺术殿堂”加冕的歌唱选秀节目青歌赛,在限娱令颁布两年后再次回归公众视野。这似乎与我关系不大。它太高雅,比起其它令人眼花缭乱的选秀节目,它当属娱乐性最不强榜单之首。但总有一种期待,让我在这高雅的娱乐节目中找寻着什么。
有一个叫综合素质问答环节。问的大多是文化常识,我总会绞尽脑汁去猜答案,当听见余秋雨先生的肯定答复后,会为平日里唐诗三百首的积累而窃喜。现在回想起那些音乐天赋极高的选手在此环节中的窘迫时,不禁让我诧异:对同一个选手,他文化底蕴与专业知识的差异怎会如此之大?而选手们的尴尬难堪似乎是一面镜子,场外观众一起答题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文化缺失,正好借此机会充电。娱乐氛围放松情思的同时也让文化盲区得以滋润。
这便是节目制作者的聪明之处,他知道当今社会下的大众缺乏的不是娱乐方式,而是和娱乐分家的文化内涵。缺什么补什么,那就把这精神层面的东西融入节目中,满足人们的需求。它拉近了文化、娱乐与大众的距离。这也是青歌赛雷打不动,收视率遥遥领先的原因。
值得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把文娱结合做得很好的节目不断走进生活。这要感谢电视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恶俗娱乐文化只是一时的喧嚣,那种收视率也只会是一时的领先。要想稳坐钓鱼台就要走内涵路线,大打正统文化牌无疑为传统文化传播打了一注强心剂。“汉字拼写大赛”的成功不会仅仅引领一阵短暂的文化热潮,毕竟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段文化是咀嚼不完的。我们需要这类节目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胃口。
余秋雨先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化界一想到学问,便立即产生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范围,几乎不会想到诸如电视文化这样的领域呢?所以我们同样需要文化界涉足娱乐,两者达到一种良性的共生关系。电视传媒是大众接触最多最广的传播介质。一些一味追求收视率的制作人会乘机杀偏风,这便是文化人担当起责任的时候了。他们应该对其正确引导,用高雅取代低俗,用创新文娱取代老套娱乐。
当然,看与不看,决定权在观众手里。还好中国观众有种对于文化本能的亲近,这要归功于自小开始的国学教育。大众都想受益,这种对文化的追求是好的。这种环境下,好的节目会口口相传成为经典,烂节目会随时间流逝被人淡忘最终销声匿迹。观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接决定了娱乐节目的表达高度。对于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反应出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否。
文化与娱乐本是一家。如果娱乐要背着文化的本意去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善于利用这种鱼水关系,大众素质提升了,社会自然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