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三年级作文
导航

丑琴操阅读答案

2021-01

【篇一】丑琴操阅读答案高中古诗文阅读(粤教版高二)

 200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测 练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60题;满分150分,测练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0分)

一、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B.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D.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B.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嫱来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      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峰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D.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堪赠盈手,还寝梦佳期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B.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C.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D.彤管有炜,说怿汝美

7.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荧荧暗香去     B.清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     D.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8.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凄凄风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9.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C.仆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安无倾,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惊寒雁阵,声断衡阳之浦。

   C.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二、课外古诗文名句积累(20分,每小题2分)

11.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B.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12.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

B.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C.人事有代谢,来往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寸光阴一寸金,养华天气半晴阴                         (严元照《定风波》)

B.春宵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不湿旗                           (潘阆《酒泉子》)

D.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欧阳修《浪淘沙》)

14.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苦恨连连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C.细雨湿衣看不见,落地闲花听无声                       (刘长卿《别严士元》)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

15.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B.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

16.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簿发                              (苏轼《杂说•送张琥》)

17.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B.魔高一尺道一丈,天地无情独奈何?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C.一寸丹心为思亲,两行清泪为报国                       (于谦《立春日感怀》)

D.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金陵图》)

18.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曹雪芹《红楼梦》)                     

B.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

C.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坡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D.外称不辟亲,内举不辟怨                                    (《礼记•儒行》)

19.下列与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邵谒《金谷园怀古》)

C.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增广贤文》)

D.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战国策•赵策二》)                   

20.下列句子不能用作“励志”的一项是

A.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B.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二》)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D.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乐辞》) 

                                      

三、古诗文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每小题2分)

21.下列对古代文体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汉代正式确立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B.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因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又因要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C.古代的序也作“跋”“引”,相当于现代的“引言”“前言”,用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如张九龄的《荔枝赋并序》。

D.铭是古代一种文体。刻在牌上,放于书案右边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陋室铭》;刻在碑上,叙死者生平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22.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字孟坚,与司马相如并称“班马”,他的主要作品《汉书》,开创纪传体断代史书体例。我们学过的《苏武传》就是出自《汉书》。

B.林逋,字君复,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世称“梅妻鹤子”。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出自他的《卜算子•咏梅》。

C.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被后人归为“唐宋派”。他的《项脊轩志》通过生活细节表达对亲人的真挚之情。

D.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他的主要作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长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以郡望命名,如《柳河东集》;以名号字命名,如《稼轩长短句》;以书室命名,如《七录斋集》。

D.科举时代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揭晓结果的布告是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其中一甲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27.下列对诗词诵读节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杜甫《秋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诗》)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陆游《诉衷情》)

D.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王安石《桂枝香》)

28.下列对诗词韵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声”是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B.对联的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一般不用重复的字,且要求上联的末一字押平声韵,下联的末一字押仄声韵。

C.格律诗必须严格依循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例如,绝句的第一、二、四句一定要押韵。

D.七律创作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第一、三、五句的平仄不计较,第二、四、六句就必须按平仄来写。

29.下列根据诗的标题推测诗的题材,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怀古咏史诗:《蜀相》《题乌江亭》《乌衣巷》《过陈琳墓》

B.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山行》

C.咏物言志诗:《雪梅》《蝉》《赏牡丹》《孤雁》

D.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江南春》《初春小雨》《长安秋望》

30.下列词牌与词作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周邦彦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刘克庄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元好问

A.卜算子、鹧鸪天、虞美人、青玉案      B.虞美人、卜算子、青玉案、鹧鸪天

C.鹧鸪天、虞美人、青玉案、卜算子      D.鹧鸪天、虞美人、卜算子、青玉案

31.下列诗句排列最能表达闲适情感的一项是

①又得浮生半日闲   ②忽闻春尽强登山   ③因过竹院逢僧话   ④终日昏昏醉梦间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④③②        D.④②③①

32.下列对我国古代作品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⑧吾从而师之

⑨又怪其不列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②⑥/③⑨⑩/④⑤⑧/⑦          B.①④/②③⑧⑨⑩/⑤⑦/⑥

C.①⑥/②③④⑦⑨/⑤/⑧⑩          D.①④⑧/②③⑥⑨/⑤⑦/⑩

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⑧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⑤⑩                         B.②⑦⑧⑨

C.③④⑦⑨                         D.④⑤⑥⑧

39.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③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⑥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

A.①⑩/②⑦/③⑥⑧/④⑤⑨          B.①⑤/③⑨/②④⑥⑦⑧/⑩

C.①④⑦/②⑥/③⑩/⑤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⑩/⑧⑨

40.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汝其勿悲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其孰能讥之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项王瞋目而叱之               其功百倍于常

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罔不因势象形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句读之不知                  不出,火且尽

        前臣之治东阿也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四  古诗文阅读理解(10题2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41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41.下列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写出了山岭绵延雄奇莽苍的气势。

B.颔联专从“孤城”着笔,描写塞外高空风动云移,天还未黑,月亮就已高悬天上的景象。

C.颈联分别用苏武出使匈奴和傅子介计杀楼兰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勇气。

D.尾联的“一”和“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了唐王朝当时整个西北边地的衰飒局势。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42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4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节选自袁枚《游丹霞记》)

4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余置笔砚坐片时            置:设置

  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          理:文理

  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津:渡口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殆:危险

4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               山千仞衔窗而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丹霞以遒警胜矣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因利乘便,宰割山河

47.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霞山到处都是悬崖绝壁,很难找到上山的路,若要上山,必须先用锯子斜斜地将山锯开一条缝,然后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B.丹霞山的山腹凹陷进去有几丈之深,山间泉水悬空滴落,夜晚,作者借宿于山中的静观楼,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不绝于耳。

  C.从丹霞山往下走的时候,作者俯瞰山下,看见山路极为陡峭,不觉惊惧万分,心跳不已,只能坐在石阶上一级级往下挪动。

  D.作者认为丹霞山上没有古碑是因为丹霞山直至清初才被开发,由此联想到学无止境,不可因前人的疏漏而否定新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一50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①,对策高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阙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

时亦有犍为、费贻②,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仕至合浦太守。

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①公车:汉代官署。 ①犍为、费贻:人名,汉代名士。

4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举:提拔

  B.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                  赍:捧着

  C.唐尧大圣,许由耻仕                    耻:羞耻

D.阳狂以避之                            阳:假装

4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

A.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50.下列全都表现谯玄“特立独行”的一项是

①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②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

③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④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

⑤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

⑥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A.②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五、默写和应用(20分)

51.根据上句或下句的内容,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5分)

①                          ,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        。(李清照《一剪梅》)

⑤              ,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             。      (贺铸《青玉案》)

52.根据句中的提示,填写横线中的句子。(10分)

①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也有相似的句子:             ,                ,                 。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③现代诗人舒婷的《双桅船》中“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是化用了宋代词人秦观的名句:                ,                 。

④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影片名字出自唐代黄巢的诗句:                  ,                          。

⑤琼瑶小说《庭院深深》,书名出自北宋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5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另外再写出五个含有哲理的诗句。(5分)

六 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54—55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①煮白石:《神仙传》中的典故,“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 ,这里借指全椒山道士生活清苦。

54.仔细品味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5.有人认为这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两个字是“冷”和“空”,请你说明理由。(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6--58题。

汉诽谤法

汉宣帝诏群臣议武帝庙乐,夏侯胜曰:“武帝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赤地数千里,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遂下狱,系再更冬,会赦,乃得免。章帝时,孔僖、崔骃游太学,相与论武帝始为天子,崇信圣道,及后恣己,忘其前善。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元帝时,贾捐之论珠崖事曰:“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岂非夏侯非议诏书,僖、骃诽谤仍皆仅法所禁,如捐之直指其事,则在所不问乎?

(选自《容斋随笔》)

5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奢泰亡度    

②会赦,乃得免

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

57.用“/”为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58.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3分)

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

七  应用实践(13分)

59.请你从羊城八景中选择一景撰写一副对联,不少于14字。(6分)

羊城八景分别为:云山叠翠(白云山)、越秀新晖(越秀公园)、古祠流芳(陈家祠)、珠水夜韵(珠江夜景)、黄花皓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天河飘绢(中信广场和水景)、五环晨曦(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莲峰观海(莲花山)。

60.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被电视上一个个感人的画面震撼:受困者的顽强,救助者的执著,志愿者的无私,捐助者的踊跃……对于灾区人民,你有怎样的期待和祝福?你是否为他们出过一份力?请你根据要求填写一首词。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符合《诉衷情》词牌要求,韵脚字除外,其它字平仄不论。(7分)

相关链接

例词1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例词2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00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0分)

一、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20分,每小题2分)

1.C(A“拔”应为“拨”。B“度”应为“渡”。D“受”应为“授”。)

2.D(A“沈沈”应为“沉沉”。B“女嫱”应为“女墙”。C应为“蓝田日暖玉生烟”。)

3.B(“小女儿”应为“小儿女”。)

4.C(“峰火”应为“烽火”。)

5.A(“赠盈手”应为“盈手赠”。)

6.C(A“扎扎”应为“札札”。B“萍”应为“苹”。D“汝”应为“女”。)

7.D(A“荧荧”应为“盈盈”。B“清风”应为“金风”。C“次弟开”应为“次第开”。)

8.B(A“案椟”应为“案牍”。 C“凄凄风雨”应为“风雨凄凄”。 D“曰师、曰弟子之云者”中的“之”去掉。)

9.A(B“报刘之日短也”应为“报养刘之日短也”。C“仆著此书”应为“仆诚以著此书”。 D“今其智反不能及”应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C(A“安无倾,和无寡”应为“和无寡,安无倾”。B“惊寒雁阵”应为“雁阵惊寒”。D“不变”与“变”对调。)

二、课外古诗文名句积累(20分,每小题2分)

11.A(“癖”应为“僻”。)

12.C(“来往”应为“往来”。)

13.A(B“直”应为“值”。C“不湿旗”应为“旗不湿”。D“花盛”应为“花胜”。)

14.B(A“连连”应为“年年”。C“落地闲花”应为“闲花落地”。D“情”应为“晴”。)

15.D(“除去”应为“除却”。)

16.D(“簿发”应为“薄发”。)

17.A(B“魔”与“道”位置对调。C“思亲”与“报国”位置对调。D“最是无情”应为“无情最是”。)

18.A(B“暮”应为“莫”。 C“坡”应为“波”。D“内”与“外”位置对调。)

19.C(当一个人的地位、名誉和财产,遭逢重大损坏时,一定要保住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以求来日东山再起,也就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20.B(此句劝喻世人不要争名夺利,并无励志作用。)

三、古诗文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每小题2分)

21.C(书前为“序”,书后为“跋”。)

22.C(A“司马相如”应为“司马迁”。B名句出自《山园小梅》。D《聊斋志异》是文言短感动奋激。②告诉:向上报告。⑤学者:求学的人。⑥交通:交错相通。⑧可恨:令人遗憾。⑩博学:广泛学习。)

39.C(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40.B(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于:介词,比。 A其:语气副词,表劝勉/语气副词,表反问。以:连词,因为/介词,在。 C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为:介词,替/助词,呢。D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且:副词,将/连词,一边……一边。)

四、古诗文阅读理解(10题20分,每小题2分)

41.C(并非表达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勇气,而是暗指唐王朝已从繁荣昌盛的巅峰跌落下来了,像苏武、傅子介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此联寓含的是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42.C(A不是春天,应是夏日。 B诗人是以鸟儿的无拘无束,反衬自己陷于宦海,不能自由飞翔的苦闷,而不是“如高飞的鸟儿般无拘无束,逍遥之情态令人生羡”。 D诗人虽想撇开烦恼而未能抛开,“憔悴”“不堪听”都暗示了他的醉是愁醉而不是欢醉,是以醉遣愁的无奈。)

43.D(诗人不是以屈原和贾谊来勉励自己,立志留名千古;而是以屈原、贾谊自况,触发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4.D(马曲的“是离人几行情泪”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抒胸臆。)

45.C(A置:放下。B理:温习。D殆:大概。)

46.C(介词,凭借。 A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作“却”。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 D连词,因为;连词,于是。)

47.A(并非“用锯子斜斜地将山锯开一条缝”,而是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

48.C(耻:以……为耻。)

49.D(被动句。A判断句。B倒装句。C省略句,省略主语“谯玄”。)

50.B(①是州郡所为;⑤是犍为、费贻所为;⑥是谯玄之子谯瑛所为。)

袁枚《游丹霞山记》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夹杂的山岭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后汉书•独行列传》(节选)参考译文:

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的人氏。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能够解释《易经》《春秋》。在州郡做官。成帝永始二年,国家遭遇日食的灾祸,成帝就下令推荐厚道淳朴、谦逊礼让,并在道德行为上可为表率的人各一个。州里推荐了谯玄,到官署去,(谯玄)考核成绩优异,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当时国家有多次自然灾害和奇特的天文现象,谯玄就坦率地陈述其中的异变。但他的意见却不被成帝理解接纳,所以谯玄长久地滞留在郎官的位置上没有升迁。后来调任太常丞,他以替弟弟服丧作为借口辞掉官职。

平帝元始元年,又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公卿大夫们推荐厚道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出来做官,大鸿胪左都推荐谯玄到官署去考核,(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后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八个明白通晓政治事务又能宣扬教化教育百姓的官员。当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担任御史大夫,手持节杖,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出行各地,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就专门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已经篡居帝王之位,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换姓名,从小路逃回家中,趁机隐匿起来。

后来公孙述在四川自封为王,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就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谯玄,说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啊,我又是什么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得眼中流出了血,叩着头对太守说:“现在我们的国家,东面有强大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击,供国家调配的军费也许不很充足,我愿意拿出家中的一千万钱,来为父亲赎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从此在乡间隐居,终老在公孙述统治时期。

当时战乱不断,没有人去学习,唯独谯玄教导各子侄勤奋学习经史文章。建武十一年,谯玄去世。第二年,国家战乱平定,谯玄的弟弟谯庆写下状书到大殿上亲自述说谯玄的事迹。光武帝很赞赏谯玄,下令当地的郡县用猪、牛二牲祭祀他,又下令当地官府归还谯玄家的钱财。

在公孙述当权时,也还有犍为、费贻,不肯出来替公孙述做官,就在身上涂漆装作恶疮,假装发狂来逃避,躲藏在山中水草地长达十多年。公孙述被打败后,他们出来做官,官至浦阳太守。

谯瑛善于解说《易经》,凭借教授《易经》而使祖上显赫,官至北宫卫士令。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五、默写和应用(25分)

51.①桃李春风一杯酒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⑤剪不断,理还乱  ⑥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2.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⑤庭院深深深几许

53.答案示例: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③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54.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的真挚感情和内心的寂寞之情。(4分。怀念之情2分;寂寞之情2分。)

55.“冷”字写出了郡斋环境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内心之冷。正是在这种冷的心理感受中,诗人想到了栖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热酒去安慰、温暖故人。

“空”字则烘托出一个秋气萧杀、落叶满山、全无人迹的清冷荒山,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之情,景与情两相呼应,浑然天成,构成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冷”与“空”的解释各2分。)

56.①节制  ②才  ③放纵

57.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每错3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58.58.考察夏侯胜、孔僖和贾捐之这三个人所指责的汉武帝过失的话,其中贾捐之的话最恳切。而三位皇帝对他们的处理也有所不同,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考”1分,“切”1分,“或”1分。)

《容斋随笔•汉诽谤法》参考译文:

汉宣帝刘询下诏书,让大臣们商议为曾祖汉武帝祭庙制定庙乐一事。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在世时曾耗尽国家财力,生活奢侈,毫无节制,天下财务耗费已尽,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数千里,武帝没有给人民带来什么恩泽,不应该为他这样的人建庙制乐。”于是丞相、御史大夫上奏弹劾夏侯胜,说他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大逆不道。于是夏侯胜被打入监狱。囚禁了两年,遇到大赦,才得到赦免。汉章帝时,孔僖、崔骃在太学学习,大家一起议论起汉武帝,认为他刚登基时能够坚持圣贤明道,到后来就放纵自己,忘记了自己先前的善行。谁知他们的议论被隔壁房间的太学生听到,告发他们诽谤先帝,讽刺当今皇上,因此孔僖和崔骃以诽谤罪被关进了监狱接受审讯。后来孔僖上书为自己辩护,他们两人才得以释放。汉元帝时,贾捐之议论珠崖的事说:“汉武帝登记兵器,养肥马匹,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强迫他们臣服,再加上用刑太重,天下被判处的罪犯数以万计,才导致寇贼四起,连年征战。父亲战死儿子继承,女子都要登上了边塞的堡垒,孤儿哭嚎着到处流浪,年迈的母亲和寡妇在街巷中哭泣。这些都是武帝扩地太多、征战不断的缘故。”考察夏侯胜、孔僖和贾捐之这三个人所指责汉武帝过失的话,贾捐之的话最恳切。而三位皇帝对他们的处理也有所不同,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这难道不是因为夏侯胜非议诏书,孔僖、崔骃诽谤先帝,都是汉代的法令所禁止的,而像贾捐之那样直接指出事情的原委就不在问罪之列吗?

七、应用实践(13分)

59.(6分。内容3分,对仗2分,“仄起平收”1分,字数不足扣2分。)

答案示例:

景点:云山叠翠(白云山)

上联:奋志凌虚白云生足下

下联:登高览胜红日伴身边

景点:古祠流芳(陈家祠)

上联:镂玉雕金重见民间艺术

下联:描龙刻凤展开世纪蓝图

景点:黄花皓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上联:黄花不败英雄浩气传千古

下联:皓月永存志士光华耀万家

60.略。(7分。句数1分,押韵3分,内容3分。)

 【篇二】丑琴操阅读答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

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

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

1.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

B.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

C.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D.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B.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

C.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上。

D.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

B.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

C.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

D.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状元到实业家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家中世代务农。张謇自幼读书,颇有造诣,但家中突生变故,他只有放弃科举,到淮军将领吴长庆手下做了一名幕僚。

朝鲜壬午兵变,吴长庆受命入朝平乱。张謇跟随吴长庆入朝鲜时,年近而立,当幕僚已有八九年,视野日渐开阔,思想日渐成熟。张謇在朝鲜期间写下《条陈朝鲜事宜疏》《壬午事略》《善后六策》,光绪皇帝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读了以后很赞赏。但是张謇的身份只是秀才,翁同龢爱莫能助,唯寄希望于张謇科举考试成功,获得进士头衔,取得通向官场的通行证。

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获第二名。然而,接下来的四次会试他都没能考中。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参加了第五次会试,终于顺利通过并获得参加殿试的机会。殿试考河渠、经籍、选举、盐铁等题,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张謇的强项,他引经据典,论述透彻,文字古朴练达,主考官经过集体讨论,将张謇列为状元。

考中状元以后,张謇照例被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供职轻松又有前途,过几年往外一放,就是学政或是知府、道台。再过几年升一升,就是今天的省部级高官。但对张謇来说,他的理想是济世救国,在做官与做实业之间,他宁可选择后者。

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清王朝割地赔款。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使张謇彻底断绝了继续为官的念头。

张謇与两江总督张之洞相识后,两人在兴办实业方面非常投机,张之洞委派张謇主持南通州商务局,让他兴办纱厂和丝厂。有张之洞支持,张謇心里很高兴,可是兴办纱厂所需的巨额资金成了一大难题。

张謇百般奔走,但筹措资金相当困难。为筹措资金,哪怕有人拿十元八元钱入股,张謇

也都感激地收下。一位老太太只有六元钱,张謇也给她鞠一躬,把钱收下。张謇费尽周折,受尽刁难,终于筹到15万两银子。

纱厂开工以后,连收棉花的钱都没有。张謇孤注一掷,一边卖纱一边收棉。苍天不负有心人,大生纱厂开工以后,恰逢棉纱价格上涨。第二年,纱厂还清亏空,第三年获利达10万两白银。到1908年,获利累计190万两白银。

纱厂走上平稳发展道路之后,张謇想起通州、海门交界处荒废的沿海滩涂是一个良好的商机,他倡导建立了通海垦牧公司。公司建立之初,张謇亲自在芦苇荒草中跋涉考察,带领工人修拦海堤坝,张謇共建21个垦牧公司,每年生产棉花20万担,可以有效地保障大生纱厂的棉花供应。

1904年,张謇在崇明外沙建大生二厂。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纱厂利润节节上升。张謇又建广生油厂,利用大生纱厂轧出的棉籽榨油;建大隆皂厂,利用广生油厂的下脚料生产肥皂;建复新面粉厂,建资生冶厂、铁厂、建港口、船运公司,修铁路,建懋生房地产公司,还有盐业公司、渔业公司、染织公司、电话公司、火柴厂、玻璃厂及旅馆、俱乐部等企业69家,总资产达3400万银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轻工业体系。

张謇利用企业利润,在南通疏浚河道、修筑公路,建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建起包括图书馆、公园、气象台、公共体育场、养老院、公墓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提倡人们像西方人那样文明游苑、文明看戏。张謇从轻工业开始,带动南通文化、教育、社会风貌全面发展,使南通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选自《中外书摘》,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张謇跟随吴长庆入朝平乱,写下《条陈朝鲜事宜疏》等数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得到了朝中重臣的赞赏,但因尚无功名,仍然无法进入官场。

B.张謇放弃为官,投身实业,是因为对清政府丧权辱国行为的不满,加之身为翰林院修撰只是熬资历,没有办法实现济世救国之志。

C.为了建立纱厂,张謇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文中用他向只能拿出六元钱的老太太鞠躬这一细节,说明他当时备受刁难的窘迫境况。

D.纱厂建起后,捉襟见肘,张謇臵之死地而后生,边收原料边卖成品,恰逢棉纱价格走高,可以说纱厂的成功既有他胆识的原因,也有运气的成分。

E.张謇以纱厂起家,拓展到轻工业的许多领域,又用实业经营所得的利润,促进文化、

教育的发展,倡导西方文明,加速了当地的近代化进程

5.张謇科举上的坎坷经历对他做实业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请概括说明张謇在实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丑琴操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

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

【篇三】丑琴操阅读答案高二语文试卷(综合模拟全国卷含答案)丑琴操阅读答案

涡阳九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国学的时代性吴乾圣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清代著名学者孔治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为:“国学者,在围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现在我们说的“国学”是在近代回应“西学”的挑战而提出来的,包括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当代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灿烂文明的古国,那么把传统文化的底蕴发挥出来至关重要。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国学上,所以说国学是国魂之学。那么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道德品质的教程,更是中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

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国学中也有很深的底蕴。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提出“和为贵”、“知和而和”的思想。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同样倡导“知足”与“不争之德”,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出“相兼爱”、“非攻”等主张。这表明,国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经过时代的创新改造,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台湾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西方人好分,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中国人好合,亦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今天我们中国分成两个,然而我们人大脑子里还是不喜分,喜欢合”。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国学给我们提供更为宽广的源泉。如仁、义、礼、智、信是儒学经典的核心,是儒家伦理的最高准则。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我们汲取后,可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是儒家提出作为人应遵循的道义,是一种准则,是做人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维持社会的正义更显其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也带来弊端,一

些企业未来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是人生价值观的模糊所致。“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准则,其作用是规范人际之间关系。通过礼可以更是构建在人格平等上的人际行为关系。“智”,就是智慧,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统一。“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诚信合一,立身兴业,缺不了信。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文明不但不冲突,反而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今天,我们不能把这些全部舍弃,要将“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内容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成为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在国家治理上,国学也有我们汲取的资源。儒家强调礼与法是统一的。儒家强调的礼作为伦理道德规范,多靠社会舆论、道德自律、传统风俗习惯等力量来维护,其制裁体制虽有独特的优点,但面对恶的人性,其力量与强度都显不足。而法由于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足以克服礼之于恶势力的不力和无奈。若礼法相结合,则可以相得益彰。荀子主张治国要礼法并用:“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也就是说,只有礼法结合,才能使国家“合于文理,归于治”。这对我们当前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时代,既允许异域文化的传播,更应当倡导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国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保护,需要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读与阐释。我们都应该活学活用国学,使国学内容以清新的面貌、得体的方式,成为格言警句,化作成语典故,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所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思想精华,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所谈的“国学”与周代的“国学”含义是不同的,它是在近代回应“西学”挑战而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

B.国学之所以被认为是国魂之学,是因为中国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C.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道德品质的教程,更重要的是中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这说明了国学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儒家提倡“和为贵”,道家提倡“知足”与“不争之德”,墨家提出“兼爱非攻”,他们的这些主张都包含了和谐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分别从“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在国家治理上”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国学的时代性。

B.国学思想经过时代的创新改造,一定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来源和依据。

C.国学在构建社会和谐、人文精神培育、国家治理等方面能为我们提供思想源泉和指导,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仁”可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可以规范做人的准则,“礼”可以用来维系社会秩序,它们与“智”“信”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都很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B.一些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违背了儒家提出的人应遵循的道义。

C.礼的作用是规范伦理道德,但它不足以克服恶势力,如果我们做到礼法结合,将有助于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

D.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能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很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徐立平: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的航天人

央视网讯(记者王甲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但是他雕刻的火药药面误差却不超过0.2毫米。面对火药整形这一世界难题,他一次次“亮剑”,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太空,也让自己成长为大国工匠。他,是西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

徐立平的家庭是一个航天之家,家庭成员大多是航天人。1987年,他听从母亲建议,选择了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发动机药面整形车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导弹装备的心脏,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火药整形在全世界也一直是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就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

母亲知道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但她却说:“我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整个手指都烧掉了,却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你们年轻人也是一样的。”就这样,徐立平开始了近30年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

工作后第二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工作难度和危险度非常大。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胆量加入了突击队。徐立平介绍:“可以说这是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

在装满火药的发动机壳体里,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地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工作十几分钟。徐立平回忆:“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最终,经过两个多月高度紧张的工作,徐立平和同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工作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要做到心手合一并不容易,只能通过用心苦练。”如今,徐立平已经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徐立平还不断琢磨,针对不同的发动机药面,他先后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平刀”。7416厂远离西安市区,安静却也偏僻。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厂房里都难熬。工作时必须敞开“生命通道”的大门,夏天面对毒力极强的蚊子毫无办法,“闻了火药的蚊子战斗力就是强。”徐立平笑着,“冬天,长时间一个姿势会让冻僵的双手麻木,只能放在暖气上烤烤再重新拿起刀具。”

更多的时候,车间的人数最多不超过两个人,戴上护具开始工作后,徐立平说感觉世界和时间都停止了,只听见挖药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近30年来,徐立平就是这样与最危险的火药为伴,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徐立平说:“再危险的岗位都要有人去干,每一次看到神舟飞船上天、嫦娥上天,杀手锏的武器走过天安门广场,心中就充满自豪感。”

徐立平说:“总理不是也说吗,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其实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也说:“国家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国何有家?”

春节过后,徐立平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赞扬他:“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立平受家庭的影响以及母亲的建议选择了为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这项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全国只有少数人能够胜任。

B.徐立平工作后第二年加入了突击队,去解决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的问题。他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胆量,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

C.徐立平专心致志,苦练发动机药面整形技术,做到了心手合一,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

D.徐立平与最危险的火药为伴已经将近30年,尽管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5.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其难度和危险度大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徐立平身上具有一种“工匠精神”,你怎样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丑琴操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

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但不能宣泄情绪,你指上的怨气太重了。”二叔说:“你不是说琴音传递的是心声吗?”祖父反问:“你心里向往的是什么?”二叔不吭声了。听琴知音,得失寸心。二叔对祖父的视听修养极为钦佩,他为自己更名为“清明”,自此静心练琴,研习音律。

清明通透,方有流音。二叔反复体悟,寻求彻悟——人跟丑琴一样,没有脸面,可琴还是琴,心里有音,仍可自然地发声。他的心慢慢地融入了丑琴,琴声开始从心里流泻出来,没有了早时的发泄,音色一片柔美。二叔认真地看着我说:“琴已无头,人得有名。”

二叔那时带着这把丑琴,一次次地参加上级安排的演出。他用丑琴发出的优美琴声征服了众多同行,感染无数心田。有一次,上级首长要来观看,领导提出给他换把琴,说这琴太丑了,影响县里的形象。二叔说,人能换但琴不能换。

在本村的一场集会上,全家人都被责令到场陪斗,批斗的对象是二叔的母亲。大冬天里她被拉到学校操场上,被风车对着猛吹,她不服软,直挺挺地站了一夜。有人起哄要我家的人拉琴造势,祖父跟他们交涉能不能换人,他们说不行,故意要我二叔拉。祖父尴尬不已,二叔却轻松地拉开了弓子。凝望着受难的母亲,他如入空谷,心若止水,怀中丑琴一如昔日,不动声色。后来我得知,二叔拉的是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他心里存有光亮!

(选自《读者》2015年第9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倒叙开篇,叙述大伯父演出时的遭遇,奠定了文章压抑悲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二叔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

B.“琴已无头,人得有名”的生活体悟既是二叔多年后人生积淀的总结,也是当年促使二叔琴音转变的原因,此句话在文章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祖父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更是侄儿们的精神导师。为了保证侄儿们的安全,忍气吞声答应锯掉琴头;担心二叔怨气太重,开导他要心存希望。

D.文章花大量笔墨写“我”家遭遇的种种不幸意在反映生活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从而点明本文人性因生活的不公而异化的主题。

E.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我”家所发生的“旧事”,虽然“我”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本身并没有进入故事中,但故事却因此却显得真实可信。8.文章多次提到“丑琴”,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9.二叔这一人物在文中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广,字光大,吉水人。父子祺,字寿昌,以字行,陈友谅陷吉安。太祖遣兵复之,将杀胁从者千余人。子祺走谒帅,力言不可,得免。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上书请都关中。帝称善,遣太子巡视陕西。后以太子薨,不果。子祺出为广西按察佥事,改知彭州。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迁延平知府,卒于任。广,其

次子也。建文二年,廷试。时方讨燕,广对策有“亲籓陆梁,人心摇动”语,帝亲擢广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成祖即位,广偕解缙迎附,擢侍讲,改侍读,复名广。迁右春坊右庶子。永乐五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帝北征,与杨荣、金幼孜从。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过山川厄塞,立马议论,行或稍后,辄遣骑四出求索。尝失道,脱衣乘骣马渡河,水没马及腰以上,帝顾劳良苦。广善书,每勒石,皆命书之。十二年再北征,皇长孙从,命广与荣、幼孜军中讲经史。十四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职如故。帝征乌思藏僧作法会,为高帝、高后荐福,言见诸祥异。广乃献《圣孝瑞应颂》,帝缀为佛曲,令宫中歌舞之。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广言其不可,遂不许。广性缜密。帝前所言及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时人以方汉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奔母丧还朝,帝问百姓安否。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帝纳其言。十六年五月卒,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文臣得谥,自广始。丧还,过南京,太子为致祭。明年,官其子穜翰林检讨。仁宗立,加赠广少师。(节选自《明史•胡广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祺走谒帅谒:阻止B.后以太子薨,不果果:有结果C.十二年再北征再:第二次D.广言其不可,遂不许许:允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广多有进谏,深受器重,他与杨荣、金幼夜追随皇帝之征,多次与皇帝商讨议论,有时他走得稍后,皇上常遣骑兵四出寻找。

B.胡广擅长书法、精通经史、每有刻碑的事,皇上都命他书写;皇长孙追随皇帝北征时,胡广在军中给皇长孙讲解经历。

C.胡广为人谨慎,做事周密。他在皇上面前所说的话以及他所处理的朝廷事务,出宫后从不曾告诉他人,被比作汉代的胡广。

D.胡广关心百姓,坚持原则。做地方官时,他平冤案,修水利;奔完丧后,面对皇帝的询问,他如实回答地方官的作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迁延平知府,卒于任。

(2)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营造了一幅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颁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本联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15.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的句子是“,”。

(2)《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两朝开济老臣心”。(3)《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⑧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

,亲力亲为。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B.②⑧⑥C.①④⑤D.③⑤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篇四】丑琴操阅读答案黑龙江省宝清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7届宝清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

1.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

B.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

C.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D.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B.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

C.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

的时间关系上。

D.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

B.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

C.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

D.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王世襄:世好妍华,我耽拙朴

田家青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随心所欲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生活中的王先生讲究原则,对自我的要求严谨至极。

我认为,王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一生中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刚刚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社会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在我眼中,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

三十年前尚未结识他时,我对他的认识与当前人们对他的认识大致相似: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会玩儿、有天分,眼力好、神。我第一次去见王先生时,还抱着“会一会”的心态。与王先生一交谈,令人折服。他对行话、术语不仅很熟,尤其用词之间的搭配准确,俨如硕果仅存的老木匠。这不仅要具有工匠一样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对古建、园林、大木作、小器作的工艺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需极深厚的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

王先生的收藏涉及古琴、漆器、家具、造像等诸多门类,多著录于《自珍集》等著作,出版至

今未发生真伪之议,可见其鉴赏水准。对于出书他有一股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每本书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他曾多次说过,出版著作最怕重复,不应给读者“炒冷饭”。

王先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这么多年来,海内外的朋友们请王先生吃饭,常去比较讲究的酒店,生性简朴的王先生其实并不喜欢。每一道菜上来,他会下意识地先拿筷子把菜里边放的虚的东西,如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挑出去——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真的刻意想做这件事,这个动作完全是出于对形式主义潜在厌恶的本能。

原因在于,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是干实事,不务虚。恰似明式家具,不设非功能的装饰部件。好的明式家具,拆不走一个部件,一拆它就塌了,就散了。换言之就是没有纯为装饰而设置的部件,不刻意装饰却能做到最佳的装饰效果,这才是真本事。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爱讲形式,重宣传、包装、依赖炒作,一些行业、一些活动,本来与文化无关,却拿“文化”说事,对此,王先生曾笑称“这叫缺什么补什么”。

王先生一生研究古代家具,他一直想设计打造一件融入自己思想的家具,一九九五年得到了两块花梨大板,他约我与他一同设计打造了一件大画案。务使两块木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要让大案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结构考究,无钉无胶。大案制成后,重近半吨,好不容易请人搬上了六层的公寓。

第二天,师母告诉我,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

大案一直在王先生的书房,《锦灰堆》、《自珍集》等广大读者喜爱的著作都是他在此案写就的。他特作了一篇案铭,其中“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言简意赅地表述了王先生的审美观。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追求的是格调和品位,反映到器物上就表现为和谐和文人气质。此案

当为一例,其通体无一处刻意装饰,既有宋元的神,亦富时代感,其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环球人物》2015年第2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到底明式家具的特色在哪里?它为什么吸引着王世襄六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呢?王世襄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坚质细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具流派„„到了明中叶,家具不只工艺好,木料也好,尤其是以黄花梨木造成的家具,天然文理,尤为华美。”

(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先生一生注重做实事,他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工匠眼中的“行家”,他做事力求完美,自我要求严谨。

B.王世襄先生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C.王世襄先生在酒店吃饭,总会把菜里边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放的花瓣等挑出来,以此表达他对形式主义的厌恶。

D.“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这一细节主要是突出他高兴的心情和率真的性情。

5.结合文本,概括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主要内容。(4分)

6.请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分析第3自然段议论的作用。(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丑琴操

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

【篇五】丑琴操阅读答案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答题时使用黑色水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②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③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④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

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⑤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

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

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

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说话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

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

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

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存在的意义。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

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

能力、记忆能力,人们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

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

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对书

信这种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晋·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注:①厉,通“癞”,癞疮。②嵇康,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②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其妻,从买栉栉:排列.丑琴操阅读答案

B.内刀在琴中内:里面.

C.吾靳固不与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以闻韩王。

B.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

听以闻韩王。

C.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以闻韩王。

D.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以闻韩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三次,进入太山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

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最终所有的人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B.聂政潜心苦学,终于练就高超的琴艺,鼓琴于韩国都城,引来众人围观,终于得以借

助琴艺接近韩王。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暴政之凛然大义。

C.蔡邕写聂政的文章,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

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三千太学生请求朝廷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嵇康没有答应,慷慨赴死。

D.中国古代的刑法可谓千奇百怪,手段极其残忍。“乃枭磔政形体市”中“枭磔”是肢

解形体的意思。另外,林聪曾被施以“黥刑”,此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刖刑”是砍脚,“膑刑”是挖膝盖骨,“凌迟”是千刀万剐,等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5分)

(2)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郊外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9.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陋室铭》表现作者高雅生活情趣的句子中,抒写没有官府公文劳烦的一句是: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句与《出师表》中

“,”两句意思一致,

(3)当见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以及德才不及的人,我们应该秉持《论语》中这样的态

度:,。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

“,”,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丑琴操阅读答案

(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然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

原因的诗句是:,。

(6)《孟子》中表达“人的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奋有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表露在脸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之意的两句是:,。

(7)《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荆轲应和高渐离击筑而唱歌,“”,这

悲凉的声调使他人听后无不流泪哭泣。

第Ⅱ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他一生都在嘲笑贵族

鲁先圣

不论是研究欧洲哲学思想史还是欧洲文学,你都不可能绕过他。如果是研究欧洲戏剧史。你就更不可无视他的存在,因为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戏剧,其影响几乎与英国的莎士比亚齐名。

在法国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为了避免封建专制势力的迫害,他曾先后以一百多个笔名发表反封建作品,其中,“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毕生都在讽刺嘲笑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被誉为“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篇六】丑琴操阅读答案湖北省枣阳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

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

1.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

B.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

C.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D.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B.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丑琴操阅读答案

C.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上。

D.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

B.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

C.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

D.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状元到实业家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家中世代务农。张謇自幼读书,颇有造诣,但家中突生变故,他只有放弃科举,到淮军将领吴长庆手下做了一名幕僚。

朝鲜壬午兵变,吴长庆受命入朝平乱。张謇跟随吴长庆入朝鲜时,年近而立,当幕僚已有八九年,视野日渐开阔,思想日渐成熟。张謇在朝鲜期间写下《条陈朝鲜事宜疏》《壬午事略》《善后六策》,光绪皇帝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读了以后很赞赏。但是张謇的身份只是秀才,翁同龢爱莫能助,唯寄希望于张謇科举考试成功,获得进士头衔,取得通向官场的通行证。

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获第二名。然而,接下来的四次会试他都没能考中。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参加了第五次会试,终于顺利通过并获得参加殿试的机会。殿试考河渠、经籍、选举、盐铁等题,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张謇的强项,他引经据典,论述透彻,文字古朴练达,主考官经过集体讨论,将张謇列为状元。

考中状元以后,张謇照例被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供职轻松又有前途,过几年往外一放,就是学政或是知府、道台。再过几年升一升,就是今天的省部级高官。但对张謇来说,他的理想是济世救国,在做官与做实业之间,他宁可选择后者。

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清王朝割地赔款。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使张謇彻底断绝了继续为官的念头。

张謇与两江总督张之洞相识后,两人在兴办实业方面非常投机,张之洞委派张謇主持南通州商

务局,让他兴办纱厂和丝厂。有张之洞支持,张謇心里很高兴,可是兴办纱厂所需的巨额资金成了一大难题。

张謇百般奔走,但筹措资金相当困难。为筹措资金,哪怕有人拿十元八元钱入股,张謇也都感激地收下。一位老太太只有六元钱,张謇也给她鞠一躬,把钱收下。张謇费尽周折,受尽刁难,终于筹到15万两银子。

纱厂开工以后,连收棉花的钱都没有。张謇孤注一掷,一边卖纱一边收棉。苍天不负有心人,大生纱厂开工以后,恰逢棉纱价格上涨。第二年,纱厂还清亏空,第三年获利达10万两白银。到1908年,获利累计190万两白银。

纱厂走上平稳发展道路之后,张謇想起通州、海门交界处荒废的沿海滩涂是一个良好的商机,他倡导建立了通海垦牧公司。公司建立之初,张謇亲自在芦苇荒草中跋涉考察,带领工人修拦海堤坝,张謇共建21个垦牧公司,每年生产棉花20万担,可以有效地保障大生纱厂的棉花供应。

1904年,张謇在崇明外沙建大生二厂。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纱厂利润节节上升。张謇又建广生油厂,利用大生纱厂轧出的棉籽榨油;建大隆皂厂,利用广生油厂的下脚料生产肥皂;建复新面粉厂,建资生冶厂、铁厂、建港口、船运公司,修铁路,建懋生房地产公司,还有盐业公司、渔业公司、染织公司、电话公司、火柴厂、玻璃厂及旅馆、俱乐部等企业69家,总资产达3400万银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轻工业体系。

张謇利用企业利润,在南通疏浚河道、修筑公路,建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建起包括图书馆、公园、气象台、公共体育场、养老院、公墓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提倡人们像西方人那样文明游苑、文明看戏。张謇从轻工业开始,带动南通文化、教育、社会风貌全面发展,使南通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选自《中外书摘》,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张謇跟随吴长庆入朝平乱,写下《条陈朝鲜事宜疏》等数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得到了朝中重臣的赞赏,但因尚无功名,仍然无法进入官场。

B.张謇放弃为官,投身实业,是因为对清政府丧权辱国行为的不满,加之身为翰林院修撰只是熬资历,没有办法实现济世救国之志。

C.为了建立纱厂,张謇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文中用他向只能拿出六元钱的老太太鞠躬这一细节,说明他当时备受刁难的窘迫境况。

D.纱厂建起后,捉襟见肘,张謇臵之死地而后生,边收原料边卖成品,恰逢棉纱价格走高,可以说纱厂的成功既有他胆识的原因,也有运气的成分。

E.张謇以纱厂起家,拓展到轻工业的许多领域,又用实业经营所得的利润,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倡导西方文明,加速了当地的近代化进程

5.张謇科举上的坎坷经历对他做实业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请概括说明张謇在实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丑琴操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

【篇七】丑琴操阅读答案长春市第八中学2017届毕业班4月综合调研卷

长春市第八中学2017届毕业班4月调研卷

试卷命题:王瑞,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高三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条形码填写、粘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本卷共22个小题。答第1至第3题、第4题、第7题、第10至第12题、第14题、第17至第19题共12个小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所选答案。

3.答其它共10个题目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后人所说的‚礼乐崩坏‛,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老子和孔子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代表。老子和孔子以后的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在礼乐文化的思潮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思周朝‚礼乐崩坏‛的深刻原因,并系统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史称‚百家争鸣‛,共同推动了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礼乐制度的转型。

面对西周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的传统以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作为周朝守藏室之官的老子不能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他将礼乐的核心精神与其道论联系起来,以其道论来解释周朝礼乐的核心精神,同时又以礼乐的核心精神来解释其道论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老子一方面继承周朝礼的秩序和质朴的精神,同时继承乐的和谐和宁静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以道来给予这种精神和特质以新的解释,因此,以道论来诠释西周礼乐的核心精神,既有继承也有创新,由此形成其深刻反映礼乐文化精神的道家学说。道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中。

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则从具体的礼乐规范中探寻和揭示蕴含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形成高于具体礼乐规范的‚仁道‛的思想体系,并将其作为礼乐的理论基础,使礼乐由政治上层的外在规定,变为包括为政者在内的所有人的自觉追求。他还删述礼乐文化经典,由此创立儒家学说,成为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由于出生于礼乐文化最盛的周朝第一封国——鲁国,因而对周朝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情有独钟。他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述礼乐文化,而且将他所阐述的礼乐文化普及于民众。他开创学习礼乐文化的私学学派,并有弟子三千。他教弟子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教),而以礼乐为先。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礼记·乐记》及其他相关文献和典籍中。

道家和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中兴起的两股主要的思想力量。这两股思想力量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甚至世界的思想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

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

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丑琴操

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

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

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

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

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

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但不能宣泄情绪,你指上的怨气太重了。‛二叔说:‚你不是说琴音传递的是心声吗?‛祖父反问:‚你心里向往的是什么?‛二叔不吭声了。听琴知音,得失寸心。二叔对祖父的视听修养极为钦佩,他为自己更名为‚清明‛,自此静心练琴,研习音律。

清明通透,方有流音。二叔反复体悟,寻求彻悟——人跟丑琴一样,没有脸面,可琴还是琴,心

里有音,仍可自然地发声。他的心慢慢地融入了丑琴,琴声开始从心里流泻出来,没有了早时的发泄,音色一片柔美。

二叔认真地看着我说:‚琴已无头,人得有名。‛

二叔那时带着这把丑琴,一次次地参加上级安排的演出。他用丑琴发出的优美琴声征服了众多同

行,感染无数心田。有一次,上级首长要来观看,领导提出给他换把琴,说这琴太丑了,影响县里的形象。二叔说,人能换但琴不能换。

在本村的一场集会上,全家人都被责令到场陪斗,批斗的对象是二叔的母亲。大冬天里她被拉到

学校操场上,被风车对着猛吹,她不服软,直挺挺地站了一夜。有人起哄要我家的人拉琴造势,祖父跟他们交涉能不能换人,他们说不行,故意要我二叔拉。祖父尴尬不已,二叔却轻松地拉开了弓子。凝望着受难的母亲,他如入空谷,心若止水,怀中丑琴一如惜日,不动声色。后来我得知,二叔拉的是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他心里存有光亮!

(选自《读者》2015年第9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倒叙开篇,叙述大伯父演出时的遭遇,奠定了文章压抑悲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二叔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

B.文章花大量笔墨写“我”家遭遇的种种不幸意在反映生活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从而点明本文人性因生活的不公而异化的主题。

C.祖父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更是侄儿们的精神导师。为了保证侄儿们的安全,忍气吞声答应锯掉琴头;担心二叔怨气太重,开导他要心存希望。

D.“琴已无头,人得有名”的生活体悟既是二叔多年后人生积淀的总结,也是当年促使二叔琴音转变的原因,此句话在文章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E.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我”家所发生的“旧事”,虽然“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8.文章多次提到“丑琴”,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9.二叔这一人物在文中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乙古诗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焞①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②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

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

奏:‚河南布衣尹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

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

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