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散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8.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9.C(都是连词,表转折) 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11.(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20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苏辙:字子由,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补充:揭()阴()柯()安() 答案: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都是连词,表转折) 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其性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16.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17.(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18、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答案:直节 19、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答案:(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说明:答对一句 得0.5分) 20.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答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1分)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卷 一、背诵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固时俗之工巧兮,。(屈原《离骚》) (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6),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8),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9)钉头磷磷,。(杜牧《阿旁宫赋》) (10),靡有朝矣。(《诗经·氓》) 二、课内文言(18分,每题3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作《师说》以贻之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可胜道也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④梁,吾仇也 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其势弱于秦 ⑦痛哉斯言 ⑧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⑨何以谓之文也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约为婚姻 6、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时矫首而遐观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⑧距关,毋内诸侯⑨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A.①②③⑧⑨B.①②④⑥⑧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③⑥⑧ 7、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樊哙从良坐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课外文言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21分)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3分)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①②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3分) (2)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3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5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门子为劝阻贾雨村捉拿薛蟠,递上护官符,并对贾雨村说了上面这些话。(《红楼梦》) C.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让黛玉和湘云两人都恼怒起来。(《红楼梦》) D.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钗闹别扭。(《红楼梦》) E.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1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 身回来。”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的一段描写。请简述接下去发生的故事。 (2)“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 上面是王熙凤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结果。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从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4个字)。(3分)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我小时候)北京的茶叶店几乎只卖花茶,整齐划一的几溜清一色碧绿的大铁皮方桶,柜台上放着一摞事先折去一个角的包装纸,旁边还有一大团土黄色的纸绳;每位顾客调好自己的茶叶后,售货员就麻利地抽一张包装纸垫在秤上,称好包装捆绳计价找钱,一气呵成„„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茶叶开始改良包装,传统茶叶店多少代人留下的包装手艺一天天地消失,千年以来的茶叶销售包装文化竟最终成为记忆。恶俗金属纸分装,纸盒内衬丝绒外加木盒,更有甚者还搁一皮套,把个清心解忧的茶叶打扮成八大胡同的窑姐一般招摇。我每一次撕开这艳俗的茶叶袋都会厌恶反感„„那个难以消融的小袋,扔在哪都对不会地球,人类发明这种非自然的东西对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 要求:(1)拟题须包含“包装”二字;(2)符合文体要求;(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略 2.D(A以:前句是连词,表并列;后句是连词,表目的。B其:前句是指示代词,那个;后句是第三人称代词,他(自己)的。C何:前句是副词,与“其”连用,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后句是疑问副词,怎么。D都是连词,表并列。) 3.B、4A、5A、6D、7A、8.B(动词,感恩。) 9.C(C介词,把、将;A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介词,通过;连词,于是,就。D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 10.A(①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⑥姚崇自我得意的话,①②⑥不是表现高超的行政能力) 11.C(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12.(1)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基础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默写(10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3.无限山河泪,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风雨声声入梦化作征战情景的诗句是:入梦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10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 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 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上文出自课文《 (人名)。(2分) 6.用现代还有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苏、黄共阅一手卷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副书画卷子。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关键词:比) 7.在核舟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 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1分)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8.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到船舱,再说 到船头和船尾呢?(2分)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加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及其自然地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2分) 南康直节堂记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 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jí然【高耸的样子】如揭【高举】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 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树荫】,府史之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堆放】,莫知贵也。君见而怜【爱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 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 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 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 1 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 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奉公守法】称,不为皦察【精明苛求】之政【皦(jiǎo):白、明亮。 严明苛刻的政令】,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同“悦”,喜欢】,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 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独立,高高耸立】不倚,散 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 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 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 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 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 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 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 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 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 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 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岌然如揭太常之旗(高举). ①<动>高举;举起。《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②<动>显露;显现。《战国策·韩策》:“唇揭者甚齿寒。” ③<动>分开;拨开。《柳毅传》:“武夫揭水指路。” ④<动>掀;启;打(开)。《智取生辰纲》:“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 ⑤<名>标识。郭璞《江赋》:“峨眉为泉阳之揭。” (2)安而不危乎(怎么). 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 之易安。”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琵琶行》:“予出 官二年,恬然自安。”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 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 2 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安毕,亲友散去。” 10.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1)府史之所蹲伏(2)簿书之所填委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 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 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11.请用“/”为下面的文言句子(3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3.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40分) 四、阅读理解(40分) (一)最后一课(节选)(18分)都德 ①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 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 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②“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 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 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 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 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3 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④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⑤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4.第④节中“监狱大门”指的是牢记民族的语言(法语);全句的含义是牢记民族的语言,才能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的解放。(6分) 15.第④节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人物的情感。(2分) 16.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可怜的人”有怎样的意思?(3分) 17.第⑤节画线句子是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的气氛。(3分) 18.“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含义是什么?(4分) (二)儿子(22分) ①这两天,我病房里的护工打工妹小范,总有些心神不定,一有空闲就在一旁坐着愣愣地发呆。一次,我问她:“小范,你有心事吗?”她醒过神来说:“没得,没得。”接着就转身工作去了。 ②我住进病房也快半月了,就是很少看见她的笑容,后来在闲谈中得知,她家因前年发大水,家里承包的“虾塘”让大水冲了,破了产;银行的贷款也无法还,无奈才来上海打工。去年情况平平,不赔不赚,就指望今年了。她有一个儿子,今年暑假后就要升初中了,她平常不能回家,只在过年时回家住上四五天,又忙着出来了。这“儿子”“虾塘”是她日夜挂念的心事。不久前,乡下快小学毕业的儿子打电话要求,让他来上海看妈妈。这使小范为难了,自己是睡在被陪护病人的病房里的,儿子睡觉如何解决,天气又这么热,怎么办? ③她终于耐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曹伯伯,我儿子来了,就让他睡在你床前的地板上,行吗?”我说:“可以呀。”这时候,我抬头看到一丝隐隐的笑容在小范眉梢上展开了。 ④儿子是跟着出外打工的堂姐从高邮坐长途汽车来的,那天,小范正勤奋地埋头工作着,但我发现在她脸上带着笑容,人好像也光彩了不少,原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片微润,我不禁脱口而出:“小范你今天怎么变漂亮了。”她只掩着嘴吃吃地笑,很多病友也都惊奇起她这反常的欢欣。中午时分,在开饭端送病号的饭菜时,我看小范脸上有了一丝愁容。我悄悄问她:“儿子还没到吗?”她有些泄气地说:“刚才来手机说,还没上车呢!”一整个下午是沉闷的,小范不声不响地忙碌着,不时去看看病房走廊4 里的挂钟。知道她儿子要来的病友,也都默默地盼望她儿子的早些到来。 ⑤傍晚时分,小范的儿子终于到了。从我们病房门外走进了一个皮肤黝黑发亮、浓眉大眼小平头的大孩子,个头比她妈要高,要不是那还有些带奶气的声音,人们真会把他当小伙子了。小范略带腼腆地对我们说,“你们看,黑不溜秋的,像个小黑人,跟他爸在虾塘干活晒的。” ⑥孩子才十四岁,从来没到过上海,他是抱着一种对上海新奇的感觉来看望妈妈的,小范在晚饭后忙完一切事务后,带孩子去了南京路和外滩,让儿子领略一下这五光十色的城市,这就是妈妈打工的地方,回来时已是深夜,大小伙子在我床边的地铺上倒头便睡,这一日一夜的奔波,小伙子是累着了。我静静地躺着,我邻床八十五岁的老爷子也静静地躺着,其实,我们都睡不着,为此,我们看到了一幕感人的母子情。 ⑦小范在洗涮间洗完儿子换下的衣服后,像猫一样轻轻地来到儿子身边,凝望着儿子趴着熟睡的身体,轻轻地把滑落在儿子身边的单被捡起盖好,而后又像猫一样地悄悄地侧身躺在了儿子身边,半个身子睡到了床垫外面。 ⑧夜半了,我还是睡不着,轻轻地翻了个身,侧身后看到小范半仰着身子,注视着儿子的睡态,又一次去拉那滑落下来的单被□这时,在昏黄的病房的脚灯光下,我看清了妈妈那种特有的慈爱的笑容。⑨清晨,小范忙着为病人泡水、搞清洁等杂活,我招呼孩子陪我出去散散步。路上,我问他:“昨夜在外滩看到些什么?你来上海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大小伙愣了一下,腼腆地说:“就是人多,上海真挤。”我接口说:“你可知道,你妈在这么多人的社会里,奋斗可真不容易啊。”孩子听了—脸茫然。⑩在绿化区的一座木板桥上,我们看见了好多个还在睡觉的人,我看着孩子不解的眼神,解释似地对他说:“天气热,他们家里房子小,就搬到这桥上来睡了,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出来打工的吧!” ⑪早餐后,孩子随他堂姐去鲁迅公园玩,到近两点才回来,洗过脸,小范开了只小西瓜让他吃,孩子狼吞虎yàn,妈妈在一旁会心地微笑着。吃完后孩子就趴在我床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五点。 ⑫小范来叫孩子上路,随堂姐一起去静安寺一家也是来上海打工的老乡家,然后就随这恰好准备回老家的老乡一起回去,父亲还在高邮老家守着“虾塘”呢。大小伙子悻悻地向我们告别,好几个病友都责怪小范:“怎么不让孩子再玩几天!”小范抱歉似地回答:“不啦!不啦!”一手紧紧地拉着孩子往外走,但脸上仍旧挂着微笑,不过我觉得那笑容里多添了一丝惆怅。 ⑬小范和孩子上电梯了,孩子向我们招招手表示道别,电梯门关上了。我呆呆地站在电梯门边,用手指掐算了一下,自昨天下午五点到今天下午五点,孩子来见母亲的时间,整整只是二十四小时,这母子相会是多么短暂呀。我心中不免升起一缕悲凉。 19.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狼吞虎yàn咽 20.第⑦段运用了_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子的样子,强调突出她对儿子的关爱__(4分) 21. 3分) A.„„(省略号)B.?(问号)C.:(分号)D.。(句号) 5 永州市四中2014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杨玉君审题人:段利方2014年3月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7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宣泄真知灼见铜臭而散hōng.xiù一哄. B、精萃焕然一新亲家qìng天遂人愿suì.. C、针砭美仑美奂蛮横摸瓜wàn.hèng顺蔓. D、青睐出其不意恫吓dòng少安毋躁w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昨日,《爸爸去哪儿》节目再创同时段收视纪录,众位明星爸爸成为近段时间炙手可热....的明星。 B、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C、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 D、局里新的领导班子注重务实和创新,一上台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且雷厉风行,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的交锋中,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头,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李克强总理11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青岛11-22重大石油爆炸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C.2012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组合模式,改用“四男二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 D.发生在甘肃正宁的校车事故,让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个冬季倍感寒冷,关于校车的各种讨论不绝于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 特点。,。。,。。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A.①③⑤②⑥④B.②⑥①⑤③④ C.④⑤②③①⑥D.⑤②⑥①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 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 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 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 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 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 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C.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说话. D.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过:超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惟杉能逐其性②吾其还也.. B.①府史之所蹲伏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君以客饮于堂上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①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 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 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 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 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三、诗词鉴赏及名句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2)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4分)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⑪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⑫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 别康桥》)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⑬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 采芙蓉》)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⑪犬儒是个外来词,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要更完整把握它,就需要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变。 ⑫犬儒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奥根尼。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以讨饭为生。有人讥笑他活得象条狗,他却不恼。“犬儒”之称由此得名。 ⑬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狄奥根尼也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大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⑭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没有物质财富是多么的美好,而对自己的家乡依依不舍或悲悼自己亲人的死亡是多么愚蠢。德勒斯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超脱”到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了。还是这位德勒斯,当富翁送给他一笔钱时,他收下了,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曲膝,也不唠叨不满。”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或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倒显得我把金钱太当回事了。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象又有些无耻。 ⑮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那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世俗观念满不在乎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的批评精神也就变成了他们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⑯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12.下列关于“犬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我们可以把“犬儒”理解为“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追溯它的起源和演变可以 看出,“愤世嫉俗”与“玩世不恭”其实是有区别的。 B.对狄奥根尼而言,蔑视俗世的荣华富贵与解放心灵有关,而德勒斯的逻辑是,既然不把世间的财富当回事,那又何必刻意去拒绝呢? C.犬儒派逐渐从愤世嫉俗走向玩世不恭,选择了对世俗东西照单全收,所以他们虽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失去了所依据的道德原则。 D.对后期犬儒派而言,没有道德原则,自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狄奥根尼曾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在城里游走,想寻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说明当时有高尚品德的人并不多。 B.德勒斯认为人不应该执著于亲人的死亡,对待亲人死亡的态度比较超脱,这反映了他 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观点。 C.早期的犬儒主义坚持内在的美德和价值,鄙视外在的世俗和功利。但后来,犬儒主义却变成了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D.犬儒主义者认为世界就是一场大玩笑,只能以玩笑对待,他们在过去饱尝了辛酸之后,就变得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了。 14.犬儒们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原因何在?请根据文本概括两点理由(3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香鱼的故乡 林清玄 ①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②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它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鱼,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城里存活。 ③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满足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在台湾却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④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持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高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⑤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⑥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 的时候低徊不已。 ⑦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鳟鱼的养殖;鳟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普通的吴邦鱼相提并论。 ⑧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⑨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鳟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这是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⑩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地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11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 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12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19.文章开头从“烤香鱼”谈起,有什么作用?(4分)20.第四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不免沉重”?(4分) 21.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6分) (1)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3分) (2)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3分) 22.香鱼的习性让作者感慨:“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反省什么。(6分)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彭泽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68份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枕藉jí剽悍piāo暴虎冯河píng拎起līnB.欺诳kuáng刚劲jìng自怨自艾yì碑帖tiâC.熨帖yù筵席yàn徇私枉法xùn沏茶qīD.古刹chà两栖xī泾渭分明jìng剖析pō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肇事愤世嫉俗开门缉盗吃一堑,长一智 B.烦躁满目疮痍诘屈聱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C.启讫匪议所思老于世故满招损,谦受益 D.编篡躬逢其盛瑕不掩瑜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C.柳枝被春风吹绿了D.柳枝在春风中染绿6.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3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5.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个语句是() 1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 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9.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以及人类凭借“神”取得的跟自然对抗的和谐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显现的不同内涵和风格。 B.第三段阐述对待自然,中西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表现,并指出看重个人力量的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影响,更看重自我奋斗。 C.第四段分析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和中国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西方和中国的人才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D.第五段明确写作意图,作者希望借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来借鉴外来文化并反思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更好发展民族文化。10.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①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象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 2 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3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惟杉能遂其性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君以客饮于堂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 2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6分)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23.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 24.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25.古诗文填空(5题选4题)(8 分)(1)-------,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 (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3)-----------,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4)-------,皆为恵连;吾人咏歌,---------- (5)爱人者,-------;敬人者---------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4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014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语文适应卷参考答案 19.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20.(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2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2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3.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2分) 11.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2分)树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令人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2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