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一作文:追求目标,追求人生》
高一作文:追求目标,追求人生
高一作文:追求目标,追求人生
高一(1)班曾博宇
因为在黑暗中有了那一缕灯光,夜里赶路的人才继续前进;因为在沙漠中有了一块绿洲,曾想放弃的探险者才继续前行;因为在茫茫大海遥远的那方有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孤岛,绝望的水手才重燃生命的火花向孤岛奋进。
我不是夜行人、探险者、水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默默地向目标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再前进。
有人说,高中生应定一个目标,如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难道不对吗?当然对。可是对于这一点,我却认为它就像是高塔的塔顶,似乎遥不可及。我的目标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在我面前,于是我选择了到达塔顶的阶梯。也许有一天,我会走完所有的阶梯,站在塔顶,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目标可能是渺小的,我只是想在全级名列前茅。我只知道这个渺小的目标,一直在鞭策着我,它使我跌倒了,站起来,继续向前跑。那目标似乎伸手可及,可每次又总是从我手边溜走。我在不断的跌倒与前行中,认真地总结失败的原因,继续向目标前进。由此我明白了,实现目标的唯一条件是努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败总是难免的;可当你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征途时,你会高兴地发现:目标就在前面,自己离目标更近了。你从中享受到的将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欢乐人生。
我认为,目标无所谓大小同样是前进的动力。正如黑暗中的灯光无论强弱、沙漠中的绿洲无论大小、大海中的孤岛无论远近,它总会吸引着你向前迈进。因为在那时,它们已是你的目标,已经成为你生命的追求。
爱默生曾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有了目标,你会觉得世界是属于你的,就如黑暗中有了灯光,黑夜也不再无助;沙漠中有了绿洲,沙漠也不再炎热;大海中有了小岛,大海到处都充满生机。拥有了目标,你就拥有了自己的人生。当你是夜行人,目标就是黑暗中的明灯;当你是探险者,目标就是沙漠中的绿洲;当你是水手,目标就是海中的小岛;当你是一名普通的人,目标就是你人生前进的方向。
篇二:《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诗意的人生
叶朗{人生的追求作文}.
今天我主要就关于人生和治学方面谈一些看法。
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除了物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有一种精神的要求。人作为一种感性的个体存在,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来说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要超越这种个体存在。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淮南子》中的一段话,其大意是:人之物质生存是第一种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和穿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即“不得乐也”。为什么?因为他看不见,也听不见。眼睛和耳朵是我们的主要感觉器官,也是主要的审美器官。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一个洞,他就能喘口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进来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感到更加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颠,看到日月星辰、壮丽的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精神。
我们经常说“人生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呢?就是指除了作为个体之外,我们这个世界对于个人,对于人生的意义何在。冯友兰先生经常讲:“世界是同样的世界,人生是同样的人生。”但是同样的世界和同样的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人生都是有限的,但同样是有限的人生,内容不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我们经常说某人胸襟比较宽或比较窄表现在人的言行举止中,就是指一种可被人感觉到的气象或格局。中国的学者,不仅要做学问,还要讲究涵养和气象。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
人生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俗务,即柴米油盐,或者是各种应酬,每个人都免不了的。过去有人说某人不食人间烟火,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不可能有人不食人间烟火。
第二个层面是事业。事业是不同的,做学问是一种事业,做军事家、外交家等等都是事业,比尔?盖茨也同样是在做事业。人生总是要成一番事业的,对我们来说则是要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做一番贡献。
第三个层面是审美观,也可以说是诗意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超越俗物和功利的。不同的人审美也不同。朱光潜先生讲过三种态度:对一棵树,科学家研究其植物学上有何特征;木材商考虑这棵树怎样砍下来卖钱或盖房子;画家则是欣赏这棵树的形象。
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功利的,一个则是欣赏性的。但是,审美是要超越功利的,我们不能总被功利的东西占据头脑,不能让功利把审美赶跑了。
我个人觉的,这三个层面对于人生都是必须的,三者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关键是怎样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安排,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事业的层面可以升华到审美的层面。在事业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意念,这种创造有时可上升到审美,凡是审美的东西都是创造的,都是新的,当事业上升到创造时,可与审美相当。反过来,审美的东西也有助于事业,我国古代很多学者如柳宗元、王夫之等都强调这一点。有人说审美只是在游山玩水,这是不对的。游山玩水之中可以广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情操,这对于成就大事是很重要的。若一个人的心胸狭窄、急躁,没有一颗平和的心,是做不成大事业的。审美对于鉴别力、对人生是重要的,它超越功利但不超越人生。相反,它依赖于对人生的体验,若对人生无体验则对艺术的体验也就不能达到一个高度。就像一个儿童欣赏梵高的画,看到画面上的星空、向日葵觉得很不像,其中的意义他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系里有一位教授,他是一位书法家,今年重阳节邀我去登泰山。他说今年的重阳节很不一般,是1999年9月9日!这位教授已经77岁了,今年是他第36次登泰山,开始我还想是不是坐缆车坐到一半再往上爬,后来一想这位教授77岁了都能爬上去,我也应该能。这样我们就一级级爬到山顶,一共是6811{人生的追求作文}.
个台阶。最后,教授对我们讲,泰山不仅是自然风景山,还是文化山,它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自然遗产,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一个地方同时是两个遗产是很难的。为什么是文化遗产呢?因为泰山的文化精神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登!教授说泰山是高而可登。这个登不仅是指登山,而且也是指人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教授指给我说,你看这些挑夫,我采访过他们,他们其中有些人已挑了二十年,每年要出勤300天,每天要登6811个台阶,二十年算起来要登多少个台阶!这些挑夫很沉默,挑起来很平稳,很有节奏。他说这就是泰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这就是审美,这种审美若是没有人生体验是难以达到的。人不能老是忙于俗务,这会使人生体验过于局限。所以审美与人生体验是相互关联的,人生的这三个层面:俗务、事业与审美要贯穿起来,我们要有意识地在这三个层面上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第二个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搞人文学科很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很强的理论思维,要善于向深处想问题,文章的理论色彩要浓,讲来要有新意有启发。这种理论思维能力表现为一种理论感,即当你读别人的著作时,能一下抓住最有用的东西。自己在写作时,理论感会帮你把握住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指引你朝某个方向深入。这种理论感需要一种理性的直觉。科学的发展有时不是靠逻辑的思维和推理,而是一种理性的直觉。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理性直觉
是发现的工具。一个搞文科的人若没有这种理论感,其研究很难有大成就。我经常看到有些人看了很多书,但他从书中抓住的常是很一般的东西;有些人写了很多书,却都是平平淡淡,就在于缺乏理论感。如今文艺界中常有一些概念搞不清楚,如京剧中有一种说法,说京剧的特点是“写意”。写意是美学中的一个概念,有其特定内涵,但这些人却搞不清其内涵,认为写意就是不写实,就是虚拟。但虚拟并非写意。虚拟有一套程式,这个程式是严格的。如舞台表演中的动作,开门时先把门栓打开;窗是向外开的,不能向里;挑担子不能是轻飘飘的。这是虚拟,不是写意。说这些,就是为了说说理论思维、理论素养非常重要。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读书。把古今中外的书都拿来念一念,会把自己提高一个高度。
第三点,要重视基本的文化素养,知识面要宽。现在有些人急于求成,但却连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80年代哲学系搞过一次助教进修班,有过一次文化考试。我问了这样几个题目:最近翻译出一本书,在序言中大骂黑格尔,这本书是什么?因为一个学者搞学问必须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关心出版界的情况。但这个问题却没几个人答得出。我又问:东汉第一个皇帝是谁?这些问题却有人不知道,有的甚至说宋代第一个皇帝是隋炀帝,还有的说是李世民,李世民怎么可能跑到宋代当皇帝呢?这些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基本的文化知识不具备,搞什么都不明白。有一个学校的教授发表了一篇比较孔子和柏拉图的文
篇三:《“人生追求”材料作文升格示例2》“人生追求”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如何使议论文写作不落套路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
这两句名言寓意各有不同,它们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遥望天空方可见云霞{人生的追求作文}.
■薛生
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遥望天空方可见到辉煌的云霞。(用中学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观点中有“我”,阅卷者更欣赏)
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史册,能以长远目光创造出辉煌人生的精英数不胜数,太史公司马迁就是突出的代表。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挫折击倒,而是放眼远观,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含辱负重,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光照千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从而名垂青史。正是有了长远的目光引领,司马迁才走向了成功的殿堂。(突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将例证法与引证法有机结合,说理更进一层,更有力量,也更能展示出作者积淀的丰厚。这是打动阅卷者的一个亮点)
长远的目光会指引人们克服重重困难,追求更远,最终走向成功。细究中外每个成功人士之成功秘诀,几乎无不具有远大的目光。
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进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假如史玉柱当初鼠目寸光,不从别人羡慕的安闲的事业单位辞职,他怎能掘得第一桶金?假如他从巅峰跌入低谷后不将远大的目光瞄准保健品市场,那么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如果离开了远大目光的指引,还会有巨人集团、征途网络的存在吗?可见,是远大的目光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位商界奇才。(运用假设论证法深入分析,再次突出材料与观点的联系,且变换为排比反问句,说理更加深刻,论证更加有力,语言表达更有文采。这是打动阅卷者的又一亮点)
国外一家鞋厂的两名业务员到非洲考察市场。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们都不穿鞋;另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人生的追求作文}.
都没有鞋穿。面对同一个市场,为什么考察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关键就在目光。第一名业务员只将目光收在当前——不穿鞋,自然无市场;第二名业务员将目光放在未来——没鞋穿,对鞋的需求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因为目光远大,所以第二名业务员能发现没有鞋子的地方就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就注定了他成功的可能。二者的业绩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大的目光引领我们走好成功路上的每一步。(运用对比论证法突出材料与观点的逻辑联系,分析更为到位,更能令人信服,从整体上看手法也更多样化,这也会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相比之下,今天有一些把牟取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做事就缺少长远眼光。如我国某地方企业为了多出口蕨菜,多赚钱,就违背蕨菜的正常加工程序,而将蕨菜放在火炕上烘干,结果遭到退货。这种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所带来的结果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照应开篇,突出观点,因事说理,体现作者具有较强的整体谋篇意识,谙熟写作的基本技法。这一点,阅卷者会看好)
在面临竞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绝不应鼠目寸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如果眼光短浅,那么就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记住:希望高远,不一定能翱翔云天;但是遥望天空,方可见到云霞。(以形象化的语言结束全篇,呼应文题,重申观点,让阅卷者确信作者有深厚的写作功底)
点评升格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立意、选材与结构,但是显然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突破了原文简单套路化,将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融入“我”的思想之中,更充分地发掘材料,“放大”了它们与文章论点相关的内涵,使之服务于分析论证。例如第2段中突出分析了司马迁是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才完成《史记》的,第4段假想史玉柱没有远大目标会产生的结果,第5段将两名业务员加以对比突出远大眼光的重要,这样都使材料更加有力地证明观点。其次,突破了原文论证方法的单一化,将原文简单化地实例论证转化为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例如第2段运用引证法,援引表现司马迁具有长远目光的名言,揭示了远大目光在他成功中的作用。又如第4段运用假设论证法,设想史玉柱如果没有远大的目光,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第5段运用对比论证法,充分地分析了两个业务员不同的业绩,是与他们的目光密切相关。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不仅增强了论证的力度,而且使得行文富有变化。再次,突破了原文议论语言的套路化,将原文“说理腔”太浓的议论语言转换为新鲜多姿的语言。比如标题的修改,意思虽未变,但是“面孔”却更新鲜,也使得观点中“有我”。又如改文句式更富有变化,且多处运用了排比句、反问句,这样语言的转换,淡化了“套语”的说教感,使得说理更有力。此文在阅卷场上可判54分,为一类卷。
(已发《创新作文》杂志2012年9月号)
材料话题作文“改变自己”导写与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人生的追求作文}.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
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需首先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其次要明确改变的主体是自己。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对自己的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改变自己是一种成熟,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自己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自己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自己,这样才能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改变自己并保留个性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人生的追求作文}.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改变自己
溪流不能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创作彩虹,于是她化作叮咚婉转的晶莹。
小草不能如松柏般高耸入云,于是他牢牢抓住大地,守住自己的宁静。
最终,溪流拥着瀑布之水驶向大海,化为不朽的那一刻,瀑布向溪流深表谢意;最终,小草顶住了风雪,演绎了“野火烧不尽”的坚韧,此时松柏也为之汗颜。
我们应像溪流、小草一样,当无法改变现他人的时候,就要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人。
一朵花不甘于生长在沙漠,于是它怒放美丽的生命,每朵花也都争奇斗艳,沙漠变成了花海;一颗星不甘于埋没在沉沉的黑夜,于是它点燃闪烁的生命,每颗星也都争辉夺目,黑夜变成了璀璨的星空;同样的,一个人要想拥有改变别人、改变环境的力量,就要学会先改变自己,唯有这样,才能鼓舞他人,才能共同创造新的环境,新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