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一年级作文
导航

错误说课稿

2021-01

【篇一】错误说课稿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教师中心稿)



[摘要]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能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21世纪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已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也在这场新的变革中获得了新得动力。多媒体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挑战,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1、多媒体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嘛。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我在上《胡同文化》这那狭长而又整齐,古朴而又陈旧的弄堂,把城市划割成无数个整齐的小方块。当我们被那些岁月的图画感动着时,传来一声纯正的京片子:到胡同去!作为南方的孩子,特别是山区里的孩子。因为地域所限,这种北京城最独俱特色的风景镜头大家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并且都是惊鸿一瞥。这样,随着黄包车司机的吆喝声,情随境生,大家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多媒体能为疑难问题预设条件。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3、多媒体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程红兵博士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点,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剑桥的优美景色,体会着徐志摩淡淡的忧愁,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诗人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4、多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灵感。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模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在一些公开课上,曾经看到有些上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了开出的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小黑板、幻灯片的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教师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的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2、要使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机组合、突出重点与难点

《中小学教学软件审查标准》中规定,对于课件要从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和文档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其中教学性要求占据主要地位,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有一次听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他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他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答案映然而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的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教育哲学家赫斯特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所谓"行为变化"是指由于选择不同的策略处理相同的教材,就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行为和不同的反应。因此,反映到有效教学中就是,教师应考虑怎样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其中教师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权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这时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笔者也曾看到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反馈

现在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开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并不多,有的学生听说上多媒体课会比较兴奋,上课时只带一本书,听教师讲,看老师做,这样多媒体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缺乏主动学习主动记录的意识。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实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如果屏显时过快,学生没有思考、讨论和记录的时间,如果屏显时过早,当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时,答案和分析已经显示出来,学生已经没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这时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加课堂上即时反馈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成绩立即给予肯定,存在问题及时得到纠正。这样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5、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和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变得越来越迫切,大多数教师通常喜欢用自己开发的课件,用得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和必要性。目前多媒体课件还处于开发阶段,有的课件虽然画面优美,技术性很好,但对教学内容的本质缺乏研究,缺乏教育性,缺乏创新意识,有的甚至发现有科学性错误,如果我们在制作或选用课件之前,没有透彻地研究教材,在课件中出现科学性错误或者其教育性不强,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兴趣迁移,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优点就会变成了缺点。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但正如新生代教学大师韩军所言“语文课可以用多媒体,但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绝对不能冲击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 。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电教 2001.9

素质教育博览 2000.1-2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 新语文教育”看文字与多媒体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篇二】错误说课稿《错误》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错误》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愁予的《错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1. 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1. 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      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1. 诵读吟咏法。

2. 联想、想象法。

3. 问题探究法

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性,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 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我的说课就进行到此,谢谢!

 【篇三】错误说课稿《错误》说课稿

《错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诗描写了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轻巧清隽,美丽凄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一定了解,但对诗歌的研读能力需加强。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悟《错误》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比喻、反衬的艺术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将学生带入诗境,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郑愁予在诗中抒发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比喻、反衬的艺术手法,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错误》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四、说教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学法:

讨论法、联想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时(45分钟)

1、导入新课:(1分钟)

用几张江南烟雨图,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2、作者介绍:(1分钟)

简介郑愁予相关文学常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气,提醒学生注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学生朗读,初入诗境。思考:“美丽错误”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是怎样的?

4、精读课文,突破重点:(20分钟)

首先,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找出描写女子的比喻句。”教师明确: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再让学生讨论: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掩”这三个比喻句喻体与本体之间有何相似?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适当点拨并明确:

这三个喻体都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情,与女子心境相似。错误说课稿

再次,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女子的这种感情是通过哪些意象反映出来的?在明确为:东风”、“柳絮”、“跫音”、“春帷”之后,再次让学生讨论:四个意象在诗的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其对刻画人物,表现意境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时的第二个主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都是否定性的意象,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孤寂。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第二小节。

5、主题多元解读,化解难点(1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讨论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从对“我”与“你”关系,身份的不同理解出发,会有约5种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个性化解读。

讨论后,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诗。

第二个问题:诗人为何不用“伤感,无奈”,而用“美丽”来修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从情节、审美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错误。

6、课堂总结:(3分钟)

从诗歌的意蕴、意象、意境、手法方面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7、拓展延伸:(1分钟)

比较阅读温庭筠的《梦江南》。

8、作业布置:(1分钟)

写一篇赏析《错误》的文章。

七、说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我”——游子蹄声过客

“你”——思妇惊喜失望

比喻:红颜消退、孤寂的女子意象:反衬女子的孤寂、封闭

意境:凄美、哀婉

八、说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等反馈形式观察教学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美丽的错误

【篇四】错误说课稿《我们的错误》说课稿(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统整,群文练能

——《我们的错误》说课稿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小学杨旭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在践行顶层设计,落实三性课堂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直躬耕于“单元统整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即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进行分类教学,力争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让每个孩子一课一得,得得相扣,就统整成了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单元统整,群文练能”,说《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一、【融会贯通,解教材】

《我们的错误》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7单元《面对错误》主题单元中的第三课。这是一首外国儿童诗。诗歌篇幅短小、意蕴深长。用富有人文气息的语言,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它。在单元统整教学的背景下,我已经执教了单元导读课,集中识字课。并在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了小练笔,积累了名言警句,搜集了很多历史名人对待错误的故事。这些学生读写活动不仅在上一堂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本堂课的学习中也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寻找视角,析学情】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本学段的学生应围绕理解课文及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进行阅读。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每天读书积累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积累比较丰富,能懂得文章中浅显的道理,但对本课中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字理解还有难度。

三、【有的放矢,定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会在面对错误时,正确对待,勇于改正,感受成长的快乐。(重点)

2.通过质疑问难、群文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四、【以生为本,说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遵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自主质疑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以一带多,课内外阅读结合法

五、【以学定教,说过程】

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采访交流,导入新课课前学生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通过小组合作采访了各行业的人员,并将采访结果总结和书写下来。

在课堂伊始,我就请小组代表进行交流汇报,比如采访家长的小组汇报:我们采访了6位家长,发现他们都犯过或大或小的错误„„通过采访,同学们能真切感受到:原来,每个人都会犯错,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板书:不可避免)。

我适时进行小结,并引入本课课题《我们的错误》。有了前面采访中的认识,学生对错误这个词便不会觉得太沉重,课堂也会变得轻松起来。错误说课稿

(二)熟读诗歌,整体感知

在单元导读课中,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初读,概括了小节内容。鉴于这首诗歌的文字特点短小精炼、意味深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齐读的方式读课文,在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回顾诗歌主要内容。

(三)质疑解疑,合作交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穿课文内容理解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布置预习时,我就请学生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进行勾画,并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前我整理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预设了然于胸。通过课前的了解,我发现除了零星简单的问题外,质疑大致集中在(“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错误是必修的一课”)三个关键句含义的理解中。

课中,我将采用6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组长写在纸条上并贴上黑板。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了,质量也提高了。

贴上黑板的问题中,在全班范围内大多数同学可以解答的问题,就当场解答掉;而一

部分很有质量的问题,能反映出本课诗歌中深刻的哲理。我把它们作为突破口,引入课文的学习。错误说课稿

(四)以一带多,群文练能

在梳理的问题中,对“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的理解,学生的质疑最多,这句话也是本课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句。

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关键句子,哲理性很强。学生用自己的见解去解释,跳不出文本的框子,没有说服力。甚至会出现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为“失败是成功的母亲”这样的笑话呢。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也是缺乏课外阅读。因此,在全班解疑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展开“以一篇带多篇”的课堂学习。

老师说:你搜集了哪些名人对待错误的故事呢?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搜集材料。一个同学搜集了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一个同学搜集了列宁打碎姑姑家花瓶的故事,还有一个同学搜集了恩格斯的故事„„我从中选择了一篇比较典型的故事《项羽乌江自刎》指导学生阅读。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作战十分骁勇出了名,但是他脾气暴躁,杀人太多。一次,秦国大将章邯率兵投降了项羽,但在进入咸阳前,项羽却杀了章邯和两个降将,并在一夜之间把二十多万秦兵统统活埋在大坑里。

项羽的居功自傲让他失去了人心,甚至后来还把楚怀王放在一边,自称西楚霸王,还自作主张分封有功将领。由于他自身的缺点,又不善用人,使周围一批谋士有才干却不得发挥,有的去投靠了刘邦。结果被由弱发展到强的刘邦设下了十面埋伏。当夜,他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突围。一路上,与追兵厮杀,兵士们伤亡很多。最终这个威震秦兵,有万夫不挡之勇的霸王,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1.快速浏览

2.读后交流:项羽犯了什么错误?他是怎么做的?用提问帮助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本。

很多学生可能都会说到:项羽杀害了投降的秦兵,因此大失人心。他太骄傲了,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居功自傲,错误地对待错误,最后只能失败了。(板书,错误、失败)并引导学生读这句:“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嗯,同学们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是啊,错误地对待错误是多么可怕,即便是

一代枭雄也会失败。老师也搜集了一位名人的故事。你们看他是?我出示姚明投篮的精彩瞬间。姚明是一位著名的NBA球星,也是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可是,你们也许不知道,他小时候也犯过错误。来看看,他犯了什么错误,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姚明材料

姚明故事

小时候,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的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难忘。

为打游戏机,姚明从妈妈的兜里偷了100元钱。这是姚明10岁的事,每当钱花光后,姚明都会从妈妈的兜里偷出几块钱,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次,姚明被发现了。妈妈来到他的身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显得有些严肃又是那么的慈祥。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啊!今天偷了100元,明天就敢偷1000元。你要妈妈到看守所去看望你吗?”妈妈的话让姚明羞愧到了极点,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

懂事的姚明不再打游戏,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他所喜爱的篮球运动。如今,他已是NBA的明星球员,曾获得“全球最有潜力运动员奖”、“劳伦斯世界最佳新秀奖”、“中国篮球杰出贡献奖”,被称为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可每当想起这件事,他都会语重心长地讲起这些。

通过阅读,学生畅所欲言,明白了正确地对待错误,勇于改正才能成功。(相机板书:正确、成功)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以读促悟,一咏三叹,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我适时进行小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不可避免。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导致失败。让我们细细研读,翻过那可怕的一页,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错误,走向成功、成熟。读诗歌中的最后一个小节。

诗歌中还有很多富含人文气息的语句,都是有互通点的,没有必要再进行一一的阐释。这些语句道德意味浓烈,具有普遍性,对小学生有座右铭、指路标的作用。因此,我让学生通过齐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反复朗诵,在读中内化并受到教育。

通过整个环节“以一篇带多篇”的学习,为本课诗歌教学插上了思维的双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单元习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我进行小结: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错误装点着的瑕玉,错误使我们品格坚毅,性情坚韧。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

自读欣赏《错误让我如此美丽》节选

错误让我如此美丽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

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

一个故事,遗憾委婉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美;

一种人生,错误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美丽。

人生的有些际遇,即使错了,也错得那么美丽。

错误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别样的人生最美。

课外阅读的欣赏为本课画上了句号,整个单元的教学也即将接近尾声。学生已经懂得面对错误要正确对待、勇于改正。可道理人人都懂,长期坚持做下去却很难。因此,我在单元统整的导读课设计中为学生布置了手抄报的作业,在手抄报中,包含采访记录、名言摘抄、伟人故事和个人经历四个板块,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积累和丰富。一张手抄报,记录了学生围绕单元统整教学收集的课外阅读资料;一张手抄报,也描述了学生心理认识的成长过程。贴在墙上,放在家里,能时刻提醒自己反省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受益终生。

六、【预设生成,说板书】

板书由课堂生成,通过板书可以清晰地看到:错误不可避免,面对错误的两种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细细研读,上好人生的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板书:

7面对错误

我们的错误

(不可避免)

错误正确

失败成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五】错误说课稿我们的错误说课稿

《我们的错误》说课稿

渭南市实验小学熊蕾

《我们的错误》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面对错误为主题,前两篇主体课文以叙事为主,把道理蕴含在情节之中,分别写了儿童与英雄是如何面对错误的。而这首诗歌是一首极受学生喜爱的外国儿童诗,正是基于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积累。作者借诗歌用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这首儿童诗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意蕴深长。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感受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使写作意图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于读者心田,更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以读促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4、设计理念及如何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1、以读促悟

本文意在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的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

改正它。诗歌没有过多的描写与叙述,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

在理解“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懂,读懂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这些难点句子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说明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知错就改的道理。

【篇六】错误说课稿《错误》说课稿和课堂实录

错误成全美丽

——《错误》说课稿

在台湾诗坛有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杨牧称他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位诗人就是郑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种“浪子”情怀,表现在诗歌内容上,他的诗作“无一刻不在关切人类的状况——性灵的,文化的,欢乐以及苦难的”,所以表现乡愁情结的乡愁诗、表现闺怨情结的爱情诗占据了他诗歌创作的大部分。读郑愁予的《错误》,犹如读到了唐宋的婉约词,坠入了一个潮湿的由柔和语词组合并营造起来的诗意空间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灵魂和生命来写诗。所以在我们进入《错误》之前,请每一个人都试着呼唤出自己心灵中最真挚的部分,哪怕只是片刻,也好让我们能够跟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一些。

首先,我说教材:

我选用的是人教版2003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错误》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

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来欣赏一首诗呢?语言是诗的载体。只有通过对语言内涵的把握,对语言中所呈现出的意象的分析,对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透视,才可以从字的缝隙中读出诗的味道来。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第一注重朗读,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尝试朗读。读诗与解诗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注重学生个体对于诗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第三教师要做好引入诗境、材料补充、把握导向、提高升华的作用。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品诗的氛围。

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体验诗情,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读诗、赏诗。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师生平等对话,燃起学生思考的火焰,注重文学渲染,知识迁移运用的教学方式来设计。

首先让学生听老师吟诵,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听了老师的吟诵,同学们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让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回答,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简短发言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自己感知的最能表现诗歌情感的方式深情吟诵诗歌。

在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将学生的疑问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解疑。

古代诗词中描写人面美丽的诗意象,数不胜数,江南繁华遍野,诗人为什么情有独钟莲花这个意象呢?引导学生思考莲花意象的文化内涵。

第一句和第三句告诉我们故事的地点在江南,时间是三月。三月的江南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呢,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春天明明来了,还勃勃生机,为何说“不来”、“不飞”、“不揭”呢?

第二、三、五句用了“如、恰若、是”三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想一想,这一条“小城的向晚的青石的街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具体描绘一下吗?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联想,结合学生的发言,把这些意象进一步分析,构筑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

这是怎样的一位佳人呀,最该是在美丽的江南,她既没有首如飞蓬,也没有指天誓地,她只是默默的躲在镂花的窗棂后面,等待着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曾经是耳鬓厮摩的人,也许只是片刻邂逅中心动的人,但这个人绝对是已经融入自己生命和血液的一个人,她的全部动作竟然只有倾听。此刻于清旷宁静之中有马蹄声踏着青石板达达而来,愈行愈近,是那么真切——是他吗?同学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入诗的意境,飞进女子的心灵。说教学效果

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与诗对话,体验诗情,让学生不知不觉展开思想的碰撞,让学生爱诗学会读诗、赏诗。

《错误》教学实录

有人说,诗是上帝的雨露;有人说,诗是天使的眼泪;有人说,诗是月亮的花朵。从古至今,诗都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和心灵的寄托。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有这样一首诗,不仅点燃了沉寂的青春,冲刷着那样一个岁月风采的记忆之河,而且同样在今天的飞舞流光中,在你我生命的琴弦上娓娓弹奏出一曲心灵之歌,这就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首先请听老师吟诵。(师吟诵)

有一个少女说,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就知道永远都忘不了它;有一个五十岁的男子说,读完这首诗,仿佛就又让我回到了人生的青春。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太感伤了。

这首诗犹如恋恋风尘中一部古老电影的悠悠对白,仿佛漫漫旅途中一幅原始壁画的寥寥余音,一个过客眼中的女子,一个女子心中的过客,共同为我们编织了江南水边一个悠远绵长的梦!那么,同学们,不妨,让我们以一个高中生的眼睛和心灵一同深情吟诵!

刚才同学们一同用心灵与诗歌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首诗,哪个字最恰当。

生:美。

师:英雄所见略同。美的在哪儿呢,美在意境,美在内容,美在情节,还是美的音乐,或是其他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美丽的错误。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觉得恰当的感情来读头两句。(生朗读)师:老师在这有个疑问,比喻人面美丽如花,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人面桃花相映红”,江南繁花遍野,诗人却情有独钟莲花,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呢?

(生思考)

师:莲花即荷花,说到莲花我们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作品呢?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师:《爱莲说》里有一句广为流传描写莲花的诗句,同学们想到哪一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这句诗给我们传达了莲花的什么品质呢?

生:纯洁、高洁、幽静。

师: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花,纯洁、淡雅、幽静,一方面形容了女子的容颜,一方面也说明了女子的芳洁。

“莲”谐音“怜爱、怜惜”的“怜'”,莲,又与藕密切相关,暗含藕断丝连的“丝”,“丝”谐音思念的“思”。所以“莲”,还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思念,而莲子心苦涩,不正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吗?

赏析莲花这个意象,我们仿佛看到,在小桥流水的江南,马蹄敲过,莲花摇曳,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的盛开又掉落了,惹人爱怜。大家感受到美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什么美?

生:意象。

师:是,美在意象。(板书:美在意象)美在意象让我看到了什么?

生:女子美丽的容颜。

师:很好。还美在容颜。(板书:美在容颜)

师:第一句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生:江南。

师:好的,那么发生的时间呢?请看下一句。

生:三月。

师:烟花三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间,江南是世上最美的地方。同学们能够想到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最美的时间,最美的地方,连雨都是“沾衣欲湿杏花雨”,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充满了勃勃生机,可是诗歌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

师:三月的春天真的没来吗?诗句中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先看东风,哪位同学能来解读“东风”?

可能同学们暂时还没有想到,我们一起来解读。同学们能够回忆出哪些与东风有关的诗句?小楼昨夜„„

生:又东风。

师:相见时难„„

生: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东风代表着春天、美好,尤其是这里的“东风不来”四个字,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并非“无力”,而是传递春天讯息的东风根本不曾前来,春天的美好不曾前来。错误说课稿

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解读“柳絮”这个意象呢?

生:“柳”代指春天、离情。在古诗词中送别诗中经常出现。

师:“柳”谐音“挽留”的“留”,古人折柳送别,表依依惜别之情。漫天飞舞的,多不胜数的柳絮不正象征那恼人的离愁?“柳絮不飞”,同样是说春天不曾前来,浓浓的思念、离愁郁结在心灵。

师:春天明明来了,使人确说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帏不揭,跫音不响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跫从字形上来看,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脚步声。

师:谁的跫音?

生:被等待的人的脚步声。

师:“跫音不响”,意味着?

生:被等待的人没有来。

师:原来,东风、跫音暗指被等待的人,柳絮、春帏暗指等待中的思妇。虽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在思妇落寞的心里,却一丝风也没有,连柳絮都静止不动,天地间笼罩在深深的思念和孤独里,万籁无声,外界越是热闹繁华,越发反衬出她内心的落寞。

师:我想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同学们猜一猜?

生齐答:“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师:在《错误》中诗人用比喻来形容女子的心,将心比作什么?

生:“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师: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现在所在的教室窗户,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那么大。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压抑,沉闷。

师:很好,“小小的”三字,正形容女子封闭的心灵天地;“寂寞的城”和“紧掩的窗扉”的意象,都是在形容女子对感情的执着、专一。

师:石给人的触觉是什么样的?

生:冰凉坚硬的。

师:青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样的?

生:色泽清冷幽淡。

师:这样一条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坚硬、清冷、幽暗、两侧有着班驳苔痕的街道,又是向晚时分。大家试想象这幅情景,天色渐暗,暮色下垂,思妇的心如空落无人的街道,慢慢地、慢慢地沉入黑暗,悲伤、哀怨在夜色里弥漫。大家感受到美了吗?美在哪儿?

生:一系列中国古典意象,构成了一个如画如梦的美丽意境。

师:提炼的很准确。(板书:美在意境)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城,街道,窗扉,给我们空间上什么感觉?

师:城相对街道是不是更开阔呢?街道又和窗扉比?

生:它们的放置顺序是由大到小。

师:这样放置有什么作用呢?

生:形容思妇的心一步比一步封闭。

师:思妇可能先前也在城门等过,但失望,又在窗前守望街道,仍是失望,重重失望打击之后,她极度失望,但又不甘心放弃,于是坐在紧掩的窗后。诗歌到这个地方都像一幅无声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这时出现了这首诗唯一的声响。什么在响?

生:马蹄声。

师:达达的马蹄破空而来,敲在了青石街道上,敲在了思妇的心上,敲开了思妇紧锁的心扉,她急忙奔到窗前,推开窗,看向那马上的人,然后发生了什么呢?谁来想象一下,用你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女子看向马上的人,可是不是自己的归人,是个过客。

师:到这儿,美丽的错误也就形成了。多么痴情而执着的等待,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女子的痴情专一美吗?

生:美。

师:思妇的痴情专一美丽让我们得到了美的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展开了美的想象和联想,女子情感也是一美。(板书:美在情感)

师:我在读完这首诗歌时,想到了一句张爱玲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这首诗,还美在哲理,人生的错位美,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激起共鸣,这样,“美丽的错误”就不仅仅限于游子和思妇之间了,它成了一种许多人共有的“美丽的错误”。

看完这一场美丽的错误,读者你是否感到哀伤?你又为了什么而哀伤?留给我们同学们课后思考。

师:今天我们走进《错误》的内核,做了种种大胆的,可能也是错误的解读,但是我和同学们读出了心灵的悸动,读出了生命的丰美,哪怕就是真的错误,我想,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感谢同学们赋予的精彩,同学们,再见!

【篇七】错误说课稿《错误》说课稿

《错误》说课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错误》一课。我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新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原理,结合本文特点,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由于本文是诗歌单元中当代诗歌的第一篇,无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好它和学好它都将对接下来的诗歌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高一学生在对诗歌的词语语句、思想情感、意象意境、艺术特色的把握和理解都具备能力的情况下。本着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和意象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意象和意境的概念。(2)能力目标:理解和把握莲花这一中心意象、意境,提高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水平。(3)情感目标:领悟作品中主人公内心封闭、寂寞和感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清晰可见了:教学重点:(1)对诗歌意象群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品味意境,剖析主人公的情感和造成错误的原因。(2)理解诗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品味意境、感受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语文是一们语言的艺术,只有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才能深切体会到诗歌里那种言不尽意的思想感受,而且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培养他们良好语感和阅读习惯。

(2)讲授法,对高一的同学来说,在对诗人的了解、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

解和对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剖析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解分析,做一些说明,引导,把问题解决,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

(3)问题探究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诗歌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中。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顺利的达到教学目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优美的课文导入,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因此我通过诗歌情镜,创设了激趣得导入语,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本课的情境中来,起到集中思想引发关注的作用。

2、课文讲授

在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后,我进入了本课最重要一环节——课文讲授。首先,我会对作者进行介绍,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诗人的经历、艺术风格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其次,我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并对诗歌中出现的生词、意象、意境的概念进行解答。

最后,通过第一、二两步的准备和铺垫后,我开始对本诗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解答,我将重点围绕诗歌的意象群来展开。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运用“莲花(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街道向晚”这一系列意象去展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莲花”是本诗的中心意象,由莲花这个意象引出”东风、”“柳絮”,这两个意象,再牵引出“小小寂寞的城”这个意象;也引出“街道、””跫音、”“春帏不掲”几个意象,从而牵引出小小窗扉这个意象。意象层层递进,从而表现和反衬出思妇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以及对爱情的坚持和专

一。同时这些意象反过来向我们说明造成“容颜如莲花开落”这个中心意象,从而揭示等待的残酷和对女主人公精神上的伤害。向学生剖析正是由于“我”的到

来,而引发了“你”的误解,从而造成这美丽的错误,从而进一步去剖析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对意境的感受,让学生在去对意象、意境和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挖掘中去的理解和掌握本诗。

3、新课讨论夯实基础

对课文进行了分析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我准备了课后讨论这一个环节。当然重点还是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的讨论上。这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课堂,让他们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理解和掌握全诗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让诗歌以一个清晰的画面刻画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程度。

4、课堂小结知识扩展

讨论结束后,为了让学生对此类诗歌有个更全面的理解,我布置了本课的知识扩展。就是让学生去了解、阅读中国古代的思妇诗、爱情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使之形成一个知识群,对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和诗歌学习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本诗精心的设问,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最后,以一句话结束本课:课堂互动、引导启发、开拓思想、事半功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莲花(的开落)过客

美错

丽误

愁苦、思念寂寞、封闭惊喜失望

【篇八】错误说课稿错误说课稿

《错误》说课稿

中文系0701班5号吕楠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愁予的《错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构建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部分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已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的第三首。本单元主要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第二节写了江南已是春季,本该春光明媚,而女子却心寂寞如小城的傍晚,惆怅如紧掩的床扉。第三节写“我”从她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荡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着蕴藉,韵味悠长。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能力目标:1、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的古典意境美。

情感目标:1、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读诗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这个却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

诗的艺术特色。

2、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

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标准配乐朗读带,将学生带入诗境中。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①诵读吟咏法

②联想、想象法

③问题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①导入,用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设问、引起学生好奇心”进入学习。简单介绍作者后,请学生带问题听朗读带,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②在新课研讨中,我设置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进行深度研读诗歌。

③讨论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联系时代背景,提升文章高度。

六、目标测试

把本诗改写成电影剧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我(游子)蹄声过客错误

你(思妇)惊喜失望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