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第一单元教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备课人: 王凤兰 审核人:刘孝清
一、 目标定位
1、 了解《朝花夕拾》与鲁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二、课前预习
(一)、字词疏通:
1、 读一读,写一写。 确凿 菜畦 桑椹 油蛉
斑蝥攒 珊瑚 收敛 脑髓 缠络
2、查一查,理解词义。
鉴赏: 博学: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3、给多音字组词。宿xiù 〔 〕 吓 hè 〔 〕 系 jì 〔 〕
sù 〔 〕 xià〔 〕 xì 〔 〕
(二)、大意疏通:
1、看标题,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个生活场所?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这两个场所中生活的感受。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文知识识记
1、文学常识
⑴鲁迅生平简历:鲁迅(1881~1936),原名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历史故事集: 你读过他的作品有:
; 你喜欢他哪部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形象?
⑵《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散文集,共收集10
1、第二段,作者写了百草园中很多的景物,但看起来却又绘声绘色,井然有序,试分析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从句式上看: ;
从观察的角度看: ;
从用词的功底来看: ;
从修辞的角度看: ;
2、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你如何评价这种私塾教育?
四、难点突破
1、文章开头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中的“似乎确凿”不矛盾吗?为什么?
2、课文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还写了由此而生发的联想。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五、课后拓展。
五步点击:
1、 认识一个字:臃
臃:读yōng形旁为“月”,声旁为“雍”,即过度肥胖,转动不灵活。
2、掌握一个词:渊博
渊博:与“广博”是同义词,“渊博”一般指学识、见识等深而广博。如:哪一个作家不是学问渊博的人呢?但 “广博”不涉及深度,如:他学习的内容很广博。
3、品味一句话:“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作者在“蟋蟀”“覆盆子”“木莲”后而加上“们”字,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将它们当作朋友,表达出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
4、揣摩一个点: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冬季捕鸟,本是一件极有趣的活动,作者却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就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冬天无味的百草园尚且有捕鸟那样趣味横生的游戏,那么其它季节的岂不更加充满乐趣了。
5、背诵一联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选自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其诗意是: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此时此刻,人与大自然浑为一体,仿佛已经进入一个纯净怡悦的境界。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讲读课 课时:2课时 备课人: 王凤兰 审核人:刘孝清
一、目标定位
1、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和前后照应的方法。
3、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4、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二、课前预习
(一)、字词疏通:
1、先注音,再写一写。
玉簪花 花圃 抽屉 徘徊 鸡毛掸子 骊歌 栅栏 厨子
2、 查一查,理解词义
骊歌: 花圃: 徘徊: 静默:
3、 抄一抄,学会积累好词佳句,把本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笔记上。
(二)、大意疏通:
1、 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具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从全文看,爸爸是怎样一个人?他对“我”成长有何影响?
三、课中探究
(一)重点讲解: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试找找文中的伏笔。
(二)难点突破:
1、“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过去”为何要硬着头皮呢?
2、文中写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弟妹天真玩耍的情景,起什么作用?
四、课后拓展。
五步点击:
1、认识一个字:蹲
蹲:读dūnǒ不读zūn ①指两腿尽量弯曲,象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如两人蹲着;②比喻呆着或闲居,如蹲在家里。
2、掌握一个词:叮嘱
叮嘱:与“嘱咐”是同义词,一般用于长对幼、上对下居多,如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嘱咐虽有特意告诫对方记住,但语义较轻,如他关心地嘱咐道:小心着凉。
3、品味一句话;“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句中“居然”一词用得好,它表现了我的任性和执拗的性格,为后文爸爸惩罚我作了铺垫。
4、揣摩一个点:双线并行,结构严谨。
本文在结构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双线并行。其中一条线索是爸爸爱花,作者由戴夹竹桃到最后看到夹竹桃垂落为线索,重点刻画爸爸对我深厚的爱。其次是以毕业典礼为线索,文章从毕业典礼起笔,引出对爸爸的回忆,感觉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5、诵一联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选自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意为: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要变化成泥土把枯枝滋养。
五、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第3课 《丑小鸭》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一、目标定位
1、查找资料,了解安徒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了解童话的特点。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感受丑小鸭在种种歧视和打击面前所抱的态度和追求,理解丑小鸭的象征意义。
二、课前预习
(一)字词疏通:
1、读一读,写一写。 沼泽 ( ) 恭恭敬敬 ( )讪笑 ( )丑陋( )木屐 ( )雄吐绶鸡 ( ) 嫉妒 ( )篱笆( )
2、查一查,理解词义。
丑陋: 来势汹汹: 沮丧: 骇人听闻: 沉沦: 嫉妒:
3、抄一抄,时时积累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好句子画下来。
(二)大意疏通:
1、读课文后说说: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2、《丑小鸭》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读了全文后你思想上受到了那些启示?
内容:
启示:。
(三)文学常识。1、《丑小鸭》的作者是 (国)的作家 他的童话作品还有 等。
2、童话往往使用 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主人公可以是 。
三、课中探究
(一)重点讲解:
1、想一想: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试概括出来。
2、你同意丑小鸭最终变成洁白美丽的天鹅并非自己努力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难点突破:
1 、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四、课后拓展。
五步点击:
1、认识一个字:讪
讪:左边是“讠”,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山”,读音为“shàn”,意为讥讽,如讪笑。
2、掌握一个词:疲乏
疲乏:与“疲惫、疲倦”是同义词,疲乏着重指精神和体力缺乏,如他露出疲乏的神色;疲惫指过度疲劳、疲乏,常说“疲惫不堪”;疲倦指疲乏而有睡意,如他不知疲倦地工作。
2、品味一句话;“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想到水里去游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不得不把心事对母鸡说出来。”
这句中的“不得不”用双重否定加强语气。小鸭明知说出自己的渴望会受到母鸡的嘲笑,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渴望,表现了小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4、揣摩一个点: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一种修辞手法,作为写作方法它一直贯穿于全文当中。丑小鸭的遭遇和最后的成功,就是通过夸张性的生活环境所表现出来的。
5、背诵一联诗: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课后阅读:请阅读三阅读课 课时:2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一、目标定位
1、理解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诗歌朴实、真诚的语言,理解诗歌的表现角度。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二、课前预习
(一)字词疏通:
1、读一读,写一写。 伫( )立 涉( )足 延绵( ) 萋萋( )
瞬( )息 忧郁( ) 幽( )寂 尴( )尬( )
2、查一查,理解词义。
幽寂: 尴尬: 延绵: 萋萋:
3、抄一抄,时时积累好词佳句。
(二)大意疏通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三、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既然是选择道路,作者为何要写“未选择的路”,而不写已选择的路?
3、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难点突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过了去的”指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过去了的”指“ ”。因为 所以“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1、认识一个字:涉
涉:读shè左边是“氵”其意与水有关,右边是“步”,其意是徒步过水,泛指从水上经过,如跋山涉水;又指经历,如涉险;还指牵涉,如涉及。
2、掌握一个词:镇静
“镇静”指情绪稳定或平静,有时可作宾语,如他始终保持着镇静。
3、品味一句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往事”指什么?“轻声叹息”是诗人后悔吗?
“往事”是指当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选择轻声叹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人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的遗憾。
4、揣摩一个点: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未选择的路》用生活中的路,来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选择,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选择,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5、背诵一联诗: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选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其意是道路是何其漫远修长,我将在这条道路上上下求索奋斗,它写出了诗人那种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壮志。
五、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我》。
5.伤仲永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4、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5、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理解文题:
王安石: 朝 家、 家、 家。字 ,晚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伤意为: 文题含义 。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
二、课堂探究
1、译一译:
①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 点拨、指导。
A、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B、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C、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2、议一议:
⑴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⑵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⑶辩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A、天资聪慧是成长的关键 B、后天教育是成长的关键
(说明: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②语段阅读: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a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b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c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见""闻"交织,详略有序,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3、模仿表演:模仿仲永及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情节。
四、体验反思,拓展阅读
1、体验反思: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畅谈感受与启示。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语言简练。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2、拓展阅读:
①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②引用名言警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2、课外延伸:
①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②组织讨论当今社会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③课后背诵全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成长为话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有的回顾了自己童年时代游戏和读书生涯;有的讲述了自己在父辈的教养下成长的故事;有点写命运坎坷却敢于抗争,终于从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有的写天资聪慧却无所进取,由神童沦落凡人的人生教训……总之,这些文章既生动有趣,又给我们以深沉的思考,给我们莫大的鼓励、鞭策和警示。
这些课文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从作者来看,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阅读时要注意区别、识记。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别人成长的足迹,帮助自己树立成长的意识。从中得到启发,正确对待自己在成长过程遇到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学习这些文章,不能纸上谈兵,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为语文学习,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揣摩、赏析文中含义深刻、富有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自己语言的感受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5、对于课文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所看到的文字资料和老师的讲解上,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思考,多方位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
第一单元教与学侧重点:
本单元为成长足迹单元,共五只要不懈追求,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面临生活的艰难时要自信、坚强和勇敢,《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深刻思考;《伤仲永》作者借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地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一道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尝试用文学体裁的表现手法来抒情言志。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篇二】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迹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哀愁。
二、交代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优美、含蓄、抒情的语言美。
3、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2、文学常识
师:有没有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
学生一:林海音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我们今天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
学生二:林海音早年居住在北京,童年时代在北京城南度过,所以她的小说命名为《城南旧事》。这是她的代表作。
学生三:《城南旧事》讲述这样的故事„„(简介《城南旧事》)
师:很好。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曾说:“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城南旧事》有着浓厚的自传体色彩,是林海音心灵童年的记录,饱含她对童年纯真眷念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全书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初步了解了文章,文中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们自读课文)师:那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小英子和他爸爸之间的故事?
生:小英子懒惰晚起想逃学,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还有在爸爸的鼓励下独自到银行去寄钱。
师:看来同学们对逃学被爸爸打了一顿印象深刻,首先就注意到了,还有其他的事情吗?生:小英子独自到银行汇款事件。
师:哦,用了“事件”这个词,看来在小孩子的眼里,独自到银行寄钱的确是件大事。生:爸爸很爱花。
师:文章读得很细。
生:毕业点礼前到医院探望父亲,毕业典礼后父亲去世了。
师:文章并没有提到“去世”这个词啊,你从哪里得到暗示的?
生:老高的话以及小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小英子把生命的现象这样诗意的表现出来了。
文章讲述了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发生的几个故事,小英子的童年是这样充满了哀伤与惆怅的岁月,但却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爸爸那一份沉甸甸的爱意。
下面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中表现父爱的语句,看看哪些句子打动了你?
(多媒体出现学习要求,学生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师:那位同学愿意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找到爸爸在打了我之后又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这一处。天在下雨,较凉,我又是哭着走出家门的,父亲心里很心疼我,为我送来了夹袄,这里说明了爸爸对我的关爱。师:在这一段里你注意到了什么细节?可以读一读。
生:“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我发现了爸爸“没说什么”、“递”、“看着”,这些细节表现爸爸的爱是默默的,他的心里也心疼我,要亲眼看到我穿上夹袄才放心。
师:对啊!有时候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就体现在具体的语句中,细品之下,一切感情都会放大。大家都先注意到了被打的结果,那么在被打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当小英子想逃学时,他的爸爸狠狠地打了她,象“一把”、“拖”、“抄”、“一抡”这些词都表现了爸爸对小英子的严厉,这种严厉是爸爸要小英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后面写了小英子再没迟到过,这正是爱的表现。
师:你自己挨过打没有?
生:挨过。小时候作错事就挨过打。其实现在想父母的严厉是对我的爱。
师:看来你对严厉理解的很深刻,正确对待,我们都会养成好习惯。其实,爸爸在打小英子的时候已经流露出父爱了,你注意到了吗?
生:„„
师:你再把这一段读一下看看。
生:“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老师,我看到了,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师:对啊!真实严而不历,爱在严中啊!在这个故事中还有这样的细节吗?
生:在小英子挨打之后,她是坐着洋车上学的,前面有一处写到“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是爸爸让孩子们养成节俭勤奋的好习惯,但是爸爸打了小英子之后很心疼,虽然没说什么,却第一次让她坐车去上学,在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时又给了我两个铜板,这些细节都在体现着父爱。
师:父爱是这样不善于表达,却又是这样真切地存在着啊!
同学们从其他的故事中读出父爱了吗?
生:文章开头在我希望爸爸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爸爸对我说话是哑着嗓子的,看出爸爸病重,从后文得知,爸爸在小英子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就去世了,可见当时爸爸是强忍者病痛还微笑着跟小英子说话,这是不让女儿担心,体现爸爸对女儿的爱。
师:女儿毕业了,这样重要的事情如果写爸爸拖着病体去参加不是更感人吗?
生:不是,爸爸是希望小英子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爸爸对英子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后面还写了一件事,就是爸爸让小英子独自到银行去寄钱,小英子很害怕,爸爸也说了这样的话,并叮嘱我:“闯练,闯练,英子。”爸爸是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英子能象大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如果总要爸爸陪着,永远也长不大,这是爸爸在培养小英子的自立,是父爱的体现。
师:你理解得非常深刻,是啊,父母不会永远在我们身边,只有教会我们生存,才是真正的爱。在爸爸与小英子对话这部分里,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这篇文章老师每读一遍都会被更深地感动着,老师来读一段,看看你们是否也会被这一处感动呢?“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让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
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生:我对这一处也很感动,爸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小英子要求爸爸硬着头皮去学校时,爸爸心里是非常痛苦,也非常无奈,有这样的细节: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爸爸内心的痛苦不愿意让女儿看到,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却还不忘叮嘱女儿,这是深沉的父爱。
师:大爱无言啊!你体会得这样深切,能为大家读读这一段吗?
(学生带有感情朗读)
父爱是深沉的,这使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严厉后的慈爱,漠视了那沉默时的关怀,但是细细品味,又是那样真切!
父爱又是伟大的,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坚强,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读得懂父亲。(板书)
父亲的言行影响着人的一生,让我们每个人铭记在心。在这样的父爱中小英子一天天长大了,她发生了那些变化?
(多媒体出现学习要求,学生自读)
师:那位同学能说说在父爱的影响下小英子有哪些变化?
生:自从那次挨打后,小英子再没有迟到过,“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生:爸爸让我去寄钱,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在爸爸的叮嘱下我完成了任务,心里很高兴,并要爸爸在花池里种上蒲公英,蒲公英的花上有种子,风一吹,四处飘散落地生根,我觉得小英子这么想,是把自己比做蒲公英,她学会了自立。
师:你体会的这么深啊!你读书真的很动脑筋,非常好。
生:小英子在毕业典礼时想“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时还是小孩子的想法,但是当她得知父亲去世时,她说:“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爸爸的去世没有使小英子惊慌,她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在爸爸的教导下小英子长大了。
师小结:在父爱下,小英子长大了。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也深深体会了父爱的伟大。文章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一:
1、为什么孩子们喜欢长大又怕长大呢?为什么小英子在爸爸去世的时候表现出镇定、安静就是长大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咱们同学们有谁怕长大啊?(说)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学生探讨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都盼望长大,但是又害怕长大,因为长大后有很多烦恼,工作生活的压力、赡养父母、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等等,我们觉得长大就有了责任,小英子在爸爸去世时,说自己长大了,就是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他们都还小,需要照顾。这是我的责任。
生:前面爸爸就叮嘱过我“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爸
爸的多次教导,才使得我在爸爸去世时懂得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师:对,就是责任!同学们对责任感受得很强烈,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就是一种勇气与承担。所以小英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在爱的鼓励下,面对家庭变故表现出了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镇定与安静,她把对父亲的爱与怀念深埋在心底,只是默念了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质疑二:
学生:老师刚才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爱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指爸爸去世了,爸爸虽然去世了,我却在爸爸的教导下懂得了身上的责任,我真正成长起来了。
师:在自然界中,花儿落了会怎样呢?
生:我知道了,花儿落了会结果子,我就是爸爸培养出来的果子,爸爸去世了,我长大了。师:我们常常把童年比做花开时节,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纵使美丽的花也会凋谢,但却会留下浓浓的果香。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小英子真正成长起来。这才是父亲给予她最厚重的爱,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父爱如山”这个词的含义吧!让我们再读文章最后几段。体会如山父爱,感悟人生成长。(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最后几段文字)
师:小英子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怀念爸爸,淡淡的忧伤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爸爸的承诺,我想,她的爸爸在天上会微笑,也放心了。
人总会长大,当童年渐渐远去,留下的是足够温暖的回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父亲的影子,走到哪里它都是我们随身携带的记忆珍藏,这时你一定更能读懂平凡生活中的父亲,能向同学们讲讲你和父亲的故事吗?然后对父亲说些心里有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倾诉感情)
师:今天回家可以和父亲谈心,倾听父爱。
同学们,成长的路上崎岖漫长,但是我们不惧坎坷风雨,因为——我们一直站在父亲的肩上。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中的片断,音乐《感恩的心》,手语表达。)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成长,陪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只要心中有爱,花开花落我们一样会珍惜。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成长,把童年往事分成两段,一段随时间而去,一段烙在心底。
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开——童年
花父爱
落——成长
【篇三】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2014年山东省优质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作家,她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北京,成名在台湾。她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荣获了众多文学奖项。她还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她为我们准备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当我们长大一些,步入中学了,她又为我们带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她的小说《城南旧事》还被搬上银幕,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她,就是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林海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心体会她弥久恒新的文字魅力。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吧?
生:读过。
师:那大家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谁来读一下?
好,同学,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声音很响亮。有一个词稍微犹豫了一些,是liao起裤脚还是liao起裤脚?你能确认一下吗?生:是liao起裤脚。
师:大家说他读对了吗?
生:对。
师:好,那我们就更加自信了,是不是?来,你来起个头,我们来一起读。
生:骊歌。
全体齐读。
师:嗯,异口同声。那大家看,“骊歌”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好,请你说。
生:“骊歌”就是在告别的时候唱的歌。
师:嗯,告别时候唱的歌。请坐。既然是告别的歌,为什么我们不写作这个“离歌”呢?在古代有一首小诗,叫《骊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骊驹——预备,起。
生读。
师:嗯,这个词语读得不够自信,这个我们读“仆夫”,来,我们把这个词再读一遍。预备,起。生读:仆夫。
师:好。这样就可以掌握了。那这首诗告诉我们马已经等候在门外,车夫也已经把马具准备齐全了,你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
生:要离别了。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因为所有的马具都具全了。
师:好,请坐,你很细心。大家看,所以“骊歌”的“骊”字,它的偏旁部首和什么有关啊?生:马。
师:后来人们把“骊驹”演变为“骊歌”,表示告别的歌。你看,当我们探寻词语的源头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把握它的意思呢?我们可以掌握这个方法。
现在我们把“骊歌”这个词语连读两遍,积累它。预备,起。
生:骊歌,骊歌。(用时4分50秒)
师:有人说童年是拉着妈妈的手,唱着歌,跑向野外;童年是睁着好奇的眼睛,骑在爸爸的肩头,看天,看地,看山,看海。那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的哪些故事呢?请你浏览课文,迅速地找一找。
生翻看课文。
生: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在毕业典礼上听韩主任讲话,和同学们唱骊歌。
师:你找到了这件事情,请坐。还有吗?
你总是很积极,你来说一说。
生:还有两件事,一件是去银行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还有一件事是去医院看她爸爸。
师:又有了新的发现,请坐。还有吗?你来说。
生:还有是六岁时赖床父亲惩戒我。
师:发现了这件事情,还有吗?好,你来发言。
生:爸爸非常爱花。
师:难得的发现,请坐。那大家看,文章的54至68自然段,这是写的什么?
有同学发现了。其他的人呢?你有一些犹豫,给你一点自信。你来说!
生:爸爸去世了。
师:爸爸去世了,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嗯,听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我感觉文章中的事情很多。那这些事情都是眼前事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往事。
师:哦,还有往事。那我们来分一分,哪些是眼前事?请你来说。
生:第一段是现在发生的事情,然后第35段到37段是现在发生的事情。还有第54段到最后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师:你为我们指明了段落,大家看,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大家都同意你的说法。那我们再来找一找,哪些是往事?好,请你来说。
生:往事是2至12自然段,13至30自然段,33至34自然段。
师:也为我们找到了相关的段落。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哪些事情。
生:2至12自然段是说小英子去医院看爸爸,13至30自然段是在一年级的时候赖床受罚。33至34自然段是爸爸爱花。
师:表达的很清楚,你们听清楚了吗?好,也听清楚了。你坐。很好,并且把握住了往事中的主要事情。那现在我想,作者在叙述眼前事的时候穿插了往事,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手法?你来说。
生:插叙。
师:还知道插叙,好,请坐。懂的很多。那插叙有什么好处?请你来说说。
生: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波澜起伏,使人物品质更加突出,主旨更加鲜明。
师:你说的比较专业,能不能为我们解释一下,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文章中的插叙可以使我们想到小英子的过去,然后体会到爸爸对小英子的爱,嗯,和关心。
师:说出了自己的理解。那我们也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看,文章的1至12自然段,如果我把2至12自然段去掉,你还能不能知道毕业典礼上爸爸没来参加的原因?能不能知道?
生:不能。
师:哦,这就有了插叙的第一个作用:它可以交代补充相关的内容。那现在我再把文章做这样的改动,大家看,如果我按时间的顺序,先介绍一年级时我赖床挨打,后介绍爸爸让我到银行寄钱,再介绍爸爸病重了,最后介绍爸爸去世我真正长大了。(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一条直线)这和文章由眼前事穿插往事,再回到眼前事,再穿插往事,然后再回到眼前事,(边说边划出折线),这两种叙述故事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有意思?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第二种?
生:因为第二种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对小英子的爱。
生:有波澜起伏的特点。
师:波澜起伏的特点。你同意吗?(问同桌)
生:同意。
师:请坐。这就让我们看到了插叙的第二个作用,它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大家在你的写作中可以这样去试一试,在这里正体现了作者林海音独到的构思呀。
好,同学们,林海音在她的《城南旧事》中写到: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但是,林海音还是写了,并且把他写在《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值得林海音悲痛记忆呢?请同学们细细搜寻关于爸爸的描写,把相关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品读批注。
生看书,做批注。
师:好,已经有不少同学有发现了。现在我们可以交流吗?
生:可以。
师:那好,我们来说。你来说一说,虽然你坐在边上,但我看到你了。
生:“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我从这一段读出了他是一个严厉的父亲。
师:“严厉”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再严厉一点。
生: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哎呦,这就有点害怕了。请坐,还有什么发现?你来说说。生:第29自然段,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我从这里读出爸爸表面上严肃,但实际上有爱我的心和关心我的心。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并且表达得也很清楚。你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是从这一段就是前面说她爸爸在惩罚我,但是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爸爸站在面前给她拿过花夹袄,还给了她两个铜板。
师:好,那爸爸为什么给她拿出花夹袄,还要看着她穿上呢?
生:因为爸爸有一颗爱她的心。
师:怎么表现出爱她了?
生:——
师:为什么不是爸爸直接扔给她就走呢?
生:因为爸爸关心她,想看着她穿完再走。
师:这样,你就读懂了爸爸。好,请坐。你看爸爸还给了英子钱,这是为什么呀?谁来说说,说说自己的理解。你来说说。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
生:给她两个铜板是因为怕她早晨没吃饭,怕她饿坏身子。
师:你很理解爸爸了。好,请坐。还有什么原因?你们觉得?
好,你踊跃地举起手了,你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是,因为她上学的时候坐着洋车去的,我觉得她放学的时候应该也会坐着洋车回来。师:给她坐车的钱。以前她的爸爸可是从来不让她坐洋车的呀。这一次怎么例外了呢?
生:因为这一次下雨了,而且她又起晚了,所以不坐车去就会迟到。
师:在回去的时候,还要坐车,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爸爸不想让她淋雨。
师:那么你从中读出了爸爸对英子什么样的感情?
师:当我们对爸爸理解得更多的时候,我们就能更深刻地感受爸爸对英子的爱了。那这里我们该怎么读呢?才能读出这种慈爱?
是语速快一些还是慢一些?
生:读的慢。
师:你来说说。
生:这样更能体现出爸爸对小英子的慈爱。读: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师笑:这是慢吗?再来读读看。
生读: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师:同桌,你来说说,他这样读行吗?
生:我感觉是不行,因为他读的比较快。
师:哦,看来他有说话快的习惯。我们帮他改正一下。你来读一读,为他示范一下。
生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其他学生笑。
师:你知道大家为什么笑你了吗?知道吗?
生:嗯——
师:你能听我的建议吗?因为你读得更快了。好,我想来读一读,你愿意听吗?好,你听: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样行吗?
生读: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师:再来问问你的同桌,你说他这样读行了吗?
生:应该可以了。
师:好,应该可以了。好,请坐,我们慢慢进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递给我,预备,起!生齐读: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师;这里林海音运用连续的动作来表现了爸爸慈爱的爱子之情。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你来说说。生:我从33,34段发现爸爸很喜欢花。
师:爸爸非常喜欢花,这是爸爸的爱好。请坐,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22自然段,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看出父亲的严厉。
师:她完整地读下来了,有没有在字音上不妥当的地方?你来说。
生:应该是咻咻。
师:你接受吗?我们读一下这个词。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
生读:咻咻。
师:非常准确。那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爸爸打我时的动作,是不是?我们把那个动词筛选出来,是哪个词?生:抡。
师:哦,是抡。那如果我做这样的改动,好吗?我把抡改成“挥”行吗?(白板出示)
生:不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如果改成挥就体现不出爸爸打她的时候的那种生气。
师:体现不出生气,我们来试着做一下这个动作。抡是什么样子?(生做抡的动作)
嘿,好有力度啊。那要是挥呢?(学生做动作)就轻轻的了。会有区别吗?
生:有。
师;那我们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动词,在这个文段中?谁找到了?你说。
生:拖。
师:拖,好,请坐。还有吗?你说。
生:抄。
师:同意吗?
师:好,请坐。那这些动词我们该怎么读呢?生:重读。
师:为什么要重读?体现爸爸的生气和严厉,那我们来配合试一下。
师:一把把我从床上
生:拖起来
师:结果从桌上
生: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
师:藤鞭子在空中一
生:抡
师:大家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爸爸的动作。那大家看这些句子我们在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怎样呢?是快还是慢?快,为什么要快?你来说。
生:因为这样就使爸爸那种动作很迅速。
师:你来试试看。
生读: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师:尽管读的还不够流利,但是我能体会出你的语速的变化。请坐。这样读可以吗?可以啊?但我觉得有些句子可以放慢速度,你来看看。
你来说,哪些句子要放慢速度?
生: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师:为什么这句读的慢一点?
生:因为那是写我的感受。
师:把它读一下。
生读: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师:好,请坐。这样可以吗?好,我们试试看。一起来读。读爸爸的句子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快一些,读我的句子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慢一些。来,爸爸气急了,预备,起!
生齐读。
师:语速有变化了,刚刚你还有一个词不够确定?发出什么的声音?
生:咻咻。
师:这一次是对的。那你看作者林海音运用动作描写为我们表现了一个严厉的爸爸。有时候父亲的爱素若秋霜,有时候父亲的爱和若春风。而我想说,无论怎样,父亲的爱都深如大海。
那在这样的父爱中,小英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发生了哪些变化?好,有很多同学有发现了。请你来说一说。
生: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小英子再也不赖床了。
师:有了变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了,不赖床了。(板书)她还有什么变化?你来说说。
生:变得更加坚强了。
师: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读: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从这儿看出她变得坚强了。她在读的时候,有一个词是这样读的,我来重现一下,大家听一听,有没有问题。
师读:是这样吗?
生:也得。
师;你同意吗?
【篇四】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1《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读课后古诗。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好了,把书打开,翻到第二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鲁迅这种快乐的童年,那么,今天这篇课文,选自《城南旧事》,我们看文章题目,这个题目,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自由地读着题目)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下。预备齐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你用怎样的情感来读?
众生:悲伤,伤感
师:好,谁能伤感地读一下?
生:(私底下读,没有举手)
师:那我们再齐读一下吧。预备齐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略带伤感)
师:为什么要悲伤?
众生:因为爸爸的花落了,因为爸爸去世了。„„
师:好,景炜你说。
生:他们家摆满了花儿,父亲去世的时候,满地的花儿落了。
师:父亲去世,花儿落了。
师:那么谁能把这种伤感读一次?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大家有没注意到应该怎么读?
众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里要稍微拖一下。好了,我们一起读一下。
众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那么在这一篇文章之中,写了哪些人物?我们这样,快速地浏览课文,拿出笔,找出文章写了哪些人物。
生:(拿出笔,快速浏览课文。)
师:好,谁来说说看?好,你来说。
生:我,爸爸,妈妈,宋妈,四个弟弟和四个妹妹(他生: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同学和老师,
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厨子老高,
生:陈家的伯伯
生:韩主任
师:还有没有?哦,有同学问了,毕业生算不算?
生:有说算,有说不算
师:那么,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把这个字“写了”换成“写到”,有什么区别?
生:毕业生应该算“写到”
生:在这么多人物之中,主要人物应该是谁?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
生:爸爸
生:我
师:我和爸爸,接下来我们先来分析——爸爸。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我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再次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哪些语句?
生:和爸爸有关的语句
师:你再找,比刚才的要求高一点了啊。不仅找到语句,还应该怎么样?生:还有点评点评。
师:嗯。点评点评,要做些思考。好了,把全文再看一次。
生:再次看文章
师:都找到没有?
生:嗯。找到了。
师:好了,谁来说说看。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写的是怎样的父亲?吴好,你说。
生:我觉得文章中是位严厉的父亲。18到22自然段,爸爸气极了,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从“咻咻”这两个字,表现爸爸打的时候是非常的用力,然后只是因为她赖床了,这样打她,让她去上学。
师:吴好这样分析,很有道理,而且,我们可以学习她有种分析的方法。生:抓动词。
师:抓关键词。哪个关键词?咻咻。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过,如果仅是这样的话,我们看,可以说是位打孩子的父亲。打孩子的父亲,用“严厉”是否太轻了一点?
生:很轻。(众讨论)
师:充满一种凶残地?这里有一个问题,吴好她为什么用“严厉”,而不用语义更重的词?
生:群言
师:我们从文中找找看。是什么使我们认为他是严厉,而不是残暴?好,宸宇你说。
生:因为从29段这里,当被打了之后,她父亲还会送来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说明父亲在打了女儿之后,非常得不忍心,也有份内疚。然而也所自己的女儿着凉,所以就把衣服送来给她,说明他是外刚内柔的人。
师:外刚内柔,这个词用得好。我们可以记下,刚才讲到,严厉,外刚内柔(板书)。好了,那么我们看看,既然谈到“柔”,我们看一下,刚才宸宇讲到这个柔的这个自然段,这里哪里看出父亲很“柔”啊?
生:讨论
师:好,宸宇,你继续说。
生:看着,看着表示父亲不放心。
生:这是个细节
师:看着,这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一细节,通过“看着”这一动词,能反映出父亲的什么内心?这里还是刚才那个问题,打了之后,内心柔一点,就叫做严厉了?
生:在上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友人是无礼在先,然后小朋友也是无礼了,然后呢,这里呢,是这个林海音同志,犯了错误,所以爸爸也犯了错误。
师:联系上学期的,然后关注这里,很好。我怎么犯错了,文章中?生:赖床
生;不上学。
生:我逃学了。
师:赖床,就挨打,这是有些残哎。
生:是因为逃学。
师:赖床在其次,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想逃学。
师:想逃学。这个,父亲是不能容忍的。文中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看出父亲是不能容忍我这种情况的?
生(私底下):爸爸气极了。
生(私底下):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好了,丁奕妍,你说。
生: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他这里,就是说他爸爸,他觉得你再怎么晚了,学还是要上的,毕竟作为一个学生,逃学,她爸爸就很不能忍。
师:好,不能忍啊,赖床倒没关系,逃学是不应该的。好了,我们一起把这段读读看。在这里,哪一个字,应该读得有威严一点?
生:起。
师:好了,我们一起读读看,晚了,预备齐。
生读: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哦,这个“起”字,真的比较可怕。所以,我们看18自然段,15页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
师:因为我犯错了,我不上学,这是学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我犯错了,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父亲有没有除了这句命令式的话之外,父亲有没有其他„„,好,你说。
生: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师:瞪着我,还是比较凶哦,我们现在谈,就是前面那个问题,我们用“严厉”一词,不用凶恶、凶残、残暴一词。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父亲好像与我说过,好像我也懂。提示一下,在15页中找。奕妍你说。
生:我觉得吧,15页它这里“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本来就对学习很重视,他觉得你上学都不可以乘车过去,然后,他本来就对学习重视,他这样对待林海音,也属于情理之中。
师:前面有一个规定。之沫,你来说。
生:因为就是爸爸他打了林海音的话,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他想让林海音去上学,学知识。用残暴的话,这样就显得爸爸蛮不讲理。这样就有虚造文章的事实。
师:我们讲分析“严厉”,因为刚才分析第一,我上学,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好像是本份的事情。好么,作为我来说,此时不上学,父亲打我,最终我上学了,而且我好像还是得到了优待。
生:终于上洋车了
生:坐洋车。两块铜板
师:为什么我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生:因为爸爸想弥补。
生:我被打得遍体鳞伤。
师:遍体鳞伤?太重了哟。文中的语句是什么?
生: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
师:就是说,打在我的?
生:裤子上
师:裤子上?也就是说打在我的腿上。腿上的话,相对来说,行动会有所不便。有一个要了解一下,中国古时惩罚孩子,一种方式,当然我不是鼓励这种。现在来说,可能会归为体罚这一块。但是中国古时惩罚孩子的时候,这里用的是鸡毛掸子,相对而言,已经是一种比较重的武器。鸡毛掸子有没见过?一般的情况,古时,教育孩子,不听的时候,不是用戒尺,戒尺是私塾老师用的。一般家里教育孩子,用的是,我们见过那种竹扫帚,竹扫帚下
【篇五】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江西省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邱显淋/执教连万斌/整理(背景音乐:《骊歌》。)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个奇人,她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北京,成名在台湾,“两个故乡,一个童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感受她心中深沉的父爱。
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板书课题、作者。)
生(齐):爸爸的花儿(huāér)落了。
师:“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应该这样读成“huā’r”。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生(齐):爸爸的花儿(huā’r)落了。
师:这下对了,读出了地道的北京味儿,我仿佛嗅到了“小英子”童年的味道。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这是一朵什么花?
生2: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3:“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涉及到对题目的理解,有的涉及到对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的答案可以用眼睛去发现,有的则要动脑筋去想一想。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掉关于题目的几个问题吧,借此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是否细心和用心。“爸爸的花儿落了”出现在课文中什么地方?
生1:倒数第二段。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2: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
师: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生3:爸爸去世了。
师: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爸爸去世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从老高还没有说完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你能听出老高的未尽之意,了不起!
生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我从“小英子”不祥的预感中,也可以猜到爸爸去世了。
生3:妈妈今早红肿的眼睛也为爸爸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生4:还有,爸爸种的夹竹桃垂落了,也暗示了爸爸去世了。
师:哦,原来作者在文中埋下了这么多伏笔啊。“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垂落了,还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谢了。那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课题呢?
生5:沉重、悲伤。
(生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师:爸爸像“花儿”一样逝去了,“小英子”知道这个噩耗是在什么时候?
生1:毕业典礼之后。
【篇六】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4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郭红/执教(济南稼轩学校,山东济南)
一、影片导入,激发兴趣
(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精彩剪辑。)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电影片段出自《城南旧事》。它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中,作者曾这样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今天,我们就学习小说的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活动一:讲故事
师:大家知道吗?其实,小说就是讲故事,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莫言也曾说过,他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也从讲故事开始。下面,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文章,梳理思路,然后用第一人称讲一讲“英子”的故事。
(屏显。)
快速浏览文章,梳理思路,用第一人称讲一讲“英子”的故事。
生: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我”坐在大礼堂最前排中间的位置。爸爸因病没有来,“我”看着别在衣襟上的夹竹桃,思绪飘到了从前。典礼开始了,韩主任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可“我”的心里却只有爸爸。终于,毕业典礼结束了,“我”急匆匆地赶回家去,厨子老高却告诉“我”爸爸去世了。噩耗传来,“我”并没有哭闹,反而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师:讲得非常精彩。但大家注意到了吗?这篇小说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既写了眼前发生的事,又写了回忆的事。刚才这位同学着重讲述了眼前的故事。小说还写了哪些回忆的故事呢?
生:探望父亲,父亲爱花,赖床挨打,独自汇款。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往事加进你的叙述中,更为完整生动地讲一讲呢?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独自去参加毕业典礼,但毕业典礼上“我”却浮想联翩。“我”想到了昨天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六年前因赖床而挨打的事情、爸爸鼓励我独自汇款的事。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脚步匆匆地回家去,好像生怕赶不上什么事似的,结果一到家老高就告诉“我”爸爸去世了。这时,“我”没有慌乱和哭闹,反而表现得异常镇定和安静。“我”在心里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师:很好!既详实又生动!老师觉得现在的你已经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了!
三、局部探究,走近人物
活动二:品故事
师:在这些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学习,可以品读句,可以评价人物,也可以抓住细节谈谈自己
的感受。
(一)探究“赖床挨打”事件
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赖床挨打”。
师: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呢?
生:由其可以看出父亲很严厉。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父亲的严厉的?
生:“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特别是“起”字,说得简洁明了、斩钉截铁、不容违抗,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严厉。师:你能试着把这种严厉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同学们还能从哪里看出父亲的严厉?
生:“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特别是“拖”“抄”“抡”三个动词,都能看出父亲的严厉。师:“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这句,如果不是“拖”而是“拉”,表达效果会怎样?这两个动词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拖”的力道比较大,而“拉”的力道比较小。
师:下面,同桌之间伸出手来体验一下,互相拖一拖,再拉一拉,感觉一下具体有什么不同。
(生表演体验。)
师:说说你最大的体验和感受。
生:刚才,我还没有准备好他就一把把我给“拖”过去了,“拖”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他“拉”我的时候我就有准备了。
生:我跟同桌“拉”的时候,感觉他力气十分小,我能反抗,而且还能把他拉过来,当然他也能把我拉过去。当他“拖”我的时候,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拖过去了,我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而且我移动的速度也非常快。
师:透过这个“拖”字,我们似乎能看到爸爸的什么和英子的什么?
生:透过这个“拖”字,我似乎能看到爸爸当时那种怒不可遏的样子,还有英子当时那种狼狈不堪的样子。
师:小说往往通过传神的描写刻画人物。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拖”字,就把爸爸怒不可遏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在眼前了。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赖床挨打”这部分。
(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三位同学读得很投入,仿佛都进入了角色。最后一句话———“我挨打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低沉的语气,应读出一种委屈、哀怨的味道来。师:你来读一读。生:“我挨打了!”
师:同学们,朗读也是一种走进文本和人物内心的方式,当我们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这个人物”时,我们就已经走进了“这个人物”的内心。英子觉得她很委屈,那爸爸打英子对不对?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生:阅读第13段后,我知道了英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养成了赖床的毛病,她总是因为赖床而迟到,而迟到了就要被罚站,于是她便因怕被罚站而对上学又愁又怕,而父亲则不希望英子迟到或是逃学,所以我认为父亲打她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爸爸打英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一种别样的爱。这种爱,不同于平常的那种慈祥的父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父爱。这种爱能教导英子上学不再迟到,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爱。
生: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考虑。站在英子的角度看,当时英子才上一年级,身体还十分稚嫩,爸爸打她会给英子烂漫的童年造成阴影;站在爸爸的角度看,每位父亲都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爸爸不想让英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
才对她很严厉,这是一种别样的严厉的爱,对英子是一种鞭策。
师:也就是说,这种严厉当中包含着的其实是爸爸的爱!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爸爸的爱?
生:爸爸来学校送夹袄,能看出爸爸细腻的爱。痛打英子之后,爸爸没有置之不理,不管不问,而是冒着大雨给英子送去了夹袄,而且是不光递给她还看着她穿上,并且还拿出两个铜板给英子,既怕她冻着,又怕她饿着。这也可以看出爸爸的爱。
师:这的确是一种细腻的爱———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正是这次挨打让英子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二)探究“独自汇款”事件师:还有哪个故事让你们印象深刻呢?
生:爸爸让英子独自去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汇款这件事。师: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你印象深刻?
生:理由在第51自然段。“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在第6自然段也出现过。“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说明,爸爸的这句话已经在英子的心里落地生根,这句话是英子克服困难的关键。特别是“独自汇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英子的勇敢。师:是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也是兵荒马乱,英子一个小女孩手里攥着七十元的巨款,还要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她的心里该是多么恐慌啊!可是,她终于闯过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很高兴!师:怎么个高兴法?文中没有说,但我们可以去想象。假如你就是小英子,当你克服内心的恐惧,很好地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后,你会有怎样的步伐呢?又会有怎样的表情呢?老师读,你们听,并闭上眼睛想象你当时的神情和动作。(屏显;师配乐朗读。)
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生闭上眼睛听读并想象。)师:睁开眼睛吧!谁来说说?
生:当时,我满脸都是笑容,甚至有些眉飞色舞,嘴里不断地哼着欢快的小曲儿,双眸因为激动而亮得发光,太阳的光芒似乎更为灿烂,还洒下一片金光,照得我心里亮堂极了!
生:我飞奔着,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驰骋在欢快的田野上。我的头发是飞扬的,眉毛也是飞扬的,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是飞扬的!
师:你的比喻用得真贴切!大家注意到“闯”这个字了吗?这个字是“门”里面一匹小“马”呀!当这匹小马终于冲破羁绊,战胜自己,她的欢喜与得意自是不言而喻啦!那么,这种欢喜得益于谁啊?生:爸爸!
师:得益于爸爸,得益于爸爸的教育。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爸爸的这两句话。(屏显。师生齐读。)闯练,闯练,英子。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大家知道吗?其实,这样的闯练对英子来说远不止这一次。父亲不仅让英子去寄钱,在另一篇文章《西交民巷》中,作者还写了父亲也让她去取钱。她曾说:“父亲这是有意在训练我吗?或许是吧,不过自此我凡事都不得不全力以赴了。”正是在爸爸这种严厉深沉却又不乏鼓励的关爱下,英子迈出了成长的步
履,一点点地在长大。
(师板书“父爱”“长大”。)(三)探究“爸爸去世”事件
师:但是,英子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是在什么时候呢?
生:在文章最后。刚进门看到夹竹桃败落时,英子还说:“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这表现出的是她当时的孩子气。当老高告诉她爸爸已经去世时,英子望着还在抢夺玩具的妹妹,还有在灌沙土的弟弟,忽然变得前所未有地镇定和安静。这说明,在父爱关怀下英子长大了———在年龄和心灵上都长大了。
师:镇定地看待生死,安静地面对生命带来的痛苦,这正是英子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小说结尾写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每次读到这里,我心灵最柔软的一角都会被它慢慢地掀开,慢慢地湿润。下面,请同学们饱含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不仅暗示了爸爸的花凋零了,更说出了爸爸的生命已到尽头。所以,我觉得应该读出沉重和悲伤。
生:我认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应该读出一种长大的感觉,即要读出一种担当,一份坚定。
师:是两者兼有但各有侧重,是吗?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谁能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生:为了读出沉重、哀伤,可以在读“落了”时将语速放慢,让语气低沉下去;读“不再是”时则要重读;读“小孩子”要读得一字一顿。
师:好,那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读。)
师:老师觉得还不够好。大家知道吗?读小说就是读人物,就是读人物的内心。既然是读人物的内心,那我们就得用“心”去读!我们再饱含情感地读一遍。(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悟主题活动三:写故事
(屏显。)
亲爱的爸爸去世了,我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13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应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林海音《我父》
(播放《城南旧事》电影片段。)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永永远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父亲。
(播放英子诀别爸爸的电影片
段。)
师:透过这双眼睛,你看到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请为小英子写一段内心独白。(生写内心独白,师巡视。)师:下面,大家展示一下成果。
生:爸爸,别了!虽然您走了,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别了!虽然您的花儿落了,但您种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爸爸,别了!请您放心,我已经长大,是大孩子了,我已经能照顾好妈妈、弟弟和妹妹了!
师:离别并不代表结束。在你的言语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英子父亲的生命在英子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其实,生命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再也没有办法挽留它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强。
生:爸爸,您就这样撇下女儿,撇下妈妈,撇下还不懂事的弟弟、妹妹,撇下您心爱的夹竹桃和小石榴,静悄悄地走了!我们是多么舍不得您离开啊!您对我的声声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我知道,家里现在就数我大了,我一定会撑起我们这个小小的家!花开花落,是结束,也是开始,我相信总有一天,在我的生命之中会有鲜花芬芳扑鼻的那一刻!
师:在这猝不及防的离别中,英子完成了自己的蜕变,真的长大了,不是年龄,而是心灵。
(师板书“离别”“长大”。)
四、激励收束,唤醒人生
师:同学们,你们的年龄和英子差不多,你们在成长中也会经历很多伤痛,你们会哭泣,你们也会觉得痛,但痛过了就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地去成长。下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赣州中学邱显淋2012
师:(背景音乐:《骊歌》)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个奇人,(略作停顿)她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北京,成名在台湾,“两个故乡,一个童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感受她心中深沉的父爱。
师:(板书课题,作者)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爸爸的花儿(huāér)落了。
师:“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应该这样读成“huār”。请同学再读一遍。
生:爸爸的花儿(huār)落了。
师:这下对了,读出了地道的北京味儿,我仿佛嗅到了“小英子”童年的味道。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这是一朵什么花?
生2: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2:“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惯。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涉及到对题目的理解,有的涉及到对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的答案可以用眼睛去发现,有的则要动脑筋去想一想。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掉关于题目的几个问题吧,借此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是否细心和用心。“爸爸的花儿落了”,出现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生:倒数第二段。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
师: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生:爸爸去世了。
师: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爸爸去世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从老高还没有说完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你能听出老高的未尽之意,了不起!
【篇七】爸爸的花儿落了王崧舟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听课记录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