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父亲节作文
导航

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

2020-12

'【篇一】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女娲造人课堂实录

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飞翔

——《女娲造人》课堂实录

襄阳区黄龙中学 范万平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

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

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

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

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师:这就解答了用什么造人的问题。你现在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是黄色人种了吧?

生(笑,齐答):黄泥巴造的。

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因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古代先民的——

生(齐答):想象。

师:女娲怎样造人的还没有回答,谁来解释?

生12:把黄泥揉成团造人。

生13: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

师:女娲用两种方法造人。(板书:方法: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而且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省力、效率更高。看来,女娲还是挺——

生(部分答):聪明。

师:刚才我们回答了大家看到课题后提出来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聪明、认真。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自读课文,然后我们请你朗读最喜欢的部分。(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读)

师:谁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生14:(读女娲造人的部分)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生14:这些内容可以表现女娲的勤劳、智慧。

师:你读书很认真,会自己动脑筋思考。还有谁喜欢这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5:我也很喜欢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但表现了女娲的勤劳、聪明,还写出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情。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女娲的心情?

生15:“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师:这表现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喜悦之情。

生16:这一部分也表现了“人”诞生后的喜悦。

师:哦,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呢?

生16:“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有谁喜欢其它部分?

生17:我还喜欢文章最后一段,这一段讲女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师:能通过的自己的阅读加以概括,好!

生18:我喜欢文章的开头,因为它写了女娲因为孤独寂寞而决定创造人。

师:女娲是神,却也会孤独和寂寞,在这一点上,她也像——

生(齐):人。

师:大家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呢?

生19: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

生20:考虑周全。

生21:具有人的情感。

生22:神通广大。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更像是一个勤奋、聪明、具有情感的人。

在这请同学叙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生23: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动物常受到强大动物的欺凌,所以决定来造一种生物来管理大地上的一切。于是就创造了人。

师: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生24: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因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师插言:神力),她手一挥,池塘里的泥便像雨点一样落在大地上,泥点一落地,她吹一口气,便变成了人。

师(笑):你的想象真大胆,但也很合理。

生25:我改编的也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造出了第一批人后,教给这些人造人的方法,让他们帮着造。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帮着她造。这样就会很快地将人类布满大地。(生笑)

师:这种方法也挺不错。

生26: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因为看到天上的神仙你争我斗,感到厌倦,便来到凡间,想在大地上也布满像神一样的生物,但让他们团结、友爱、善良,这便创造了人。(生齐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们应该团结互助,不然就辜负了女娲的一片心意。(生齐笑)。

师:我看到还有不少同学想说,但发言的机会太少了!这样吧,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叫《女娲造人新编》,看谁的想象新奇、合理,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好。

生自由作文,直到下课。

 

总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

 【篇二】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青岛 邵长喜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师: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生: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   生: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   生: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   喧腾xuān扎下zān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师:有没有错误?   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ā应该读zhā   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有的学生读zhā,有的读学生读zā)   师:到底应读zhā还是zā?为什么?   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   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ā而不d,“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生放声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凝神听朗读,受到感染,教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大家为什么鼓掌咽?   生(齐):老师读得好!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   得好,大家喜欢读,是不是?   生(齐):是!   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读的遍数少了。   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师: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   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实现理想的愿望。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争相举手   生:“山那边的山啁,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生:因为上一句诗人说“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从“终于”这个词可见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对,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   师: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   生:怨恨妈妈。   师:怨恨?“妈妈,那个海呢?”(师故意带着怨恨的口吻朗读)   生:不……不是怨恨,是带点怨意,有些埋怨吧。   生:我认为主要是疑惑不解,因为妈妈一般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我”没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问妈妈。   生:说明“我”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   师:对,怨恨比怨意或埋怨的词义重多了,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得体。在这里主要是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你用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下好吗?   生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开始都面有疑惑,过了一会儿有一两个同学举手。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的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   师:请你说说是哪三个量词,好在哪里?   生:“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不要企图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说得好不好?   生(齐):好!(学生一起鼓掌!)   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重音把握不准   师:还有谁来读读?注意重音。   又一名学生起来朗读,强调了两个“又”字。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   师: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生: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师: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读试试。   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儿句“是的!人们叼,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兴奋、惊喜啊!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有感情齐声朗读,但仍有些放不开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不够洪亮!有没有?(师加大音量)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生齐声朗读,有进步,但仍没有读出高潮   师:这遍读得怎么样?   生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师点名叫摇头同学   生:最后一句的语调应该上昂很高。   师请这名学生示范朗读,读得很好,师生共同模仿。全班再次慷慨激昂的放声朗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然后全班有感情背诵。   师:开始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   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纪的时候,我爱上了游泳,可是就是基本的脚法怎么学都学不会,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想是不是我就这点能力?在我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泪之后,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攀过这座山。我开始了自己安排的特训,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的汗水占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这段艰苦而有意义的训练,让我一步步爬上了山顶,我坚持了六个月,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还被少体校的游泳队选去,读了这首诗就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时一年以前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与舞伴参加了“全国少年拉丁舞锦标赛”。来到赛场上,看到硕大的赛场,台下坐满了人,我紧张极了,快透不过气来。比赛开始了,轮到我独舞时,刹那间,脑子里一片空白。跳得一塌糊涂,在预赛中我居然连前十六名都没有拿到,回到宾馆后,我哭得非常伤心。老师和舞伴都来安慰我,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拿到前三名。在这一年中,我刻苦训练,从最基本的—卜叉下腰到组合中的花步,每天不知要练上几千遍几万遍。每周二十个小时的训练使我疲惫不堪,而每次在我失去信心,激励我的总是那硕大的舞台,灿烂的奖牌。一年后,我又回到当初那个赛场上,比赛中我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水平,终于一年的酸、甜、苦、辣、痛没有白费,我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虽然离冠军还有一步之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   师:在遇到困难时,理想能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形容赛场的宽大,用“硕大”是不是值得商榷一下?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我苦练了三年跳高,只看这次运动会的成绩了。不知是不是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我在技术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显得很忧郁,这样一座大山我能战胜他吗?“当然!”生性好强的我怎能这样屈服!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怎能在这一次关键的比赛中,给学校抹黑,让老师失望呢?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可是响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在一瞬间开了窍:我做对了!激动的我马上抓住要领,又接连跳了好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此时,我好像已站在了这座山的半山腰,另一半的路程就看我的最后发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跳的1米56的成绩已达到了国家女子跳高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多么坚定的信念,当看到海的那一刻,又是多么激动,多么欣慰。这一次,让我更深的认识了自己,我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那么我就是最伟大的!伴随我的将永远会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我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我的笔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书法比赛,所有同学的家长都来观看这次比赛,而我是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丢尽了脸。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来写书法,而且写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就这样,我每天都在努力,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如愿以偿取得了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奖,最好的一个就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座大山,我终于看见了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现在这件事一次次激励着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翻过那阻挡你实现理想的山,就一定能看见大海,那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投入的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去成长!全体师生一起饱含激情地背诵最后几句诗。   师:今天的作业练习,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   海   (理想)   点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   

  

 

 

【篇三】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用“”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继续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四个层次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变得热闹的过程的。

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叫,一只、飞

接着:二只、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4、看课件。对照课文思考:作者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课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屏幕上出现大榕树的全景。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只大鸟被掌声惊起,从树丛中飞了出来。接着又飞出两只、三只。树下的人继续拍掌,不计其数的鸟儿纷纷飞起,一片热闹的景象。各种鸟儿的特写镜头:几只大鸟,几只小鸟,一些花毛的,一些黑毛的。站在树上叫的,腾空飞起的,停着拍翅膀的。一只画眉刚飞出来,被掌声一惊,又飞进叶丛,在小树枝上鸣叫。)板书:

到处„„到处„„(数量)

大、小、花、黑(种类多)

叫、飞、扑(形态)

5、看到大榕树上那群鸟欢腾、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应接不暇)作者是怎样写自已的眼睛应接不暇的?

6、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7、“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鸟的天堂”是说那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三、自主讨论

篇二:3、鸟的天堂完整教学设计公开课

3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我们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有些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6、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

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五、课后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作者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感悟群鸟纷飞的景象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作者第二天又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呢?(鸟)同学们快来根据自学读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一画,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

4、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说明鸟多,看不过来。(看清楚了??,又错过了??这真令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啊!)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兴奋的叫说明鸟很快乐。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录像中的大榕树鸟儿那么多,那么热闹的景象。

6、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篇四】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潼川二小赖海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逐步体会鸟的天堂的壮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瓣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师:同学门,在73年前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时,巴

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乘着一条船,迎着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平静的天

马河上悠然地向传说中的鸟的天堂划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游览

后写的一篇文章(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在你的心目中,天堂是什么意思?

生1:天堂指美好的生活乐园。

生2:天堂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

师:鸟的天堂呢?

生:

师: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生:

师:课前我们都读了课文,可能也查了资料,谁来说一下,你都

有哪些收获?

生:巴金到鸟的天堂去了两次,第一次看到榕树非常大,非常美,

第二次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景象。

师:你了解了课文内容,收获真不小,老师把你说的记下来(板书)。

生2:

生3:

师:既然他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一样,那他的感觉肯定也不一样,他有两次到鸟的天堂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哪些感受呢?谁有这方面的收获?

生1:巴金看到了巨大的榕树时发出了赞叹,但没有看到鸟很失望。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鸟,又对鸟的天堂产生了留恋。

师:老师把你说的关键词记下来(板书),课前你读了几遍课文?(生答)你真会读书!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把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历程总结出来了,想不想再读书?

师:让我们踏着巴金先生当年的足迹,循着他情感变化的历程,再快速读课文,标出这几个阶段的对应的段落,自己还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发现,随时标一标,记一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开始读书吧。

生:[读]

师:标出来了吗?好,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谁能走到巴金先生的心里去,在情感上和他产生共鸣。

师:巴金先生赞叹的什么?怎么赞叹的?

生:赞叹的大榕树,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一见到这棵榕树就开始赞叹吗?

生:[不是

师:那开始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奇怪

生2:惊讶

……

(板书)

师:他惊讶什么?’

生1.居然是—株榕树。

生2:榕树太大了。……

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大呢?

生1:开始,我认为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师:对,这是作者远看时认为的。

生2:从“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知道了榕树大。

师:你是抓住了重点词语理解的“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你说榕树长那么大的原因,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大呢?

生:我还从“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感受到了。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

师:看来真是一株大树(课件出示),这株大楼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它有500多的树龄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稍顿]此时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自由读一读,同时注意体会巴金先生当时的感受。

生:(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评)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如果“真是一株大树”中的“真是”和“一株”再重读一下的话,巴金先生那种惊讶之情就更能读出来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好,你走到巴金先生心里去了!哪一部分在写巴金先生的赞叹呢?赞叹榕树怎样昵?

生:第8自然段,赞叹榕树的茂盛和勃勃生机。

师: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哪些话写得最美,标一标然后再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标)

师: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美?

生:我觉得: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处上面……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写得最美。

师:(课件出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师:树叶为什么用“簇”还“堆”在另一“簇”上面?

生:……

师:理解得很好,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说“那翠绿的颜色……颤动”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1:……

生2:……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勃生机,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

师:谁再来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不错,使大家似乎真的看到了这株大榕树,难怪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生(这美丽的南国之树)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株榕树?

生:

师:(看后)什么感受?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在情感上和巴金先生共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好不好?

生:

师:巴金先生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虽然有很大的收获,但仍然——有一丝失落,为什么?

生:没看到鸟!

师:文中哪几句话表露了他这种失落的心境?

生:“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师:真的是这样吗?第二天早上去就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课件“众鸟纷飞”)

师:什么感受?

生:

师:巴金是怎么描写的呢?请自由朗读12、13自然段(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加上动作读更好),注意哪些词句体现了鸟多,标一标重点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读、画、想、交流。

师:哪些词句体现了鸟多?

生:“到处……到处……大的……花的……有的……有的……”师:你是抓住了重点句子来理解的,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又特别能突出鸟多呢?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

生:……

师:理解的很好,请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

师:她读的好不好。

生评

师:谁还想读?

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鸟多?

生:“我的眼睛……,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师: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

师:你能抓住句子和重点词出来理解,很准确,你能借鉴把刚才那位同学读书的方法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生:读

师:“应接不暇”用稍作夸张的语气来读,第一个“又”读得稍重,快,第二个“又”读得重慢,恰到好处地读出鸟的多,很好,谁再读?

【篇五】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沈老师让学生一起齐读一下课题。(黑板上已写好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沈老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第132页。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注释一?

(有学生举手,沈老师点了一名同学)

沈老师:那我们请XXX,其他同学稍等,双手拿书。(请被叫到的同学开始读)被叫到的同学:作者,巴金,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等,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沈老师也一直看着书,仔细地听)

沈老师:(面露微笑)嗯,谢谢你为大家的朗读与介绍。那么本文的作者是巴金(启动多媒体),大家都知道,巴金是一位长寿老人,总共活了109岁(全班齐答)。但是,本文写作于1933年,当时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北上进行教育考察,5月底进过上海约巴金一同去新会,去拜访一批教育事业上的朋友。当时的巴金还不满30岁,风华正茂,已经是一名著名的作家。昨天沈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预习任务单。

(学生拿出预习任务单)

沈老师:那么同学们在你们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对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内容呢?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示意学生举手)

沈老师:有三个小朋友举手了,那我们先请举手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同学起立)

小朋友一:我读懂了这篇课文中的榕树的树干不可计数。

(沈老师表示赞赏)

沈老师:嗯,是一棵大榕树,是么?谢谢你。曹毅晨。

小朋友二:我读懂了榕树现在正在茂盛时期。

沈老师:对的,课文中讲到了热气还没有散去,说明是夏季,春夏季是树木长的最繁盛的时候,所以文中讲(示意全班一起)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谢谢你,读得真仔细。(示意下一位小朋友)

小朋友三:从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写出了鸟的天堂的热闹的场面。反映了作者迷恋这里的美丽景象,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沈老师:哇,你看懂了文章中写了好多好多鸟,非常热闹的情景,对吗?请坐,你讲的真具体。其他同学呢?(请身边没有举手的学生来回答),你有没有看懂啊?

小朋友四:我看懂了,虽然作者一开始看见鸟的天堂的时候,看到了一只鸟,但是后面的时候他看见了好多鸟,他认为他的眼睛欺骗了他。

沈老师;他认为他的眼睛欺骗了他是吗?(看着他,微笑)后来这个时间表述的不是太明确,这个时间应该是第一天的傍晚,第二天的早上。这个表述要比后来、先前更确切一些。谢谢你,张圣洁。(点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名字)

小朋友五:我读懂了作者写了两处景色,第一次是写了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写了众鸟活动的场面。

沈老师:谢谢,谢谢刚才各位同学,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通过刚才小朋友的交流,老师明白了这篇课文写了风华正茂的巴金于第一天的傍晚和第二天的清晨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拿起粉笔准备板书)第一天他看到的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学生齐说)榕树。(板书:榕树)第二天清晨,他看到的是众鸟热闹的活动(板书)。以上是小朋友们通过自读读懂的。在你们的学习任务单上第四个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你有什么疑惑吗?请你把你的疑惑在你的小组中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的伙伴们能不能来帮助你解答你的疑惑,或者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疑惑又产生了,如果你们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这里给你们每个小组一张A4纸,把你们的问题写在上面。如果你们小组中,老师,我们四个人都没有问题,我们的问题都已经靠我们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那是极好的。那就请你们来给小朋友们解答疑惑,来当小老师,明白了吗?(指着手上的白纸)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待会写字的时候字写大一点,像一个小拳头那么大,写得清楚一点,好吗?

(把白纸分给各个小组)

沈老师:先把你们的预习单上的问题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他们能帮你解决吗?

(走到小组中间去发白纸,去小组里帮忙解决他们的问题,看看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分钟后)

沈老师:如果你的问题已经好了,而且已经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了,请你把你们小组写的问题交给沈老师,如果你们还有别的问题,请到我这里再来拿一张A4纸。

(把学生的写的问题纸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展示了8个问题)沈老师:看看小朋友们提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还有的小组还在提问,差一点点。(把剩下的问题纸也放在黑板上)我们来看看黑板上已经提出的问题。(用手指着黑板上左上角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沈老师看了一下,都是一样的。为

什么作者认为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个小生命呢?为什么作者说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为什么作者以为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把三个问题合在一起)三个小组不约而同地问了同一个问题,那我们把它归纳成一个问题。还有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把写的问题拿上来)黑板上放了9个问题。

沈老师:小朋友提了很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场景,(指着第一行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和第一天作者来到大榕树时有关的内容,同学们根据这些文字,产生了这些问题(依次读问题)。为什么农民都不让人捉鸟?第6节中的“逼近”可否改成“接近”?为什么第一天作者和他的朋友们没有看见鸟呢?这些(指着第二行的问题)这是基本上小朋友们根据第二天作者的所见所闻提出的问题。第一天没见到鸟第二天为什么见到了?(把第一行最后一个问题和这个问题合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归成一个问题,行么?为什么作者要在文章的最后说昨天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画眉鸟听到掌声应该是害怕,它为什么还那么兴奋地叫着呢?文章最后讲到了作者他离开了榕树感到了一点留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把鸟生活的榕树称作天堂?(用手拿下这个问题,放在讲台上)这个问题问得极棒,我们先把它收一下,待会来回答。(从讲台上拿出两张纸)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下,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能给我提问的机会吗?

学生:(齐答)能!

沈老师:第11小节中有三个“飞”字,老师觉得同一个动词出现三次,有点啰嗦,看看你的语文书第11小节中是不是有三个“飞”字?另外呢,老师觉得,小朋友讲了,夏天是榕树最茂盛的时候,树叶长的非常的密密匝匝,那么为了突出榕树的茂盛,生命力强,老师觉得我可以把“飞”改成“钻”字,画眉鸟钻出来,然后又钻进了浓密的树叶中。我把“飞”改成“钻”,这种改法可以吗?还有一个问题,小朋友注意看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第一处鸟的天堂加了一处双引号,第二处鸟的天堂没有加,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好奇怪,沈老师实在不能理解,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助我。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个组,如果你对第一天的景色或者问题感兴趣的,请你坐到这两组来,如果你对第二天的景色或者问题感兴趣的,请你们坐到这两组来,然后请你们认领其中的一个问题,从文本中、字里行间中找到依据、理由,来给大家解答。明白了吗?

(沈老师引导大家进行分组,找座位。学生走上讲台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动分组,找到座位坐下来)

沈老师:人数可以随意变动,你们要5个人,10个人,1个人都可以的。(从分组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第二个场景比较感兴趣,沈老师在指导学生如

何做分组)

沈老师:(分组讨论进行了5分钟后)在你解答问题的时候,沈老师建议你们打开语文书,好好地阅读一下文本,文章会给你很多的信息。(继续对学生进行指导,期间一直在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

(讨论了有10分钟的时候,沈老师走上讲台,整理一下问题,然后招呼学生停止讨论)

沈老师:好了,同学们,可以了吗?

同学们:可以了。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

沈老师:那就把课堂交给你们了。按顺序来吧。第一个问题,打开你们的语文书(在讲台上打开语文书)看一下,在课文的第7小节(操作多媒体)谁能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先细心地读一下文本,课文的文章的字里行间会提供给你一定的信息。哪一个小组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没有小组举手)没有一个小组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是吧?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

学生们:是。

沈老师:非常好。

一个学生回答:“我知道。”沈老师请他站起来。

沈老师:你知道,对吧?虽然你们小组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但是既然你知道的话,就把机会留给你,请告诉小朋友。

学生:作者写它有一个个小生命比较突出这些树叶的茂盛,才写它有一个个小生命,说明它长的非常茂盛。

沈老师:我觉得你的表述非常的有道理,有见解。我想告诉你,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请小朋友拿起书,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起读课文,齐读以后沈老师又范读了一下这一小节)

沈老师:这棵树多么茂盛啊,我们发自内心地再来感受一遍好么?这课大榕树如此地生命力旺盛,就像王建斌讲的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颤动、颤动„„(用手做动作)因此,巴金不由地感叹

(引导学生齐读)

学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沈老师:书放下。非常欣赏王建斌,真棒!(取下第一个问题)这课大榕树生命力极其的旺盛,因此作者有了这样的错觉和感觉。(举起第一张问题纸)这个问题解决了吧?

学生:解决了。

沈老师:好的。那看一下,为什么农民不让人捉鸟呢?哪个小组解决这个问

题的?

(有一个小组举手)

沈老师:那好,你们派个代表。

学生:因为如果都来捉鸟的话,这边鸟儿就会对人们有些警觉了,然后它们有可能会搬家,然后这边如果没有了鸟了,就会变得很苍凉。

沈老师:没有了鸟,这棵树就会变得有些苍凉。说的真好呀,谢谢,你讲完了吗?还没讲完?(示意学生继续讲)

学生:然后也没有人会记起这里,这课树也不可能会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植物了。

沈老师:这棵树已经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了?你知道的?(对全班说)是的,已经知道了,这棵树确实是受国家保护的,重点保护的旅游景点。原来你已经知道了,好棒呀。好的,(指着这个小组的另一个成员)你还有补充?为什么不允许捉鸟呢?

学生:因为我觉得吧,就是因为这些小鸟也喜欢这种大树,那么这些小鸟也会烘托出这些大树的美。

沈老师:对,这些小鸟可以烘托出这棵大树的茂盛,烘托这个词语很有个性,但是呢不是最确切,小鸟的多与大树的繁茂之间真的是有关系的,但是用烘托不够合适。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小鸟多,榕树就会长的繁茂?(看到有人举手)哦,你知道了,你来说。

学生:就是,小鸟它们是吃虫子的,然后虫子会破坏树木,所以它们把虫子吃掉之后树木就会变得很健康。

沈老师:表述的非常流畅,谢谢你。还有吗?小鸟它要排泄粪便吧?(学生:对)粪便对榕树的生长有帮助吗?哦,张嘉欣。

学生:小鸟排出的粪便就变成了肥料,给树不断地增加营养。树会长得更加的茂盛。

沈老师:请坐,刚才两位男生的观点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因此,农民是不允许人们是捉鸟的。鸟被捉光了,榕树会显得很苍凉,那多让人心寒啊。(展示多媒体)第二小节中有一句描写榕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请学生齐读)

学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实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枝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沈老师:榕树喜欢潮湿的环境,(展示多媒体)这棵大榕树因为当地的农民

【篇六】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用“”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继续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四个层次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变得热闹的过程的。

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叫,一只、飞

接着:二只、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4、看课件。对照课文思考:作者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课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屏幕上出现大榕树的全景。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只大鸟被掌声惊起,从树丛中飞了出来。接着又飞出两只、三只。树下的人继续拍掌,不计其数的鸟儿纷纷飞起,一片热闹的景象。各种鸟儿的特写镜头:几只大鸟,几只小鸟,一些花毛的,一些黑毛的。站在树上叫的,腾空飞起的,停着拍翅膀的。一只画眉刚

飞出来,被掌声一惊,又飞进叶丛,在小树枝上鸣叫。)板书:

到处……到处……(数量)

大、小、花、黑(种类多)

叫、飞、扑(形态)

5、看到大榕树上那群鸟欢腾、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应接不暇)作者是怎样写自已的眼睛应接不暇的?

6、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7、“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鸟的天堂”是说那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三、自主讨论

【篇七】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鸟的天堂优秀课件教学实录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堂。(板书:鸟的天堂)

2

3

45、划分段落: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5-9第一次去;10-13第二次去。再思考,1-4段和第14段各写什么?全文可以分几段,为什么?朗读全文。二、教学实录与评析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生齐读)

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板书:榕树)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思、画)

”说明了那株榕师:(板书:茂盛叶多)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板书:密)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生:(齐答)静态描写。

生:第七自然段的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

“”读懂的。师:(板书:枝干不可计数)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是什么意思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出示图画投影片: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出示文字投影片),你们又读懂了什么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师: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呢?由远及近。

师:你想看看真的大榕树吗?它是不是像巴金笔下的榕树一样呢?[放录像]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生:(齐答)第7、8自然段。

师:大家能把这两段读好吗?齐读。

师:(小结)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板书:静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大榕树的大、茂盛是鸟儿生活必须的环境,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哪些适合鸟生活的环境?(岸上潮湿,农民不许人捉鸟)朋友介绍这是鸟的天堂,可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一只鸟呢?(傍晚,栖息了

师: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第二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许多鸟。

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指板书)生:(齐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板书:鸟)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生:(生答)多。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齐答)动态描写。师:(板书:动态)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加上引号起强调作用。第二个指适合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

(生有感情地齐读)生甲:总结全文。点题。点明中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板书:

鸟的天堂

第一次(傍晚)榕树茂盛(静态)绿

第二次(早晨)鸟多(动态)欢

【篇八】鸟的天堂名师课堂实录3、鸟的天堂完整教学设计公开课

3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我们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有些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6、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五、课后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作者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感悟群鸟纷飞的景象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作者第二天又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呢?(鸟)同学们快来根据自学读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一画,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

4、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说明鸟多,看不过来。(看清楚了„„,又错过了„„这真令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啊!)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兴奋的叫说明鸟很快乐。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录像中的大榕树鸟儿那么多,那么热闹的景象。

6、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三、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