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庆节作文
导航

剪纸作品说明

2020-12

篇一:《《美丽中国之赞歌-----东方红》剪纸作品创意说明》

《美丽中国之赞歌—东方红》剪纸作品创意

说明

高台县国庆小学:王建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民间艺术爱好者的中国梦。缅怀陈云同志为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做出的丰功伟绩,歌颂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畅想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者饱含深情、精心设计、刻剪出《美丽中国之赞歌》,歌颂新中国成立后的丰功伟业,唱响了五曲嘹亮的歌声,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剪纸作品《美丽中国之赞歌》,一组长卷,五副剪纸作品长3.2米、宽1.02米,分为《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祖国万岁》《圆梦中国》五个篇章。作品以国旗、天安门、红太阳、红心、曙光、党徽、和领袖人物头像为主框架,寄寓了党和人民鱼水情深,和谐共建美好家园之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赞美与祝福。

国旗、天安门象征祖国,琴键弹奏出的五线曲谱犹如一条大道伸向远方,与太阳、红心、曙光、领袖人物头像巧妙组合,寓意党的阳光普照大地,照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光明前程,党和领袖引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康光大道上创建丰功伟业,走向灿烂辉煌。领袖人物头像在太阳、红心之中表达人民心中永记党的恩泽。卫星发射、高速列车运行、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把剪纸艺术的传统特色和新中国的时代精神风貌相融合,突显了深刻的现代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第一章《东方红》,以红色曙光

寓意党的恩泽普照大地,并配以延

安宝塔、和遵义会议旧址为主线,

回忆我们党在烽火年代的红色记忆;

以南京长江大桥、工农兵标志及其

人物图像来讴歌建国后重大事件和

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歌颂毛泽东

时代的辉煌成就,说明党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建设的重

要意义;红太阳、红心、毛泽东头

像、曙光更是增添了剪纸的内涵,寓意领袖与人民和谐亲密的情感,唱响了《东方红》乐章:“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

五幅剪纸猛然一看,构造相同,那是因为主框架和作品主旨统领剪纸作品《美丽中国之赞歌》之主旋律,仔细看,不同细节的内容,正是讴歌几位领袖不同时期祖国建设的突出业绩,唱响《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祖{剪纸作品说明}.

国万岁》《共筑中国梦》五个独特的分乐章。整组作品既统一完美又各有主题特色,是一组“美丽中国之赞歌”的优美交响乐章。

篇二:《剪纸介绍》

百年剪纸巧手夺天工

——省级非物质文化有遗产剪纸推介材料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足迹,而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历史的演进中更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剪纸正是这民间艺术中的一员。

通榆县的剪纸发展历经百年,如今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在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李锐士剪纸更是名扬四海,别具一格。

追根溯源中华剪纸历尽千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剪纸作品说明}.

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通榆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2009年,“通榆县剪纸”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先生是通榆县剪纸的优秀传承人之一。历史悠久鹤乡绝技传承百年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不仅有众多的文化遗迹,而且是民间文化的摇篮。通榆县的剪纸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清朝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在科尔沁蒙古族部居住地进行放荒,大量的山东、河北一带的移民进入通榆一带居住,这些移民带来了各地的生产及手工技艺,民间剪纸这项技艺就是这一时期传入通榆的。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通榆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李锐士剪纸源于家族承传,其曾祖父李春山、祖父李项辰、父亲李智三代均以教书为业,对民间工艺美术、书法、绘画都有一定的造诣。受其影响,李锐士从小就喜爱剪纸。从上中学、上大学到走上工作岗位,剪纸艺术一直是他唯一的爱好和追求。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李锐士剪纸以其独特表现形式,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涵,即:以历史人物、中华精英、古代才女为题材,并配以诗词传记,作品既表现剪纸艺术,又突出历史人物,使其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地再现{剪纸作品说明}.

这些古典人物和中华英杰,而形成其自己的剪纸风格——“诗意剪纸”。

别具匠心李氏剪纸名扬天下

李锐士剪纸虽然源于家族传承,单他队剪纸艺术没有简单地沿袭剪纸的传统手法,而是在继承传统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吸收了其它画种的精华,为我所用。如版技法、素描、人物写生等技法运用到剪纸作品,使剪出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满,线条明快简洁,生动富有活力。

李锐士剪纸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广收博彩其他美术作品的营养而独创的民间美术作品。其表现内容、艺术形式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剪纸人物的选择上,突出表现历史上和当今时代的精英人物,每件作品对观众都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他的剪纸主要以古代仕女、历史人物头像、中华英杰为主,为了不断地扩大诗意剪纸的影响,于1998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剪纸作品辑《中华英杰》。该书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从1840年以来到我们今天的300余位民族精英,并配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出版当年该书被列入白城市“两史一情”教育辅助教材。在此基础上,又于2006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的第二本剪纸艺术专辑《绝艳惊才》。该书以剪纸的手法再现300余位中国古代才女,并配以诗词、传记,可以说图文并茂,技法高超。两部书的出版发行,既

奠定了李锐士剪纸艺术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李锐士剪纸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多次在白城博物馆展出,也被选为市政府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在李锐士的人物剪纸作品集中的近千个古代、近现代人物不仅有人物形象,还有诗意、传记等,不论在剪纸技术,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在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殚精竭虑成名不忘振兴家乡

2009年,李锐士剪纸被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本人也被评选为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在通榆县家喻户想,而且在中国剪纸界也颇负盛名。

成名之后的李锐士依然心系家乡,在成立李锐士剪纸工作室后招收学员传承剪纸技艺,同时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报纸宣传剪纸文化,扩大影响,提高通榆剪纸的知名度,这样一来不仅使通榆县的剪纸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通榆县旅游业的振兴。而李锐士的学生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通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安秀侠就师从李锐士。

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仅成为了通榆县的名片之一,而且成为了中国剪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通榆经济,创建文化名城都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篇三:《剪纸说明》{剪纸作品说明}.

工具/原料

剪刀、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笔

步骤/方法

第一步、沿对角线对折一次。

第二步、沿三角形的中线对折。{剪纸作品说明}.

第三步、沿顶角将纸的两边先后往里折,像这样。看,折成这样!

第四步、在纸上画出图案,画成这个样子,然后沿着线条剪出形状。看,剪好啰!提示:小提示:笔最好选择铅笔,这样可以用橡皮擦擦掉残留的线条。{剪纸作品说明}.

第五步、将纸打开,漂亮的窗花就完成了!

篇四:《剪纸简介》

剪纸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瑰宝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以刀剪为工具,以纸张、金属、树皮、树叶、布料、皮革等为材料,采用单色、拼贴、点染、纸塑、熏样等技法,通过阴刻、阳镂、打凿等形式,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创作出或玲珑纤秀、或豪放粗犷、或华丽工整、或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富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和中国格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剪纸涵盖年俗、婚庆、吉祥、图腾、花鸟、神话、时尚、抽象等系列题材,跨界于书法、绘画、木雕、版画、皮影、布艺、灯彩、篆刻、脸谱、剪影、雕塑、摄影、刺绣、蜡染、年画、插花、唐卡、中国结等民间艺术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素材体系,广泛渗透进百姓节庆、家庭装饰、工艺装潢、艺术收藏、礼仪馈赠等诸多社会生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让我们走进剪纸历史,感受刀味纸感,感受千年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是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中孕育而生、口传身受的一种活态文化艺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她虽然显得那样渺小,甚至不被正史典籍所记载,但她却像漫山遍野的山花,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年复一年地开放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着文物与史籍中一些星星点点的印迹,我们会发现,在以纸为主体材料的剪纸艺术尚未形成之前,华夏民族在非

纸材料上的镂空、刻花工艺已有十分成熟的发展,并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从河南郑州商代墓葬出土的镂花夔凤金箔薄片,就鲜明地展示出了剪纸艺术在公元前16世纪的远祖形态。而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剪桐封弟”,以及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方士以剪影之人慰籍汉武帝思念亡妻的故事,也常被附会引用于剪纸历史的溯源。

随着公元前2世纪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在中国出现,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与普及。上世纪6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阿斯塔纳古墓中出土了五幅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和团花剪纸,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发现的剪纸出土实物,证明我国民间剪纸早在1500年前已有相当水平。

到了隋唐及五代特别是唐代,由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我国的制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以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民俗剪纸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普及,被广泛应用到传统节日、人生礼仪、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杜甫《彭衙行》内曾有诗云“暖汤灌我足,剪纸招我魂”,说明当时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就已流传民间。

宋代城镇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唐代,城镇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兴旺,城乡贸易活动频繁起来。商业活动的发达,促使一些民俗美术品(包括剪纸)成为商品,不少

拥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纷纷涌进城市,出卖技艺,成为市井中的民间艺匠,并催生出专门从事剪纸的行业,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小经纪”,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将剪纸用到了陶瓷、纸伞、印染、刺绣等实用品上,剪纸的内容、形式及社会功能越来越广泛。

明代和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明代初期和中期,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阶级矛盾缓和,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满清推翻了明朝后,统治阶级为稳定封建秩序,继承了明代的各种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我国民间剪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鼎盛局面。无论从剪纸的题材、内容、形式和种类,还是从它的应用范围、技艺手法,都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民在岁时节日、宗教信仰、人生礼仪、日常生活等民俗活动中都广泛应用民俗剪纸,并涌现出许多民间剪纸艺人,包括村野中的农民、渔民、牧民和城镇中的手工业者,同时不少文人、闺秀、僧尼也参与其中,使我国民间剪纸成为多种技艺手法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然而,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农耕社会后,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浸入喝连年的战乱,使我国传统手工艺遭受摧残,作为其中之一的民间剪纸也受到重大影响,一度走向沉寂。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

区,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文艺登上了历史舞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也相应得到了重视。四十年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一批革命文学艺术家走进乡村,采风搜集民间剪纸,经过研究学习后进行再创作。剪纸作为一种美术表现的新形势逐渐被众多艺术家接受,而后陆续创作出一大批歌颂大生产和配合革命宣传的木版剪纸作品,从此揭开了剪纸创新的新纪元。

建国后,这支剪纸新军继续扩大,越来越多的画家、美术工作者参与或直接进行剪纸创作,许多反映生产建设新气象、新人新事的剪纸新作在报纸上发表、在美展中展出,并涌现出腾风谦、林世明、徐飞鸿、张正宇、谢梓文、林载华、申沛农等一批知名剪纸艺术家,形成一支对剪纸无限热爱和意志坚定的创新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伴随剪纸出新而起的学术讨论也逐渐抬头,不仅出现了一些有见地有价值的论文,而且出版了几百种剪纸专著,通过广泛讨论和交流,将剪纸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民间剪纸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艺术思维和美学探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民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更迭

和社会变迁中,民间剪纸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根植于民间文化的丰厚土壤。剪纸造型概括简洁,线条饱满有力,寄托着劳动大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平实的审美理想;华北地区的剪纸题材多取自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构图饱满,形象生动;东北剪纸深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影响,画面对比强烈,显示出白山黑水奔放旷达的厚重风貌;湖南、湖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剪纸多用于显示生活的衣饰绣品,色彩鲜亮明丽,具有浓厚的荆楚文化特点和原始艺术的痕迹;江淮流域的剪纸,造型简洁生动,于严整中见清奇,追求诗情画意的文人品格;新疆、西藏的民间剪纸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浓重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深深地融入其中。

本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16世纪,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剪纸,那时的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也较为粗狂和夸张,多见于祭祀和节庆活动。经过长久的发展创新和兼容并蓄,满族剪纸口传心授,形成了地区性的文化现象,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溪剪纸内容多为反映东北地区满族自然崇拜、始祖神崇拜以及白山黑水民族风俗、神话传说,兼顾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时尚文化元素,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多采取镂空、成片技法,表现满族古老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集

篇五:《剪纸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剪纸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纸张、磨石、粉袋、砖。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市场上出售用于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就可以了。挑选比较轻巧,刀尖比较细一些的,松紧适度,刀尖齐刀刃快的就更为适宜。

刻刀——是刻纸的主要工具。主要是斜尖刀和圆口刀两种。文具商店均有出售。刻刀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动手做。刀片用;旧发条,锯条、表条均可,用砂轮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状。刀做好后用细线绳绑紧在小木条或竹杆上即可。

蜡盘——用一块15一20厘米见方的木板,四周钉上1厘米宽的木条,木条要高出木板1厘米,然后用筛过的草木灰与黄蜡一起在锅里加热搅拌,倒入木板里,压平冷却即成,这种蜡盘用起来非常舒服。实在没有条件做蜡盘的话,用三合板代替也可以,但三合板质地硬,易钝刀锋。

纸张——是剪纸的基本材料,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刻带来很多方便。单色剪纸一般选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效果大方。喜庆,剪出的成品传统味道浓,每次可刻五六张。用蜡光纸或绒面纸代替,如果因纸面滑容易走样,中间可夹上一张吸水纸(如单宣纸、粉连纸)然后订在一起,稍加闷潮再刻。彩色剪纸一般采用单宣或粉连纸。另外,裱成后的绢也是一种很好的

剪纸材料。用单宣托裱后更为好刻。下边再介绍一下槁纸的闷湿压平法:把选好的纸张订成一块纸板(彩色每次刻二三十张,少了形下成一块纸板,反而不易掌握),用湿毛巾把纸板上下两面都闷潮(最好能潮透),再用吃过少量水的砖闷压三小时,待砖基本上把纸中的水分吸千后再刻。如刻的时间长了纸会发干,把湿布或湿毛巾压上后还可以使纸反潮。粉袋用滑石粉或山芋粉研细后用布袋扎实,做成粉袋,撒在刻纸的蜡盘上,可避免刻时粘连现象。

磨石——可备用两块粗细不同的磨石。要一边刻,一边磨刻刀,始终保持刀锋的锐利。

比例为一斤半灰:九两油:三两蜡。蜡盘的规格为24x40厘米,高度2厘米。蜡盘最好用的时期,是使用3个月以后。

2蜡盘的保养

蜡盘表面的刀痕要及时用钢勺来回压平。钢勺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使蜡盘表面脱离。新蜡盘,容易粘连纸屑,应该耐心清除,即使少量进入蜡板内部,也不会影响使用。蜡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会有粘连纸屑的情况了。而且,新蜡盘刀感稍硬,一段时间后,就会松软。如果保护得当,可连续使用十年以上。

部分初学者刻刀用力过大,容易造成蜡盘表面的损坏,可用吹风机给蜡盘加热,使表面融化,冷却后,继续使用。对于严重的损坏,可将蜡挖出,事先准备金属容器(如废铁锅),先放入些普通石蜡(一根蜡烛即可),待石蜡融化后,将挖出的材料放入锅内,慢慢加热并

搅拌,等完全融化后,再倒入木框内,这样可以反复加工数次以上,以延长使用寿命。

一套优质的剪纸工具,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对于初学者,经过一个月学习便可制作精美的剪纸作品。

篇六:《介绍剪纸这项民间艺术》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