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龙口镇和里初级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及考核制度》
龙口镇和里初级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及考核制度
发布日期:2015-10-2308:45:02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强化校本培训管理体制,增强教学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重点,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成果。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订校本研修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
校本研修管理
1、每学期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具体的研修项目中,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由专人负责对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进行管理,以促进学习和研修的良性互动,保证研修的效果。
3、建立校本研修档案。校本研修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研修计划和实施方案、研修教材(录像、软件等)、研修记录、考核成绩、具体成果、研修总结等相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教师个人档案(文本内容包括学校集体研修、学科研修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教育叙事、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三、校本研修的保障制度:
1、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骨干培训者团队,切实行职责,期初、
期中、期末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研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2、计划总结制订管理到位,学校定期检查。
(1)、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校级骨干培训者)、教师有年度计划、总结,做到切实、可行、有效。
(2)、学校研修计划特别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施要求;年级组(教研组、校级骨干培训者)根据学科要求,特别要有明确具体的研修主题及内容;教师研修计划特别要有明确、切实的专业发展目标。
3、合理安排研修时间,全校性的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不少于1次,年级
组(教研组)的团队研修活动每两周举行不少于1次,教师个人研修每学期不少于60学时(每周2学时以上),检查学习笔记。
4、建立严格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考勤、考核、奖惩等校本研修督查制度。定期检查教研组和教师的研修落实情况每学期2次以上,并记录备案。
四、校本研修的实施制度:
1、基本模式:“自学—反思—实践”。不断创新,学习,实践。
2、内容重点:“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好培训工作,并做好活动记录。
4、加强教研。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要随时了解、帮助、检查、指导。
5、加强团队协作,广泛开展“专题讲座、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教学诊断、课堂观摩、信息交流、成果展示”等研修活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6、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基本程序,开展行动研究,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7、勤于反思,(每两周1篇)并不断修正自身行为。
8、加强理论学习,全校性的理论学习每学期不少于1次,年级组(教研组、校级骨干培训者)的团队理论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教师个人每周2学时以上。年级组(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
五、校本研修的督查制度:
1、考勤:学校、团队安排的集体研修活动的出勤与学校满勤奖制度挂钩。
2、考核:平时研修检查得分(60%),年末研修评价得分(40%)。
3、奖惩:部分绩效用于校本研修的指导、督查、评估及“学习型教师”
表彰。惩罚按研修及学校教学相关制度进行。考核结果与教师考评绩效挂钩。
和里初级中学校本培训发展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5-10-2311:09:15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规范校本培训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十一五”期间学校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特拟订我校近三年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
一、培训目标、原则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
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培训原则:
全面性原则。学校是校本培训的基地,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应面向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针对性原则。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以研究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
开放性原则。首先要在校内,也就是教研组内部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同时可以在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另外,还可以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实效性原则。为了使校本培训真正做到有实效,就必须结合学校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时间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及措施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以教师、学校、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把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放在首位,开展以下几方面培训:
(1)师德培训
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为了这一目的,在学校内部开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学习。为了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将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及如下措施落实这项工作:第一、由学校购买上述法规读本,分期分批发给全校教师,要求每个教师写出一篇读书心得和体会。第二、在每个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可利用1--2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法制文件,并进行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政策理论水平。第三、在每年一度的评比中,我校在评优评先方面,坚持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定数量的师德标兵,给大家树立榜样,使老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2)教育理论和教育行为的培训
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学术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第一、将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请有关老师和专家到我校给学生、教师做专题讲座。
第二、将报刊上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成功教育学生的案例和文章推荐给老师,让他们自主学习,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效果。
(3)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基础理论和教改信息及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要求老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我们将采用学历提高、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案例教学、主题研讨、观摩活动等多种方式途径落实这一培训。
首先,我们为了使老师所具有的知识能跟得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学校积极鼓励年青教师报考各种研究生班;对于学历没达标的教师,鼓励他们积极进修,做好专升本的工作并给予一定奖励。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老师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为此,我们将采取专题讲座、宣传教育、课题研究等方式来进行。
(5)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主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强调教学不仅要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使这些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要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法,不断积累课改经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此,我们将结合本校课改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围绕新课程实验的专题理论学习和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外出学习或在校观看录像等方法培训,让教师能了解新课程的变化,改进当前的教学工作。
第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课改教研,通过听省市相关教师的课改示范课,或参加市组织的课改大赛,将有利于推动学校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二:《长阳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制度》长阳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现根据县教育局创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意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制度。
一、为加强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校本研修领导、考核小组。
二、为便于开展活动,学校设立语文(含地方)、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现代远程教育等十个校本研修小组。
三、学校将每周二下午定为校本研修时间。
四、各校本研修小组分组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按校本研修方案完成计划与总结。
五、各校本研修小组学期结束时,按照学校《校本研修小组资料归档的通知》要求做好小组内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六、认真开展校本研修听课活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校本研修组长及新进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次,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次(组内不少于10节次)。
七、每人每学期完成参加研修活动后的合作交流与收获不少于5篇,案例陈述与评析2篇,自我实践与反思2篇。
八、为享受教师职业幸福感,建设学习型学校,每位教师每学年阅读教育名著不少于一本。
九、实行校本研修月查制度,检查情况作为优秀校本研修小组评比条件之一。
十、为加强交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十一、为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编辑1本校本研修成果集。
十二、学校实行优秀校本研修小组评比制度,每学年由考核小组考核评比1次(评比条件见细则及评价表)。学校对优秀校本研修小组成员给予奖励。
长阳实验小学
关于教师外出学习的有关规定
教师外出学习,是指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听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外出学习,是丰富教师的信息储备、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为了规范我校教师外出学习的行为,确保学有所获,实现一人外出多人受益,特作如下规定:
一、参加市级学习连续两天、省级或国家级学习一天以上,回校后要向学校上交一份学习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包括会议概况、学习后的收获体会,以及对学校相关工作提出的积极的、有价值的建议等内容。
二、外出学习者返校后,所在研修小组要组织汇报会。学习期间有听课任务者,应在研修小组内上一节汇报课。
三、凡报销会务费用者,要上交所有的会务资料。这些资料,学校将作为可利用的资源保存。
四、外出学习教师凭汇报材料(汇报课)和会务资料,经学校审核后方可报销相关的活动经费。
此规定从二00五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长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常规管理细则
为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建立科研常规,加强科研管理,使之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提高实效,特制定本细则。
一、建立教育科研组织,履行教育科研职能
1.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学校课题研训制度}.
成员:教导处主任教导处教科员校本研修小组组长
学校校长总体指导、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主任和教科员组织实施、校本研修组长带领课题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
其主要任务:每学期制定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实施计划中检查、反馈、落实,期未作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2.教导处是学校教育科研落实的最基层的研究实施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认真执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结合课程实际,选准研究课题,并积极开展研究,积极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任务,做到以学科课程分组,组内有研究课题,并组织安排教育科研的各项活动,如课题申报立项、结题鉴定评审、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等。
3.课题实验研究组长(校本研修小组组长)是某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牵头人,要负责该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阶段性总结、结题鉴定和评审工作的材料,以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和深化研究。
4.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验)教师是完成教育科研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课题研究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校本研修小组),设组长1人,人数较多的大组另设副组长1名。工作由组长负责,副组长协助,指导并督促课题研究教师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承担课题实验研究的教师则在组长的领导下完成其课题实验研究任务。
二、教育科研工作的常规管理
1.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研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先导,教育科研计划要体现“三性”:
⑴超前性,即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教育科研课题的阶段性计划;
⑵可行性,即制定计划要结合本课题实际和课题研究人员的教学经历;
⑶科学性,即计划要体现“研以致用”的原则,以新课程理念为
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操作。
2.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⑴确立课题原则:选择课题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
⑵课题申报:研究课题由学校向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科规办)申报立项。
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的基本要素:课题名称、理论假设、研究(实验)目标、对象、实验变量操作、无关变量控制、科学测查与评价指标、研究(实验)原则、研究时间、课题组人员等等。
⑷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操作过程清楚、完整,使教育科研融于常规教学与研究之中,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
⑸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定期对实验研究效果作阶段性的检查测评工作,并认真作好记载。
⑹及时总结经验,撰拟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一些活动。
⑺创建优秀教育科研组(优秀校本研修小组),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评比,在评选优秀教育科研组(优秀校本研修小组)的同时,评选优秀实验研究个人。
3.教育科研过程管理
⑴保证校本研修时间。每周二放学后一小时为固定的校本研修时间,或全校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或以校本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⑵严格执行《长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校本研修小组工作计划),坚持一月一次校本研修组长工作交流会。
⑶聘请各级教研、科研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学者或学校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课题研究的专家指导,参加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指导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⑷实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月查制。校本研修组长要对组员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认真进行月查,并填写好月查表。教导处则要对校本研修组长和课题研究成员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优秀教育科研组(优秀校本研修小组)和优秀实验研究个人的评比依据之一。
⑸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听教育科研课题组长(校本研修组长)汇报,查课题研究活动记载,查课题组研究资料,看教育科
研成果等方法,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教育科研组(课题组)、优秀实验研究个人。
4.教育科研的档案管理
⑴科研课题的档案盒中应分类编目,对原始资料做好整理。资料应有:课题立项表、总计划、分计划、阶段性总结、实验过程记载、总结、专家评述、专题研究课教案、案例、论文、相关资料卡片等等。⑵研究课题档案一学期收集整理一次,要求排列有序,资料收集完备,学期末教导处组织检查验收,并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⑶学校健全档案资料归档管理制度,立卷装订和结题验收了的课题档案由档案室负责保管,发挥档案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
四、辅导学生的要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探索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尝试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1.辅导学生应贯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
2.提倡“偏爱学困生”,坚持做到“情、爱、勤”三个字,即用“情”来感化学生,用“爱”来暖化学生,用“勤”来辅导学生。要充分利用上班时间内的课余时间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学困生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训斥、不讥笑,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辅困计划。计划要定目标、定对象、定时间、定内容,计划要一式两份,一份送教导处存查,并认真实施计划。要有培优辅困记录。
4.对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相关教师要积极准备,选准尖子,认真训练,讲究实效,力争好成绩。
五、考核要求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能事先暗示考核的内容,更不能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复习,不得弄虚作假。
1.每学期开展1-2次学科活动,要认真完成研训中心出的形成性测试卷的测试。测试结果不能作为惩罚学生的依据,教师应根据测试分析教与学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切实研究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措施。
2.综合学科期末考试前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考查计划,形式可
篇三:《校本研修课题》蓟县中小学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本研修
科研课题申报表{学校课题研训制度}.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课题类别:□教学研究课题□教师教育专项课题□教师小课题研究方向:□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科教材与教学□教育技术
□教师研训与发展□德育与心理□评价与质量监测□其它
课题负责人:吴文娟职务或职称:小学高级课题负责人单位:官庄镇南营中心小学成果形式:联系电话(手机全号):15822776616完成时间:学年段:小学学科:
蓟县中小学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本
研修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吴文娟工作单位:南营中心小学时间:2014年2月
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课堂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一、选题意义: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确实,我们的课堂上会发生太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太多不可预见的未知.而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不管教师课前准备得多么周密,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来自教师本身,有可能来自学生,也有可能来自教学环境的干扰等等.如何审时度势地驾驭它,迅速恰当地作出反应,把课堂教学引向纵深,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这应引起每位教师足够的重视,因为对突发事件适时、适当、恰到好处地处理,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裨益,而且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良好契机.
二、研究价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曾说过:“没有教学机智,那么无论教师怎么研究理论,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目前,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化的分析,本课题正是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尝试进行系统的、理论化的分析,以促进教学理论更进一步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课堂突发事件和课堂复杂教学情况。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说它是一个机遇,教师如果采用良好的教学机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启发,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处理僵硬死板、失当,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能是贻害终生。导致课堂秩序失控和师生关系恶化等不良后果。本文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良好的教学机智处理各种问题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方法提供给广大教师借鉴和参考。{学校课题研训制度}.
篇四:《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联系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特提出本意见。
一、校本教研制度的涵义: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制度。
二、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
三、认定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起关键作用,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导力量;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教研的潜质,赋予教师教研自主权,依靠教师搞好教学研究。要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核心,尤其应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
四、教研力求服务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课堂和谐愉快气氛的生成、关注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注重研究和实践合一,提倡在实践中研究,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
五、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成立专门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
组员:全体教师
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重视理论思维,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
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七、要重视开展专门的校本培训,研究主要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最关键、最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教师适应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要积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力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
八、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学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要采取“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的措施,加大课题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
九、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要求教师按教研进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坚持观摩研讨活动;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校本教研工作档案,明确研究的现实问题,严格执行科学的教研工作程序。
十、要重视以教研小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纠正校本教研实际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十一、要健全对话交流制度,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充分体现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实践与摸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
十二、完善校本研修考核细则,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专业发展成绩,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十三、校本研究小组有向学校提出研究经费和物质要求的权利,学校最大限度为实验研究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十四、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用政策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篇五:《校本研修制度》马家堡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一、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校本教研的意识。
二、每周的周四为本校校本研修日。特殊情况顺延至第二天,切实保证学习时间。
三、研修具体内容应注重课改案例分析,提出不同意见,加强思想统一,予以推广,对教师进行评定时,给予客观总结,再作课,再评定,加以推广。
四、研修方式要多样,研修本学科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学研互补,边实践边提升。
1、基本模式:“自学—反思—实践”。不断创新,学习,实践。
2、内容重点:“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五、研修要以现行教材为主,集体学习加上自主学习,倡导研修具有实效性。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基本程序,开展行动研究,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六、建立健全研修点名制度,不准无故不参加研修,有事请假后要补上,不得空白。
七、校本研修的督查制度:
1、考勤:学校、团队安排的集体研修活动的出勤与学校满勤奖制度挂钩。
2、考核:平时研修检查得分(60%),年末研修评价得分(40%)。
3、奖惩:专用金费用于校本研修的指导、督查、评估及“学习型教师”表彰。惩罚按研修及学校教学相关制度进行。考核结果与教师考评挂钩
马家堡小学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工作模式,努力开创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工作
1、抓好普通话运用工作,以教体局组织的教师普通话测试为契机,促进教师的普通话使用工作。
2、做好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做好导学法的引导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以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契机,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培训。
5、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6、继续抓好高学历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学历进修,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做好教师普通话使用工作
组织评比竞赛活动:组织普通话骨干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让每位普通话骨干教师学以致用,把集中培训的结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们,让师生深受启发,引导全体师生
自觉讲好普通话。组织师生朗诵比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规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将来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集中培训后的由分管的骨干教师指导,在本级段上一节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普通话使用水平。营造普通话使用氛围。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束,全体师生不仅能讲普通话,而且要讲好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学校的校园语言。
保障措施:学校成立以赵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开展活动,领导、布置、监督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过程管理。具体操作的小组成员要加强管理,认真辅导,测试合格率低的年级或教研组由各年级组组长和各教研组组长承担相应责任。加大本次活动的资金投入。学校对本次活动非常重视,积极鼓励支持活动的开展,不管是骨干教师的培训,还是展示课,所有经费全额报销。加大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评价中,加大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的分值,鼓励教师使用普通话,并在年终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教师,使我校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测试,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依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活动的活动,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教师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和培养广大教师读书学习的习惯,增强其钻研业务知识技能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学习: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材知识,每次学科测试的单元试卷、抽考测试卷,学校都要求教师保存在学校规定的电脑文件夹中,供全校教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遇到的知识方面的问题,全组教师共同商讨,集体研究,不断提高。
组织测试:按照教体局要求,本学期开学前,学校将组织申报小学理综学科考试的教师参加测试,届时学校将按照要求,统一组织,周密部署,切实保证测试工作的真实有效。
保障措施: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集中的学习研讨时间,为全校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为教师购买各种书籍和教辅资料供教师学习研究。
三、全面推进“导学法”的实践应用工作
“导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知识,教师的职能由“授”改为“导”,学生由“接受”转变为“自学”,它淡化了教师的授课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引导,与我们当前倡导推进的新课改试验研究有着深刻的联系,本学期我们将在课堂教学方面深入渗透“导学法”的思想精髓。
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课:要求骨干教师做公开示范课的优秀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老教师、教研组长等教师结合上学年给自己定位的教学特色,和积累的经验,借助教研组的名优骨干教师特色展示课、教研组长引导课、周公开课活动展示给同学科教师,由同学科教师对其特色给予评价和建议,其教学法必须渗透“导学法”思想精髓,以引领其他教师不断不断向深入研究。
青年教师层面的汇报展示课:要求教学经验不足,尤其是近一两年新调入的教师,要从认认真真地学习“导学法”理论,特别注意实践应用,用好教案,踏踏实实地上好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发挥40分钟课堂效率做起,尽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导学法”的课例研究:学校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结合“导学法”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导学法”,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同事互动,学校将结集出版有关学科的相关教学设计,以便使成功案例及时推广。加强同事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保障措施:本学期,学科教师要上好课题研究课,学科组上好校级研究课。各个教研组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个体钻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管理,做好校本研修及师资培训工作
1、积极推进师训工作的层级管理。校级决策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握师训工作的全面);培训执行层(教导处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水平)。
2、深化校本研修,创设特色教研组。协助教导处对教研组实施有效的管理,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组长和组员两支队伍的作用,确保组长认真组织,组员全力参与。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突出“研”字,围绕教研组的中心课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3、创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组织。本学期要求教师人人读好一本书,并在其它资料上摘录有价值的文献片段,注明出处,学校组织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营造一个人人搞课题研究、人人写论文的良好格局,规定每位教师要上交一篇科研论文。
4、举行各种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①开展“人人一堂好课”的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知识储备,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
②新进教师举行“亮相课”。我校新调入教师2位,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学校将以“亮相课”的形式指导新教师做展示课,同时也可以使这部分教师把各自学校的先进经验带进来,互相学习。
5、继续加强培训工作。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搞好各科教师的学科培训,增强教师重新学习、反思调控的自觉性,缩短教师理念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以品牌学科、先进教研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载体,组织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的参与和提高,培养年轻教师。每位教师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个教学反思,制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以此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的考核依据。
6、搭建学习交流的“反思案例推介”平台。
写反思案例是教师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捷径。撰写反思和案例已经成了我校教师的自学行为。如今我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的个人反思,而是通过为老师搭建展示交流反思案例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浏览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本期我们将向全体教师推出“优秀反思案例推介”活动。学校教导处定期把老师们撰写的优秀反思和案例装订成册,印刷分发到各个教研组各个教师的手中,要求全体教师定时学习交流、观摩浏览,并写出学习体会,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教研时间开展了学后交流活动。要知道从书
篇六:《小课题研修报告》如何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研究报告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针,跟进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于2011年10月提出了《如何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课题。1年多以来,经过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班级的管理和凝聚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现就课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本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成长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来看,人的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需要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班级中的自主管理恰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发展的平台。
2.班级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如果说一个班主任像保姆似的包揽了班级的所有事务,这样不仅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更抑制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都会认为班上的事情都与我无关,那一个班级将成为一盘散沙。在这样的班级中很有可能出现“小团体”的现象,老师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班集体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3.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课题研训制度}.
学生应该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4.具备适合研究的基础和环境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一)集体论
集体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将原来的老师管理班级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在班级承担一项任务,不管能力大小,但都能为班级作出独特的贡献,通过集体教育来发展学生。所以集体教育原理成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
(二)激发论
激发论重在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和进步的积极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多数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对集体的成功意义不大面丢失动力。而自主管理通过共同的班级目标、管理任务分工集体奖励等方式,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班级的贡献是班级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从而牢牢树立“荣辱与共”、“人人为人,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
(三)需要层次论
1、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班级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
2、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工作努力不甘落后,有充分的自信心,获得成就后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绩、社会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一需要可概括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面的需要。
3、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许多不关心班级的学生主要是“不想关心”,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班级中得不到认可、接纳。因此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间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享成功,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最佳途径。
(四)主体论
现代教育理论大都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是这样,平时的班级管理也是。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集体管理,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自己,调节与完善自己,在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不断发展的主体。
(五)开放论
开放论讲究思想开放,心理开放,世界开放,从而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心理防线,这才是最局凝聚力的班级。
三、课题含义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课题的提出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事务,制定班级规则,达到人人遵守班级纪律,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一个班级里能呈现出,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全班同学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改变班集体的面貌,更能减轻村小班主任繁重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1、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班级凝聚力。
2、在教学常规工作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提炼其相应的评价办法,——强化班级凝聚力。
3、发挥班级凝聚力的巨大优势,创建和谐、优秀班集体。
五.研究内容:
1、班级现状分析;
2、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3、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形成习惯?
4、如何把制度有形变无形,转化为习惯,使之成为班级凝聚力的内驱力?
5、怎样发扬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班级凝聚力,成为一种风气?
六、研究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