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这个世上最幸福却又最可怜的女孩。
尽管这已经是第二次看这部日记了,但每次看到朱力亚那张清秀苍白却被打上横格的脸庞。凝视着她那双细嫩的手中紧握的鲜花,我那双敏感眸子还是忍不住泪水夺眶迸出的冲动。
以前我看书的速度总是缓慢无比,揣摩一本书需花上一两个月时间。我是个不容易为情感所牵丝拌藤的人,或许是经过诸多的喜怒哀乐考验的缘故,不像那些情感脆弱者,通常会被白皮书中的某一个情感色彩细节牵拌,诸久不能自拔,甚而记忆犹新。
因时间匆忙的缘故往往看上一本书总要断断继继拖延上好些日子,而且总会习惯着中部分精彩段落,其余的一掠而过。
但在这部感人肺腑的日记面前,我却成为了多愁善感的“俘虏”。因为实不忍心辜负了那个苍白脆弱却又坚强不屈的女孩的一片真诚舍我为世心意。
正如李银河所言:这部日记是以血与泪构建而成的,从每一句到每一字都是真情实感最脆弱的迸发。
朱力亚,一个本与我们并无异同的学生,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蓬勃的朝气;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追梦年华;有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概念。这都是我们对自己更是对她不能回避的事实。因为她那青春的风铃才刚刚回荡起悦耳动听的旋律。
原本作为中专在读生,但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异,英语连破四级,被破格保送到武汉大学就读。那是一件多么值得荣耀与庆幸的事。这一切都隐藏着她不可令人忽视的实力。
虽录取的形式异同普通学子,但被上帝眷顾的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带着父母的殷殷期盼与关爱,她终于踏入了那所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与所有许下初衷的天之骄子一样,对眼前幸运光环的笼罩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与不知所措,继而发出了第一声感叹:我是谁,来这里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朱力亚上大学之初常问自己的问题。大学生活是一个宜于远行的日子,也是一个宜于梦想生长的日子。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在这里竟发生了她这一生最不愿接受的噩梦事实。
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言:没有人知道一些重要的事在哪一天发生,哪一天遇到的哪个人会改变你的一生,就像一场又一场情感盛宴的起落承合之间,没有人会知道那一种缘分会变成孽缘。
因为这都是上帝安排的无从选择的命运。在她那双迷离的双眼里上帝却又是一个情绪者。
因为之前上帝的赏赐转变成诅咒的厄运。
一次解逅,她遇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恋情,与一个异国男孩无意间萍水相逢,那段本以为无比美好的异国恋情,却让她成为艾滋病的“俘虏”。
真爱变成死亡的陷阱犹如晴天霹雳冲击着这位花季少女脆弱的心,可是善良的她却并没有因此而仇恨自己的男友以及周围的一切。
当知道自己可能被感染爱滋病毒时,她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检测。当知道自己已成感染者后,她一度痛苦万分。但并没有怨恨,为了不拖累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与朝夕相处的同学,选择放弃了家庭与学业,试图远离她(她)们,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城市流浪。
但在经历流浪生活后,她最终自强不息并在人们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尽管之前是被迫离开的,但她重新开始以自己已被宣判了不定期死刑的人生继续攻读大学课程,并决心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为报考硕士研究生而努力。
这位来自西北边远地区的女孩从被知感染后以痛苦万分的心灵转变成坦然面对,是经过了怎样的心灵斗争?
与此同时,她作出一个举世震惊的举动――将自己的病情公诸于众,这并非为博取的同情,而是想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向世人告白宣传防治艾滋工作献出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瞬间,她的抉择让万人震撼,只因她是华夏第一个公开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一方面她接受着社会好心人的同情与理解,另一方面也背负着不速之客龌龊的伦理指责。
舆论面前的朱力亚没有退缩,尽管仍有异样眼光的歧视。她说:要以自己受苦的灵魂为世人拉响警钟,在享受生活,沉迷快乐的同时,时刻要保护自己,要懂得如何安全生存的规则。
面对朱力亚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大学生,我们找不到任何歧视她的理由。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她的过去,这不是她的过错。因为每一个人都享有阳光与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剥夺。若是我们仍以歧视眼光,岂不是连她都不如了?社会在面对像朱力亚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人,应以怎样的态度去接受与看待?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反省一番了。
我仍记得她在日记中的那句话:黑暗,并不能遮掩一切。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生命对美好的渴望,因为渴望,我从绝望中获得了希望与重生……
是的,朱力亚正是一个这样的女孩。
后记:朱力亚的事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与周围的每一个人,更让我们认清了人性社会的本来面目。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真的很勇敢,要知道她是经历怎样的心理矛盾与斗争才会作出的抉择。甚至还没有做好在公开自己的身份后如何面对无微不至关爱着自己的父母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但她还是毅然选择那个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举动。
我想社会在面对像朱力亚这样一位普通却又特殊的大学生的应该给予关怀与理解,而不是嫌弃与歧视,那样会使已负伤的心灵雪上加霜。
最后,我想引用朱力亚的那句话:用坚强告别过去,用信心创造未来,用善良点燃温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