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鉴赏
导航

乡村诗情画意

2020-11

篇一:《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最美16个古镇乡村!》

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最美16个古镇乡村!

我想诗意地生活

生活在渺茫的烟雨里

生活在秦淮的倒影中

生活在柔波万倾的绿水亭边

生活在柳醉如烟的西子湖畔

生活在如梦的江南

纵然是梦

我也要去那漾着水气的古镇

感受那躲在湖光烟霭中的

诗意

▲周庄

▲同里

▲西塘

▲乌镇

篇二:《语文主题阅读《麦哨——走进诗情画意的田园》》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24麦哨)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带给大家一首诗:

(老师读)“飞鸟归巢,我迎着夕阳欢唱,

沿着布满青草的小路,

亲吻泥土的芬芳。

我听到柳树发芽的声音,

我看见桃花初开的纯真。

我的心是无比的宁静,

始终能拥有浩月一轮。

土地上诞生,溪流边长大,

麦田里劳作,山林中玩耍。

青砖红瓦、瓜棚豆架,

鸡鸭牛羊,绿树红花

我永远爱恋的田园人家!”

师:这是老师自己写的,听完我的朗诵,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风光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麦哨》这篇课文,看看陈益先生眼中的田园风光。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乡村诗情画意}.

二、美文美读,感知内容

师:这是一篇略读的文章,都预习过课文了对吗?

生:是的。

师:读书就会有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景··(乡村景色真美)

活动···(乡村生活真快乐)(板书:美乐)

师:原来,除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文中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来欣赏这醉人的美吧!

句①: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自己读一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也可以简单的写一写感受。师:有的同学迫不及待了,谁来分享你的体会?

生:1这段话写了很多的颜色,(金黄、雪白、浅黄色、黑白相间。)感觉

很美

师:真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怎能不美呢?继续交流。

生:2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更加生动了。

师:你真会学习,能从写法上思考,了不起。

师:斑斓的颜色,恰当的修辞,所有的感受凝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生:美

师:那就是

生:美

师:可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却觉得不美(老师语气加重,造悬念)生:表示怀疑。

师:油菜花谢了,蚕豆花谢了,萝卜花也谢了,美在哪里?何美之有?生:(思考状态),老师,油菜花谢了,但是结出了密密的嫩荚。师:是吗(欣喜的感觉)那蚕豆花谢了?

生:长出指头似的豆荚。

师:萝卜花谢了呢?

生:结出一蓬蓬的种子。

师:看,油菜、蚕豆、萝卜,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芽陆续

抽出。多么令人惊奇的场面,

师:如果说起初的美是自然之美,那此时的美就是----

生:1生命2生机3收获4生机勃勃

师:展示课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师:再加上这丰满的

生:麦穗

师:那齐刷刷的

生:麦芒

师:景在眼前,美在心中!是画又是诗,让我们再美美的读读吧。生:配乐齐读!{乡村诗情画意}.

师:真美,你们读出了诗的味道,画的魅力。五彩缤纷的田野如诗如画,北大荒的草塘更是美丽可爱,来,我们走进陈国林先生《可爱的草塘》!

三、材料一《可爱的草塘》节选

(出示文本可爱的草塘

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看完了,时间一长,觉得没意思。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问我:“姐夫,呆腻了吧?我领你去散散心好吗?”

“上哪儿去?”

“到野地里去。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

我说:“去就去,你不怕,我还能怕?”

说走就走。小丽挎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不多时就来到草塘边上。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

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

(出示阅读提示:读一读,找一找,草塘的美在哪里?作者又运用哪些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草塘的美)

生:自由朗读

句1: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这草塘美在哪里?

生:小组讨论。分享你的感受。

生:汇报。

颜色美,(有哪些颜色?)不同颜色不同的美。(女生1读··声音真柔美··多美的颜色啊)

范围大,(哪里能看出来?)读出草塘的宽广。(男生1读····草塘这么大啊)

写法美,比喻美(微风吹过草塘,就像泛起了一层层翠绿色的浪花。)师:原来他的文章里也有用修辞展现了语言文字的美。这么美的一幅草塘图啊,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一段文字是一幅画,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让我们把这一幅画卷轻轻展开。

四、材料二《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坡和原野。

2、白满川: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3、子规:杜鹃鸟。

4、了:结束。

师:请你读。(配乐读)

生1:读诗

生2:读诗

生:齐读。

师:你看到了那些颜色?

生:绿色。

师:只是一点点绿吗?(看注释,绿遍了哪里)

生:绿遍山原。

师: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你又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子规声(也就是杜鹃鸟的声音)

师:结合注释,小组讨论,你又看到了那些美景?

生:请你们组说一说。(风景美如画··勤劳的人民··乡村生活快乐无边)。师:是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四月的江南,绿原白川,水天茫茫,这就是——(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四月的江南,子规声声,烟雨蒙蒙,这又是——(生: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四月江南,她依旧是——(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透过文字,我们仿佛走进了江南的四月!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乡村的美景如梦如幻,像一幅幅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生活在画里的孩子们,还有哪些快乐的生活呢?(板书:画)再读麦哨。

阅读提示:乡村孩子的生活有哪些,用你喜欢的符号圈出来。

师:乡村孩子的生活有哪些?

生:默读读文。

师: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你已经学会了用几个字概括文章内容了)生:割草(勤劳的孩子)、

采集“茅茅针”(真甜哪,我也想吃)

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有趣极了,还有吗)

师:真的没有了吗?听——唔卟——唔卟。

文中哪些词语写了麦哨的声音?

生:欢快、柔美···

(出示:“唔卟,唔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师:我们也来吹一吹,老师起头,唔卟唔卟

男生吹、女生吹、这边吹、这边喝、前面的呼、后面的应··

这就是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五、材料四《故乡的芦苇》

师:乡村的快乐真是无处不在啊,请同学们默读《故乡的芦苇》,让我们用刚才总结概括的方法,边读边思考:作者围绕故乡的芦苇写了哪几件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自学要求)

生:默读课文。

师:芦苇荡里发生了哪些童年趣事?谁来说一说?

生:吹芦苇哨(真好听)

做芦叶船(太快乐了啦)

抓纺织娘(真是其乐无穷)

师:故乡的芦苇给了我这么多美好、快乐的童年回忆。不管是陈益的《麦哨》,樊发稼《故乡的芦苇》,都表达了一份情,对故乡的怀念、喜爱之情。(板书:情)

六升华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麦哨声中观美景,还在绿草塘里一日行。欣赏了乡村四月闲人少,体会到芦苇塘里一份情。一段景,一片情。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老舍的《草原》、李汉荣《山中访友》、我们校园读本的第六组文章。希望这节课能够开启你的阅读之旅,走进这情景交融的世界。

下课!

篇三:《诗意乡村乐平里》

诗意乡村乐平里

乐平里,屈原的诞生地。

乐平里又名落脚坪、屈坪,位于秭归归州城东北32公里处,今属屈原镇屈原村(曾名三闾乡)。从秭归城乘车,沿香溪北行10公里,即到屈原村所在地。

从屈原村所在集镇上的游家渡口过香溪,便进入七里峡。七里峡,路程正好是七里,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两旁山峰高耸,姿态互不雷同,有的连绵起伏,有的巍峨雄峙,有的翘首蓝天,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重重迭迭,有的闪闪发光。峡中流淌着

一条小溪,浅处,水花激荡;深处,绿不见底。弯弯曲曲的山道,沿着小溪穿来绕去,游人缓步在这羊肠似的小道上,不仅可以饱赏林壑的美景,还可以品赏从深山流出来的甘泉。

出七里峡,山势豁然开朗,一马平川展现在眼前。这里山花烂漫,绿树葱郁,是乐平里外面第一个迎接宾客的地方。屈原少壮离乡时,曾在这儿休息过,当地人称休息为“歇脚”、“落脚”,所以给这个平川取了个“落脚坪”的名字。

从落脚坪西行里许,眼前出现了一个大“圈椅”形的山坳。这就是“乐平里”,屈原在这儿度过了从襁褓到青年的时光。纪念他的遗址,也分布在这“圈椅”的“椅背“上。

一条小溪从“椅背”的高处倾泻而下,连跌十余级,从“椅口”流入七里峡中,这小溪名叫“响鼓溪”。溪里边尽头处,有一块大石头,它叫“擂鼓台”,相传这是屈原当年击鼓抗秦的擂鼓台。擂鼓台对面的石壁,人们叫它“响鼓岩”。

从“圈椅”的右边上去,是“香炉坪”。两千三百多年前,屈原就诞生在这山间小坪上的一幢瓦屋里。传说屈原降生的时候,一阵悦耳的丝竹之乐,从空中悠然飘来。他父亲视为大吉之兆,急忙摆上香炉,朝天叩拜。从此,这里就改为“香炉坪”。

香炉坪的对面是“读书洞”,野藤盘结,山花吐艳,头上山鸟飞鸣,脚下溪流有声,这山村的自然美景,使洞中显得分外幽静。这个洞子,是屈原青少年时代诵读诗书的地方,所以叫它“读书洞”。来到洞前,仿佛还可听到当年小屈原的琅琅读书声!从读书洞前行,是“照面井”。井壁用青石镶砌,泉水清凉,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儿。据传这古井是屈原亲手凿下的;井成之后,清如明镜,他每天和姐姐女须女来到井边,照照面容,整理长发。“照面井”的名字由此而来。相传,好心人和坏心人,只要井水一照,就泾渭分明了;那些奸臣贼子,是不敢上照面井的。这就是屈乡人们常说的:照面井寒奸佞胆!在照面井的对面,是“玉米三丘”和“屈原庙”。相传屈原离乡后,心里仍然惦念着故乡人民,他从郢都带回一些优良稻种。乡亲们得到这些种子,先在这里种了三丘田,然后就传遍了乐平里。这三丘田长出的稻子,洁白如玉,有三分之一不必脱壳。又有人传说:在屈原被放逐回乡告别的时候,他曾独自在这儿徘徊良久,不忍离去,泪洒三丘。从此,这三丘田所产的稻米,象泪珠一样晶莹,粒粒似白玉。

乐平里原有两座屈原庙。一座位于屈原村,明代始建,后废;一座位于界限垭,清代所建,后废。新建屈原庙位于乐平里北沿的降钟山麓,于1984年10月15日落成,以志屈原之伟烈。

伟人为江山添彩,江山因伟人而名。雄奇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玲珑剔透的人文景观相交

织,使屈原的诞生地异彩纷呈。游乐平里,你会感到步步皆景,目不暇接。而每一景观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有古诗专咏乐平里之景:

降龙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佞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乡村诗情画意}.

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俗埃。锁水回龙含泽畔,三闾八景胜篷莱。

篇四:《描写农村的语段》{乡村诗情画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