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早见到纳兰的词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的我是一个摘抄族,喜欢摘抄诗词美文。第一次见到纳兰的诗词首先被吸引的是他的名字,觉得他的名字很特别,纳兰,容若,诗意而又别具美感。其次是他的文字,凄美,女性的视觉,温婉伤感,淡淡的忧伤很容易打动人。后来,接触到更多纳兰的诗词,对纳兰也有了一点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对纳兰来讲可能是一个爱情的纠结,不同年龄的人读,读出的也许是不同的人生感悟。人生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就有不同种起初。人生若只有初,初次面试,初次谋职,初次约会,初次冒险,甚至初次吵架,等等种初次,不同种的面对又该有多少种不同的结局呢。所以纳兰的人生若只有初见,如果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遗憾,也仅仅是更多伤感诗海词洋中漂浮的一叶舟而已。我个人认为“人生若只如初见”应该富含更多的人生意义。如果从个人感情中剥离,那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其实是更大的人生智慧呢。我们有多少个人生若只有初呢?很多时候人生的机会只有一次,得到了或失去了,书写的是不同的人生结局。不同的人生结局,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消极的,悲伤的快乐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又会让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命运,而在命运面前,我们常常做的便是后悔当初的选择。所以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应该为每一次选择,做好充足的功课,应该在做每一个决定前要慎重思量。人生若只
如初见,不应该只是一种面对结局的叹悔,而应该是不让自己后悔的一种人生警示。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可能不是现在的我,人生若只如初见,你可能不是现在的你。当我们不能为过去的起初更改,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把握好现在,不让未来成为下一个“初见”的理由。
篇二:《人生若只如初见推荐》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作者简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推荐理由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篇三:《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哪堪今朝凄凉意?
走进陆游——
教育科学学院1102班吴喜姣2011105040201
生于仕宦家庭,襁褓中便开始颠沛流离,爱国之志始终不渝,只可惜至死终未看到“九州同”的那一幕,最后在山阴的病榻上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他就是南宋诗人陆游,自幼勤奋好学的陆游,十二岁即能诗文的陆游,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陆游,仕途上屡受排挤的陆游,陷入感情漩涡里一直无法释怀的陆游,终其一生而余愿未了的陆游。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现存诗九千三百余首,毫不夸张的多产诗人,杨慎评价他的诗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如苏轼,可谓“气吞残虎”。也有赞如“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的,“放翁”便是陆游的号,诗界的靡靡之风,而陆游诗里透露出的别样的爱国情怀,几乎无人能及,堪称亘古的好男儿。又有评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呜;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由此可见陆游坚决抗金的意志却受统治集团的百般压制的极度无奈,可怜一生心系国,说起胡尘,到底意难平。陆游不仅善诗,亦工词,还精行书和草书。更鲜有人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美食专家。而说起陆游,不得不让我想起他和表妹唐婉的传世爱情。
陆游的诗
其一:《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陆游为世人所熟知的一首爱国诗,已到晚年的陆游此时已双鬓斑白,夜雪瓜洲、铁马秋风早已是当年旧事,此时才知世事艰难,其中透露出无限悲凉,但他的英雄气概并未消沉,恰如曹操所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渴望像诸葛孔明一样指点江山,抗金复国的信念从未泯灭。
其二:《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戎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志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关山月》表现出和戎政策下,将军临边而不战的情形。山河破碎后却只听到歌舞后庭,将士从军空白头,唯有在笛声中抒发壮志,“遗民忍死望恢复”,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垂泪。百姓的惨状,征人已暮年,却唤不起统治集团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消极意义}.
半点怜惜,诗人满腔的悲愤已痛入骨髓,正是“山河无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
其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年近古稀,即使年老体衰,闲居乡下,仍然盼望着“为国戍轮台”。一个深夜,风雨交加,竟在梦中出现了战场上激烈拼杀的情景,渴望复国的心情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
其四:《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即将面对死亡的诗人,知道万事都会成空,这是一种彻悟,一种可以抛去外物的洒脱。只是有一件事让诗人即使死去也不能忘记,如能等到那一天,即使诗人不在人世间,也是对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坎坷曲折划上了一个并不完美却心满意足的句号。
其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江一河,一兵一刃,都让诗人想到苦不堪言的百姓,想到还未收复的中原,这些都让诗人耿耿于怀,看着朝廷的军队一年又一年,但又何曾与金兵有过一场浴血搏杀?
其一:《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诉衷情》,追怀当年的匹马从戎,感叹时下的退隐沧州。自从岳飞高唱“靖国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以来,大约六十年过去了,到了陆游笔下,仍然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主题没变,基调没变,只是比当年那冲冠之怒、切齿之恨来,更增添几许慨叹、几许无奈而已。陆游这三个短句,极其凝练概括,涵盖非常丰富—正因为涵盖着人所共知的、反复表述的现实生活内容,它才是真切的、质实的,否则,就会流于空泛了。宋南渡以来的国家大事,“胡未灭”三字可以道尽;作者多年的呼号奔走,“鬓先秋”三字足见其徒劳;而其英雄之泪,也只得徒唤咄咄空自挥洒。“此生谁料,新再天山,身老沧州”的结束语更加深沉,报国无门溢于言表。陆游于大处着眼,落笔于实处,漫长的生活经历、深沉的幽愤积郁、不变的爱国情结、无解的人生矛盾,都被写进了匹马梁州、关河残梦、敝裘衰鬓、天山积雪、沧州钓船等等。陆游习惯于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崇高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
现在作品之中。当他目睹国家被侵略、民族在遭殃、权臣在误国的现实之时,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然而这样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他又只好假托夜晚的梦境去实现,可悲可叹。
其二:《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作于陆游二十岁时,陆游酷爱梅花,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向往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这首词看似咏梅,实则是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一般推断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此词呤咏梅花,也抒写胸怀,表明志向。驿站之外,断桥之旁,萧瑟荒凉,一株荒郊野生的梅,独自盛开在这里。白日里尚且寂寞孤独,无人陪伴,而黄昏来临之际,风雨来临之时,则更显得怆然凄凉。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出尘拔俗,超越了众人而能自辟新境,在于它寄寓了深切的身世之感。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志在收复,却屡遭小人的嫉妒诽谤和排斥打击,处地孤危,境遇凄凉,其情形正如那开在驿外断桥边的那株梅花。梅花往往是山村隐士或文人墨客抒发的闲适情怀的对象。陆游的笔下,梅花却涵蕴了一个失意士的秉性坚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评价其“末句想见劲节”,“沉沦不遇着,读之一叹”。
南宋绍兴十四年,陆游二十岁,少年英俊的陆游和青梅竹马的舅舅的女儿唐婉结了婚
,并且感情甚深。不久,迫于母命离婚。陆游再娶,唐婉再嫁。家庭虽有,爱情不再。十年后的春天,陆游三十一岁,这年陆游科考失利,独自一人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偶遇唐婉和现任丈夫赵士诚,唐婉设下酒宴。心情悲痛无以排除的陆游作《钗头凤》,宣泄心情: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后唐婉以《钗头凤》和: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消极意义}.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陆游这首词里抒发的是自己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唐婉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的词里则叙说自己婚后还是放不下陆游,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以及愧对赵士程对自己的一片痴情,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她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但是,时间没有冲淡陆游对唐婉的思恋,颠簸流离中也没有忘记唐婉,陆游六十三岁时“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触物生情,借诗叙说: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仍旧无法忘怀,挥笔和泪作《沈园》诗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却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了,这时在烟雨濛濛的沈园中,恍恍惚惚间,可以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追忆着过往。
当诗人八十一岁时,身体大不如从前,行动不便,只好作《梦游沈氏园亭诗》怀恋唐婉:
路近城南已怕行,
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
诗人八十四岁时,离逝世只一年,生命中最后一次来到沈园,作《春游》诗,对唐婉,此情至死难忘: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时过境迁,沈园风景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虽然此生无法相依,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它提醒着人们: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那份感情,不要轻易道别离,酿成无奈终身悔。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中,以唐琬的唱和开始,之后陆游几十年间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千古传世、凄美动人的沈园绝恋。
陆游的一生可谓饱经风雨,最后的结局却并不那么完美。他的诗词始终围绕着两个主题,而这两种情节一生都缠绕着他,形影不离。一个是收复中原抗金复国的情节,这种情节在他的诗词中几乎处处可见,另一个就是与唐婉劳燕分飞后的无限思念与忏悔之情。让人可惜的是,这两种情节最后都以悲剧告终,孜孜以求却始终不能如愿。他一次次在心中燃起新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一次次失望,然而执着的他始终没有绝望。即使已经与世长辞,他仍盼望着在另一个世界里听到“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消息;纵然唐婉已逝,年老体衰的他仍旧一次次到沈园中回味那早已远去的情致。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他,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也从未有半点减退,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不说他伟大;二十岁就渴望亲临战场报国杀敌直至四十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啊,而他始终没有意识到南宋必亡的结果,临死依然心存着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又不得不说他悲壮。读他的诗,我读到了太多的悲哀,太多的无奈。如果他不是生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会怀着“壮心未与心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愿望吗?如果他不是从小就辗转于硝烟中,他还会是那个一生把整个心思献给祖国的陆游吗?如果他执意不顾母亲的反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爱情,那他和唐婉的结局会不会好一些呢?如果他能有一点点意识
篇四:《若只如初见》最初的相遇,或许是出现在眼前的容颜决定了以后的相识。或许是对方的灵性与内在的修养让一种极度的好奇心充斥着你。或许是物质上的东西满足了你的欲望。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决定你以后生活的幸福程度。每个人在不了解对方时,从单方面去看一个人,最初的想法一定是把其幻想为绝美的状态。于是这种意念让你们拉近了视觉的距离,可是随时间的流逝,彼此的生活习惯已了解甚深,当初那种幻想的美丽早已烟消云散,已没有了新鲜感。心灵的距离开始产生,或许从一开始,你们的心灵就存在着差异,只是外表的东西在迷惑着尚不成熟的心理。就造成各走各路,不可挽回的局面。
要在对的时间刚好遇上对的人,我认为很难。当两个人走在一起,或许不是因为相爱,只是一定的时间,具备婚姻的基础而结合。在现实的社会已不少见。那种年轻时的羞涩与幻想最终落空。只是错了流年,错了某些人。然而那种彼此真诚相待,相濡已沫的真情也是有的。只是很难遇到。就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何处在等待缘分的降临。一场虚无的梦境,与现实终擦肩而过。
有的人在等待往日曾错过的人,有的人在等待还未降临的幸福,有的人在等待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真理。而有些人在上演着一场场没有价值意义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