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 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 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 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 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教后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秘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也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并希望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侯晓旭
1.易错字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
2.多音字
荷
载
屏
模
重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屏息凝神 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侧重强调“忍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连呼吸都不敢呼吸,看的集中“屏息凝神”;
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精今神”。
聚精会神 集中。原指集思广益。后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侧重强调精神非常集中。
5.词语释义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轮廓:①名词,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②(事情的)概况。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概率:表示某事在某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文题解说】
“太空一日”是指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一天,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用“太空一日”直观概括了的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航天英雄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预定计划,他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本文就是《天地九重》节选的部分。
本文借助4个部分的小标题,具体叙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以及看到的太空奇景和所遇的神秘的敲击声等故事,表现了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的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感概之情。
本文是作者杨利伟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从中表现了我国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他们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同志和亲人的关爱之情,令人为之动容。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写作上的文笔生动、朴实、流畅、大气,既有对故事的生动描述,也有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细腻解剖。
1.积累“炽热、千钧重负、惊心动魄、俯瞰、屏息凝神”等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朗读感悟法、组内讨论探究法、质疑法。
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重点】
1.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蕴含的情感。
【难点】
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2课时
第课时
1.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3.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4.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重点】
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难点】
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导入⇒闻英雄⇒读英雄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以神舟五号发射的相关视频引出航天英雄杨利伟,学生在思维和视觉的冲击下,带着思考和震撼进入课堂,有助于精力的集中。
师: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他是一个成功的英雄,我们时代的骄傲。
导入二:背景型
[设计意图]先观看“神舟”五号照片,再介绍相关背景,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接近文本,提高其阅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有关神舟五号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杨利伟照片等。】
同学们,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步的艰险。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永远名记的日子,“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今天我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文题、作者。】
一、“闻”英雄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资料助读,帮学生构建起有关的知识框架,为顺读课文做铺垫。
多媒体显示:
【生快速阅读信息,增加知识,了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基本情况。】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零25天。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2.摘自《新华社》2003年10月有关“神舟”五号发射的报道。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空航天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迎来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是载有“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正被运往发射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二、“读”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画出在“初读”环节中的感受和想法,达到“初识英雄”的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蜀(xián)
2.解释下面词语。【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1)无虞:不用忧虑。
(2)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3)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4)轮廓:①名词,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②(事情的)概况。
(5)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6)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7)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8)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9)概率:表示某事在某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3.快速浏览全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自述发射瞬间痛苦难忍;
第二部分:作者所见到的太空奇景;
第三部分:作者在太空遭遇恐惧敲击声生死惊魂;
第四部分:作者自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教师总结:作者杨利伟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4.学生速读全文,勾画令人感动的语句,并简要评点。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简评:
①激动地大声喊,表明大家的空前紧张,表达了对我的担心。
②表现了杨利伟热爱祖国,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同志和亲人的关爱之情。
③表现了作者成功返航的平静、喜悦、幸福,和完成祖国和人民重托的轻松情感。
5.布置作业:
观看“神舟”五号飞天的视频,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写一】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杨利伟所获荣誉
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08月0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一、〔参考答案〕发射瞬间痛苦难耐,飞船发生剧烈的共振返回黑障中,遇到神秘的敲击声,高温的飞船出现裂纹……
发射瞬间作者由紧张到放松到痛苦直至痛苦越来越强烈;飞船发生剧烈的共振返回黑障中时,慢慢减轻解脱出来,“但在痛苦的极点,我真的以为我自己要牺牲了。”;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先紧张“敲击声一直不时出现,飞船也一直正常。我想,虽然总响,也没怎么样啊!后来就不太当回事,不担心它了。”;高温的飞船出现裂纹时,非常紧张,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二、〔参考答案〕“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后来,在“神六”和“神七”飞行时,这个声音也出现。
三、〔参考答案〕1.激动地大声喊,表明大家的空前紧张,表达了对杨利伟的担心。
2.表现了杨利伟热爱祖国,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同志和亲人的关爱之情。
3.表现了作者成功返航的平静、喜悦、幸福,和完成祖国和人民重托的轻松情感。
四、〔参考答案〕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可以预见的是,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载人(zài)无虞(yú)屏息凝神(bǐng)
B.负荷(hè)炽热(chì)稠密(chóu)
C.弧度(hú)轮廓(kuò)模拟(mó)
D.俯瞰(kàn)遨游(áo)舷窗(xu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隐约晃悠折磨五脏六腑
B.磨难茏罩迟钝惊心动魄
C.剥落守侯障碍耐人寻味
D.轨道绵絮确凿千钧重负
3.以下各句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的像一块铁。
B.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C.我们这一代航天员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将有机会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
D.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这次军训,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B.我们把教室的课桌椅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C.我们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而且要适应环境。
D.能不能考得好成绩,努力学习是关键。
5.按要求默写。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可怜夜半虚前席,。《贾生》
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寓意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的诗句是:,。
《泊秦淮》中作者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的诗句是:,。
二、课外类文阅读
杨利伟:祖国期待你凯旋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贾永、徐壮志
①今天,阒寂的天宫迎来了一位新的访客;
②今夜,璀璨的星空中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③从A,到B;从C,到D,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今天,“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杨利伟,你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是否感觉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即将千年梦圆时那遏制不住的激奋!
④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已经等得太久太久。因此,当新中国的太阳高高升起,共和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便夸父逐日般地投入了航天——这一充满梦想的事业。航天城,航天港,火箭,飞船,还有那时刻与你保持联络的航天测控站……这些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今天已奇迹般地出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而此时,有着科技城堡之称的4艘远洋测量船,也正从浩瀚的大洋上追踪着你的航迹,随时把你太空旅行的足迹,传递给千千万万关心着你、关心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
⑤有人说,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⑥尽管,在太空中,你不是捷足先登者。但是,你代表的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最早萌发飞天梦想,一个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伟大民族。她曾向世界贡献出包括火药在内的对人类文明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四大发明。你的太空之行,使中国成为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在航天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你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⑦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你,就处在了这个奇迹的顶点,就是这座丰碑的见证人。
⑧这是你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
⑨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人类的航天器已经访问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并对大部分行星进行过反复的勘测。建立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也已进入具体研究阶段。你的太空之行,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从此又多了一支新兴的力量。
⑩今天,人类已进入一个享受“太空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的时代。但是,正像你所深知的一样,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和利用才刚刚开始。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今夜,当我们仰望你所驰骋的星空,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与远古先民们一样的渴望与期待……
而你,就令人羡慕地站在太空探索的最前沿。人类最古老最大胆的梦想,正在你和你的同行们的身上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从陆地到海洋,从天上到太空,人类探索脚步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正是那些勇敢的先行者,不断引领人类探索的步伐。杨利伟,作为人类造访太空的又一位使者,作为新中国飞天第一人,祖国期待着你凯旋!你挑战未知世界的勇气,无疑会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那些用智慧和创造把你和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高高擎举起来的人,同样也正在续写着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璀璨()()遨游()遏制()勘测()驰骋()擎举()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语句恰当地填入文中空白处。
①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
②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
③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
④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
A:
B:
C:
D:
3.段④中的画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段⑦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段中加点的“认识”和“利用”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6.43年前,中国登山健儿历尽艰辛最终完成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创举,43年后的今天,杨利伟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请结合选文和课文《太空一日》,谈谈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案与解析】
一、1.D(“舷”读xián。)
2.A(B“茏罩”改“笼罩” C“守侯”改“守候”D“绵絮”改“棉絮”。)
3.D(其他选项分别是:描写、记叙、议论。)
4.A(B去掉“整整齐齐”;C把“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掉换位置;D去掉“能不能”。)
5.烟笼寒水月笼纱不问苍生问鬼神青草池塘处处蛙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1.cuǐ cànáoèkānchěngqíng
2.A.①B.④C.③D.②
3.反复。突出了对飞天梦想的期待时间之长。
4.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5.不能。因为先“认识”,才能加以“利用”,这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合乎逻辑。
6.略。言之有理即可。 李杰【篇三】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杨利伟《太空一日》全文阅读
杨利伟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17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36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
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49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
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65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篇四】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原文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
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11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2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13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14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15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16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17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18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19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20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21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22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2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4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25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26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27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28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9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30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31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32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33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34“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35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36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37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38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
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39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40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41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42“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43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45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46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47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48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49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50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51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52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53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54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55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56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57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58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59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60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61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62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63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64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65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66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67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篇五】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
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篇六】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篇七】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最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公开课教案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篇八】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一)语音与汉字练习专项复习(一)语音与汉字
第一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奠基(diàn)选聘(pìng)谣言(yáo)鞠躬尽瘁(cuì)....
B.硕果(shuî)卓越(zhuō)迭起(diã)马革裹尸(guǒ)....
C.洗涤(dí)咳嗽(kãsou)调羹(gēng)燕然勒功(yān).....
D.草率(shuài)萦带(yíng)澎湃(pãngbài)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B)..
A.元勋薪金可歌可泣当之无愧
B.挚友深霄截然不同锲而不舍
C.昼夜吩咐锋芒毕露兀兀穷年
D.碟疙瘩群蚁排衙迥乎不同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己——已)
(2)佩服、仰暮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暮——慕)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迥迥目光。(迥迥——炯炯)
(4)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的。(瑕——暇)
(5)徐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遏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遏——竭)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â)而不舍。..
(2)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
(3)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huàn)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第二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气魄(pî)山巅(diān)狂澜(lán)踱来踱去(dù)....
B.喧闹(xuān)戒尺(jiâ)诧异(zhà)一泻万丈(xiâ)....
C.祈祷(qí)呻吟(yín)字帖(tiâ)宛转(wǎn)....
D.丰饶(náo)污秽(huì)山涧(jiàn)嗥鸣(háo)....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B)..
A.屏嶂榜样劈成滋长
B.哺育誓言田垄懊悔
C.惩罚胸膛土壤默锲
D.斑斓高梁埋葬亘古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惊涛澎湃(pãngpài),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
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pī)成南北两面。.
(2)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duï)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3)但是他哽(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
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4)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zhì)痛的热爱。.
第三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疮疤(chuāng)霹雳(pīlì)惧惮(dān)惶恐(huáng).....
B.震悚(sǒng)涎水(yán)镶嵌(qiàn)眼翳(yì)....
C.孤孀(shuāng)晌午(xiǎng)愧怍(kuìzuî)门槛(kǎn).....
D.取缔(dì)攥(zuàn)黏性(nián)粗拙(zhuō)....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烦suǒ(琐)书zhāi(斋)烦zào(躁)胸pú(脯)头lú(颅)jiã(诘)问tā(塌)败荒pì(僻)竹gān(竿)cîu(凑)合
3.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横线上填词。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xù)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sǒng)起来。.
(3)黄泥是用来砌(qì)缝的,这种黏(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chān)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
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第四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生疏(shū)商酌(zhuï)契约(qì)悲天悯人(mǐng)....
B.陡峭(qiào)竹篾(miâ)累赘(zuì)颠沛流离(pâi)....
C.恍惚(huǎng)修葺(qì)晶莹(yíng)不耻下问(chǐ)....
D.恳切(qiâ)譬如(pì)简陋(lîu)诲人不倦(huǐ)....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妥tiē(帖)悠闲(yōu)xún(循)环
如shì(释)重负拖tà(沓)修rùn(润)
太阳zhài(寨)niǎn(撵)走别niu(扭)
监dū(督)感kǎi(慨)花bàn(瓣)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jǐ)子,在老林李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
山头来了。
(2)梦中恍惚(hū)在那香气四溢(yì)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
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大抵(d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4)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lǎn)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第五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迸溅(bìng)挑逗(tiǎo)枯槐(huái)仙露琼浆(qiïng)
B.凝望(níng)酒酿(liàng)赤裸(luǒ)忍俊不禁(jīn)...
C.忏悔(chàn)哆嗦(suo)萋萋(qī)盘虬卧龙(qiú)....
D.瞬息(shùn)涉足(shâ)伫立(chù)祸不单行(huî)....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B)..
A.潺头矜持幼稚猥琐
B.灼灼绽开颤抖幽寂
C.褪尽遗撼忧郁沉淀
D.伶钉服侍魂魄污染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船舱(cāng)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2)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niàng),它张满了帆,在.
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纤纤(xiān)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
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4)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xù)着我的梦。.
第六单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吞噬(shì)疲惫(bâi)钦佩(qīn)心有灵犀(xī)....
B.闲暇(xiá)蔚蓝(wâi)鲁莽(mǎng)海市蜃楼(shâng)....
C.严谨(jǐn)稠密(chïu)俯瞰(kàn)屏息凝神(pǐng)....
D.凛冽(lǐnliâ)拯救(zhěn)无虞(yú)忧心忡忡(chōng).....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D)..
A.毡鞋点掇迟钝保佑
B.厄运模拟堡罍辜负
C.轮墎蒙眬凸现羸弱
D.概率合拢吟唱告罄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的从自己的睡袋中拽(zhuài)了出来。.
(2)他们的心在战栗(lì),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xùn)在荒岛..
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3)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wú)宁说更害怕回家。.
(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yùn),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5)估计在我之前遨游(áo)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篇九】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22太空一日教案122太空一日教案1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