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鉴赏
导航

别董大教学反思

2020-12

'第一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小店区育才小学张丽君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故世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为情所感,为情所动。在整个词的教学中,我抓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反思我这节课较成功的有两点: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体会到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凄凉悲壮。在读中品味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乐观豪放。我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二走出文本,深化诗情。

古诗词寥寥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怎能感悟"幽兰露,如啼眼,烟花不堪剪"心境,你怎能懂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这一个个千古传诵的佳句.所以我们古诗词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诗文表面,为了能走进诗人创作的时精神世界,本节课我以一首词引出一组词,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加上本人的水平有限,本节课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对于董大当时的心理挖掘还不够深入,需不断探索。

第二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此次参加古诗词教学比武,受益匪浅。我执教的古诗《别董大》,虽然精心准备,但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很理想。董大因朝廷盛行胡月,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古琴演奏家,却不受重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理解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了。

此次的教学比武,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别董大教学反思

(一)优点:

1.按照古诗教学六步法进行教学

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课文知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

2.充分运用了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

让学生随时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发挥网络声音的优势

采用让学生一边听音乐,想象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此次教学活动,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1.在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本次教学活动,不少教师课件精美,而我的却略显寒酸。主要是总结虽精心设计了演示文稿,却没什么动画。本人认为这可体现自己朴实的风格。在四月份参加漳州市阅读教学观摩时,评委(龙师附小副校长)读了这么一个观点:教学中,课件可以用,但不用或少用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更好。我深为赞同,但现在陷入困惑,怎样才是一个度。

2.上课之前,有不少同事建议我在最后插入一张有关送别诗拓展的幻灯片。我最终没有采纳,一个不想临阵再修改,再则是我认为开头用李叔同的《送别》导入,本身也是一种拓展,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学的送别诗也不少,本人也认为有流于形式之嫌。但是否要拓展,这也是我的困惑之一。

3.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接触了不少班级学生。我发现一个现象,三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五六年级则沉闷,六年级则“万马齐喑”,非独农村小学如此,城镇小学亦是如此。为什么越是高年级,学生越自闭,不好表现呢?许多老师亦有同感,虽然这与学生心理发育有一定关系,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这是我的困惑之三。

第三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我是来自于第三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来谈一谈我设计的《古诗三首》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别董大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古诗教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和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用这样的路子教学,只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接到作课任务以后,我之所以选择古诗教学,首先是想挑战自己,同时也希望在今天这样好的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由专家引领,让我悟得古诗教学的一点好的方法。

《赠汪伦》和《别董大》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设计这一课我力争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在备课的时候,我首先查找到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

(2)重读悟,明诗意(3)想画面,悟诗情,我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这一方法进行的。经过这堂课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例如在体会李白与汪伦的送别情谊的时候,我创设了让学生想象自己送别朋友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与诗人的情感有了共鸣,读出了诗的意境。

尽管这一节课有个别成功之处,但我还是觉得我的这节课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因为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我为了一味地追求高效、大容量,导致很多教学环节都是浅尝辄止,匆匆而过,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没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真心希望专家和在座的各位同行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四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编者:柯冬青

一、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

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

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

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教材分析

1.《别董大》这首诗是高适有名的送别诗。董大,即董庭兰,著

名琴师。送别诗大都凄清低回,这首诗一反悲酸之态,显出豪健之神。

一、二句写送别暗淡景色,黄云密布,天地昏暗,朔风怒吼,群雁乱

飞。三、四句忽然一转,“莫愁~~~识君”,词意慷慨,既使人快

慰,又使人鼓舞,于送别诗中独具一格。比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有感人力量。诗中表现出来的昂扬、豪壮的气概

是现代学生所缺失的。因此,这是一篇“以诗育德,健全人格”的好

教材。

2.《送元二使安西》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

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

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

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

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

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曛、知己、君、浥”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正确理解诗句

的内容,懂得两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

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当时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五、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1.诵读法2.品味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4、合作探讨。

六、教学策略

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

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一首送别诗《赠汪伦》。生品读后引出送别诗(板书:

别)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古代不比现在有汽

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

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

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

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

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

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

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

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

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

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

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

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

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据说董大擅长古琴,而

当时盛行胡乐,他倍受冷落,觉得京城无法呆下去便决定离开。)别董大教学反思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别董大教学反思

(1)指名读前两句诗。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3)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

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