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舞人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才能实现?当然要经过艰苦奋斗。这种奋斗,仅仅依靠我们党自身是断然不行的,还需要我们党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和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难以发展壮大;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已经取得的成绩也难以保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我们党的事业步步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建共享的事业。在共同奋斗中,一方面要靠党员、干部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缺一不可。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可以说,1
这抓住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基因,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法宝,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而且改革开放越深入就越要强调。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丢掉了党的优良作风,党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只有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永远正气充盈、永葆生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其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旦被激发调动起来,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只要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奋发有为的党加上努力拼搏的人民,什么事都难不倒、压不垮、吓不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2
篇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dr18910937|Lv3|被浏览4191次
2013-02-202:45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2-2016:43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篇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百年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提出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但这里所讲的速度,必须是坚持质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的速度。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
2013年05月27日15:0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27日第455期作者:蔡娟浏览:35485次我
要评论字号:大中小
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关键要在理论层面厘清和辨识“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
两者在现实条件上构筑了前提与基础的关系。“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既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期盼,实际上也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同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水平将登上两个新台阶,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平道路。可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两者在实践目标上明晰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中国梦”为13亿中国人描绘的是美好的明天,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我们很近,从某种意义上则可说是现实。无论是梦想,还是现实,只要用热情去呵护,用执着去追求,美好的现实能铸就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明天则为现实的努力提供强大动力,就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并成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既仰望星空、怀揣梦想,又脚踏实地、实干兴邦。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实实在在的举措,实诚虚心的态度,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这更要求各
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去、接地气,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更好地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内化为全国人民的精神动力,融化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实现梦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两者在时空跨度上贯通了远景与近景的关系。“中国梦”是远景,“两个一百年”则是近景。远景“中国梦”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现实接续,承载了我们美好的希冀和追求;而近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则为13亿中国人民勾勒出远景“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两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景是绽放远景“中国梦”的崭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愿景,则是实现“中国梦”的梦圆时刻。
此外,两者在实践范畴上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中央领导集体既定的同一内涵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表现形式,着重体现的是一种理想目标、精神追求。“中国梦”是既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又融入个人和家庭元素的梦;是既蕴藏在每个人心中,又激励每个人孜孜追求的梦;是既宏大振奋,又温馨实际的梦。“中国梦”视野宽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像灯塔一样为中国人民照亮前进的方向,凝聚民众,振奋人心,积聚力量,汇聚每一个人的梦想铸就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有助于形成奋发向上的国民心态,推动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可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今日中国走过了从“翻一番实现温饱”到“翻一番达到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温饱梦”、“总体小康梦”,现在正在努力实现从“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小康梦”和“现代化梦”。无论小康梦还是现代化梦,都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愿,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科学的梦、踏实的梦,虽然诱人,但绝不虚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寄托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伟大目标业已明确,摆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争分夺秒地付诸行动。我们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汇集13亿中国人民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凝聚强大正能量,不断努力缩小同目标的距离。
(作者系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篇四:《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信息
?
?
?
?
?
?中文名称两个一百年外文名称Twoonehundred出处党的十八大会议实质口号意义党的奋斗目标结果铸就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中国梦,世界给予了高度关注。世界关注我们,我们不禁要自问:为什么要有中国梦?中国梦到底是什么?中国梦如何实现?
为什么要有中国梦?
(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不缺梦想的民族。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让人动容。《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我们党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不正是2000年来的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吗?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五有"实际上包含着更远大的梦想。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到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老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到15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
1/7
有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梦想,有了为梦想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两个不可逆转中,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三个百年梦想,在新中国逐一实现。第一个故事:梁启超的和平梦想。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小说,叫《新中国未来记》。他在这篇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宏大梦想:公元1962年正月初一,南京举行维新50年之大祝典,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召开,各国全权大臣在这里签署太平条约,并向中国表示祝贺。100年后的中国,我们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为我们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二个故事:百年奥运的梦想。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国人提出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整整100年后,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完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印上了红彤彤的中国印。第三个故事:百年世博梦。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在《新中国》中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又是整整100年,2010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史册。
(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梦想
中国人的梦想正是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的。新中国建立初期,人们的梦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梦想在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过程中实现了。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梦想实现的制度基础。到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人们憧憬的梦想就是:社会主义,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梦想就是:多打粮多种树,尽快成个万元户。这些梦想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世纪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越来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的个人梦想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之中。
(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着中国对世界所承担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梦想,就是要对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梦想又是与中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八大期间曾说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再过四五十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一想法,毛泽东可谓是一生念念不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坚实基础。1978年6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时曾说: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作更多的贡献。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1997年11月,江泽民在访问美国时指出:"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所以要进行百年
2/7
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要实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变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要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以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里,江泽
民把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梦的实现坚实有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强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指出2020年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要有什么样的中国梦
1.在第一个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在和邓小平见面时,就问邓小平: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如何实现小康目标?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4年10月,他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他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年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的概括是:塑型、强体、着色、铸魂的中国。
(1)成熟定型的中国。
使中国成熟定型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讲:"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个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
3/7
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制度定型、方针定型、政策定型,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嘱托。
20多年过去了,十八大指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六型中国:
第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等国。从量化的角度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美国只有5%)。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对外来技术的依存度为50%,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幅度降低外来技术依存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五,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体魄强健的中国。
第一,工业化的中国,用产业强体。工业化基本实现,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工业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1986年,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等著名人士的倡导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工业生产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迈克尔·德托佐斯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调查了40多个制造行业的情况,于1989年提交了《美国制造》的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其实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第二,法治的中国,用法治强体。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三,文化的中国,用文化强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第四,人才的中国,用人才强体。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五,民生的中国。"五有"的中国,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贫富差距缩小的中国,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一个体魄强健的中国应该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国。
(3)五颜六色的中国。
第一,蓝色的中国:初步建设海洋强国。
4/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二,绿色的中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三,金色中国:GDP
翻一番,达到90万亿元(约14万亿美元)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第四,红色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第五,青色中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
(4)铸魂的中国。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比,核心价值观更加具象化、更具有直接现实生活性、更能够与大众的现实感受和利益相联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都要求不断破除社会中的种种特权,使人们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实现真正的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包括:
(1)富强的中国。中国的GDP到2050年应该占世界的30%以上,重新回到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上。
(2)民主的中国。在2050年实行普选,邓小平在1987年讲:"我向一位外国客人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
(3)文化的中国。文化强国建立起来,中国思想、中国价值观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
(4)美丽中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怎样实现中国梦?(一)深入研究和把握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梦"出现的共性与条件
1.历史上的"国家梦"。
人类2000多年来,一共出现过六个世界性的"国家梦"。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罗马梦,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罗马以其强大的势力吸引着来自无数国家的人士。公元2世纪的罗马,是一个管辖6000万人口(当时世界人口不到2亿人)、统治5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世界城市。第二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中国的长安梦,所谓"梦回大唐"。在公元7-9世纪,中国的长安成为了世界上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和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10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
5/7
篇五:《认真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意义》认真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意义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与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这时起,“中国梦”就成为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概念。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二、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驱动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三)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五)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
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六)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七)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法治、司法公信力、人权、产权、现代军事体系、党建等全面提高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部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
(一)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词的原文是:西风烈,长空燕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遵义会议之后,工农红军经过短暂休整,从遵义出发,渡过赤水,计划由四川泸州、宜宾之间横渡长江,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但是,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集结重兵,拼命阻止工农红军渡江。于是,工农红军回渡赤水,再次攻取娄山关。毛泽东的这首雄浑苍劲的《忆秦娥娄山关》的词,就是写于在攻取娄山关之后!“雄关漫道”,不仅是指当年险峻的娄山关和当年红军前进路上的艰辛,而且,还另有一层更深刻更广阔的含义,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中国革命斗争开始,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都要付出巨大牺牲!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从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
历史上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形成巨大反差,使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结。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从洋务运动,到走向共和,到五四狂飙,到南昌起义,直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其间,无数英杰志士不仅以心求出路,更以血溅轩辕。谭嗣同横刀一快,陈天华不惜蹈海,杨靖宇空腹苦战,都是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道路上以优秀儿女做出的血祭。民族精英的前赴后继,坚忍不拔,成为中华民族最终走上复兴之路的基石。
近百年来,仇恨不曾生长,记忆同样无法泯灭。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不忘历史,就是要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二)中华民族的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的全文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后,毛泽东为纪念南京解放,庆祝全国解放斗争胜利,赞美人民解放军丰功伟绩,而书写的一首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的铿将有力、雄壮激昂、气势磅礴的不朽诗篇!人间正道,就是顺应人世间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侓,就是顺应人世间的人民大众求生存、求发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客观追求,换句话说,在我们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历史的重托。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建立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们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世界影响力不断提高。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标志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三)中华民族的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它的原文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真挂云帆済沧海。据说,这首诗是天宝三年(744),李白受谗毁而被排挤时写的。诗中抒发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大展自己的宏图,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命运,充满了积极向上,追求浪漫的情调!习总书记在他的重要讲话里,引用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像诗人李白一样的胸襟豪放、气质浪漫的性格,坚信即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上“冰塞川”、“雪满山”、路障重重,但终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
正如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所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十八大以后的这十年是关键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既是很幸运很光荣的事情,又是很沉重的担子,绝不能功亏一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
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