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拉美总介绍》
拉美总介绍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语
拉丁语系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面积2056.7万平方公里。人口5.77亿人2008年。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1]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哈马、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还有仍处于美、英、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2]
地理位置
个地区。它东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与非洲大陆最近距离约2494.4千米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界墨西哥与美国界河布拉沃河即格兰德河与美国为邻。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拉丁美洲。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与拉美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在地理划分上习惯地把它同拉美划在同一范畴统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从地理位置上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围东起南美洲大陆的最东端、巴西东北部的布朗库角西经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国交界处西经117°09北起科罗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国交界处北纬32°42′南至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弗罗瓦德角南纬53°54′。地形地貌
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墨西哥基本上是个草原称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个多山地区。西印度群岛大都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自北而南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地质特征拉美地区从北到南全长1.1万千米总面积逾207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其中南美洲面积包括附近岛屿约为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拉美地区大陆海岸线长4.5万千米其中南美洲海岸线长约2.87万千米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
丁美洲上升断层海岸陡崖逼临深海几乎不存在过渡性的沿海平原和岸外大陆架深达6000米以上的秘鲁海沟和智利海沟离海岸很近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0千米。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由于沉降受到海侵海岸线比较曲折形成较大的海湾其中瓜亚基尔湾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智利南部海岸属峡湾型海岸曲折岛屿杂列。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为阿尔卑斯褶皱外带火山众多为太平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沿海平原比较狭窄。墨西哥东海岸与美国南部海岸形成墨西哥湾这一带的沿海平原一直延伸至尤卡坦半岛一般宽度为100千米至500千米最宽达800千米。它是由大陆边缘近期上升出露的海底形成。在南美洲大陆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西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海岸垂直相交海水沿山间纵谷侵入形成伸向内陆的海湾如达连湾、委内瑞拉湾等。整个大西洋沿岸除巴西东海岸和布朗库角向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外基本上是下沉海岸岸外有较宽的大陆架特别是亚马孙河口向西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和南纬30°40°的一段大西洋沿岸是平直低浅的溺谷型海岸河口处多形成喇叭形三角港有的岸段如巴西南部海岸被淤沙封闭而形成泻湖。
自然气候
气候
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热带范围之内在世界各大洲中它的气候条件最优越。从气温来看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以上对比其他州具有暖热的特点它既没有亚洲和北美洲那样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样炎热。从湿润来看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达1342毫米相当于大洋洲的3.2倍是世界上最湿润的一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农业物产
拉丁美洲许多地区气候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糖产量约占世界糖产量的四分之一加勒比
海地区有“世界糖罐”之称古巴是世界上出口糖最多的国家。咖啡产量已远远超过非洲国际市场上的咖啡60%以上来自拉丁美洲巴西生产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产量也大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厄瓜多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国洪都拉斯、巴拿马、危地马拉等国也有大量出口。棉花产量增长很快不少国家出口棉花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此外还有面积广大的森林和丰富的沿海渔业资源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着名大渔场之一。自然资源简介
拉美地区的主要部分处在低纬度和赤道线两侧80%的地区处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量充沛且季节分布相对均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拉美地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给动植物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拉美地区平均海拔仅600米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占地区总面积的40%海拔在300米以下的平原占60%特别是南美洲安第斯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地域辽阔、相对平坦为发育世界上流程最长、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系及其他众多河流提供了可能。林业
拉美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是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大陆。南美洲森林面积达920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3%。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各岛屿的森林面积合计约70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的热带雨林是现今世界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总面积550万平方千米其中33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占地区热带雨林面积的60%其余40%分布在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境内。拉美地区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据统计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品种就多达8.6万9万种,大部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仅植物品种。生长着许多可供食用、药用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例如红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蛇桑木、肉桂、金鸡纳树和各种椰树、棕榈树等在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生长着一些名贵的云杉、雪松等经济林沿海地带还生长着耐盐碱的红树、栲胶树等在河漫滩地带生长着抗涝的树种和其他植物。
动物{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拉美地区各种类型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给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形成丰富而独立的动物新热带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是世界上脊椎动物最丰富的地区哺乳类动物、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既丰富又具地区特色鸟的种类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仅巴西就有1600种以上。
经济作物
拉美地区具有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巨大潜力。全地区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约占总面积的7.7%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为5.7亿公顷。拉美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小麦、水稻、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甘蔗、香蕉、可可、棉花、柑橘、咖啡等经济作物。其中巴西的咖啡、香蕉、木薯产量居世界第1位大豆产量居世界第2位可可产量居世界第3位。南美洲有大面积的草场、牧场草原面积约4.4亿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和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以上适宜大规模发展畜牧业。阿根廷的牧场面积达1.4亿公顷潘帕斯草原是拉美着名的天然牧场生产的大量优质牛、羊肉驰名于世。
水力
拉美地区河流众多纵横交错大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以流域面积计84%的河流注入大西洋11%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其余5%的河流为内河。拉美地区降水量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大陆面积的70%又有来自安第斯山的雪水汇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估计水力蕴藏量为4.67亿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仅巴西水力资源就达2.13亿千瓦。拉美地区已开发的水力资源约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6%集中在亚马孙河的一些主要支流、巴拉那河、圣弗朗西斯科河、奥里诺科河等河流上。
矿产
拉美地区矿业资源丰富现代工业所需最基本的20多种矿物资源的绝大部分都有有些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例如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03亿吨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为80多亿吨均居世界前列。拉美地区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阿根廷。铁矿储量约1000亿吨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2位。铜储量约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之首智利铜储量居世界第2位秘鲁居世界第4位。煤蕴藏量约500亿吨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仅哥伦比亚煤蕴藏量就多达240亿吨。此外巴西的铍、钽、铌苏里南和牙买加的铝土墨西哥的银、硫磺智利的硝石古巴的镍哥伦比亚的绿宝石等均居世界前列。
篇二:《拉美介绍》城市化进程中拉美国家城市环保的经验及教训
摘要: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它反映了城市环境保护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第三世界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拉丁美洲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拉美一些国家采取了诸多环保措施。其间,有备受称赞的成功之举,也有令人痛惜的失败之笔。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借鉴拉美一些国家城市环保的经验及教训,对于我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拉美国家城市化环境保护经验教训
一、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简况
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1999年其城市化水平高达75%,与世界高收入国家(77%)相接近,与上中等国家(75%)持平。在仅仅一百余年的时间里,拉美地区城市化水平竟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罕见。纵观拉美城市化进程,其一百余年的城市化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化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39年代)。
拉美地区城市的历史悠久,15世纪末西葡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之前,拉美地区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城市,有的城市非常发达,如墨西哥古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和秘鲁古城库斯科,15世纪末时其人口均超过10万,同当时的巴黎、伦敦、北京旗鼓相当。西葡殖民时期,拉美的城市有所发展。到1580
年,西班牙人在拉美地区已经建立了225座城市。19世纪初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城市进一步发展。然而,直到19世纪末期,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才开始启动。这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是一个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19世纪末期,伴随着拉美国家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到20世纪30年代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870-1930年,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阿根廷由17.3%上升到38.1%,智利由15.2%上升到38.0%,委内瑞拉由16.8%上升到36.7%。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1930年1万人以上的城镇人口都接近总人口的15%。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拉美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受到重创,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陷入混乱之中。为了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3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先后制定并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二战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拉美国家在战后1950-1970年代进入工业化的高潮期。1950-1980年间拉美地区工业生产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6.6%。拉美各国制造工业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尤其是首都及其附近城市。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工业布局的高度集中,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迁移,再加上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促使城市人口高速增长,使得拉美地区的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50-1980年,拉美地区总人口增加了1{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4倍。1950年拉美地区城市人口(2万人口以上的市镇居民属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6%,1980年达到65.6%;欧洲城市化率由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1920-1970年),而拉美国家只用了25年(1955-1980年)。可见拉美国家城市化速度之快,成为发展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第三阶段:城市化减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期,拉美地区爆发了空前严重的债务危机,许多国家陷入了“失去的十年”、“黑暗的十年”。拉美地区制造业的年均增长速度由70年代的5.6%降为80年代的0.4%。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制造业仍然在低水平徘徊,出现了“工业化倒退现象”。为了解决债务危机,走出经济困难的泥潭,拉美一些国家相继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执行外向型发展模式,然而成效不佳,步履维艰。拉美经济形式的恶化使得城市化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引起城市人口的重新流动,再加上拉美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下降,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放慢。其中,阿根廷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1970-980年的2.3%下降为1980-1991年的2.0%,1990-2001年下降到1.2%;墨西哥则由1970-1980年的5.0%下降为1980-1990年的2.7%,1990-2000年下降到2.3%。虽然拉美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下降,但仍在持续发展。1980年拉美地区城市化率为64%,1990年增至71.9%,1999年上升为75%,2000年高达77%。据预测,到2015年,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77%增至80%。
在短短的一百余年时间里,拉美地区一跃而成长为发展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引人注目。城市的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其发展的侧重点在于提高人
居环境质量,让生活其中的人们能够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滋润。拉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却导致城市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其中的许多市民无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很多人喝不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垃圾围城”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其环境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二、拉美国家面临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
第一,空气污染。工业的高速发展与机动车的急剧增加使得拉美一些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例如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中心圣保罗都市区工厂林立,那里集中了22.5万多家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每年向空中排放35万吨烟雾。此外,圣保罗都市区车水如流,1970-1997年其人口增加了2倍,小汽车却增加了6倍。目前圣保罗都市区拥有小汽车总数约为500万辆,在拉美各城市中居首位。私人小汽车数量和出行量的不断增加加重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根据圣保罗市机动车排放监控部门的统计,1998年圣保罗市空气中78%的氮氧化物、48%的二氧化硫、90%的一氧化碳均来自机动车辆的排放。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使得整个圣保罗市被厚厚的烟雾所笼罩,宛如披上一面黑纱,因而圣保罗享有“雾都”之别称。圣保罗市每天的空气污染浓度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界限高出10%。巴西官方数据表明,1987-1994年间圣保罗市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和一氧化碳每日、每年均超过空气质量标准。
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使生活其中的市民深受其害,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一大杀手。居民们臵身于悬浮颗粒物质、铅污染、二氧化硫污染的环境中,呼吸道疾病患者、肺病患者和心脏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儿童和老人更是饱受其苦,成为导致其非正常死
亡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资源协会(WorldResourcesInstitute-WRI)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中80%是由于空气污染而产生的肺部疾病;城市居民所患的呼吸疾病中20%-30%归因于空气污染⑧。2004年3月联合国环境署曾发表报告指出,受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顽症的几率在增加。大气污染使孕妇早产和居民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了60%,并导致新生儿夭折及孕妇在妊娠期间因并发症而死亡。报告警告说,在今后20年里,拉美地区每年可能有14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第二,水污染。拉美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8.5%,却拥有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15%以上。但是,近20年来拉美地区淡水资源的污染状况正不断恶化,特别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水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各种废弃物直接排向水体、恶化水质造成。其中,生活污水是拉美一些城市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得拉美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缺乏,许多家庭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和污水收集服务,家庭排污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地上,在雨天这些生活污水和人体排放物就顺着雨水冲刷到了河流、湖泊,严重污染了水源。据统计,1970年巴西城市地区仅有22%的住房装有下水道设施,55%的家庭装有自来水管道。1980年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仍有50%的住房没有下水道设施,24%的家庭没有自来水管道。1994年阿根廷全国25.4%的城市居民未享受自来水管道服务,59.7%的城市居民未享受下水道服务;2001年阿根廷全国仍有27.6%的住房室内没有安装自来水管道,几乎53%的住房没有安装下水道设施。{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水污染使拉美城市地区本已紧张的供水更为紧张。根据1991
篇三:《南美洲十三国风情》南美洲十三国风情{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01、墨西哥
这里是“仙人掌的国度”、“玉米的故乡”;
这里有神秘的金字塔、美丽的美洲王蝶和最地道的龙舌兰酒;
这里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
这里就是“雄鹰之国”--墨西哥合众国。
“雄鹰之国”--墨西哥合众国
之所以称墨西哥为“雄鹰之国”,是因为墨西哥人将“雄鹰”视为国家的象征。在墨西哥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有这样一幅图案:一只勇猛的兀鹰口衔一条蛇傲立于一棵茁壮的仙人掌上。这幅图案事实上描绘了墨西哥人的祖先阿兹台克人建国的历史。
相传在很久以前,太阳神为了拯救四处流浪的阿兹台克人,托梦告诉他们,只要见到兀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的地方,就在那里定居下来。阿兹台克人在太阳神的启示下,找到了梦中描绘的地方,并用阿兹台克民族战神“墨西特里”的名字命名了这片由神所指定的居所。所以,“墨西哥”的原意就是“墨西特里战神之庙”的意思。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面积19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4亿。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0米,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享有不少美誉:“仙人掌的国度”,“玉米的故乡”、“白银王国”、“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墨西哥历史的悠远和资源的丰足。
它是拉美经济大国、世界能源和矿产大国,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都是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的。
三种文化广场:墨西哥历史的缩图
想要了解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去墨西哥城的“三种文化广场”。这里仿佛是一部历史的缩图,是墨西哥城最有意趣最有文化内涵的观光景点之一。
“三种文化广场”所指的三种文化,就是广场上由当年印第安人留下的金字塔神庙遗址
所代表的古印第安文化;由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代表的西方殖民文化,当年西班牙殖民者拆掉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后,用金字塔的砖建造起了这座天主教堂。还有一种就是由教堂边矗立的外交部大厦代表的现代文化。本土原始文化、外来殖民文化、现代文化这三种文化元素同时并存于这6000平方米的广场上。虽然这三种文化是墨西哥官方承认的主流文化,但是它们是否已融合成为一种今天的墨西哥文化了呢?这个问题也许可以用大教堂前的石碑上的一段话来回答--“1521年8月13日,库奥特莫克英勇地捍卫着特拉特洛尔科金字塔的尊严,但最终还是被埃尔南?科尔特斯的铁蹄践踏。这既不是谁的失败,也不是谁的胜利,而是一个混血民族,即今天的墨西哥,痛苦的诞生过程。”
事实上,“三种文化广场”地区曾经是墨西哥谷地最早的居民点。15世纪,强大的阿兹台克人在这里建成了特诺奇蒂特兰,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特诺奇蒂特兰在当时是中美洲最大、最繁华的都市。
1522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特诺奇蒂特兰。为了便于统治,迫使印第安人改信天主教,象征印第安文化的金字塔祭坛和神庙等建筑被彻底拆毁。西班牙人用拆下的石料在祭坛原址上修建了天主教修道院,并将其他建筑的地基填平为广场。1543年,修道院又被改建为圣地亚哥大教堂。
直到20世纪初,阿兹台克人祭坛的大部分遗址才重见天日,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整理,除了战神祭坛的地基已成为圣地亚哥大教堂的底座而无法发掘外,其他神殿的基座都被发掘和整修,形成了一个个平台。这些历史遗迹现在成了开放式的博物馆,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上,向来到这里的游客们讲述着古代印第安文化昔日的辉煌。
宪法广场: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如果说“三种文化广场”是墨西哥历史的缩图,那么宪法广场见证的就是墨西哥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位于墨西哥城市历史中心区的宪法广场,通常被人们叫做索卡洛广场,连同四周的马路,广场宽195米,长240米,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之一。
“索卡洛”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基座”。1843年,政府在广场中间建造了一个大基座,以便树立独立纪念碑。但纪念碑最终并没有建起来,基座也被拆除,但“索卡洛”的代称被保留了下来。
在广场北侧是墨西哥城主教堂。这是美洲最大和最古老的主教堂。广场东面是国民宫,每年国庆时墨西哥总统都会在正中的阳台上带领广场上的人们发出自由的呼声,庆祝墨西哥的独立。
广场以外东北部是著名的阿兹台克文明遗址--墨西哥城大庙。这代表索卡洛广场所在的地方在阿兹台克时代就是城市的中心。大庙始建于1390年,此后经过六次扩建。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墨西哥后将神庙拆毁,目前人们只能通过遗迹来想象它当年的宏伟。大庙底座宽80米,长100米,寺庙的高台上曾有两座高达30米的神庙,分别供奉战神和雨水与农业之神。神庙最初只是由泥土和木头堆积的高台,此后在此基础上的多次扩建,见证了阿兹台克文明的发展。1790年在修缮广场时,人们从地下发现了阿兹台克文明的历法--“太阳石”,这块巨石现在已经成为墨西哥的国宝。
宪法广场的中央还竖立着一根高100米的大旗杆,一面长20多米的大国旗高高飘扬。根据前总统塞迪略1999年的建议树立这一标志,也使得宪法广场成为墨西哥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地点。
改革大道:“墨西哥的香榭丽舍”
在墨西哥城,既可以找到阿兹台克人的古建筑遗迹,也可以看到大量西班牙式豪华的教堂、宫殿、民居小楼。而在这个西半球最古老的城市中,也有像石油大厦、墨西哥饭店、拉美大厦等现代摩天建筑耸立在古建筑遗迹、教堂、宫殿和民居小楼之间。
我现在在墨西哥城的改革大道,这条大道是墨西哥城最繁华的大道之一。在这里每走一段距离,你就能发现一处历史文化遗迹,这使得改革大道成为墨西哥城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之一。
改革大道,有“墨西哥的香榭丽舍”之称,全长12公里。由西南到东北斜穿墨西哥城。它南端起始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北到索卡洛广场,是19世纪建造的一条仿造香榭丽舍大街的景观大道。
19世纪60年代,当时的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为连接查普尔特佩克城堡与市中心的国民宫,仿照香榭丽舍大街等欧洲主要大道修建了改革大道。当时这条大道名为女王大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推翻马西米连诺一世并推行改革的华雷斯总统而将它改名为改革大道。
与墨西哥城其他主要大道的相比,改革大道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道路两旁和中央都装点着精致的艺术品。在整条大道上,每过几个街口就有一处纪念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独立天使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100周年而建造的,于1910年9月16日落成。现在墨西哥城的官方旅游标志就采用了这座纪念碑的抽象图形。而在大道两旁陈列着许多外形各异的座椅,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现代艺术的气息。
塔斯科:“白银王国”的“白银之城”
除了“雄鹰之国”外,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享有不同的美誉。这些名称也是对墨西哥历史的另一种诠释。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这里便成为了“玉米的故乡”,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银矿,“白银王国”的美誉便蜚声海外。{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坐落在墨西哥格雷罗州的塔斯科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塔斯科在西文中的意思是“银城”,过去这里因盛产白银而得名。塔斯科建于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着手进行开采,塔斯科由此成为美洲第一座银矿城市。)
城中融合了印第安土著和基督教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建筑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文明冲突。(塔斯科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第安土著和基督教两种不同的文化。房屋依山而建,楼层不高,一般只有两三层,多为欧式风格。)在塔斯科市中心地势最高处,矗立着当地最著名的圣普里斯卡教堂。登上这座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顶部,能够将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这座教堂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风格,是墨西哥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如今的塔斯科城,早已没有了采矿工人的身影,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现在多以旅游和制作、出售各种银器谋生。而城中林立的银饰店铺让“白银之城”的美誉世代流传。在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手工作坊,而生产的银器在墨西哥很有名气。一些银饰店铺的介绍也频频出现在许多旅游杂志(或者手册)里。
塔斯科建于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着手进行开采,这里由此成为美洲第一座银矿城市。而塔斯科在西班牙文中就是“白银之城”的意思。
瓜纳华托:“青蛙之城”
和塔斯科一样,建于1546年的瓜纳华托市,也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而变成了一个文化多样的城市。由于城市附近的山形颇似青蛙,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就给这座城市起名瓜纳华托,意为“青蛙山”。青蛙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随处可见“青蛙”雕塑和纪念品。
除了保留有大量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外,瓜纳华托的城市建设还有一个特点的鲜明,那就是地上是曲径通幽的小巷,地下是让人分不清方向的隧道。早在18世纪,瓜纳华托频频受洪水困扰。每当雨季来临,城市附近的河流由于降雨增多水位上涨,河水倒灌进地势较低的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瓜纳华托居民从1883年开始建设隧道。第一条完工的隧道连接了入城处和市中心。但令当初建造者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瓜纳华托居住人口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建造的这些隧道如今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妙招。
马丁内斯:墨西哥民族英雄
无论是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还是徜徉在迷宫般的隧道网,都会成为游览瓜纳华托的独特感受。但在瓜纳华托还有一处不能不看的景点--马丁内斯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为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中瓜纳华托市一位只身阻挡了镇压独立战争的西班牙殖民者的普通矿工而建造。他就是胡安.何塞.马丁内斯。{拉美国家景色介绍}.
马丁内斯1782年生于瓜那华托市附近的圣米盖尔.阿连德市,后来在瓜那华托市成为了矿工。据说他走路姿势和笑声颇为奇特,因此人们笑称他是“皮皮拉”,意为“母火鸡”。
1810年墨西哥独立战争爆发后,一批镇压革命的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瓜纳华托市。他们在市中心洗劫一个谷仓中的银器时,马丁内斯只身用沥青和火把点燃了谷仓,帮助革命者消灭了所有西班牙士兵,成为了墨西哥独立战争中的英雄。
1939年,墨西哥政府在瓜那华托市为马丁内斯建造了纪念碑,记录他手持火炬反抗殖民者的时刻。站在纪念碑下的平台上,宁静安详的“青蛙之城”尽收眼底。文明的冲突已经淡去,文化的交融还在延续。
伊达尔戈:墨西哥国家独立的摇篮
和许多拉美国家一样,西方殖民者曾给墨西哥带来深深的伤害。所以只身反抗西班牙殖
民者的马丁内斯才会被奉为民族英雄。事实上,真正激发起墨西哥人反抗精神的是一位名叫伊达尔戈的神甫。
1810年9月16日拂晓前,墨西哥多洛雷斯小镇年近60岁的神甫伊达尔哥带领起义者,首先释放了监狱中的囚犯,天刚亮时,又逮捕了城内所有的西班牙人。在这一切完成后,伊达尔戈敲起教堂的钟声提出“墨西哥万岁”等口号,也就是墨西哥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它标志着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开始。伊达尔戈不久被叛徒出卖,被俘牺牲。莫洛雷斯继续领导独立运动,于1813年宣布墨西哥独立,建立共和国。伊达尔戈也被称为墨西哥独立运动之父。伊达尔戈市也被称为墨西哥国家独立的摇篮。
赢得独立的墨西哥人民,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的国庆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墨西哥总统都要在首都墨西哥城宪法广场或者在多洛雷斯.伊达尔戈城举行仪式,敲响当年伊达尔戈敲击的钟,呼喊独立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和“墨西哥万岁”、“独立万岁”等口号,墨西哥各地政府和民众也会在同一时刻举行类似的活动。
现在90%的墨西哥人属印欧混血人种。这使得墨西哥作为一个国家始终在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潮流、印地安精神和西班牙文化之间徘徊,并希望能在两种矛盾状态中找到现代的民族认同感。因此,虽然墨西哥是个多党制国家,各党派及其拥护者政见不同,但提到国家,提到墨西哥,热爱之情绝无二致。继伊达尔戈之后领导独立战争的莫雷洛斯将军有一句名言:“祖国是第一位的”,这句话成为墨西哥人民恪守不渝的信条。
阿卡普尔科:墨西哥的太平洋珍珠
墨西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还有漫长的海岸线,旖旎(【拼音】:yǐnǐ【解释】:[charmingandgentle]柔美的样子旖旎从风。)的海滨风光。阿卡普尔科就是墨西哥西南部太平洋海岸线上的天然良港和旅游城市,有“太平洋珍珠”的美誉。这座沿着半圆形的阿卡普尔科湾而建的海滨城市,不仅有依山傍海的美景,还有悬崖跳水等独特的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是墨西哥乃至拉美地区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阿卡普尔科位于格雷罗州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尔科湾畔。海湾呈半月形,长6公里,宽3公里,最大水深100米,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良港和世界最佳天然锚地之一。
阿卡普尔科属于热带气候,5月至11月炎热潮湿,但从12月至次年4月气候温和舒适,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海岸边有20多处金色的海滩,四季都可以进行游泳及钓鱼等娱乐活动。每个海滩上散落着数不清的小凉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休闲度假。
旅游业给阿卡普尔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阿卡普尔科99%的居民更依靠旅游业为生。这里的海边悬崖高耸,怪石嶙峋,是表演悬崖跳水的绝佳场所,阿卡普尔科最富盛名的旅游项目是观看悬崖跳水,勇士们攀登到35米高的悬崖处纵身一跃,精彩绝伦,号称世界一绝。
事实上,阿卡普尔科在古代只是一个小渔村,1550年起才有人在这里居住,直到1599年才正式建立起城市。1565至1815年间这里是墨西哥与菲律宾进行贸易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