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记200字
导航

关于整合项目资金、促进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的建议

2021-01

篇一:《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策划》

红苹果(大寨)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

一、策划背景

(一)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国务院2010年1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为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发了《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年)》;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启动了示范县和示范点的评选工作,首批评出了全国32个示范县和100个示范点。

为了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2011年9月,召开了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总结研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加强谋划,深入推进,抓实抓好。

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重要领域。2011年,全国已有5.3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

(二)河南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省旅游局与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全

省乡村旅游的意见》,筛选了128个特色旅游村加强建设。河南省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标志着河南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提升阶段。全省上下围绕“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栾川县和郑州市惠济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洛阳银杏嘉年华、商丘宁陵县刘花轿村、河南省龙泉山庄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省评定了128个旅游特色村;在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上,30个特色旅游村镇受到奖励。与全省比较,阳平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滞后。

二、策划思路

以《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年)》为指导,以河南省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契机,以“苹果之乡,民俗之花,魅力大寨”为品牌,发挥裴张-大寨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优化整合规划区观光农业、民俗风情、乡村风景等乡村旅游资源,高水平开发以生态农业休闲、民俗风情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把乡村旅游培育发展成为大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把规划区建设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项目策划

(一)“苹果之乡•休闲游憩”旅游项目

1.项目背景

(1)灵宝苹果资源优良

“灵宝苹果”品质优良,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是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的地方特产。大寨苹果生产是一大产业,农民收入的一大来源;大面积苹果种植也是一大农业景

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大资源。

(2)大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大寨村及其周边地区水果资源丰富,既拥有大面积苹果种植也拥有沟南樱桃和草莓、北沟杏等特色果品,也适合葡萄、桃、油桃、李、柿、梨、大枣、核桃等果品和油葵、杭菊等观赏性经济作物生长,并坐拥小寨河水库、裴张水库等水体旅游资源。《阳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在《灵宝市阳平镇总体规划(2009~2020)》中,裴张村和大寨村的开发方向确定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2、项目构思

本项目以“苹果之乡休闲旅游”为主题,与灵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整合大寨村及其周边地区以水果种植为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和其他乡村旅游资源,规划乡村旅游项目,将该地区建设为灵宝红苹果乡村旅游区(命名为“大寨红苹果乡村旅游区”,简称为红苹果乡村旅游区),推动灵宝乡村旅游的发展。

3、项目要点

(1)红苹果创意庄园建设项目

红苹果创意庄园(以下简称庄园)定位为集果品高效生产与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本项目设置的目标是:建设适应都市休闲圈层对休闲农业旅游消费理念由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向时尚前卫创意休闲不断提升的趋势,在休闲农业中营造优质生活的高雅氛围、体现休闲农业的时尚气息、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既保持乡野淳朴又不失时尚韵味的红苹果创意园,打造阳平创意休闲农业旅游新时尚高地。将红苹果创意庄园建设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五彩果园,凸显园区本底

以苹果为主体的多种果树、果园是红苹果创意庄园的基本环境本底,要精心布设和配置特色果园体系,凸显“花果飘香五彩大果园”的环境氛围。该果园体系以高效生产型果园单元为主体,精心布置以下具有特色果树品种和特色果园环境的观光体验型果园单元。

○生产景观果园。大量种植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观赏功能的优良果树品种,凸显庄园果树特色;合理搭配主栽果树品种的成熟期,科学利用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延迟或提早栽培等科技手段、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特色果园环境。

○景点景观果园。按照一园一色的特点建设小巧玲珑、特色鲜明的系列果园单元。在品种选择、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尽量突出园林艺术效果,增强观赏性,趣味性,达到新、奇、特、美的效果。如运用整形修剪技术,创造各种奇特的树形艺术形态,提高树体的观赏价值;运用各种嫁接手法,人工授粉、水肥控制技术,在同一棵树上嫁接不同品种,培养出一树多果,色泽艳丽的水果,构成一道靓丽的景观。

○采摘品尝果园。选择一定的优质品种果园单元,在园内合理地布设游览道路,做到观光游憩步道与果树生产管理道路相分离;种植部分观光园艺类植物,设置供游人歇息的亭、廊、桌、凳等设施,使其具有观光休闲和采摘品尝功能,成为采摘品尝专区。

●精心打造,突出创意特色

○创意生产设施。温室和大棚既是不可或缺的高效农业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观光农业载体,应对其进行创意设计。既要保持其应有的生产功能,又要避免生硬、简陋的传统形象,使其具有殿堂一般时

尚、浪漫、典雅的造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果韵主题客房。充分运用水果造型和水果色彩元素,从客房的内部装修色彩到家具、用品、饰物等各方面,突出果韵主题风格。如象征平平安安、红红火火的红苹果色调,象征着和平、生命、青春、希望的绿苹果色调,象征幽远、深邃、宁静、理智的蓝莓色调,象征热情、热烈、喜庆、吉祥、兴奋、自信的红莓色调;水果造型用具、吉祥物;水果切片造型窗帘和床单等。

○水果美食盛宴。改变水果直接啃咬的传统吃法,开发果饭、果羹、水果烧烤、水果沙律、水果捞、水果咖啡、果茶、果酒、果冻、果汁、果脯等果食系列产品,举办水果美食盛宴,提供水果养生咨询、水果美容服务。

○童趣果艺天地。主要针对儿童布设一个充满水果梦幻色彩富有童趣的水果童话世界——水果宝宝亲子果艺天地,在这里点缀各种水果,布置优秀水果宝宝亲子果艺作品(实物或图片),展销有趣的卡通水果造型工艺玩具和工艺品,吸引孩子在这里独自或在家长的协助下学习水果雕刻、拼接等水果造型艺术,带走自己的“作品”;组织水果宝宝亲子果艺比赛,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既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又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培植创意苹果。通过日光处理技术,将苹果赋予艺术色彩,大力培育创意苹果。其制作方法是:把书法、简笔画、剪纸、电脑PS等艺术与苹果生产结合起来,通过图案设计、遮光图案纸制作、绿色无公害果实套袋、果实摘袋、果实筛选、粘贴、采收、选果等系列程序制作而成。当果实采收时,红艳艳的苹果表面便被阳光雕刻上了金黄色的各式图案或书法作品,从而将苹果跃变为传递情感、传播文化的创意艺术品,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经济价值。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

篇二:《关于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

关于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09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旅游局办理提案人:李彬

主题词:旅游,农村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村、乡村旅游”。2011年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不少地方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它类型。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因素,致使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为此,建议:

1、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产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强化区域统筹布局,避免盲目和低水平发展。

2.健全法规体系,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层面要加强一些必要性法律法规的出台,如“乡村旅游开办申请条例”、“乡村旅游地规划与建设管理条例”、“乡村旅游经营者上岗管理条例”和“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条例”等。

3、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引导

在政府机构中(农林水畜业部门或旅游部门)设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机构,指导制定规划、产业政策等。

4、创新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乡村旅游土地管理机制。创新以土地联合经营为核心,形成合作经营组织,最大限度发挥农民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让农民从旅游业中直接获利,如土地等资源入股、让农民直接从事旅游产品生产(如观光农业的生产者等),直接参与乡村旅游服务等等,又让市场参与者有利可图;二是创新区域内乡村旅游市场协调机制,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合作组织,形成统一协调的利益市场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壮大。

5、创新实践途径,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系统总结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好模式,深化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加强指导和引导。

来源:中国政协网

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1]》

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促进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战略定位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既要鼓励又要规范的原则,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围绕“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目标,着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使乡村旅游与湖区观光游、旅游综合体共同成为淳安旅游业的三驾马车,成为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的主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成为淳安富民强县的主载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淳安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新典范。

二、规划布局

1、发展目标。壮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到2012年,全县力争完成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8亿元。新发展乡村旅游景点4个以上,使乡村旅游景点达到18个以上;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个以上,使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达到4个以上;新发展农家乐130户以上,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00户以上。力争新建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创建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国家AAA级旅游景点5家,新发展农家乐特色村6

个,使淳安成为杭州领跑、浙江示范、中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重点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一批以峡谷漂流、森林氧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以采摘体验、垂钓休闲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休闲农庄),以避暑养生、果园采摘、庭院休憩、临湖观景、民俗风情、农事体验等六大类型为特色的农家乐产品体系。在进一步发展景点、园区、农家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驾骑游、登山探险、古道探迷、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以“秀水千岛湖,醉美乡村游”为主题,打造“中国漂流之乡”、“长三角养生避暑胜地”、“中国自驾游示范基地”、“农家乐休闲集聚区”。{关于整合项目资金、促进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的建议}.

3、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以“一园五点七线十四板块”为总体布局,即规划建设好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推进富文葛岭、左口龙坑坞、界首严家、安阳乌龙和浪川芹川等五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精心包装推广好千汾民俗风情线、昌文休闲养生线、白小科普修学线、浪黄康体避暑线、千威漂流亲水线、环湖自驾骑游线、威坪方腊洞-凤凰庙-石柱-板桥-千亩田淳北自然风光线等七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进一步提升屏门乡上西板块、临岐镇临岐板块、千岛湖镇农林板块、屏湖板块、石林镇茶园板块、富文乡青田板块、左口乡桥西板块、金峰乡景山板块、宋村乡白云溪板块、界首乡桐子坞板块、浪川乡芹川板块、姜家镇姜家板块、中洲镇札溪板块、安阳乡乌龙板块等十四个农家乐板块品质,加强威坪、大墅、枫树岭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户有卖点、村(板块)有特点、乡镇有看点、县有重点的乡

村旅游新局面。

三、保障措施

1、加大示范村建设力度。鼓励乡镇通过招商引资,结合新农村建设等途径推进本乡镇示范村建设。立足五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示范村建设。县成立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示范村每年启动建设1-2个,确保一年建成一个,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5个示范村建设任务。

2、支持农家乐板块建设。新农村建设资金要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尤其是要把农家乐板块村纳入到新农村中心村、整治村、示范村之中,进行培育建设。每年年底,由县乡村旅游办排出重点农家乐板块村建设名单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移民、扶贫等相关部门要主动把项目排进农家乐板块村,作为示范项目支持建设。注重板块村民居风貌,县规划部门要负责设计民居样板图纸,指导板块村房屋建设。

3、整合资源发展项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民参与”原则,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休闲农庄,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鼓励国有农林渔种场实行产业转型,支持国有农林渔种场利用闲臵房屋、观赏林、经济林基地等各种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结合下山移民,统筹规划,鼓励利用新农居点和乡镇政府或村集体利用移民原有闲臵房屋发展农家乐。支持企事业单位

通过自己开发或招商引资、租赁等形式,利用国有、集体闲臵房屋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禁止以乡村旅游之名变相开发其他项目。

4、规范项目建设审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坚持“永续利用,有序开发”的原则,凡涉及乡村旅游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事先经过县乡村旅游办的审核同意,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建设。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项目(包括农家乐),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项目审批、土地出让(流转)、临时用地、临时建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适当放宽临时用地、临时建筑标准。

5、加强合力兴旅领导。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健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协调领导小组,配足县乡村旅游办公室工作力量,强化县乡村旅游办公室工作职能,加强乡村旅游政策的宣传解释。乡镇要按要求明确乡村旅游分管领导,并配齐专门工作人员,确保乡村旅游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抓到位。相关部门要重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依据自身职能,解放思想,帮助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浓厚氛围。

中共淳安县委员会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日

附件:

淳安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凌志峰

副组长:童小威、王军

成员:章传强(县府办)

徐宗政(县府办)方阳(旅游局)王昌迪(县农办)王学电(扶贫办)胡相旗(发改局)詹韧(财政〈地税〉局)周一帆(建设局)江华平(规划局)占志明(国土局)童友军(环保局)陈东来(林业局)郑志光(交通局)储苏银(水利水电局)邵爱群(移民局)洪春林(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董贤泽(农业局)毛夏平(审计局)宋立新(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篇四:《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

中共黟县县委黟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草稿)

2006年8月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实现大跨越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中国画里乡村”主题形象为统揽,以“世界遗产”和“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为依托,以构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大景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挖掘整合特色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步伐,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和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强县之一提供坚实基础。

一、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1、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乡村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乡村旅游工作,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制定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各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每

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有条件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发展和培育“农家乐”旅游经纪人,使协会发挥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当地基层组织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

2、创造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国土、规划部门要对兴办乡村旅游项目依法优先审批,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要积极开辟旅游专线班车。财政、发改、农业、旅游等部门应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旅游、工商、公安、卫生、农业、质监、税务等部门要主动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宣传、文化、旅游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发改、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电力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简化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程序,凡符合乡村旅游规划,不涉及新征土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放权乡镇政府审批,报相关部门备案。县直机关部门依据备案材料主动上门做好相关手续办理服务工作。

二、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3、科学合理编制黟县乡村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部门要在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一批乡村旅游项目,高起点编制《黟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新开发的乡村旅游点,必须先规划后建设。现有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规划,切实防止盲目

开发。

4、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规划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突出保存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

三、培育乡村旅游多元化投资主体。

5、探索成立乡村旅游股份公司。有条件的乡镇、村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村民以资产或现金等形式入股,以分红形式分配利润,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作,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做大规模,提高效益。

6、坚持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县旅游局、招商局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编制、策划和包装;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当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引进适宜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多为农民采集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信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经营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坚持农民自办、家庭联办旅游项目为主,逐步开发地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四、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

7、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现“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县和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两级新农村建设预算,要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扶持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农民投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加大乡村

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卫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

8、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信贷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与高山农户搬迁、易地扶贫、地质灾害避让、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形成资金捆绑使用;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100万元,扶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税收奖励。对农民庄园业主或农民新办的乡村旅游经营户,3年内给予已纳经营性税收等额奖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招商引资从事宾馆、酒店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项目,按照黟发[2006]6号文件精神给予优惠;县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扶持部分困难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重点帮助接待经营户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引导县信用联社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服务,实行按揭付款方式,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县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相应增加信用担保基金额度,帮助农民疏通小额信贷渠道。

9、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旅游专业人才

的培养、交流与引进;制定相应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本地和外地人员以各种方式兴办旅游企业,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的竞争环境、实现旅游业最佳人力资源配置;县、乡镇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定期进行旅游技能培训,强化旅游业务、市场意识、规范服务、民俗风情推介等方面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10、改进乡村旅游土地管理办法。乡村旅游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根据项目大小、金额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农用地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允许各乡镇村通过土地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指标跨乡镇村有偿调剂,支持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有序流转。

五、建设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11、加强考核与激励。把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强镇”和“旅游强村”,对乡村旅游工作抓出明显成效的乡镇、村两级班子给予奖励;对符合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各类评定标准并被评

篇五:《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0〕2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光、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资源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等因素,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整合项目资金、促进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的建议}.

(三)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乡村,服务城乡居民,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当前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贷。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月经营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用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用地应符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要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地兴办休闲农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征收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助。工商、卫生、治安等部门

要定期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证照检查,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确保食品卫生和游客人身安全,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农业和旅游部门要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5—10个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一30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

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引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全省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旅游业拓展的预期目标。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