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
夜幕,好似一张大网,悄悄的降临了。羞答答的明月从东边的天空悄无声息地升了出来,在夜幕下,显得冷淡却极致美力。
在小区的空地上,我们一家正在兴致勃勃的观赏着这一轮初升的明月。
月亮越升越高,也逐渐亮了起来。有人说,新月如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夜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一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之月虽不及西子之明眸善睐,却独具情调。
远远地,月亮周围出现了月晕,照亮了半个夜空。她又好似变色龙,逐渐由银白变成了淡红,又转化成了淡粉,然后换成了金黄,最后进城了黄总透红,红中透粉的颜色,真是令人美不胜收!
俗话说“月朗星稀”,这句话用在中秋之夜真是太恰当了。信心少的初期,只见天边稀稀朗朗有几颗小星星。它们快活地眨着眼睛,西安万花筒一半,在月亮周围,忽而聚拢,忽而散开。
没过一会,月亮在乌云的簇拥下不见了。只见她被层层乌云包裹着,只有那残余的光芒在云边徘徊。大地顿时失去了光泽,我也非常扫兴。可是,月亮没有让我们失望,不一会儿,便又露出了她那皎洁的身躯,又给大地披上了银纱。顿时,大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看着一轮圆圆的明月,我不禁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诗“见月如见人”。可想而知,那一轮明月、一首诗,代表了他们多少思乡之情啊!
随即,我陷入了沉思……
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中秋节,一个令人回味的节日;中秋节,一个难忘的节日。八月十五,一个多么美丽、精湛的夜晚!
篇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来了。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他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正当秋高气爽的秋分时节,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月亮也正好受到太阳的直射,所以月亮明媚皎洁。于是,这一天逐渐成为人们观赏月亮和思念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
人们还喜欢在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这种习俗源于元末明初: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预定在中秋节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此后,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秋节还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月饼代表团圆,中秋节要吃月饼,所以每年中秋节,远在外地的亲人都要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一家人也团圆到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爷爷、姑姑……都坐到了一起,唠着家常,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抬头仰望着穿梭在云朵里的月亮,我想起了:在这美丽的月圆之夜,还有多少个家庭,还不能团圆到一起,就像大陆和台湾,虽然仅有一海峡之隔,但却总也不能得到大陆母亲的拥抱;还有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舍小家顾大家,放弃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保卫着祖国的边陲;还有玉树、舟曲等灾区的灾民们,他们是否能够和家人团圆到一起……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三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到了。这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吃过月饼,便一起去文化广场赏月。
那天晚上的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爬上夜空,照亮了大地,过了一会儿,月亮似乎胆大了一点,它把它那格外皎洁、明亮、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也仿佛穿上了一件银色的衬衫,我们也仿佛漫步在银色的世界里。
清幽的小路上,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突然一阵花香迎面扑来。“是花坛!”我叫着,真的是花坛,因为这花坛里全是菊花,爸爸看了看菊花,又看了看菊花,灵机一动想出了个谜语:花儿香,月儿圆。(打一成语)我和妈妈都开始冥思苦想,而只有爸爸却在悠闲地走着,忽然我想起了‘花好月圆’这个成语,就半信半疑地说:“‘花好月圆’这个成语。”我怕错了,就走到了妈妈背后,爸爸开心的说:“儿子,你回答的完全正确。”听了爸爸的夸奖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月亮比刚才圆多了!”我叫起来,妈妈笑着说:“那是月亮在祝贺你呢!”我抬头看看月亮,又看看我觉得挺有趣,就捧腹大笑起来,他们也和我一起笑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水池边,月亮倒影在水池里,像一个“玉盘”。月到中秋好兴致,鱼儿也来凑热闹,一群小鱼好奇的向“玉盘”游来,水面一阵摇晃,“玉盘”碎了。小鱼儿吓的躲到了浮莲下面,过了好一会儿,才从浮莲下面探头探脑的钻出来。多有趣啊!
就这样,中秋节就在我们一家人的笑声度过了,但明月还挂在天空中,就像玉盘一样,挂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