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人生》有感800字》
读《人生》有感800字
读《人生》有感800字
肖美佳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篇二:《路遥的《人生》读后感》品味《人生》
人生,就是各种矛盾与选择的结合体。面对矛盾,我们总要学会取舍;作出选择,就该承担一切后果。
一气呵成的看完了路遥的《人生》,我发出一声叹息继而陷入了一阵沉默,为书中主人公高加林矛盾式的爱情,戏剧性的前途,悲剧色彩的人生。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亦或是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不断的交替给予我们惊喜与失望?还多人说高加林的悲剧是他错误选择的悲剧,我觉得不然,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权力的社会,贫瘠的农村,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主动权!我想,那个原本很美好的男子的悲剧,就是那个混沌时代的悲剧,就是那个权势与压迫社会的悲剧。
高加林,是那篇昏暗黄土地上的一抹亮色,这个才华横溢、满腔激情与活力、有着理想与追求的俊朗的男子,终究是与那个精神世界贫瘠落后的农村格格不入的,他经历过学校教育,受着文明的熏陶和知识的涵养,骨子里有种“文化人”特有的清高,他向往外面广阔的天空,渴望完全的实现自我价值,那方矮窄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是他的追求,最终却悲哀的变成了他的归宿,生活还真的是爱开他的玩笑啊!
第一次因权势的黑暗被判回黄土地,高加林无法改变这不公的安排,他用一种近乎“自虐”式的疯狂体力劳动去掩盖内心世界的失意
——干农活,任双手血肉模糊,任全身精疲力竭,同时这也是对权势无言的反抗,但是也是一种无力的反抗,游离在沉沦边缘的加林,幸在有巧珍爱的抚慰,才安静下来。第二次因命运的捉弄彻底的被判回黄土地,失去了前途,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光明的人生,可怜的加林哪堪如此致命的打击!但所谓现实,就是这样一种即使你根本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去接受的东西。任加林悔恨交加,歇斯底里,痛苦绝望,但除了接受这命运的安排,也别无选择了!唯一让我感觉有一丝欣慰的是他最终还是强迫着自己面对了这看似毁灭性的现实,而没有选择放弃生命。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镣铐在舞台上跳舞,要是妄想冲破枷锁的束缚,尽情的自由舞蹈,势必会摔的无比惨痛。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一些宿命式的东西,也就是在饱满的理想之下必须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狂妄者自称是命运的主人,谦卑者自称是命运的奴隶,然而我们要做另外一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当走运时,揶揄一下自己的好运吧!倒霉时,调侃一下自己的厄运吧!不要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命运的价值。记得塞涅卡说过:“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其实,我们还可以做第三种人,与命运结伴而行,让理想的种子在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诚然,命运有时候是有点不公平,她会让我们的人生错过并失去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难免会遗憾而痛苦,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就豁达点
面对呢!只要希望不死,信念不灭,不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就算倒下去也能重新站起来!就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很多时候现实总不是按着预想的发展,计划好的人生轨道可能就突然发生变轨,想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那么漫长,只不过换一条道路而已,只要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努力,或许变轨后的道路上又有别样的意想不到的风景呢!
教科院1001班张祎
篇三:《路遥《人生》读后感》《人生》读后感
学校: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系别:土木工程专业、班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1班学号:20110701028姓名:朱耀坤
《人生》读后感
又一次温读《人生》,又一次热泪满眶,又一次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读《人生》,让我对未来的未知充满了恐惧,同时又有一种希翼,所以对于现在,我有一种淡然。就像我知道每一种选择都有着他内定的规律,或者尊与现实或者尊于心灵;就像我知道每一次选择我都会坚定的走下去,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条人生路。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满地遍花的羊肠小道,像铺满鹅卵石的小桥,可能还有的设计让水漫上去,等等。可这些终是旅游式的消遣,就像我们偶然通宵达旦的与朋友狂欢,真正称得上路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水泥大道。
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扬的那种;而高家林却是那种桀傲浮华爱慕虚荣的,自视过高患得患失的,让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形象。可,难道孙少平心中就没有过波澜,他就不想田晓霞死后能再拥有像金秀这么漂亮女人的爱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在问一个结过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爱的欲望一样,答案是显然的,可是有一种比爱更重要的责任压在他们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拥有这份爱,他没法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没法不让她每天不担心害怕,所有他选择了拒接,选择了煤矿那一个破败却温馨让人留恋的家。
而巧珍,是当时朴素善良农村妇女的写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一样,一样有一种对爱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红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对爱情更执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摔倒了,失败了,丢失了,她们站起来,看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更热爱土地的生活。对于黄亚萍来说,这场恋爱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场梦而已,虽然美的让人落泪。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
一生。”——柳青
这是写在《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路遥借用柳青的这段话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当然,也启发了我们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依然点燃理想的火种,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后来,他凭着真才实学平步青云了,但在爱情这个岔道口前,他走错了——他抛弃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爱人巧珍。“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
是的,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岁月,而有些事情却要用整个岁月去怀念。也许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种记忆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上,每一次扯动就会疼痛,就会流血,就会进一步的加深它的伤痕。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因为“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透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借助别人对路遥的评价来说一下————他塑造刘巧珍这个人物,写人在极其困难的景况下战胜苦难的“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基源于对现实生活的道德忧虑,其目的就是要借“困难的时候”人们心灵的“高尚美好”,来“折射今天的现实生活”。认同传统的美德,赞美利牺牲精神,克己利他的仁爱之心和道德善良,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进步密切相关
想起别林斯基所说的那句话:“„„生活就意味着:感觉和思索,饱受苦难和享受快乐;一切其余的生活都是死亡。„„我们先得有饱受苦难的能力,然后才会有享受快乐的能力,不知道苦难的,也就不知道快乐,没有哭泣过的人,也就不知道喜悦。
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就如一阵风,它是能穿越荆棘的。只有穿越过荆棘,这阵风才能吹绿万山遍野,才能吹来万紫千红,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
篇四:《读路遥的《人生》有感》理想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价值迷失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似乎还没有结束痛苦的孕育过程,他便满头大汗地从人生的沟沟坎坎里走出来,疲惫不堪地站在人们面前,他叫高加林,是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作为一个乡镇与城市交叉地带的有知识、有理想的文化人,一直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但他在“爱的追寻历程”中理想游离于现实之外,徘徊在现实之爱与理想之爱之间,陷入了生存的困惑,他颠覆了自己的“爱”,最终也被命运颠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现实环境的种种制约,使他背离了做人的原则,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以一无所有的结局而收场。
高加林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勇于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生活,然而命运的不公却把他生养在农村这个封闭、落后的环境中。当他在县城高中就读时就对自身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他刻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高考落榜后他只能回高加村当一名民办教师,如果他像黄亚萍、张克南那样有城市户口,并且有当高干的父母,他也许会分配到县广播站或是副食门市部,那样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种轨迹。生为农民的儿子,高加林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这一分配原则,他明白只有靠个人的努力才能改变父辈们给他安排的命运。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马占胜之流下掉之后,他才愤怒起来,他明显感到命运的不公,“一种强烈的心理上的报复情绪使他忍不住咬牙切齿……只要高家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楼他们强,非得离开高家村不行!在农村很难比过他们!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人生,路遥读后感800字}.
父母对邪恶势力的忍辱负重使高加林选择用一种疯狂般的毁灭劳动发泄他心中的愤怒,孟子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而在这种屈辱情况下,高加林又为了家里的生计不得不去县城卖馍,他既喊不出口,又伸不出手,怕遇到熟人,当在火车站遇见高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时,他谎称走亲戚,并敏感地回绝了张克南提出的帮助他买紧俏烟酒的好意。高加林无法真正摆脱作为文化人的心理构宿而承认自己是个农民,于是他一步步走向人生道路上的价值迷失。
高加林与巧珍的恋情从一开始不得不说是以挑战的姿态开始的,一个是大马河川“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一个是“满窑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的穷户人家。门户不当对造成巧珍的父亲无比的愤怒,然而这种愤怒似乎增加了高加林的勇气,他公开承认与
巧珍的恋情,并与巧珍在众目睽睽之下骑一辆自行车逛县城,他似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得到了自尊,并向着古老的农村进行挑战,他不顾旧势力的阻碍搞了一场“卫生革命”,高加林的行动在全村引起轩然大波,他虽有几分快意,但却没有使落后闭塞的山村发生多大的震动。新的压抑使高加林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寻找一切机会向人生的顶峰爬去,重新产生离开农村的念头。去县城“拉粪”所受到城里人的鄙夷和嘲讽,更加催化他愿望中出人头地的理想,助长了盲目报复情绪。
命运之神再次的眷顾高加林,那些把他赶回土地的邪恶势力又把他推向城市的舞台。在这以前高加林极力反对不正之风,愤世嫉俗,但此时他对邪恶势力为了巴结他荣归故里的叔叔给他安排工作这件事表现的毫无异议,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高加林进城当了一名通讯干事,简直就是县城一颗耀眼的明星,写文章,搞报道,名震全城,他既是摄影记者,举凡县城重大的社会活动,他总是胸前挂个照相机出没于稠人广众面前,十分醒目;他又是县直机关篮球队主力,身材出众,球艺超群,在篮球场上一亮相,就得到人们热烈的赞赏,他想把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把生活规划的完美无缺。作者路遥认为:“把理想变为现实实际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活着就是要把自己无数的梦想和理想变为现实。”此时的高加林就把他的理想变为了现实,实现了自我价值,俗话说“知足常乐,”然而这个“联合国都想去的人”内心欲望再次膨胀,他幻想着与黄亚萍到省城去发展,于是他在个人得失面前彻底迷失了自己。
理想是崇高的,现实是残酷的,高加林无情的抛弃了巧珍,而且“走后门”事件最终被揭发,他和黄亚萍也没有逾越那条横在他们之间的城乡之沟,理想受到现实的影响而化为泡影。就像作者路遥所说:“这一切太庸俗了,可为了生存,现实社会往往把人逼得在某些事上无耻起来,这是社会的悲剧。”可这何尝不是人的悲剧啊!
高加林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这种曲折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他一直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追寻属于自己的真爱和他心中那份美好的未来,他企图冲破落后社会环境的束缚去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自我价值,使他潜在的文化素养转为人之能力而折射出来。然而在追寻的道路上他爱的盲目,爱的悲苦,又在认识人生的问题上缺乏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指导,盲目追求使他的理想游离于现实之外,造成了他生存的困惑,走上了人生道路上的价值迷途。
这正如作者路遥在文中引用作家柳青的一段话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影响一生。”
松原线路车间吕东洋
2013/4/8
篇五:《路遥的《人生》读后感》人生如风——路遥《人生》读后感
作者:王磊出自:联大的天空浏览/评论:8,481/8日期:2011-5-21年
致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人生如风,是可以穿越荆棘的!
——题记
毕业在即,寻找工作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浪潮肆意地扑打过来,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关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我像浪尖上一只小船。一切,于我,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艰难。
在这个风雨如晦、步履维艰的人生旅途上,我翻开了路遥的《人生》。原来,我在揭开主人公人生扉页的同时,也揭开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页。
“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
《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们一样,他二十出头,有一定的学识,有满腔的热情,有高远的理想。总觉得自己会像一只大鸟,扑腾着翅膀,在祖国的苍穹翱翔。
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他出生于山窝窝,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苦命的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孩子到县城读书,为的就是孩子今后能吃上一碗“公家饭”,去除身上的牛粪味。
但生活偏偏要对高加林开玩笑,由于社会的黑暗,高加林被人从教师岗位上刷下来,重新变为农民。
为了生活,昔日为人师的他要提上篮子到集市上叫卖。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难堪。
有学识的人把尊严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虽然做农民不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可是一个曾经被人捧上天的人,现在摔下来了,他一定会比其他人痛上一百倍。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很大很大,终于炸得粉身碎骨。
而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旁人的冷嘲热讽。
这多么像现在的我们。四年前,我们考上大学,四里八乡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我们戴上了“知识分子”的高帽。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楷
模,家长们总说:“看看隔壁家的×××,认真学习考上了大学,将来一定有出息。”
可是,四年后,我们回来了,没有加官进爵,没有衣锦还乡。我们难受的是旁人奇异的目光,更忌讳旁人无心的询问——在哪里工作?月薪多少?
一切毫无办法,残酷的现实把我们赶上了一条更现实的路,四年来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就如一场梦,现在被惊雷炸醒。
“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别甚远!三年前这样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
现在,他却拉着茅粪桶,东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个夜游鬼一样。”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经济学“等量代换”的原理。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生活对高加林是不公的,读书的时候,他比别人付出更多,他比别人天资聪颖,他比别人才华更甚。但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有更辉煌的事业。我想,让他更无奈的,是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很多人走后门,搞关系;是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们歧视他是农民出身,土包子。
于是他只能走回他父亲的路,用橛子在土地上书写人生的诗行。而昔日的同学,凭借着家里的关系,或是某某局的科员,或是某某单位的储备干部。
生活就是这样不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突然想起郭敬明曾写过的一句话:“十二岁之前的生命都像凝聚成那一个相同的点。而在十二岁那年,生命朝着两个方向,发出迅速的射线。”
的确,二十三岁的我们也一样。也许一年前,我们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聆听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教诲。但是十年后,有的人或是飞黄腾达,加官进爵;有的人却要为三餐节衣缩食,奔波忙碌。
看惯这一切的高低错落吧,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就是这样。不想和别人的差距拉大,我们只有奋斗、奋斗、再奋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这是写在《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路遥借用柳青的这段话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当然,也启发了我们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依然点燃理想的火种,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后来,他凭着真才实学平步青云了,但在爱情这个岔道口前,他走错了——他抛弃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爱人巧珍。
“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
是的,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要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
对生活应该永远保持热情!„„”
这段路遥写在《人生》序言里面的话,是我要对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将走向社会的人要讲的话。
人生就如一阵风,它是能穿越荆棘的。只有穿越过荆棘,这阵风才能吹绿万山遍野,才能吹来万紫千红,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
篇六:《路遥《人生》读后感》路遥《人生》读后感
从小到大,看过了很多本书,但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感觉自己
也融入到书本中的那样的世界里面去了,并被这本书深刻影响的书也
只有寥寥数本,路遥的《人生》便是其中的一本。第一次接触这本书
是在我上高二的时候,那时候闲暇无事,便在自习课的时候想借一本
闲书来消遣,当时无意间借到同学的这一本书,当时还以为只是一般
的小说呢,但是看了之后便被其深深的吸引住了,路遥的文字很朴实,
不是那种整篇文藻花章的,但是却包含感情,丝毫不现空洞。当时整
个人就沉浸在这本书中了,反正最后那一天其余什么事情也没做就把
这本书看完了,而且不止看一遍。当时那本书最后几页弄掉了,弄得
我那些天一直在想这本书,最后实在忍不住,周末就到网吧去把剩余
的看完了.......
路遥的这本书,迄今为止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了,能让我做到这样
程度的书现在想起来也就那么几本,而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人生,
他对我的三观的影响也是挺大的。当初看完第一遍的时候,还总是感
觉故事没有写完,一直在找有没有续篇,这也许是自己一直以来总是
喜欢看那种没有悬念,不需要让自己去思考的小说导致自己养成的一
个坏毛病吧!作者就是在文章末尾留下了足够让我们自己思考的空
间,我们不能把这本书当做一个故事来读,而更应该透过这本书去了
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这也是作者在后面回答部分读者和我有
相同问题的答案,好的文学作品不在乎什么形式,一定是包含作者思
想感情的,作者将之透过这些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这才是一部文学
作品真正的精华,如果我们只去看作品本身,那我们就真的是舍本逐
末了。{人生,路遥读后感800字}.
《人生》这本书给我们展现的是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
((1977~1980))但改革开放的思潮还没有吹到的一些地方,譬如书中所
写的陕北一个偏远的高家村。青年考不上大学(那时候已经恢复高考
了)就只能呆在农村种地,一般的人也许会默默的接受这个现实,但
是文章的主人公却不是这样,他是一个满腹才华(应该主要是文学才
华)但却被无情的束缚在农村,但是上天还要更加打压他,能让他接
触文艺创作、读书读报的教室工作也被村支书高明楼用强权给剥夺
了。心高气傲的他怎么能接受一辈子当个农民的现实,然而生活是公
平的,虽然他遭受了生活上的打击,可是又给予了他爱情的滋润,伟
大的巧珍,我相信认真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是这样看待她的,她早就爱
上了帅气、有才华的高加林,也许没有后来加林的小叔复员导致后面
的一系列变故,也许这就是个完美的爱情故事,高加林这个时候也被
这个不同于世俗,勇于追求爱情、心地善良纯真的姑娘打动了。但是
生活永远就是充满波折的,高加林又获得了回城市的机会。在巧珍站
在路上送别她心爱的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预见到她和加林之间
必然会产生隔阂了,他再也给不了加林心灵上的慰藉了,因为此时的
加林可谓事业春风得意,生活也相当快乐。然而高加林他是不甘寂寞
的,他向往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天空让他去翱翔,去驰骋,他渴望更
美好的世界,这个时候,他又遇到了早就对他暗生情愫的高中同学黄
亚萍。其实对于黄亚萍这个人物,作者勾勒得不是很丰满(作者在他
后面的一些文章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人物心理变化,性格等都不
是介绍得很具体,但限于篇幅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与巧珍相比,黄亚
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
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
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
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他清楚的明白黄
亚萍也是喜欢他的,但是他又不想背叛巧珍。但这一切就在黄亚萍告
诉他可以带他去南京的时候改变了,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选择了黄
亚萍,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教育上、文化上差异的鸿沟都不是让高加林
做出这个选择的真正原因,真正让他做出违背良心的原因是他可以去
更大的地方,更高的天空去翱翔,高加林是一个追求事业、追求丰富
生活的人,所谓的爱情上的因素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难道他不知道
可以让巧珍接受再教育吗?
也许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是真正的灾难才开始。黄
亚萍前任男友的老妈告了高加林,他又不得不回到他曾经他讨厌的农
村了。所以当面临这个残酷打击的时候,高加林才明白到他错了,他
不仅在爱情上错了,因为他真正爱的是巧珍,更在认识上错了,农村
也能活得好,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淳朴。正如德顺老汉最后
所说的一样:广阔的农村才是城市的根基,没有了农村,也就没有了
一切。德顺老汉最后他所阐述的幸福的含义也很有意义,他用他栽桃
树给村里人吃的这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告诉高加林:真正的幸福是去
给予别人,而不是希冀从别人身上能获得什么。对于这个我的理解是:
因为人都是孤独的,只有当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当我们能给予他人
一些帮助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到真正的幸福,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独。
对于高加林这个人的描述,我认为作者路遥是相当成功的,他诠
释了人性的复杂。如果单从他抛弃巧珍这件事上看,他可谓是真的陈
世美(为了成功抛弃亲爱的人),可是我们整个分析,我们真的能理
解他所做的选择,他在小树林里的痛哭以及婉拒巧珍低下头颅的时{人生,路遥读后感800字}.
候,我知道他内心是很复杂的,当他毅然拒绝了黄亚萍想陪他一起待
在农村的请求。生活给高加林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所爱的巧珍
姑娘已经结婚了。他再也没有人来安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了。
对于巧珍这个人,我深深的同情着她,她勇敢的迈出了追求爱情
的脚步,她以为她得到了,最后却又失去了,她没有选择一般没有接
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的做法(一哭二闹三上吊),她痛苦过了但是她
最终却又振作起来了,对于她选择马栓的做法,我也能理解:既然无
法选择自己所爱的人为何不选择一个深爱自己的人呢?而且她甚至
最后还去求高明楼再给加林教师的职位,对于这样心地善良的姑娘,
我们有几个人不怜惜呢?我想如果我是高加林的话,我应该不会抛弃
巧珍的,也许我体会不到他所处的那种环境,但是感情遭受过挫折的
我真的明白能找到一场真正的爱情是多么的可贵啊!我想这也许是由
的人想说初恋最好是失败的话了,因为如果数目事情都一帆风顺的
话,你就不会懂得去珍惜,真正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啊!而高加林却
为了他所谓的城市生活而去盲目的选择。
整本书透露的主题正如开篇路遥借用柳青的一句话一样:“人生
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也正如文章最后给出的一句话:“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
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
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
的认识。”一个人可以去追求一些东西,但是不要妄图抛开现实,尤
其不能利用一些同样珍贵的东西去做交换。生活应当脚踏实地,我们
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自己一些做人的准则。否则我们将会发现我们所
要追求的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种幸福。
其实我觉得高加林还是幸运的,他还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理解了
人生这个重大的人生课题,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闯荡世界,重新去追
求他所向往的生活。借用《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
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
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
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
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
妙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把握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旅程,从容淡定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