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读后感作文
导航

狼牙山五壮士

2020-12

狼牙山五壮士(一)

狼牙山五壮士(二)

狼牙山五壮士(三)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法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在这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六教学过程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新课一开始,我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接下来,我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这四个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

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引导的逐层品味,步步深入,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情感升华。例如,我在教学“顶峰歼敌”一段时,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当时的电影。看完后,我请他们在课文中找找描绘这个内容的片断,用()标出来。找到后,自由的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读完后,学生们开始讨论交流,找到了许多答案。(课件出示)每当学生读出相关语句时,我便指导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感情。比如,

读到第二句时,我让他们找一找:重音是哪个?孩子们经过一番比较,认为重音是“砸”,我就让他站起来读,接着全班齐声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学生入境了,动情了,才会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五壮士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才会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为“猛地举起”石头的动作而感动;会从“喜悦”、“昂首挺胸”、“像冲锋”、“砸碎”等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五壮士壮丽的内心世界,英勇豪迈的壮士气概。他们知道“石头像雹子一样„„”写出了“五壮士的仇恨和决心,写得具体生动,读起来也很有劲”;知道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句中,“砸去”要读重音。重点句群的朗读才训练到位,才读得出英雄们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的精神。

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了解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我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课件出示)看完后,同学们心潮澎湃,我适时让他们说说:壮士们站在悬崖边上回头望时,会想些什么呢?小手纷纷高举:有的说,我知道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内心十分喜悦;有的说,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依恋;还有的说,我从他们的口号中体会到了他们对人民的热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此时,雄壮的音乐声响起,我及时引导:“是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孩子们神情庄重的举起了右手。我让他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饱含激情的诵读中!(课件演示读书声)

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在学课文前,我提供了几个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了解英雄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学完课文后,我让他们交流资料,使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七、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

八、作业布置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九、设计思路

整堂课,我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努力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互涵共振。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的倾听,再见!

板书设计:

13、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狼牙山五壮士(四)

狼牙山五壮士(五)

狼牙山五壮士(六)

狼牙山五壮士

一.谈话导入。

师: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就会解开心中的这个疑惑。(板题。)

T:从课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想获得哪些信息?

二.预习探究,检查预习。

课题中你获得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预习中一定有更多的收获吧!(汇报预习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读准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崎岖坠落满腔怒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粉身碎骨壮烈豪迈

2.结合课题,根据自己的预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我会填

3.交流资料。①抗日战争②狼牙山

讨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题《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不写成《狼牙山五战士》?师指导:(为什么不用“五战士”而用“五壮士”?)

(1)理解“战士”、“壮士”的区别。

战士:是指在战场上参加作战的普通士兵,仅仅表明身份。

壮士:“壮”就是形容行为英勇,面临危险毫不畏惧。“壮士”就是指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它含有对人物敬佩和歌颂的感情色彩。

三.品读体验。

五位战士的哪些言行举止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愧为五壮士?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生自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生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有感情朗读令你们感动的段落,并说说感动的原因。(根据汇报的内容学习)

(一生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从描写五位战士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什么?(抓“全神贯注”“绷得紧紧地”

等词,战士全力以赴)

2.指导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生:这一部分使我们感动的原因是:五位战士作战特别勇敢顽强,仅仅五个人,就将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完成掩护任务,歼灭许多敌人,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生: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也就是死亡之路。读第3段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生读。)

1.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2.观狼牙山顶峰图。这就是狼牙山。为什么说这是条绝路?用文中的话回答。

3.生:当时面对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能有生还希望,但也会引来敌人,暴露连队目标;一条是绝路,没有生还希望,但可以确保群众和连队安全。班长选择了绝路是特别坚决的。

师:从哪看出班长的态度特别坚决?生:斩钉截铁。

师:请你来“斩钉截铁”地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生:齐读。(读得干净利索。)

师: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顶峰歼敌”。

生:(读第4段,略。)理由:五位战士到了顶峰,也就到了尽头,五位壮士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他们在牺牲之前,仍在浴血奋战。

师:请你看着屏幕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师: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子弹用尽,只剩一颗手榴弹时,大声喊的。因为班长想让最后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威力。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读)师:你读得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也恨不得抱起石头砸向敌人。大家一起来练习读一读。(生读。)

2.出示课件:班长砸敌人的画面。勾画出班长动作的词。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的很迅猛,而且非常用力。体现出他们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6-9段(生读后谈感想)

师:读得很有气势!我想读完后一定有个词跳入你的脑海中,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出示:“屹立”图片

1.课文哪几句话是描写这幅画面的内容?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2.(理解“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

3.五位壮士是怎么跳崖的?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班长很让我感动。他处处做战士的榜样。

生: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不愿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赴死的壮举,是真正的英雄。

4.出示跳悬崖画面。再读口号。从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最令我感动,说明他们心中至死也未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始终满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师:接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师: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感情读。)

师:是呀,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塑造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出示插图。)

师:这就是胜利完成任务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多么壮烈的话语,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五位英雄惊天动地的场面。

(放电影片段。)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了吗?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它们不仅是战士,还是英雄,是壮士。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壮烈豪迈,他们的抉择是那样的悲壮感人!他们那伟大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1.同学们,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在课下拿起笔来,写出你们的心声吧。

2.五壮士的后续故事。

3.赞扬五壮士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