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狼牙山五壮士事件的一些个人看法》
对狼牙山五壮士事件的一些个人看法
背景:“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引发侵华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隶属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
故事人物:马宝玉(第六班班长)、葛振林(第六班副班长)、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故事经过: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三营第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留下第六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故事见证人:
1、葛振林和宋学义——幸存者
2、杨成武——共和国上将,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3、邱蔚——共和国少将,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团长
4、刘福山——第三营第七连连长
5、蔡展鹏——第三营第七连指导员
6、茅田幸助——日伪扫荡狼牙山部队的一名小队长
7、赵玉昆——日伪汉奸,日军狼牙山扫荡的领路人,曾担任晋察冀军区冀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司令,后叛变
8、冉元同——狼牙山地区百姓,八路军游击组组长
9、李海忠——狼牙山棋盘陀道观的道长
10、余药夫——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当时是易县青救会干部,救下了葛振林和宋学义
故事细节的补充说明:
1、留下掩护的最初是7个人,另外两个是机枪手,正是凭借机枪的火力才让日伪军误以为上山的八路军部队是主力,后来机枪子弹打光了,两名机枪手先于五壮士携机枪撤离战场。
2、日伪军分为日军和伪军,比例大概是1:3,但是别忘了,伪军之所以会叛国,不是因为他们想叛国,而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所以伪军在统治沦陷区和搞间谍情报方面会卖力,但在战场上基本是怂包,指望他们冲锋陷阵是不可能的。
梳理完毕,接下来我分析一下故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关于五壮士撤退路线的问题。
依据杨成武拟定的“围魏救赵”作战方案,邱蔚接到的任务是佯攻以吸引日伪军,等到主力突围后,迅速撤离战场与主力会合,所以邱蔚的第一团撤离时,杨成武的主力部队应该是已经突围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就是邱蔚自己的第一团的突围战争,这时留下来打掩护的是第七连,所以等到第七连撤离时,邱蔚的第一团应该也已经突围成功了,再接下来就是第七连的突围战争,这时留下来打掩护的是第六班,也就是五壮士。所以马宝玉接到的命令并不是死守阵地,而是火力掩护一个早上,从25日凌晨开始,一直坚持到当天中午12点,中午一过,第六班就可以撤离战场赶去与第七连会合。
照着这条命令,五壮士的作战流程应该是这样:集中所有火力,对日伪军猛攻,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其强行拖入战场,无暇去追击第七连。等到中午12点时,争取将手中的重武器子弹全部打光,然后留下随身的轻武器突然撤离战场到指定地点与主力会合。
可是我们发现五壮士的流程并不是这样走的,前半段没有错,他们是集中所有火力猛攻日伪军,但是后半段就不对了,照理他们应该突然撤离战场去和主力会合,但是他们没有,而是且战且退将日伪军引向了狼牙山的一条绝路——棋盘陀顶峰。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五壮士要向绝路上撤离?根据故事里的情节,他们是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第七连的行踪而故意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内奸赵玉昆,如果没有赵玉昆,那么这条理由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日军也许并不知道那是条绝路。但是有赵玉昆就不一样了,此人曾经是晋察冀军区冀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司令,对狼牙山的地形非常的熟悉,八路军之所以要撤出狼牙山根据地就是因为有赵玉昆,否则按照八路军一贯游击战的作风,没有理由撤出山区的,因为山区最有利于游击战,撤出山区等于放弃了最有利的主场优势,所以八路军撤出狼牙山区的原因最有可能的就是内奸赵玉昆的告密,赵玉昆不可能不知道五壮士的撤退路线是奔向一条绝路,如果是主力部队的话是不可能这么做的,这分明就是一种自杀性的拖延战术,凭借这个信息,他就可以断定正面的部队绝对不可能是第七连主力。事实上赵玉昆这个人在整个“狼牙山战役”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是易县的本地人,并且当过八路军的高官,所以他肯定太子娱乐城SINORIFOODS.对八路军在狼牙山的战略部署了如指掌,对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部队特性和战斗素养也肯定是一清二楚,而且此人是土匪出身,论游击战的战术素养并不比八路军差,所以五壮士想要通过伪装主力提供错误信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赵玉昆就算再没脑子,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决不会亚于五壮士,不可能一路跟着他们屁股后面上悬崖。
如果推论成立,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就不要瞎说,卧槽那么五壮士撤向绝路可以说毫无意义,不但没有意义,反而正好暴露了第七连的撤退方向,因为棋盘陀岔路口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老君堂的路,可以出山与第七连会合,两名机枪手走的就是这条路,另外一条就是通向峰顶的绝路。而五壮士的做法则很有可能间接地告诉了赵玉昆,第七连主力在老君堂方向。
但这样就是一个悖论了,既然毫无意义,为什么还要向绝路撤退?日伪军可以推测出正面的敌人不是主力,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进攻?
2、关于五壮士火力掩护的问题。
刚才提到过,留下来打掩护的人其实有7个,另外两个是机枪手,正是凭借机枪,才能持续地给日伪军施加压力,进而也可以迷惑日伪军,让其以为正面的部队是主力。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7个人边打边撤到棋盘陀岔路口的时候,机枪的子弹打光了,两名机枪手携机枪从老君堂方向撤退去与主力会合,那么剩下来的这5个人用的武器就是步枪了。从葛振林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他们用的是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这种枪的射速非常慢,射程也有限,无法有效地集中火力,所以伪装主力的计划在此时是不可能的了,换句话说,在棋盘陀的三岔路口时,日伪军根据枪声的稀疏程度就已经可以判断的出正面的部队不是八路军主力,而是一支负责殿后掩护的小分队。
3、关于殿后部队的问题。
五壮士其实就是一支殿后的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撤退时阻止日伪军部队追击,为撤退中的主力部队第七连争取时间,而且由于兵力对比悬殊,所以这项工作是高度危险的。一般殿后部队都是一支大部队里的精锐,不仅要勇敢,更要有头脑,善于打巧战,所以殿后部队的战术有这么两种:
第一种是与主力部队进行时间上的配合,即殿后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掩护任务,主力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撤退任务,时间一到,殿后部队突然撤离战场,同时主力部队派遣分队进行接应;
第二种是与主力部队进行空间上的配合,即殿后部队在移动中与主力部队形成反方向的路线,迷惑敌军,诱导敌军向错误的方向进军,目的是让敌军无法得知主力部队的具体行军
路线。
第一种尽管风险非常高,但是能保存下殿后部队的概率却不低,可参考日本战国时候的“金崎撤退战”。而第二种则无异于自杀,因为这样意味着殿后部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而且一旦迷惑敌军失败,被敌军探出主力部天王娱乐城CYQJKJ.队的方向,那么损失是巨大的,主力部队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敌军尾随偷袭,而殿后部队由于路线不一致,导致根本无法出手阻击,所以会选择第二种的要满足这两个条件:100%迷惑住敌军、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撤退。
因为100%迷惑住敌军,这样才可以保证敌军不会去试探其他线路,把注意力全部引到自己身上来;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撤退,这样才能“以空间换时间”,从而达到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的目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下五壮士,发现他们一开始采取的是第一种殿后战术,但是在棋盘陀岔路口时,却在“100%迷惑”和“足够空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居然转成了第二种殿后战术,这其中存在的对主力部队的风险是极大的,如果这个时候主力部队派出的接应小队迎面撞上日伪军军的话,那么等于暴露了主力的方向,并且丝毫没有阻击的能力。我们把以上的分析小节一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棋盘陀岔路口成为一个分界点,在这之前五壮士是按照指令一步一步完成的,但是在这之后,却没有按照指令在执行,转成了一个自杀性的拖延战术,一方面可以说五壮士的舍身取义,另一方面却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战术失误。
4、关于见证人问题。
文章开篇提到的见证人中,葛振林和宋学义是当事人,而且还是幸存者,整个故事就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叙述出来的,但这还不够,需要有一些旁证才能证明他们不是在虚构事件。杨成武、邱蔚、刘福山和蔡展鹏都是下达命令的人,是率先突围的,他们并不在第一现场,所以他们说的话并不能作为旁证,尽管有资料提到邱蔚当时在另一个山头上用望远镜目睹了全过程,但这明显站不住脚,他作为第一团撤退的指挥官,应该坚守自己指挥官的位置,完成部队的调度和上下级的沟通联系,如果跑去现场则属于严重的失职行为,且不论这个,就算他去现场,又能否精准地定位五壮士的位置?可见资料不实。
而作为当时日伪军一方的茅田幸助和赵玉昆,他们是在第一现场的,他们的提供的证据就可以是最有力的旁证。赵玉昆在建国后就被枪毙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茅田幸助在1997年曾经回到过易县,据说是对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过忏悔。茅田在和当时的易县县长刘建军的谈话中透露,当年和八路军打仗时,日军有170多人,一路追踪八路军赶到狼牙山,最后只剩下70多人,损失惨重。当年他们由山下向上追赶八路军,最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很多日本兵被砸死或砸残,后来茅田随部队追到山顶,亲眼看到八路军战士子弹打光后,喊着骂着跳下万丈悬崖的悲壮一幕。作为小队长的他对八路军战士的壮举感到吃惊,并对他们的对手表示敬佩。于是他命令士兵对天开枪,也把枪里的子弹全打完了,然后摘下军帽在八路军战士跳崖处鞠躬。
这可以看做是对葛宋二人的叙述最有力的旁证,但是且慢,我们还得一段一段分析,茅田提到,日军一路追踪到狼牙山时,部队数量由170多人骤减到70多人,损失了大约100人,近乎60%的伤亡率,以双方伤亡比1:1的比例来算(实际上抗战时中日双方的伤亡比是1:6),八路军也差不多损失了100人,所以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出,此时茅田面对的八路军部队绝不可能是第六班这区区数人,而应该是刘福山率领的第七连。
由此我们接着可以推论出,之后追赶五壮士的日军部队应该最多只有70多人,而根据“狼牙山五壮士”故事里的数据,进攻第七连的日伪军数量为500多人,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1:3,那么可得知之后追赶五壮士的伪军数量是200多人,再算上日军,总数大约是300人左右。
看起来数量还挺多,但是别忘了,贪生怕死的伪军在战场上只能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所以冲锋陷阵的事基本上是日军自己亲自去办,伪军只在边上捡便宜,五壮士真正的正面对手只有70多人。
分析完茅田,我们再来看下另外三个人提供的资料。
冉元同,此人是游击组组长,也就是民兵,“苍蝇”式的人物,属于小打小闹偷放冷箭型,不可能真上战场和敌人死磕,他也没那个能耐。可是他提供的资料却非常的诡异,据他自己讲他看到了五壮士战斗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五壮士跳下山崖,不过在80年代这位老头又把自己之前的话给否定了,说出了一百达娱乐城LZNAIFUTE.个不同版本的五壮士,在他这个版本里五壮士是因为迷路而跑上了棋盘陀顶峰,而五人是在与日军白刃战时失足跌下山崖的。
此人说的话前后矛盾,不过细细推理,还是可以看出他后一个版本是漏洞百出的,具体可以参考网上的一篇文章《不要试图用谎言来炸垮一座丰碑!——评狼牙山五壮士“迷路”与“失足”的伪童话》。狼牙山五壮士可以不跳。
接下来的两个人,一个是道士李海忠,一个是青救会干部余药夫,前者同样声称自己目睹了五壮士跳崖,后者是将葛宋二人救下来的乡民,但当时并未透露自己的姓名,直到80年代才与葛振林重逢。
茅田、冉元同和李海忠提供的资料里,都是口头叙述,所以有出入的地方都应该表示怀疑,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三人都提到了五壮士跳崖。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有人跳了崖的,但是不是五个人都跳了,这里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而之后日军用鸣枪鞠躬表示敬意,这件事应该也是有的,毕竟有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作为旁证,但是有一点是确定不了的:日军是否和五壮士打过照面,以及日军是否清楚这支掩护部队的具体人数。
而余药夫给出的资料里则讲到他遇见葛宋二人时,这两人是可以自己走路的,葛振林头部受伤,步履蹒跚,宋学义腰部受伤,但自己能勉强抗住,余药夫并不是从树上把二人救下来的,而是在崖底遇见此二人,然后搀扶着葛振林走向山间的道观,宋学义是自己走去的。
5、关于跳崖的问题。
余药夫给出的资料和作家王愿坚在1957年根据葛振林口述整理的《狼牙山跳崖记》中的描写一模一样,而余药夫和葛振林自1941年后,直到1985年都没有见过面,可见资料是非常可靠的。
由此,我们就会发出这样三个疑问了,一个人跳崖之后被树枝挂住,是否可能?被挂住之后人还能否正常行动?山崖的壁上和崖底是否有树木?
通过五壮士跳崖处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崖壁和崖底都没有树木,只是一些杂草和灌木丛
根据网友赵鹏翔的博文《“狼牙山五壮士”是不是个弥天大谎?》里的分析,五壮士从数十丈高的悬崖跳下,所承受的重力在百吨以上,而附近是没有能够支撑这个重量的树木的,并且文章里还提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敌军是从南面攻上来的,狼牙山的主峰棋盘陀北面和西面都是悬崖,但东面却不是,虽然山坡华克山庄娱乐城DJBLADDER.很陡,但理论上是可以活着到达崖底的,所以文章中提到的葛宋二人从东面陡坡逃命的猜测我认为还是有可能性的。
这样问题就来了,明明有一条生路,为什么只有葛宋二人看见了,其他三人没有看见?这个不符合逻辑。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是永远找不到答案了,所以我们只能给出这样三种猜想:
第一种:五人都看到了东面陡坡可以逃生,但是誓死不逃,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率先跳崖而死,葛振林和宋学义临时改变主意,从东面陡坡逃生,隐藏在灌木丛中,第二种:五人都决定从东面陡坡逃生,但是在攀爬途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不
幸失手落入山崖,葛振林和宋学义九死一生逃出生天。狼牙山五壮士可以不跳。
第三种:五人都发现了东面陡坡似乎可以逃生,但是逃生的道路具体情况并不确定,所以五人商量之下派葛振林和宋学义先去探探究竟,其他三人留下来打掩护,不料葛宋二人走后没多久,日军就攻上来了,为了不让日军发现队友的行踪,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跳崖自杀。
从情理上讲似乎第三种猜想更能说得通,因为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人看见他们都跳了崖(而不是三个人跳崖,两个人攀爬),但是却有两人生还。因为目击者看到的是三个人跳崖,另外两个没看见,所以目击者要么以为自始至终都只是三个人,要么就会以为前面两个人已经跳下去了。所以这样葛振林和宋学义就既能躲过目击者的视线也能躲过日军的视线,并且日军很有可能并不知道八路军的具体人数,所以上山之后往悬崖下一看,依稀看见了几具尸体,周围一扫也没有发现其他动静,于是认为他们已跳崖身亡,遂鸣枪鞠躬以表敬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之后葛宋二人不说实话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想说,宋学义在文革期间被打成“走资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他说成“假英雄”、“假模范”,甚至在批斗会上当众质问他:“人家都跳巨星娱乐城bzhqmj.崖跌死了,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你再到狼牙山跳跳,跌不死,就承认你是英雄。你从房顶跳下来也行,房顶还没狼牙山高,跌不死也算„„”最后他是一肚子的委屈辞世的。
6、关于最后的日伪军数量问题。
前面已经分析过,追击五壮士的日伪军人数大约是300人左右,其中主力的日军大约70多人,可是从茅田幸助提供的资料显示,茅田登上山顶时发现有人跳崖自杀,深表敬佩,于是命令他的部下朝天鸣枪并鞠躬,注意,是“命令”。
由此可见,当年登上山顶的日军只是一个小队,日军一个队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加强排,大约50人左右,按之前算的60%的伤亡率,此时茅田的军队最多只有20人。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拥有70多人的日军,为什么最后只有不到20个人登上了山顶?是被五壮士全部给干掉了吗?还是茅田只作为先锋官而后面跟着大部队?
如果是被消灭了,那么就意味着5个人要干掉50个人,平均每个人要干掉10个人,大家用脚趾头想想看有没有可能吧;而如果茅田只是作为先锋官的话,那么他达到山顶的时候是不可能会去鸣枪的,这种庄重的仪式一般要由现场的最高指挥官来主持,鸣枪意味着宣布战斗结束了,同时也是对军人的最高规格的悼念,区区一个先头部队就能私自宣布战斗结束并且去悼念敌军的亡灵?这在军法森严的日军体制下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茅田后面还有大部队的话,那么他一定要等到更高级的军官到来现场主持鸣枪的仪式。而且从茅田之后的经历来看,他的这种鸣枪行为是事后才被上级军官知晓,上级军官于是对他不满,这才把他遣送回国终身监禁。
所以由此可以推断,茅田当时在山顶就是最高的指挥官,那么可知五壮士最后面对的对手其实只有茅田这一个不足20人的小队。那么其他人到哪去了呢?目前我找不到其他史料能够证明日伪军其他的部队当时去了哪里,但是我大胆地作出这样一个猜测:日伪军其他的部队已经沿着老君堂的方向尾随第七连去了,只留下一个小队来解决五壮士,算作是点心。如果这个推断无误的话,那么五壮士的掩护工作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因为终究主力部队的方向还是被敌军给探到了,而且我之前提出的“日伪军可以推测出正面的敌人不是主力,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进攻?”的问题也就有答案了,那就是日伪军并没有倾全力去进攻五壮士,只是留下了一个小队去对付,尽量活捉,而主力部队则朝着另一个方向去追踪第七连了。
当然,这个只是猜测,之后日伪军有没有追上第七连,由于史料匮乏,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细节。狼牙山五壮士可以不跳。
总结一下,五壮士和两名机枪手主动请缨担当掩护任务,正面的日伪军总数量大约300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尚有六大未解谜团》“狼牙山五壮士”尚有六大未解谜团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殉国之举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7月日军在华北启动的“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披露,该作战计划的目的是:“在击溃晋察冀边区共军及消灭其根据地的同时,结合封锁,破坏其自给自足,进而消耗、困死该地区的共产势力。”具体到五壮士所在的杨成武部,《华北治安战》记载:“(8月)23日拂晓,乙兵团由定兴、方顺桥附近分三路纵队西进,对盘踞于满城北方的北娄山附近的第一军区司令杨成武指挥的约有五千人的部队开始了围攻。由于一部分共军据守北娄山西方的坚固阵地进行顽抗,我军在空军的密切配合下展开了肉搏战,痛击该敌,使其向北方溃逃。”杨成武也在回忆录中写道:针对日军此次来袭,“我们布置好了全分区的反„扫荡‟工作,然后……向西转移。在转移途中,我得知敌人已经拉开了一个巨网,把整座狼牙山包围了。”
据《华北治安战》的说法,日军对狼牙山的包围,属于此次“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的“第二期作战”任务,其方式是:“各进攻兵团分驻于作战地区搜索、剿灭残余共军,并消灭其根据地;各封锁兵团在继续进行封锁的同时,将其一部分驻于进攻兵团的后方地区,搜索剿灭残余的共军,并摧毁其根据地。”具体到攻击杨成武部的乙兵团,其“第二期作战”的结束时间是10月11日,该日,乙兵团“开始转进”,返回其原建制;针对杨成武部的“肃正作战”告一段落。
日军之所以重视狼牙山,实因狼牙山周边地区是中共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如杨成武所说:“娄山地区是我们一分区群众发动得最好,抗日民主政权最为巩固的根据地之一。这一带物产丰富,市场繁荣,为了抗日,乡亲们什么都舍得。他们平时节衣缩食,从物质上支援我们。只要我们一出击,就组成运输队和担架队跟在后面,为了掩护八路军,他们在日军面前宁死不屈。”分区机关所在的北娄山村,即位于狼牙山脚下。因此种特殊地理位置的,杨成武曾亲自深入狼牙山,考察过其内部路径的险峻与隐秘,且“发动群众对狼牙山的地形进行改造,并在这一带架上„飞线‟,设立观察所等等”,以作为应付日军“扫荡”的后退之路。9月24日,日军对狼牙山山内实施扫荡;25日,五壮士在掩护部队转移之后跳崖。这一基本史实,中方资料中,有生还者葛振林、宋学义等人的亲历讲述,也有目击者、营救者余药夫、冉元通等人的回忆,还有杨成武、邱蔚等军队干部的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