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后感1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有效教学读后感
2013年7月8日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感想如下: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小品剧、开展知识竞赛、演讲等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
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二:《八个一(读后感)》读《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有感
——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论著
大沈屯中心小学黄艳{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
本学期我都的教育教学论著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读了此论著以后,又加深了我对学科整合的了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一代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新生事物,并能变为己用,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以前总以为整合课,无非就是用计算机上学科课程呗。整合其实是一个系统的事物之间,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新课程中的课程内容在不断地趋于综合,一门课程可以贯穿几门课程的只是,并且专门开设了一些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相宜的整合能力,切实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整合能力,必须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的联系,从而实施最优化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是我这次学习中觉得提出注意的几点:
一、信息技术不是课件,整合课不等同与利用课件上课。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难点、突破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多媒体课,是为了课件上课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上课去运用信息技术,有时甚至为了迎合课件,而改变了教学方法与思路。
二、提高警惕,不要走入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
的高科技手段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无论是对教学观,还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创设情境、便于教师、学生交流等优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事业,变抽象晦涩为具体生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学科整合的误区。{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的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品,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学友等交流。
四、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教学的需要。
五、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如何参与到课程整合?我觉得这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1、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练好基本功,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相比的。因此,作为专职教师,就应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实、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承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责无旁贷。其实,通过这些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上应该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些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不应仅是技术,服务的提供者,也应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指导者,服务的受益者。而且在与其他学科教学接触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发现其他学科教师教学中的长处,弥补自己经验上的不足。
2、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就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纯学科或技术性的,有越来越多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我第一次在上《Word2000中表格的绘制与修饰》一课中,在讲授表格修饰时,没有强调为什么要对表格进行修饰、表格修饰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而只是急于展示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简单地把几种色彩鲜艳的颜色堆砌在表格和文字的前景背景上,又把好看的花边用了三四种。这样一来,本来一张很清晰、简洁的表格被搞得模糊不清,文字难以辨认。在这样的引导下,小学生就很自然地效仿老师,把各种能用的修饰手段全都用上,结果,虽然学生学会了操作方法,但是做出的却是一张张画蛇添足的作品。课后,我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我在课堂中缺乏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意识,没有注意把审美的观点融人教学。因此,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感觉平时要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在课堂中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让他们把每一幅画修改的更漂亮,或者注意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等等。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这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正确引导他们了解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也要遵循法律规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的时候。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也很重要,因为在更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综合性”课堂中,学生肯定会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习惯,学生就不可能在课堂中一次次提高。可见,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另外,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尝试适当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在学习打字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让学生写作业、写作文,在学习powerpoint2000时,就可以让学生做个人名片等等,甚至设立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综合课",避免目前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
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选学一些例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处在十分关键的位置上。我相信凭着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通过自己不断钻研业务,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会为教学改革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篇三:《读《作文50忌》有感》{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读《作文50忌》有感
我是个“小书迷”,凡是有益的书,我都爱看。不过大都是囫囵吞枣,很少细心地领会,而《作文50忌》这本书却深深的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的心扉。
《作文50忌》是我的良师益友。一是结合优秀习作,讲述写作方法;二是评价习作病文,并针对病文进行诊断、治疗。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作文50忌》中的第一忌:“猜题、套题、考试取巧”。这也是我写作上的老毛病之一。每次考试前,我就准备好一两篇作文,从头背到尾,以便到考试时套题,结果每次考试作文总是离题万里!原来是我生搬硬套,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呀!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方法,终于在一次“希望杯”作文竞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当我捧着闪闪发光的奖状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作文50忌》中的第22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看到这里,我的脸上立刻火辣辣的。犯这个毛病的人不就是我吗?老师也常常在我的作文本上写:“语句不够简洁、用词不当,画蛇添足。”打那以后,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认真修改,能删简的尽量删简。后来,老师的批语改了:“语句通顺连贯,用词恰当,进步很大。”看完后,我心里美滋滋的。
《作文50忌》中的第39忌还写到:“缺乏细节,干巴乏味。”我更加坐立不安了。我原来写作文的时候没有留心观察,不注意细节,写出来的作文显得枯燥无味,没有感染力。看后,按照书上的指导,就认真观察和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细小事情等。终于我的一篇文章《夏日的傍晚》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表扬了我,同学们很羡慕我,我心里真实乐开了花。这可都是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帮助呀,真的很感谢这本书,以后我还会看更多有益的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篇四:《16.《经典寓言故事》读后感--姜美辰》{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经典寓言故事》读后感
常州路小学二年级三班姜美辰
这本书是龚勋写的,这本书收集了很多经典寓言故事,比如:龟兔赛跑、画蛇添足„„其中我最喜欢“富翁造三层楼”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富翁他想造三层楼,可是他不要下面两层,只要第三层。从中使我明白打不好基础是不可能盖起高楼的,一切要从基础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篇五:《马老师读后感》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新星城西学校马老师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五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当代社会不少令人不安的问题与隐患,与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反过来看,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句千言道不明。我仅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
第一是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课余作业(包括自愿或不自愿参加课外有偿补习的作业)之多之重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上起来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是许多学生一日作息的始与终,特别是到了各毕业升学阶段,往往是每日六七节的主
课、四五张的试卷,这还不行,到了周末和假期还要参加收费高昂的校内外补习班,总之,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数千个日日夜夜,学生的头脑与精力全部围绕着在过来人与外国人看来毫无必要与画蛇添足式的所谓知识来转,以至到了整天穷于应付、神经紧绷、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的境地,于是数年下来普遍的高度近视、驼背、贫血、脊椎变形、消化不良、发育不良自然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主要副产物,昏倒在教室、猝死在寝室这种教育悲剧也屡见不鲜。
第二是中国学生神经绷得太紧。中国初等教育的残酷程度与紧张氛围足以与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相当,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升学率、升学率还是升学率,不仅决定学生的"优劣"也决定了学校名气。不论是周周练习还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很多学校的一项非"人道"举措就是排名,不仅是排名,还要张榜公布,并在家长会上大声宣布,名列前茅的自然会暂时洋洋得意,但保持领先优势的压力与下次落后带来的"丢脸"必然给这些心理本来就不成熟、心态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学生带来巨大的不安与精神压抑,就有人因为一时考试"失足"加上长期的忧郁而引发精神疾病,重者会永远离开给其带来欢乐多余痛苦的课堂,从此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累赘。第三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被应试教育所扼杀。强行灌输死板的书面知识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结症所在,所谓死板就是
一个问题只要你记住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即可,在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与想象的空间,向老师提问提多了,特别是当问题将老师难住了,多半会遭到老师的冷眼甚至斥责。即使是上物理、化学、生物这样有大量实验的课程,老师演示这些实验的目的不是引发学生对现象以及原理的思考探索,而是要学生记下实验的细节以便对日后的作业与考试有帮助,所谓感性认识最有助于记忆嘛!
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指示办事的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称赞与褒奖,不少学校的活动就像事先设定的程序那样,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教条僵化,即把学生像死的机械那样而不是有活力与独立思想的不同个体对待。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了,就像电脑内存被大量占用一样,必然会降低大脑的运转效率,即降低包括想象力、实践力、逻辑推理力在内的科学探索与技术开拓能力。满脑子长期A就是A,B就B,C就是C,谁还会将A与B、A与C相联系起来进行扩展思维呢!
第四是中国学生的天性与人性没有完全得到释放与满足。中国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试图培养符合当时意识形态的在信仰上整齐划一、在思维上模式雷同、在言语上用词一致、在行动上听从指挥的千人一心万人一面的新一代,学生好像是用于雕刻的石头和待装程序的电脑。即使撇开学业的负担不谈,我们的学生也是活得比较别扭与迷惑的,家庭环境与
学校环境的天壤之别给他们带来的岂止是不适,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家庭给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营造的环境基本上符合其天性的要求:有啥欲望与要求只管说出来、有啥想法与意见只管跟父母提出来、精力过剩只管通过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发泄出来、觉得受了委屈只管大声哭出来、对任何东西优劣的评价与好恶只管直接表达出来,如此等等,父母不会指责、不会打骂、不会嘲笑、不会刁难、不会讽刺、不会阻拦,因为他们看来这些行为再平常不过了,可有谁知道那就是天性在幼年的典型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延续到18岁的成年才正常。
第五是中国学生只抓学习成绩这一点形成的急功近利心态。一纸文化考试定终生是导致中国学生急功近利心态与行为的罪魁祸首,这就是平时表现不重要、道德情操不重要、品性优劣不重要,所有的目光与精力都汇聚到考试那一时刻,长年昏天黑地夜以继日地学习,满脑子装的是预习、学习、复习、考试,再预习、再学习、再复习与再考试,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没有必要去反省与提高那些对素质起决定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即树立坚定的信仰、良好的道德、坚强的意志与无畏的精神,以及培育包涵善良、爱心、宽容、尊重、诚实、信用、自律在内的人文与人道涵养。以上种种中国教育弊端之所以能够延续,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育的真正目的到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
共识,没有共识自然谈不上改善的计划与行动,教育的真正核心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应该是第二位的东西,只要能够站在人文、人性与人道的立场上,以国民综合素质决定国力与国家未来的理念,下决心摒弃压在中国学生身上的种种"枷锁",那么,我们将欣喜地发现改革中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何止千条万条,而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教育能够造就千百万在思想上信赖真理、公正公平、人格独立,在行为上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守法合作、仁慈宽容、照章办事、不推卸应负的责任、以和平方式处理争执、不畏权贵、同情弱者,在性格上坚定、坚强、不虚伪、敢于直言、善良热情、自控自律,且具有一定科学知识与素养的一代新人,也就从根本意义上有了迈向和谐进步的永不枯竭的资本。
2014.6.11
篇六:《《西游记》读后感》{关于画蛇添足读后感的作文}.《西游记》读后感
想必《西游记》这部小说大家一定都看过或听家长讲过吧?我早就看过这本书。这次“读书节”活动,我又翻出来看了一遍。重读《西游记》,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想。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过程中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你可能要问,白龙马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当然算,它是小白龙的化身嘛。唐僧与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也可以说是领导和部下的关系。你觉得是不是应该让他们这群人当中有人“下岗”呢?那你让谁“下岗”?猪八戒?沙和尚„„而我认为他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谁都不成。因为只有他们几个人的长处、性格拼加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实现西天取经的目标。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孙悟空虽然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而且他通妖性,与妖魔打交道熟门熟路,一路上可以帮助唐僧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有点好吃懒做、贪心好色、搬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有七情六欲,懂得爱恨情仇,正因为他的这一点,凡是与人打交道,上下左右联络,方方面面调和就不成问题了;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像孙悟空、猪八戒,刚被唐僧收服时,不是三番五次地闹着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庄吗?可沙僧却一直默默无闻地挑着担子,背着行李;小白龙心甘情愿变成驯服的马匹,当一个交通工具。那么,如果评选先进人物,选谁恰当呢?你会不会选孙悟空呢?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过人本领和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而我却不想让小孩子们以他为榜样。你看他出世那会,大闹天宫,大闹地府,大闹龙宫„„这么多罪名,那么多劣迹,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他呀,取经途中还几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观音菩萨教给唐僧“紧箍咒”控制住他,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呢。人们常说:“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我觉得这对孙悟空来讲也不公道,不能把他看扁了。人无完人。虽然孙悟空有时玩皮捣蛋,猴性难改,多次逃回花果山,但毕竟最后还不都回来啦!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猴“归正”到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既有唐僧的开导作用,更有他自己的觉悟。在西天取经过程中,论贡献应数他最大,当先进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呀,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选先进,他们师徒几个都能当选,只是称号不同而已。如果说要再添个人物与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的话,你会选什么样的人呢?我想最好是不要添加了,省得画蛇添足,节外生枝。要不然,就增加一个女性,而且要懂医术,会武功。因为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艰苦卓绝,难免会遇上一些伤病,有了医生,师傅、师兄受了伤、有了病就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让她会武功,是在危急关头自卫。而为什么要是女性呢?俗话说:“男女搭配,干事不累。”你可不要以为我仅仅是在搞笑,其实这话是有它的科学道理呢。人的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抽象思维,右半脑则长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搭配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男性的左半脑一般开发得比较好,他们习惯于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就是哲学思维,就爱讲理。女性的右半脑一般会开发得比较好,她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凭感觉啦。所以,我觉得在这群和尚里边再增加一个女性比较妥当,更不易受妖精那些外表形象的诱惑。好了,我的看法都说出来了。大家也来谈谈自己的高见吧。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学习提高。这样,“读书节”活动一定会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篇七:《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
当我刚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这本书就是一本日记本。看了前言我才知道,作者就是安妮,她是一个犹太人,她1929年6月12日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才在那里住了4年就待不下去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很多人都去追捕犹太人,他们移居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大楼的密室里,过了几年,凡.达恩一家来了,他们都是犹太人,是在1942年7月13日来的,本来是14日来的,但是德国人13日就到处抓犹太人,所以他们提早一天来了,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年,1944年8月2日,他们8个犹太人全被敌人捉走了,只有安妮的爸爸不是犹太人,所以没被他们抓走,他把安妮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写的日记整理起来,做成了一本书,就是《安妮日记》这本书。
我还在看第一篇的时候,连一句话都没有看懂,我看到那篇作文上的“虽然”连“但是”都没有,后来爸爸跟我讲了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倒转句,“但是”放在前面“隐身”了,所以这里的“但是”可以去掉。
我看到第4页的时候,我发现“1942年6月15日”后面直接是“1942年6月20日”安妮3天没写日记,没想到,日记上居然写着“我已经好几天没写日记了。”这3天根本不是“好几天”。我差不多1年才写10篇日记,那我不是要写“我已经一年没写日记”了吗?我看到第6页的时候,我发现每篇日记的前面都写着“亲爱的凯蒂”后面也写着“你的,安妮”,原来这是安妮写给她的朋友的信,
我觉得这个加上去一点也没用,反而是画蛇添足,我越看越烦,就当它没有了。
安妮真不幸,才活了15年。连一个干面包都吃不上,这些微不足道的钱只能买土豆,还刚好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生活在只有一点点大的房子里。而我,连饭都不喜欢吃,更不要说土豆了,我一定2天就吃腻了。
和安妮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生在这么好的地方,还可以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我一定要更加珍惜所有的东西,好好学习,每天都写日记,像安妮一样。
三(7)胡津翟201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