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灯200-400字(一)
活动的夜灯:萤火虫
萤火虫实际上是一种发光甲虫,它能在夜间发光。雌性没有翅膀,外表像蠕虫。每年的6月---7月萤火虫总是相当活跃,在整个欧洲都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多生活在灌木丛或草地中,尤其是那些长在山腰上的灌木丛草地。
在缝隙间躲了一天的雌萤火虫,夜间就爬出来了。它们登上枝叶顶端,低下头,翘起尾巴,发出光来吸引雄性。雄虫有大眼和翅膀,能看见并飞近雌虫。
交配之后,雌虫将卵产在苔藓或草茎上。3年以后,幼虫会长成成虫。幼虫通常以蜗牛为食。
这只新西兰萤火虫正在营造新巢。
萤火虫照亮了整
个山洞,人们可以在
90米外看到这些荧光。
雄虫也许从更远的地方就能见到发着荧光的雌虫。
雌虫只是在吸引雄虫时才发光。如果它们受到干扰,亮光就会熄灭。幼虫通常是不发光的,但是为了吓跑敌人也会发光。当氧气进入萤火虫特殊的发光器官,引起某种化学反应时,光就产生了。
萤火虫灯200-400字(二)目录
(一)“三自”“三性”原则………………………………..(2)(二)摘要及引言…………………………………………….(3)(三)研究路线、分工及计划……………………………….(4)(四)问卷调查分析………………………………………...(5-7)(五)资料收集,访问专家………………………………...(7-8)(六)实地调查萤火虫情况…………………………………(9-11)(七)实地调查后的分析和疑问……………………………(12)(八)捕捉并饲养萤火虫……………………………………(13-14)(九)温度对萤火虫的影响实验……………………….…....(15-16)(十)湿度对萤火虫的影响实验……………………………(16-17)(十一)光照对萤火虫的影响实验…………………………….(17-18)(十二)水土条件对萤火虫的影响实验………………………..(19-20)
(十三)对实验情况的分析…………………………………….(20-21)(十四)社区复育萤火虫计划…………………………………(21-22)(十五)提出区域性城市复育萤火虫模式……………………(23)(十六)结论及建议……………………………………………(24)
2
一、自主选题
本论文由本人李诺和我的同学张倩瑜、张乐凡共同选题。选题来源于我们身
边发现的萤火虫。
二、自主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自行计划、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遇到不明白的地
方问老师,和老师一起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三、自主撰写
我们三人根据科学论文的格式,自己撰写论文。老师对我们撰写过程中出
现的用词不当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一、科学性:
本论文采用了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实验证明、假设模型等方法。经历了“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方案——收集分析资料——实验证明——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创新性:
本文首次提出了区域性城市复育萤火虫的模式,经过了中山图书馆“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查询,证明了本文为首次提出城市复育萤火虫的研究性论文。
三、实用性:
本文根据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湿度为50-70%、温度为20-30℃、晚上光照度少于30lux、清洁的水土的条件下生活最适合。根据实验结果首次提出了区域性城市复育萤火虫的模式,为一些像广州一样的大城市复育萤火虫,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模式。
3
重觅都市“萤”光
——对广州地区萤火虫生存情况的研究
摘要:
萤火虫是一种环境指示生物,只能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2008年4月发现我家附近的公园有萤火虫的踪影,广州真的出现萤火虫吗?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并捕获了黑翅萤、金边窗萤,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广州部分区域的环境改变。在实验中,我们知道萤火虫需要在湿度为50-70%、温度为20-30℃、晚上光照度少于30lux、水土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根据调查实验的结果,我们首次提出了一种区域性城市复育萤火虫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萤火虫在城市里安家乐业,让更多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能重现萤火虫。关键词:萤火虫环境环境指示昆虫城市复育模式
引言
我家住在桂花岗的雕塑公园旁,每个周末,我都会和爸妈一起到公园里玩。四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在雕塑公园的草丛中竟然看到了点点的荧光。爸爸妈妈惊喜地告诉我,这些荧光是萤火虫发出的!爸妈说想不到几十年没见到的萤火虫,竟然在家旁边的公园里看到了!我回到学校和同学交流了一下,一些同学还说他家的社区花园里就有萤火虫。萤火虫真的回到我们身边了吗?
随着广州不断的发展,随着高楼大夏的突起,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些原来生活在广州的生物也渐渐消失在我们身边。今年的夏天,我们忽然发现在身边的公园里,社区的花园里竟然出现了久违的萤火虫。是广州的城市空气质量变好啦?是广州的环境变化啦?萤火虫回到我们可爱的广州吗?为此老师带领着我们展开了对身边的萤火虫的研究
研究的科学方法:1、问卷调查2、资料收集
3、实地调查,活体标本采集4、实验室内实验
4
研究活动实施安排
1.研究过程和方法
1.1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州社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1.2通过网络、杂志、期刊等途径收集有关萤火虫的资料。
1.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择广州市内8个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少量标本。1.4访问专家,对广州的萤火虫行辨别分类
1.5从温度、湿度、光照、水土质量等方面对萤火虫的适应性进行实验1.6提出区域性城市复育萤火虫模式
5
萤火虫灯200-400字(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萤火虫
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报告成绩:
电子萤火虫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
通过电子技术模仿实现萤火虫夜间的自然发光。
1、按原理框图查阅相关的电路和元器件功能的资料,完成电路设计。
2、画出电路原理图,说明设计思想。
3、按照电路原理图在实验板上安装、试调电路。
4、写出设计实验报告
二.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只有在夜里才可清楚地看到,它所发出的光与我们平常见到的闪烁彩灯的光是不同的。闪烁彩灯发出的光比较单调,而萤火虫所发的光则是由强到弱且短暂而明亮。电子萤火虫电路便是根据自然界的萤火虫的这种发光特性而设计的,对萤火虫的发光特性有一定的仿真性。
本设计可以模拟自然界萤火虫的习性和行为,尤其是几只电子萤火虫放在一起,才能看到萤火虫群聚时的现象。设计可以实现黑夜自然发光。设计采用了自然光能,绿色环保,且开发性强。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电路中RPI与光敏电阻器RL组成光控电路,白天RL呈低电阻,555时基集成电路4脚为低电平,555时基集成电路复位不工作,到了夜晚,RL呈高阻态,555时基集成电路即开始起振,3脚交替输出高电平与低电平,当3脚输出低电平时,电源经发光二极管VL1向C3充电,VL1发光。随着充电进行,充电电流减小,VL1渐暗直至熄灭;当3脚输出高电平时,C3通过VD1放电,同时电源通过VL2向C4充电,同理VL2发光亮度由亮渐暗,直至熄灭;当3脚又输出低电平时,VL1又开始发光,同时C4可通过VD2放电。周而复始,VL1、VL2能像萤火虫一样闪亮,调节RP2可改变其闪烁频率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调RP1可改变光控灵敏度,当电路处于复位状态时,由于C3的隔直作用,电荷充满后,发光管不再发光。
2.单元电路设计、仿真与分析
由于设计需要实现在黑暗环境中自主发光,以模仿萤火虫在黑夜中发光的特点,设计考虑应用光控电路,如电路原理图所示,NE555、R1、W2、C1、C2构成多谐振荡器,RG、W1、VT构成光控电路,发光电路由LED1、LED2、VD1、VD2、C3、C4所以考虑采用光电元件,本电路中采用光敏电阻器,利用光敏电阻感应白天和夜晚的光强,从而初步影响电路。本电路中选用MG45—13型光敏电阻器(主要参数见附录)。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特殊电阻器,对光线十分敏感,它的电阻值能随着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它在无光照射时,呈高阻状态;当有光照射时,其电阻值迅速减小。
而发光元件选择的是发光二极管,其将电能转化成光能。
电路中可选用NE555或LM555或561555等时基集成电路,本电路图中选择的是NE555。IE555是一种8脚时基集成电路:
NE555定时器由3个阻值为5kΩ的电阻组成的分压器、两个电压比较器C1和C2、基本RS触发器、放电三极管TD和缓冲反相器G4组成。
其结构如图:1脚为接地端;2脚为低电平触发端,由此输入低电平触发脉冲;6脚为高电平触发端,由此输入高电平触发脉冲;4脚为复位端,输入负脉冲(或使其电压低于0.7V)可使NE555定时器直接复位;5脚为电压控制端,在此端外加电压可以改变比较器的参考电压,不用时,经0.01uF的电容接地,以防止引入干扰;7脚为放电端,NE555定时器输出低电平时,放电晶体管TD导通,外接电容元件通过TD放电;3脚为输出端,输出高电压约低于电源电压
1V—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