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读后感作文
导航

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2020-12

第一篇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2015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一:

《白杨》是一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杨教学反思二: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当一个学生不太敢发言时我这样鼓励学生说:“记住把爱心献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学生回答后,我又鼓励说:“你真了不起啊,朗读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鼓励的话,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我的这节课为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本课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使我能茁壮成长起来。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白杨教学反思三:

每当读到这样的文章时,我就心潮澎湃,对那些边疆的建设者产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杨》跟上学期学的《落花生》有相似之处,学生很敏锐的发现:《落花生》一课通过写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告诉我们要做具有花生品质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一课,好像也是通过写白杨树,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好像”,看来还不是很确定,没有充分的读书,自然不够确定了。但积极性可嘉,值得鼓励。“说得很有道理,你们说好像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与《落花生》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孩子们听了这话,马上投入到了阅读中。渐渐地,读书声小了。“读完了?”“读完了。”“跟《落花生》一课一样吗?”“一样。”“那告诉我们什么?”“不知道”。呵呵,异口同声。“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读上两遍课文,你就读明白了还用我这语文老师干嘛呢!”“哈哈......”引来一阵笑声。“现在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又是一阵议论。“课文抓住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来写?”“白杨树有这些特点,与爸爸接兄妹俩去新疆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爸爸跟兄妹俩介绍白杨树,目的是什么呢?”在读书过程中,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孩子们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这一心愿?”学生找出了文章的重点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觉得作者的这种写法跟《落花生》一课的写法非常相似,还记得这种方式叫什么吗?”“借物言志。”有个孩子喊道,学得比较扎实。我将“借物言志”四个字板书到黑板上,“借什么言什么志呢?”“当然是借白杨啦!”“表明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决心。”“只是这些吗?”“不是,还有爸爸不仅决定自己建设边疆,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设边疆。”“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写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就这样,在《白杨》与《落花生》的比较中,学完了本课。我想孩子们对文章“借物言志”的这种写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源于已有知识的更新,更源于教师在执教时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开,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再来理解,再来学习就容易得多了。教学本无定法,特别是语文教学每一种文体教法不一,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让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带劲儿,学有所获。

白杨教学反思四: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环节进行细读。

第一处是在讲解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时,让学生先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让学生细读该文本,在细读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浑黄一体”、重点词来理解大戈壁的环境的恶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白杨树的敬佩之情;抓住“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这一句话来体现白杨树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另外从“高大挺秀”一词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白杨树的适应力及顽强的生命力是多么然人敬佩。谈完自己的理解之后,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文本,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读来展现。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第二处文本细读的设置是在讲解爸爸的话时,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短短的三句话不但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点,同时也借白杨表白爸爸的心。在设置细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抓住中点词句来理解文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文本,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充分的说,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读将自己的感悟带回文本。从哥哥的问题入手,带着爸爸严肃的表情,让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这样做,不光激发学生们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懂得,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讲白杨,还要借白杨来赞美那些远离优越生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这样的设计,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

另外,学习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采取的是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绍爸爸表情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在小组中讨论每一次表情变化是为了什么?你从中理解了什么?这样做,不光是对文本的一次整体贯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只有学生们能大胆的问一问,想一想,才能从对文本细读,对文本细想,对文本细细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第二篇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敬畏自然读后感》

题目:读《敬畏自然》有感

姓名:朱传国

工作单位:睢阳区娄店一中

身份证号:411403198105146618

读《敬畏自然》有感

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它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类应有的本性,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和庇护。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在它的怀抱中孕育、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背弃了自然,常常把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主宰,殊不知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因为自己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却声称要征服“母体”,真是狂妄自大,幼稚可笑。由于人类的种种妄想带来了更多的生态问题,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大自然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我们的祖先山顶洞人曾经利用山洞来躲避风雨的侵袭,通过野菜野果充饥解渴,运用草药来驱除病魔,强身健体,把树叶串在一起作为遮身掩体的衣物;今天,深埋地下的煤炭,石油是我们工业社会的动力食粮;储量丰富的天然气为我们提供了燃料,同时也为空气的净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郁郁葱葱的树木走进千家万户,转化为人类生活的原料和用品;无数的山石从深山老林里开采出来,通过不同方式的加工提炼,成为了建筑材料的主力军(如石灰、水泥、钢筋等)才使得一座座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这些难道不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征服自然、主宰自然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灾难越来越频繁:全球气候变暖;印度洋的海啸,斯特里卡的飓风;长江的污染,黄河的断流及河床的抬高,罗布泊仙湖的消失;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的地震;疯牛病、禽流感、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这些不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报复的最好的例证吗?时至今日,悲剧并没有停止,各国政客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或维护自己的权益,正在热火朝天的举行联合军演,向天空发射卫星,无休止研发核武器,他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后面却隐藏着难以想象的灾难。还有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的不断发生;洞庭湖、青海湖、月牙泉在人为的情况下面积逐渐减小;地下资源无计划的开发导致了资源的提前枯竭。这些不都是我们人类的杰作吗?是人类不懂得这是在破坏自然环境吗?当然不是,他们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被利己私欲蒙蔽了眼睛,即使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他们抽泣懊恼之后,在利益的诱惑下仍然有人会使悲剧重演,反复下去,我们必将受到大自然严惩。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相处。不要把自然界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更不要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我们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第三篇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教学《敬畏自然》有感》

教学《敬畏自然》有感

合面中学李林峰

我已经是第三次教学《敬畏自然》了。今天再次教学这篇文章,文章题目上说要敬畏自然,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是这样来分析的:

第1段,作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人们的观点——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要用这滴水(人的智慧)代替大海(自然的智慧)。作者的观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第2-3段,作者对“人们的观点”给予分析,表明作者对这样的观点持否定的态度。因为“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的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第4-10段,作者从智慧与生命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自己的观点。第4-6段,作者分析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阶段”“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10段,作者分析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宇宙到处

第四篇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敬畏自然教学心得》

《敬畏自然》教学心得

范县第二初级中学于瑞婷

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是我一贯的教学原则。《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的是人和自然的问题,这个话题又大又玄乎,文中的一

些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例如,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

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

的历史。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这

节课学完后,让学生收获什么呢?我又阅读了一下单元指导: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

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据此,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一、熟读课

文后,理解文中观点。二、理清文章思路。三、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体会它的作用。四、关

注自然、爱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解决生字,熟读课文,找出了观点。最关键的一步,对于文中观点

的理解,我先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找个别同学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对他们

说你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领会。学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回答的时候基本能够理解,

第一课时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课时,我简单的介绍了议论文知识,论点、论据、论证,还有论证的基本结构,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我要求学生按照这一论证结构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用“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达,提示学生先概括提出了什么问题,分析

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由于要求具体,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纷纷拿笔写了起来,

第二课时收获满满。

第三课时,我重点讲了反问句这种修辞手法,并让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在对比中体

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学生的环保意识怎么样呢?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人和

自然的关系?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反思这节课,该两课时讲完的我讲了三课时,没有进一步精炼内容。有些知识,恐怕学生不

理解,代替学生解说,管不住自己的嘴。提问时忽略掉了不善言谈的学生,总爱挑选表达能

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担心浪费时间,课堂内容进行不完。

第五篇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二十里铺中学刘克智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

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

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敬畏自然联系实际谈感悟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

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

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教《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整理作者的观点,通过找中心句的方式,将

作者的观点逐步推导出来,再进行提炼和总结,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层层推进的方式,并感知作者的观点。

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

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具有着诗一样美得语句,酒一般浓的情感,应该值得揣摩。于是我选取出重点语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诵,换语气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作者情怀,并在诵读中设计了情感问题,一再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情怀,与作者产生共鸣。但由于学生在新教师内随意坐,致使男生和男生坐在一起,女生和女生坐在一起,这样小组分角色朗诵的效果就没能达到好的效果。

另外自己所准备的是45分钟的课,不知道该校一

堂课40分钟,使得最后部分略显紧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准备的更充分些,预计到多种状况的发生。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在学生学

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为世界保护日拟写宣传语,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从我做起,从而,增强了每位同学的环保意识,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