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梦读后感(一)
有一种梦叫做<<仲夏夜之梦>>
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莎翁的<<仲夏夜之梦>>,看了这部戏剧的英文原版图书,演了这部戏剧的英文话剧.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剧韩文版的歌舞剧,大一上学期英国TNT剧团在学校演了这部戏剧,我很激动的去看了,全场坐无虚席,TNT剧团的演员演的很卖力,把这部戏剧演绎的非常精彩,戏剧结束全场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衰.当听到这次的论文要求其中有一条是可以分析莎翁的戏剧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仲夏夜之梦>>这部很梦幻的莎翁代表喜剧.
莎士比亚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他的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以及诗歌都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并在世界文学中有巨大的影响,他讴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是英国文艺复兴的领头人,同时又不掩饰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罪恶,他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影响.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说我们是学着莎翁的作品长大的,<<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现如今这些戏剧影响着一代
又一代人,可是在莎士比亚的那个时代却不是这样.
耶稣说过:”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其实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杰出的人在一开始都不被人重视.在那个戏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和国度里,莎士比亚遭遇了古犹太先知一样的尴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而且作为一个卓越的戏剧家竟连一篇简单的传记也没有留下.在他逝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在自己的祖国几乎被遗忘.当18世纪,莎士比亚的价值被重新估定之后,质疑历史上是否有这个人的风潮开始兴起.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当时莎士比亚的声誉已经蒸蒸日上了但是还是有一股”反莎士比亚的逆流”兴起了.不管莎士比亚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流传于世的38部优秀的戏剧永远是世界文学库中最宝贵的财富.
莎士比亚所在的那个时代是圣经由教会走向民间的大变革时期.圣经从神坛走向民众的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表明这部不朽经典将会越来越多地对世俗文学施加影响,而莎士比亚戏剧对圣经的大量参引就是一个证明.莎士比亚与圣经直接的密切联系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受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英国民众,必须遵守那个时代所有平民必须遵守的宗教规范,然后他才是戏剧家,而当时的戏剧家并不能凌驾于宗教之上.莎士比亚是一个基督教徒,圣经是他的一大精神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他在文学史上有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脱离其文化根底去创造,对于西方文学家来说,他们的文化根底就是两希,希腊和希伯来文明.莎士比亚吸收了希腊人文主义和希伯来基督教神本主义思想,使他的戏剧既出色地张扬了人性和人情的魅力,又极力光大了仁慈博爱的精神理想.
<<仲夏夜之梦>>大约写于1594至1595年,在那个时代圣经已被用为日常习语,这部戏剧中的引文都并非直接取自圣经,只是与圣经有所关系,能体现出圣经
的精髓.
这部戏剧是由四条线索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第一条是忒修斯公爵与阿玛家女王希波吕忒的婚礼.第二条是四个年轻恋人的爱情历险.第三条奥布朗和提泰妮娅所辖仙国的故事.第四条是一群粗俗的工匠演出的”戏中戏”:皮拉摩斯和提斯帕的故事.在由这四条线索所串联的故事中不乏有圣经的精神所在.通过查阅资料,能得到以下几点与圣经有联系的部分:
1)必死无疑.
忒修斯对赫米娅说:”你必须做出决定,倘不是因为违抗你父亲的意志而准备一死,便是听从他而嫁给狄米特律斯.”这里表达了圣经所宣扬的儿女应当遵从上帝和父母意志的观念.或遵从或者死,说明圣经机器重视儿女对父母的孝心.
2)十字架与随从者.
赫米娅对拉山德说:”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折磨,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即意味着主动担当并忍耐苦难,责任和罪过.赫米娅的言外之意为:既然选择了称心如意的爱情,就应该主动承担起伴随着这爱情所发生的一切.因此在这里”爱情的随从者”与”十字架的随从者”便有了相通之处.
3)吹奏得不到回应.
提泰妮娅说:”风因为我们不理会它的吹奏,生了气.”这是耶稣谈到儿童模仿成年人时所设的一个比喻.儿童看到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吹笛,跳舞,而在葬礼上捶胸痛,痛苦,也模仿他们的举动,但同伴却不合作.耶稣以此比喻那些对布道无动于衷的子孙.
4)甜食过多,肠胃生腻.
拉山德说:”一个吃饱了太多的甜食,能使胸胃中发生强烈的厌恶.”意思就是要”适可而止”
5)平等的人.
波顿说:”咱是跟别人一样的人.”此语源于圣经中的”人皆平等”观念,圣经中的平等观念则源自”人同是上帝的受造之物”之说.
6)杀人的罪孽.
赫米娅质问并斥责狄米特律斯:”你真的把他杀了吗?从此之后,别再把你算作人吧!”莎士比亚常在剧作中提及圣经中的该隐和亚伯故事,在这里虽未必是直接借用,却可以看出他对杀人罪孽的憎恶和诅咒.
7)比蛇更毒.
赫米娅指责狄米特律斯:”一条蛇,一条毒蛇,毒蛇都比不上你,因为它的分叉的毒舌,还不及你的毒心更毒!”在圣经中,蛇因为诱惑夏娃偷吃禁果而被视为邪恶狡猾的象征,成为世人诅咒的对象.
8)用天平称量
海丽娜讽刺拉山德说:”把你对她和对我的誓言放在两个秤盘里,一定称不出来轻重来,因为都是像空话那样虚浮.圣经中多次述及”用天平称量.”例如:”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称度,使神可以知道我的纯正.”
9)摔掉身上的毒蛇.
吃错药的拉山德斥责赫米娅说:”贱东西,放开手!否则我要像摔掉身上一条蛇那样摔掉你了.””摔掉身上的毒蛇”转喻祛除身上的灾难.拉山德因为吃错药而认不出自己的爱人赫米娅,所以才会狠毒地说这种话.
10)鞭挞
迫克对狄米特律斯说:”我要好好抽你一顿.”圣经中多次述及用鞭子抽打.主要是为了唤醒愚昧的人.
11)眼见耳听心想.
波顿:”人们的眼睛从来没有听到过,人们的耳朵从来没有看见过,人们的手也尝不出来是什么味道,人们的舌头也想不出来是什么道理,人们的心也说不出来究竟那是怎样的一个梦.用眼睛听,耳朵看,用手尝味道,舌头想道理,用心说.波顿明显是在借用并戏谑式地混淆圣经中的这段话,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以上便是<<仲夏夜之梦>>中所涉及到的圣经精神,虽然都不是原文引用,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圣经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渗透到了他的每一部戏剧中.也正是圣经的渗透使得这部戏剧更有内涵和韵味,让人沉浸在这种梦中,这种梦是”仲夏夜之梦”也是圣经的梦.
仲夏夜之梦读后感(二)古有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李若蝉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今有普希金的“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这次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夜之梦,花之惑。
它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童话故事: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当然,比起郝米娅,海丽娜对恋人的爱慕则表现得更为大胆、直露、热烈:
当海丽娜向狄米特律斯告知拉山德和郝米娅私奔的消息,并跟随他来到森林时,她却还是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反而要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狄米特律斯更加的讨厌她,让她“滚开”,海丽娜却说:“是你吸引我来的,你这硬心肠的磁石!可是你所吸引的却不是铁,因为我的心像钢一样坚贞。要是你去掉你的吸引力,那么我也就没有力量再跟着你了。”足以见得海丽娜的坚贞。
当狄米特律斯厌恶地说:“不要过分惹起我的厌恨吧;我一看见你就头痛。”海丽娜只是说:“可是我不看见你就心痛。”一字一句,无不显示着海丽娜的痴情。
当狄米特律斯对海丽娜的默默温情依然熟视无睹,甚至产生了要海丽娜任凭处置时,她仍然倔强地回答道:“最凶恶的野兽也不像你那样残酷。”
糊涂与理智在作者对海丽娜的描写中得以凸现,使她的形象更为鲜明、可爱。
可书中一个小插曲却让我深思:一滴草汁真的能扭曲人的情感么?
或许,这终究只是个故事。
仲夏夜之梦读后感(三)《仲夏夜之梦》影评
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的时候就很是心动,仲夏夜之梦,透着一种浪漫,像是少女的梦,醉在夏天,不愿醒来。
仲夏夜之梦》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
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