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2008奥运之旅,注定是个多灾多难的艰难过程。由年初的雪灾,到春天的藏独,还有猝不及防的5.12惨剧。
我说惨剧,是因为它的确是一场不折不扣灾难:首先,完且没有一点预备,其次,死伤之多,损失之重。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是一场现代文明的悲哀。
不可否认,国人是优秀的,热血的,从这次赈灾速度之快、力度之强、范围之广可以看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情系灾区,众志成城,到处都是热泪,到处都是援手。由此可见,再大的灾难,也打不垮中国人民。打不垮中国的奥运。
但是,在灾难之后,更需要的,是深层次的知性思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几天的难眠之夜,我想到了许多,也许不符合某些人的观点,也许冲撞了某些人的热情,想来想去,还是写下这篇文章。但愿能有一些小小的启发,我知道会有人不认同,可是不说不是我的性格。对那些已经失去的生命我同样万分悲悯,面对着镜头默默地流下眼泪。对至今仍然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幸存者我同样万分关注,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我力所能及的救援。但是,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并不代表对灾难的漠视,正确理解整个事件,有助于总结经验,避免下一场悲剧。虽然我很渺小,我依然认为,我有责任。也许,每个诚实的正直的中国人,都有这个责任。
从雪灾开始,到这次地震结束,有一句我始终想问的话,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事件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如此乏力?不说体制,不说领导。我想,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我国的科技水平太欠发达。而科技的发展又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强弱,因此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太不发达。可以看看其他发达国家经受同等规模的灾难情形,死亡和损失要远远小于我国。我的观点在前一篇已经表达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国家太穷,科技太差,既无法提前反应,又不能及时挽回。难道预防一次范围如此之广、强度如此之大的地震是一项不可能做到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发达国家,同等规模的地震的预防早就是小儿科了。从这里看,要想避免类似的惨剧,首先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我们才可以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掌握抵御风险的本领。
中国太穷,中国贫富不均,中国的穷人太多,而中国穷人最集中的地方,应该是广大的农村了。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就发展不好。农民,靠种地为生,生活资料,以算术基数增长,而人口以几何基数增长的,当人口的增长大于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产生缺口,导致社会危机。比如现在的通胀。而且,农耕社会本身,报酬是递减的,只有工业社会,才是报酬递增的。从这点来说,农民贫穷不是政策问题,是人口问题,解决的方法,应该是人要出来,钱要进去。目前的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甚至给予补贴,决不是个好主意。如此下去,农村只会更糟糕,只有把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实现城市化工业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的问题。眼前有成功的先例,英国的圈地运动,虽然到今天为止仍然饱受非议,但是它带来的结果却是谁都看得见的,那就是英国大批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成功,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当然,既然是革命就会有牺牲,英国的工业革命成功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利益,看过雾都孤儿的应该有印象,第一批进城的农民是多么悲惨,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进城的第一代人,解决了工业规模化劳动力的问题,是蓝领,第二代,就成为白领,第三代、第四代,便是如今的银行家和企业家,谁输谁赢了?英国赢了,英国的老百姓赢了。我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人都知道,农民靠在家种地,是富不起来的,为什么还要鼓励农民工回家种地呢?进城,则是农民工,不是城市的一分子,而且,家里有地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是没有归属感的,也不会从心里认可城市的一些条条框框,为什么不把土地私有化呢?想进城的农民卖了地就有了第一桶金,做为城市的移民,可以在城里开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喜欢种地的农民可以收购更多的土地,从而成为农村企业家。而且,人口集中也利于节约资源,让大片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
洋洋洒洒地说了许多,不外乎一个道理,经济不发展,其他的都很难改变。人类经济的发展是受人口爆炸的制约的,当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增长有着巨大的缺口的时候,如果没有发达的经济条件创造先进的防范措施,那么就会有战争、地震、瘟疫等天灾人祸的爆发来达到自然减员。就如这次地震,完全是一次现代文明的悲哀。且不说这次地震的起因与人口众多造成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有没有关系,最起码,落后的科技手段造成了无法准时预测与及时救援,导致了惨剧的最终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瘟疫总是发生在不发达的国家,而很少在发达国家流传的原因。因为人类解决不了生活资料和人口爆炸的平衡,只好由自然来解决,就如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所说:当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