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十五日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表明:他不仅是一名政治官员,还是一位科学家,是出身于学术世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朱棣文博士的演讲,不同于其他政治家。他的演讲,用了更多的数据、图表,让我们这些从事工科专业的人,觉得更专业,更让人信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程姓博士在听完演讲后告诉中新社记者。
朱棣文的演讲题目是——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演讲过程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于获得能源资源的竞争和焦虑越来越多”、“我们的长期经济繁荣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以及“不利的气候变化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变化”。
朱棣文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今年是《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三十周年,并引用了邓小平在一九七九年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协定时的新闻照片。他强调“中美双方仍在继续这一传统”,并希望中美两国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合作,共同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朱棣文指出,中美两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二,中国是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科学已经明确表明,我们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命运”,“我们的今天正在做的事情的后果要到至少一百年之后才能被完全了解”。
不过朱棣文乐观地认为,尽管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我们依旧可以解决问题,可以修正问题”。
朱棣文最后引用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话结束了当天的演讲。他念道:“我的朋友们,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个事实:明天就是今天……”
朱棣文的父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次清华大学之行对他本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在演讲开篇就表示:“我的父母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能够来到清华演讲,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朱棣文于一九四八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省太仓。一九九七年,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三人同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二00八年十二月,他被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名为能源部长,二00九年一月二日宣誓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