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以下是290300作文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普通高中要适应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在学校类型、培养模式(包括评价)和办学主体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发展。这里就需要辨析这几者关系,以便于实施改革。办学主体多样化主要是鼓励方方面面的出资办学者,除了公办民办之外,应该鼓励“中间类型”和集体化、集团化办学。我国在这方面有一些教训,例如,对高中“改制学校”简单的清理政策就是不利于办学主体多样化的一个案例。这方面的研究将在另外文章讨论。在此,我们主要针对我国高中教育实际,借鉴国际经验,讨论高中学段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多样化问题。 一、高中阶段教育机构类型偏少 概括和归纳国际上林林种种的高中阶段教育机构,主要体现为学科专业侧重(欧洲的文科高中、俄罗斯的利才学校、我国的科技高中),产业和职业预备侧重(欧洲的实科中学、各国的农业高中、各国的综合高中、英国的城市技术学校),特殊人群关注(各国的艺术高中、日本的进学高中),出资办学主体多元(民办高中、特许学校),时空安排和媒介利用多样(日本的定时制高中、函授高中、夜间高中、美国的在线高中),等等几个维度,这些维度交叉组合,形成了高中阶段教育机构多样化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元化。”从那时起,国家对普通高中提出了多样化发展的思路,要求高中多样化发展,在体制、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多元化。后来,到了1995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继续抓紧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改革,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以升学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把升学作为其中一部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这部分高中可以主要考虑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基础,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其余的大部分高中要朝向综合化发展,学生在学校可以选择适宜的课程,通过课程选择的机制实现分流,这样的综合高中兼具升学与就业两种功能。另外,还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以及有特色的高中,特色高中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例如,可以是外语、体育、艺术以及加强某一学科有所侧重的高中学校(班级)。从1995年的改革看,国家已经明确了高中教育机构多样化类型,而且,大部分高中应该发展成为综合高中。 遗憾的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学校开始扩大招生是令人高兴的社会进步。但是,综合高中发展目标被放弃了,职业高中被进一步冷落了,这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际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视野时,引起了家长和学生选择升学型高中,忽略其他类型高中,这本身就缺乏理性判断,而国家的教育政策宣传也不及时不深入。当国家意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需要人才多样化时,才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普职比重“大体相当”等口号。实际上要达到“使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1}很难实现。现实的情况是升学为第一追求的高中快速膨胀,表面繁荣,综合高中没有发展的任何支持,职业学校不断萎缩,甚至某些职业高中出现了通过举办“普高班”等形式,宣称达到了国家下达的规模计划。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这方面的实地调查案例很多。 普职分殊的基本假设是把人分成“劳心者”和“劳力者”两大类,这是长期封建等级社会残余的表现。在追求社会公平的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教育维持着好学生上普通高中读书,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去职业高中读书的“旧式”分流模式。“非普即职”,“非职即普”,怎么能体现高中教育的价值和使命?打破普职壁垒的前提是要把高中教育作为整体对待,各种各样的高中教育机构从专业、学科、产业、职业、出资办学者、时空安排和媒介利用等维度寻找各自发展的方向。学校之间基础课程打通,老师流动,学生自如选择,这样才能打破简单模仿和复制的“千校一面”困局。 在高中教育机构多样化的进程中,综合高中加快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将部分职业高中转变为综合高中容易得到职业高中的响应;另一方面,综合高中的基础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相同也会得到社会及高等学校的认同。从发展综合高中切入,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机构比例结构优化,有利于高中教育“宽基础”、“按照个性潜质”分化课程,从而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类型进一步精细分化。 二、发展动力、机构多样与目标多元 自从《规划纲要》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之后,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国遴选出九个国家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验区,力图通过某些试验区先行先试,撬动高中“千校一面”的顽石。这项实验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响应。这说明多样化符合高中教育规律,也符合国际上高中学段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实践中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辨析和澄清:一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动力与需求;二是高中学校机构多样化;三是学校培养目标多元。在此,笔者谈谈看法。 1.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动力与需求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由普通高中教育使命决定的,也是高中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结构调整的需求。但是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早在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人的智能多样性之前,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认识和经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迎合了效率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却违背了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各国的教育改革很多都是在努力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其中,我国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探讨也是尽可能减少班级授课制对学生个体发展造成的伤害。学生个体发展的外在表现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呢?肯定的回答是很差!从各地大量高考落榜者再一次选择复读备考就说明,除了考试没有任何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宏彬教授与合作者一道,测量了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回报率。他们的结论是,与普通高中相比,大学教育的回报率是40%,中专和大专的教育回报率也都超过20%。然而,对于没有上大学,仅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来说,普通高中教育没有任何回报,即普通高中毕业生收入和初中生毕业生一样多。普通高中三年的发奋苦读的回报率是零!普通高中之所以不能带来回报,是因为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已蜕变为一种人才选拔机制,高中定位单一,几乎成为升学预备教育,使得高中教育本身并没有涉及个体发展,也没有顾及社会价值和经济回报。 2.普通高中学校机构多样化 高中学校类型问题实质是高中学段使命和目标问题。高中学校类型被简单划分的“升学”和“就业”两大使命束缚着,这本身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况且在我国普通高中规模、比重都占据绝对优势,从普通高中开始切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机构多样化很必要。普通高中内部要分化出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地位平等的综合高中、科技高中、数理高中、人文高中、外国语高中、艺术高中、音乐高中、体育运动高中、学术性高中、国际高中等多种多样类别,才符合人才发展的需求,才便于适应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潜质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高中里,考虑到学生分化的渐进性和反悔性,综合高中应该是规模较大的一类。因为多数高中生入学时不一定马上明确哪类高中适合自己的发展,此时他们可以先选择进入综合高中学习,通过综合高中内部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逐渐实现学生的分流。 3.高中学校培养目标多元化 学校教育机构提出自己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十分必要。从全国范围看,仅仅根据升学率高低对高中进行分类是高中发展的误区。过去,各地方授予高中学校的“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星级高中”等,实质是对普通高中单一培养目标的鼓励。过去的这种分类方式下,不符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规律,已经陆续被各地政府叫停。高中学校仅仅以升学率和“状元”落到谁家论英雄,将永远也摆脱不掉“千校一面”的困局。上海市的示范性高中冠以实验性示范高中值得肯定。示范性要表达在哪些改革方向上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仅仅因为升学率高就是示范高中。同时,示范性高中也要有退出机制,不能长期固化,要鼓励所有学校都不断进步,激励后进学校赶超先进学校。防止高中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探讨高中学校培养目标多元的时候,要明确教育目的、高中学段使命和学校类型是前提。各个高中学校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从生源的具体情况出发,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寻找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是为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的。那么,我们的高中真正能表达出自己培养目标确实很少。这种状况根源在于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学习评价标准单一,没有给学校政策空间,缺乏鼓励特色学校的机制。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统一制定“三风一训”,统一实行一个教学模式,结果从形式到内容给学校的发展加上了层层紧箍咒。这些越位管理不仅触犯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而且与国家对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也自相矛盾。 高中学校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需要处理好政府的指导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政府给出几套指导性的各具特色的课程方案,供学校选择是改革方向。国家课程的比重应该大大降低,学校课程比重要得到大幅度强化。在这方面我们也要放眼世界,学习外国的有关经验。 三、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建设的策略 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建立在各个学校特色建设基础之上的。而各个高中学校有了自己学校培养目标就需要在如下几方面实现高中的特色建设目标。作为一所高中学校,学校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培养模式多样设计和落实至关重要。 1.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相对稳定又能与时俱进的实践过程。从一个学校内部分析看,培养模式至少应该包括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人际关系、学生指导、校园环境、社团组织、功能性场馆建设、主题活动、校外合作等方方面面。在这些方面,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应该是核心内容。这些核心领域如果不触动,其培养模式也不完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 一个学校体现出来的培养模式,可以传播、被学习、被复制和借鉴,但是不可以盲目照抄照搬。在改革实践中,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过程、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了很多新模式、新经验,也有些教师的教育经验被宣传和推广。但这些均属于单项改革,只有将以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等核心要素融合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熏陶,培养模式才能形成。任何培养模式中都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不能有反教育因素,不能有违背教育规律的,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歧视和贬低的,对某些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偏袒和关照等行为。 总之,即使同类学校之间,甚至在同一学校之内也可以出现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这就是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含义。培养模式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模式的价值在于能有效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2.管办评分离 在《规划纲要》提出管办评分离的新的治理理念以来,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约束权力,要逐一梳理现行政府的管理权限是不是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高中多样化发展也是如此,对学校大一统的要求应该减少,给各校发展自由创意的可能。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有50%的权利给学校,局面就改善。学校教研组老师要有参与招聘新教师的权利。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应该有职有权有责,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与社区、家长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我们对学校发展业绩的评价,应该与对政府工作成效的评价一样,委托社会利益相关者参与,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开展。3.保护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学校提供学习资源时要谨慎,以免负担过重,另外,应该允许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允许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节律,不能随意干扰学生的学习。有的国家实行无考试学年很有新意。这种方式就是要有一段时间不考试,把传统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业水平测试、校际联考、各高校联盟联合招生考试、模拟考试等等全部停止,让学生安排学习活动。 现实中,我们国家推行的学分制管理和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都声称是高中生获得毕业的基本条件。但是,它们二者是什么关系呢?这些繁杂的规定对学生发展有没有促进意义?这是我们要重新审视的。适应学生潜质发展就要从尊重学生学习权利入手。 在提倡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时,其重要的前提是提供丰富的备选资源。某些地方规定的“限选”和“必选”课程,一方面暴露了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是观念保守陈旧。因此,解放思想,给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外国高中教育多样化经验 自20世纪末期以来,国际上高中改革进入活跃期。 2002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普通高中实施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草案)》,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满足实施个别化、专业化教学的需要,以及在计划中形成高中与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系统,该文件决定在普通教育高中阶段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并建立相应的侧重专业式教学培养体系。专业类别包括,自然-数学专业类,人文专业类,社会―经济学专业类,信息技术学专业类四种。四种类型专业课程分别包含不同的科目,自然―数学和信息技术学专业类包括的科目有物理、化学、生态学;人文专业类包括科目有文学、俄语和外语;社会-经济学专业类包括科目有法律、经济。这类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20%左右。文件仍然突出普通教育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占比约50%,科目有数学、俄语和文学、外语、历史、体育,以及不同专业方向必选的课程。这些课程属于联邦性质的课程。在普通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之外,还有30%左右的课程是相关的科目补充、扩展的课程,上述三大课程板块构成了俄罗斯国家高中课程结构,满足个人兴趣选择和个性发展需求。 2004年3月10日,《莫斯科市普通教育法》总结了莫斯科的学校类型包括普通中学(寄宿高中学校),加深学习某些课程普通中学,集美纳佳中学,利才中学,军校(军事寄宿学校),疗养寄宿中学,林业疗养学校,专门矫正普通学校,专业普通教育学校,民族普通中学,普通中等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普通教育高中“健康学校”,教育中心,教育中心“健康学校”,普通教育夜校(晚班制),开放式普通教育学校(轮班制)等,共计16种。在中学学校类型中,多数含有高中阶段教育。 俄罗斯的高中教育历来重视与大学的衔接。大学也有与高中联合培养人才的传统。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罗蒙诺索夫曾这样说道:“没有利才{1}的大学就像没有种子的耕地。” 莫斯科1502中学与莫斯科大学动力学院联合办学。理工科是学校的优势方向,学生可上莫大动力学院学习有关课程。学校也不忽视文科课程。这所学校学生的体育也很好,成就显著,具有复合型特色。 莫斯科1535中学也是一所很有特色的高中。该校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心理学系合作开设大学专业课程班,建立了大学的新的教育心理学大纲和工艺的实验基地,开设心理学专业课程班,获得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举行的奥赛成绩将有机会进入心理学系学习。该校还与第一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了医学专业课程班,学校在10年级开设“护士・病人护理”,11年级进行资格考试,毕业时获得初级医护师资格证。学校已经有众多医学班的毕业生和1000多名应届毕业生成为了医科大学的学生。1535中学还有与国家综合大学高等经济学院、莫斯科大学法律系联合培养利才学生的项目。 在日本,除了全日制年级制高中外,还有打破学年制的全日制学分制高中、定时高中、夜间高中、函授制高中等类型。 2002年文部省启动了“超级科学高中(SSH)”项目,到2012年已经建立了178所超级科学高中。2002年,文部省还开始建立“超级英语高中”,鼓励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英语教育。 东京都针对公办高中质量下降,竞争力不如私立学校的状况,开始强化升学预备教育。东京“都立高中改革推进计划”将充实升学应对作为建设有特色学校的措施之一,为此,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定一批都立高中,在都教育委员会指导下大力强化升学率,使这些学校成为升学重点学校。2001年9月,东京《升学指导重点学校实施纲要》出台。升学指导重点高中主要通过改善课业内容和指导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升学指导工作,以实现学生的升学志愿。 从2001年到2012年底,东京教育委员会备案的升学重点高中分批陆续落实。第一批2001年开始,4所高中(日比谷、户山、西、八王子东)被评定为升学指导重点高中,考评周期初定为2004年3月31日,后来延长至2013年3月31日;第二批2003年开始,3所高中(青山、立川、国立)被评定为升学指导重点高中;第三批2007年开始,5所高中(小山台、驹场、新宿、町田、国分寺)被评定为促进建设的升学指导高中;第四批2010年开始,14所高中(三田、国际、丰多摩、竹早、北国、墨田川、城东、小松川、武藏野北、小金井北、江北、江户川、调布北、日野台)被评定为促进升学指导高中。 2010年7月,东京出台了升学指导重点高中评价标准,为日后更多升学学校评价确立了标准。进入政府支持建设的高中,关注升学率,基于学生的升学志愿,力图改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了升学指导工作,以实现学生的升学理想。与此同时,这些高中展开实践性研究开发,确实提高学生课业成绩。具体而言,它们利用PDCA循环检讨的方法{2},收集学校经营成果、本校能力考试、外部模拟考试等结果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在校内研讨会和教学部会议上对数据展开讨论,将成果与授课改善相结合。同时,还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如周六、长假期间有计划的补课等。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各个高中学校不止在应试指导方面做出努力,还让学生尽可能选修范围更广泛的学科课程,用广阔的视野看社会,使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将来和人生方向。学校还开展综合性活动,用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邀请在各个领域顶端活跃的前辈们作演讲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招募升学指导的优秀教师,通过直接面试任命各指定学校校长。利用这些措施,他们将升学指导重点学校集合起来,充实升学指导研究协会以加强研究,在加强发展方向的分析和应对方面提供帮助。 日本的这项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果,这些高中与被确定为升学指导重点学校之前相比,升入难考的国立大学人数大幅增加了。第一批确定的日比谷高校、户山高校、西高校以及八王子东高校等4所学校考入重点国立大学人数从2001年的49人提高到2010年的87人,增长近1.7倍。青山高中、立川高中与国立高中等3所高中考入重点国立大学的人数也从2003年的24人增加到2010年的32人,增长了约30%。 美国高中阶段也是多样化发展的。美国的公办高中有以学科为主的学区综合高中,技术与职业高中,非传统性的高中,特许高中,特殊高中,国际高中,创新划区(iZone)学校,小型学习社区(SLC)学校,虚拟在线高中(VirtualHighSchool)等等。 美国一直宣称教育最公平,但是纽约市的特殊高中也不是面向普通儿童的。特殊高中有九所,专门招收特殊才能的学生。按照学校成立时间先后,这九所是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HighSchool,1904),布鲁克林科技高中(BrooklynTechnicalHighSchool,1922),拉瓜地亚音乐艺术与演艺高中(FiorelloH.LaGuardiaHighSchoolofMusic&ArtandPerformingArts,1936),布朗斯科学高中(BronxHighSchoolofScience,1938),史丹顿岛科技高中(StatenIslandTechnicalHighSchool,1988),利文学院美国研究高中(HighSchoolofAmericanStudiesatLehmanCollege,2002),城市学院数理及工程高中(HighSchoolforMathematics,ScienceandEngineeringatCityCollege,2002),约克学院皇后区科学高中(QueensHighSchoolforSciencesatYorkCollege,2002),布鲁克林拉丁学校(BrooklynLatinSchool,2006)。其中,布朗斯科学高中的毕业生已经有8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史岱文森高中也有4人获得诺贝尔奖。在新成立的几所高中中显示了与大学联合办学的明显特征,其中利文学院美国研究高中则是一所令中国人汗颜的高中,我们悠久文明的国度至今还没有一所中国研究的高中呢!甚至也没有将历史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对待,美国历史很短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如此关注,值得我们反思。 在西欧,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城市技术学校(CTC)异军突起之后,近15年,高中已经陆续分解为技术类、语言类、体育类、艺术类、商科类、工程类、数学和计算机类、科学类、综合类、音乐类和社会科学类10多种指导类别。法国近年来也对高中学校课程按照自然科学、语文学和社会经济学进行了分类,以体现没有目标的多样性。2009年,法国教育部提出了“新高中”改革方案,目的是构建使每个高中生都能成功的成功高中。该方案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同时还赋予学生一种“错选权”,允许高中二年级学生重新定向,使高中的定向成为渐进的、可回复的过程。这次改革修正了以前的偏差,加大了个别辅导的范围,强调建立有利于外语学习的高中。德国在保留传统的文科高中、实科高中、综合高中的同时,近年来也指导高中向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精密科学―工艺学等方向发展。 总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强调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在体制、政策环境方面改革,避免简单包装,改头换面,用华丽的文章和少数学生参加的小动作,替代使全体学生受益的真正的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大趋势。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内涵的多元化与督导实施的促进性 教育是一种充满意向性的活动,由于“任何人从事任何事项,都依据某种看法作为行动的理由”,“他所具有的理解力不断地引导他,所有的活动能力都受到这种看法的指导”等原因,要鼓励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首先需要回到事情本身,从政策制定和现实理解中寻找行动的“原点”,进而获得教育督导的起点与着力点。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一次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正式写入我国重要教育文件之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提出“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可见,世纪交替前后的近20年间,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关注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具体表现在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加大培养模式的多种探索。而不同区域、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必然是处于不同的选择和表现之中。 从对北京地区的校长、督学的访谈中发现,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认识有着具体的解读,主要体现为:一是多样化发展的多维复合性。如有校长从培养目标、学校定位、课程设置、教材、学制、招生考试录取、教师聘用与发展等方面对学校多样化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解读。有校长认为多样化是贯穿于学校办学理念、管理体系、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师研究、学生社团等多方面的系统性规划。二是强调学生发展是重要基础。有校长明确表示“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多样化”。三是以学校特色为具体体现。有校长结合学校自身发展中的特色建设,强调特色化是多样化的主要体现,并呼吁获得更多的特色建设支持。四是校本课程是最外显的表达。如有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几十门甚至上百门,并进行了相应的教材建设,以此体现课程的多样化。 透过政策文本与学校个性化理解的研究,我们发现,就北京市普通高中来说,多样化发展更多是聚焦于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是关注学生学习体验以及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内涵性发展;是构建学生成长具有选择性、立体化、多通道的教育探索。同时,为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针对学校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与实验,也成为探索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面向高中学校,突出培养目标的科学性、教育过程的育人性、办学行为的依法性、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应成为高中督导关注的重点。 学校特色发展的多元化与督导过程的研究性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 学校多样化的现实探索,是受到学校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多方面影响下的不断求索,是以办学理念、特色建设、课程建设等方式寻找发展突破口的建设过程。 循着学校已有的探索以及北京市正在推进的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行动的轨迹,目前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初步呈现出不同的路线与侧重点。 一是以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统领特色建设。许多高中学校都在不断明晰对于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深刻表达。其中普遍聚焦于关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面向全体追求创新的教育思想,同时在培养目标上也力求体现为了奠基未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然而由于学校生源层次的不同,使得一些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特别是毕业走向和学生出路上也有不同考虑。当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一种文本的形式表达和呈现之后,学校教育的“实然”状态就成为检验“特色”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办学理念来显示学校特色,还有待学校更准确地结合教育实际和学生实际,落实教育定位。 二是以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为突破点。一些学校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兴趣,组建和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让不同的学生在一所学校中有不同的教育选择和体验。如有的学校同时拥有多种“通道”的培养路径:为出国留学准备的国际班、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班、“高加会”普通班等。这些“班”就成为“生源特色”与“培养特色”的依托。再如,有的学校面对有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的学生,分别组建不同的特长项目班,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不同的项目学习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提供特殊的教育。当然,在这些学校中,特色项目的学生覆盖面和参与率,是有待继续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议题。毕竟作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是需要惠及到大多数学生的。 三是以校本课程和学生活动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正在成为不少学校特色建设的“窗口”。有的高中学校,每个学年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有百门之多;有的学校的学生社团也多达几十个。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学校在放学后提供了选修课和社团活动时间,66%的学生参与了“一个学生社团或小组活动”,60%的学生都觉得学校的选修课还是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丰富多彩的课程选择与活动选择让学生获得多种学习体验,也让学校因课程和活动的多样性而体现出自身的开发能力。但是也要看到,在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的设计与实施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校际间、区域间的差异性,由此也折射出区域、学校的社会资源的差异性,它直接影响着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水平与潜力。 四是以拥有备案“挂牌”资格和获奖荣誉为特色。在北京,有一些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办学项目获得了招生支持。如为数不多的学校已经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针对特殊爱好与特点的学生群体的教育培养模式。以女生为生源的华夏女子中学、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月坛中学、兼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崇文门综合高中等,都体现了高中学校特色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式上的全面探索。再如,有不少学校获得了诸如“金帆艺术团”、“轮滑运动特长班”、“美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人文实验班”等特长生招生资格,并对他们进行特长培养。此外,一些学校拥有“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全面育人优质品牌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等荣誉性认可,显示着学校办学的优势和成绩。而“课程改革品牌校”、“艺术特色品牌校”、“体育特色品牌校”、“科技教育品牌校”、“校本课程品牌校”、“团队建设品牌校”、“教研科研品牌校”、“学校科学管理品牌校”等特色建设,正在成为部分区县在整体规划区域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后示范校时期”的着力点。 总体看,北京市普通高中正在着力进行特色学校建设,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促质量。因此,针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督导,在适应高中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探索、课程开发等建设历程的特殊性与多元化的过程中,必然是既要充分关照,又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鼓励和支持学校办有特色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受到人力、设施、时间、经验等多种影响,特别是高中教育直接联系着高考这一“高厉害”环节,直接影响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广度、深度与参与度。尽管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以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特色打造等丰富和灵活的教育生活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60%的学生感到目前学校的课时太多太满,54%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主要是围绕高考开设的,近59%的学生体会到“考试频繁,很有压力”。 可见,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切实从激发和关注学生兴趣和持续性出发,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视角,诠释学校特色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途径,摆脱过于围绕“高考”办学的束缚,还需要深入思考、积极尝试和对话交流。由此,高中教育督导必须不断深入高中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下解读学校发展,共同研究基于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助推与引导高中教育担当起“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教育责任。因此,面向高中教育的督导,必然是要走进区域、学校之中,结合不同学校的建设实际,运用现代督导的发展性评价、多主体评价、校本评价等理论,研究高中教育督导的特殊性和可行性,进而彰显督导的引领、服务和研究的价值。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化与督导创新的专业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承上启下的“准”专业教育,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基于学生的共同基础、为学生做好专业选择和融入社会担当责任而提供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适应社会的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正处于实践探索的关键时期,而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也处于一个亟待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建构与探索的过程。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适应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督导制度建设过程是与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践过程同步运行的教育实践过程。针对当前面向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发展的政策文本、指标体系、实施要求等尚处于亟待开发和完善的状态,面对普通高中学校积极探索的发展态势,教育督导只有以深入研究高中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基本思路,寻找到高中教育督导在职能定位、目标任务、实施策略上的着力点,逐步构建适应普通高中发展需要的督导实施策略与内容框架,从而体现督导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主动作为与现实举措。 调查发现,不少高中学校和区县政府职能部门都将高中督导视为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与指导力量,充满期待和希望,也从学校建设出发提出许多建议。如问卷调查显示,65.3%的学校人员和71%的督导人员都认为高中督导对学校发展有些作用和很有用。超过7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对“政府部门的督导机构能够对高中教育起到作用”、“督导是增进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高中教育督导能够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等表达给予认同。围绕适应高中学校的不同发展路径与方式,约89%的人主张“督导要对学校发展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回应”;92.2%的人建议“高中督导要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程序”;超过40%的人赞成“高中督导要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做出科学的评价”。为此,开展适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督导研究,既要加强政策、文件的学习领会,让依法督导获得政策依据,也要加强实践性探索,让高中教育督导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得以显现。 就创新性而言,最直接的体现是职能与角色的转型,从自上而下的“权威性”、“检查式”督导转向协商型、合作型、研究型督导。加强针对学校发展过程的关键环节、特色建设、整体运行侧重点的研究、指导、服务与评估,不断清晰对于多样化发展的理解,形成引导、扶持、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督导创新态势。 就专业性而言,最直接的体现是对普通高中教育在管理、课程、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专业要求。比较发现,发达国家的督导队伍均呈现出专业化、专职化的特点,突出督导在教育指导和咨询、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方面的功能。督导人员专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以督导为纽带,形成聚合多方面的专业力量,与其他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专业研究院所等协同合作的、创新高中教育督导的人力保障。 总之,一年的专题调研,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教育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建立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督导制度做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一年的时间仅仅是一个起步,不断探索支持和促进区域政府和学校创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多种选择和发展机会的高中教育,将是督导部门积极作为的重要着力点。 记者孙校长,您好!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嘉兴一中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同时,嘉兴一中大胆革新,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的理念,您能否对这一理念的内涵给我们作个介绍? 孙国虎好的。“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概念,主要有两层涵义:一、“多样化办学”是指学校办学多样化,针对的是学校层面;二、“多元化发展”是指学生培养多元化,针对的是学生层面。两者结合,从整体上推动学校的发展。当前,教育的一个大方向便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这离不开学校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需要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评价模式的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的宗旨是为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做到有选择、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2002年,我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迁进了位于南湖之畔、占地158亩的新校园,随着学校的发展,“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记者“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嘉兴一中积极探索的理念,您在确定时基于了哪些考虑? 孙国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重知识轻能力,千校一面,缺乏办学特色。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嘉兴一中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办学思想。而这个办学思想的形成既要传承,更要创新。首先,我认为现在做校长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涉及到传承问题,要梳理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如“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要注重英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等。与学校历史结合,传承这些思想,把握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培养目标,有助于解决好“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其次,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校长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在课程建设上,转变教师行动,才能真正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校长要关注今天,更要关注明天,“为了学生多元发展”。 记者“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主张学校发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2012年6月1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浙江省高中课改鼓励学校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情况。可以说自主多样化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此,您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孙国虎好的。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内容,这次改革主要涉及六方面:一是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9.4%提高到33.3%,极大地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二是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将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权还给了学校,全省不再有统一课表;三是分类建设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开发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创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四是扩大选课范围,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跨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五是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个人修习计划,在达到规定的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六是建立学分收费制度,在不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从这些改革内容分析,自主、多样化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与我校追求的“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联系紧密,都在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前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了头、打下了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对其更加深入。在解读中,我认为高中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高中三年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选修课建设培养学生对学科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知晓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领域,理性地选择大学和专业,以及未来。 记者在“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下,“学生能理性地选择未来”,这些都是“为了学生多元发展”。那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上,嘉兴一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孙国虎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关键是课程的多样化。我们在国家普通高中选修课程之外,努力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尝试建设学科拓展类、人类科技拓展类、综合实践类、社团活动类和国际教育类等五大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其中学科拓展类课程旨在必修和选修ⅠA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培养;人文科技拓展类课程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课程,包括职业生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怀,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社团活动类课程是以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学生主体性活动课程,它是学生发展自我、培养个性、激发创造力的教育平台,是为已有的必修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和补充功能的课程,是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艺术情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强健体魄、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国际教育类课程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使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课程,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高校直通车,每年有三十名左右的学生通过学校项目直接到国外一流高校就读。记者除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外,这一理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其特色,请您结合嘉兴一中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 孙国虎我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是积极改革教育方式与方法,倡导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除引导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探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自主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外,还积极采取科研引领的办法,先后实施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三自一导教学方式研究》等全校主导性课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根据学生不同潜质、不同兴趣爱好分班,每年将学有余力、有文理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编成文理创新实验班,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实行走班上课,每周有两个半天按数、理、化、生等特长班级上课,使学生拓展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了自己特长,每年有学生在全国奥赛中获奖,每年有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在复旦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三是开设嘉中人文讲堂,充分发挥和高校及校友紧密联系的优势,定期邀请院士、专家来校作科技人文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广泛开展优秀学生导学制度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每个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感兴趣学科和爱好学科,每周和导师商定一个时间进行面对面、一对一交流,这种个性化的辅导,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积极推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学校近50名市属学科带头人以上名优教师每周安排一个小时为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送教服务,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调节学生心理,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优秀学生导师制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的开展,倡导了个性化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差异化发展和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孙校长,从您谈到的学校具体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方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嘉兴一中的发展状况。那么,您对嘉兴一中未来的发展,有何设想与愿景? 孙国虎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作准备的。明天需求的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因此学校要有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明天需求的人才是要应对未来和国际竞争的,因此学校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高中毕业生适应大学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将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基础,培养习惯,提高能力,自主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探索有效教学为载体,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教师专业队伍;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为契机,坚持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把嘉兴一中办成区域领头、省内一流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校。 孙国虎,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嘉兴市第五中学校长,现任嘉兴一中校长,为嘉兴市第五批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嘉兴市化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嘉兴市名校长、嘉兴市优秀教师等荣誉,担任嘉兴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侨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孙国虎办学思想鲜明,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主持多项市级、省级课题,曾获浙江省教科院论文评比二等奖、嘉兴市第二届科研成果二等奖,有二十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