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4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7
6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7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8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二、简答: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的态度,更容易使双方走到一起。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第四,交往频率。偶尔的交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只有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4、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1
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是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血统和亲属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年轻人发育成长的摇篮。学校中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是互相交流知识、思想的关系,严肃而认真,理智多于情感,是人们生活的庄严的殿堂。而邻里社会,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况复杂多变,对人们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影响。
三、论述
1、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过程答案要点: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2)培养角色意识。(3)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2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3邻里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
4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
6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7城市化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7
8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9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连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10社会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鱿趾蜕1社会群体的特征
二、简答
2
1、答:(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一)开放的组织观
(二)社会组织与环境的交换关系
1组织环境的涵义
2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
(三)环境对社会组织变化的影响
第一,组织中应有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
第二,环境变化时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3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4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社会分化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在古代社会,人类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大大的发展,这就促使整个社会引起分化,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在这之后,经过商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生产力飞跃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分化的现象也就愈来愈复杂了。
三、论述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的区别及阶级划分的意义
阶级的划分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座标准的。而阶层的划分还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在内。
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的状态。
4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5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3
6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
7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8社区组织市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人是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9乡村建设运动是由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并参与的依附性和建设中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二、简答题
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答:(1)概念系统
(2)规则系统
(3)组织系统
(4)设备系统
2社会控制的功能答:(1)正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2)反功能:
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3社会问题的成因答:1.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
(1)原生态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2.社会关系的失调
(1)群体利益冲突一直对立
(2)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
(3)社会结构失调
(4)社会解组
4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任何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和但也有反功能。五论述1试论社会失范论的主要内容。答: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4
迪尔凯姆发现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原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时效促使某些人自杀,从而提出社会失范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社会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互相适应,正常生活。然而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失效,因为它已不能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2我国反贫穷实践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答案要点:(1)改革以前的救济策略(2)以社区发展为主体的反贫穷实践(3)经过连续数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农村的贫穷问题正在逐步缓解,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4)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反贫穷只强调经济开发,忽视了社区发展的真正内涵,从而使得反贫穷只是缩小了贫穷的岛屿。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2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3社会流动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4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5社会现代化: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6全球发展理论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
7后工业社会: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首次使用后工业社会这一名称,提出了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8罗马俱乐部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突出的机构成立于1968年
9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的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10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香花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
二、简答
1社会变迁的原因答:(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的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5
第二篇:《14-15学年上文科政治10月月考卷》2014-2015学年(上)高二文科政治阶段性测试卷
试卷总分:(100+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卷人: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2014年2月7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开幕
B.2014年2月2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雾霾黄色预警
C.2014年3月起,12306网站对互联网购票进行身份信息核验
D.2014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2014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这一主题表明
()
A.人创造了文化B.文化塑造着人
C.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同步的D.只要读书就能获得健全的人格
3.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与生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
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从文化生活看,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A.①②③④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孔明菜是湖北省襄阳市著名的特色美食,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它是借
托三国文化创造的襄阳旅游商品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推动了襄阳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襄阳在全国的影响力,这表明()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C.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发展品牌产品是繁荣襄阳经济的关键
6.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③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C.①③④D.②③④B.①②④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高二文科政治试卷第1页共8页
8.在日渐强劲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古建筑在远未濒危时就被拆除了,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这启示我们,城市化应当()。
A.优先考虑保护传统文化B.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坚持对传统建筑的全面保留D.坚持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9.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近年来,中国不断运用各种资源、手段,努力提升国际形象,不断与许多国家举办“国家年”“文化年”等交流活动。这表明()
A.我国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
B.文化力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
C.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D、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正在逐步消除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只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12.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
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
C.自身传承的特点D.有形强制的特点
13.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工艺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14.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高二文科政治试卷第2页共8页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