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语句素材
导航

江苏有杨柳树?

2020-12

篇一:《杨柳树》

杨柳树

你们可知道那里的杨柳树特别多。叫我说,可能是杭州西湖上的白堤和柳浪闻莺那里的杨柳树特别多。

杨柳树是一种绿色植物。它的绿色叶子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

春天,嫩绿的杨柳树上的枝叶在空中轻轻飘荡。微风吹来,杨柳树跳起了舞蹈,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好看极了。它那优美的姿态简直可以和舞蹈演员比美。

夏天,杨柳树的叶子像是被画家涂上了一层浓浓的绿色。它那绿油油的叶子如一叶叶小舟,长长的,窄窄的,精致极了。瞧,那些淘气的孩子摘了一些杨柳树的枝条,用那灵巧的小手为自己编织一些精美的物品。

秋天,杨柳树的叶子又像下雨一般坠落在地上,然后,杨柳的叶子便会渐渐发黄发黑,直到一点也没有。这样,它如果总是凋落,就会成为光秃秃的一棵树,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姑娘一样,头发全部脱落了,难看极了。

冬天,一层层雪花覆盖在光秃秃的枝条上,就像是雪花在帮助它们遮挡风寒,又像是在替杨柳树装饰打扮,让它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姑娘。

杨柳树是那么的可爱美丽,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来保护这位可爱的姑娘,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生气和活力。

篇二:《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2.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3.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4.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

A.张謇、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民主意识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

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

6.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

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

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

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7.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A.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B.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C.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D.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8.蒋介石在1937年10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B.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开始转变

C.表达民族抗战的坚定决心D.台儿庄战役增强了抗战信心

9.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10.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D.农民互助合作社

11.我国现行宪法历经多次修订。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条款。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反映出我国

①思想解放不断深入②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2.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1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各篇目的标题如下表。据此,对《十二铜表

C.注重保护私人财产D.强调维护平民利益

14.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

A.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B.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

C.商业革命蓬勃开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右为近代西方某国政治体制结构示意

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B.议会受皇帝主宰,故无立法权

C.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16.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一做法

A.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B.柏林墙的修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D.越南战争爆发

18.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两院提出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

A.体现了货币学派的经济观念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C.凸显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

19.“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0.“它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发起挑战,在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符合这种风格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老人与海》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三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

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3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5分)

22.(13分)100年前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教

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江苏有杨柳树?}.

材料四自《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

为刊物的名号?(4分)

(2)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

来实现这种“解放”的?(5分)

高三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4分)

23.(14分)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

在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美、日、西欧20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

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l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美国为构建这种经济体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4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的主

题。(10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

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高三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

篇三:《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江苏有杨柳树?}.

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19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zhù)▲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漫漫岁月中流(tǎng)▲着江南水乡的清秀,

江南古镇的(tián)▲静。绿水(yíng)▲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

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默然阅读千年江南的历史和亘古柔情的飘零,

一泓清水所承zài▲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cāng)

▲桑。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6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

②▲,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病树前头万木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A。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

来到。”A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

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A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

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A走到树前,把外衣脱掉,右手向下,左手抱住上截,

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

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选文中的A是▲(人名),该好汉的绰号是▲,请写出有关他的另一个故事情

节:▲。(3分)

(2)下列有关名著《水浒传》内容的概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林冲性格中忍辱含垢、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B.宋江为人仗义,得知官军要追捕劫取生辰纲的好汉,便设计稳住何涛,飞报白衣秀士王伦,让好汉们

得以脱身。

C.武松被发配孟州后,在那结识了金眼彪施恩,醉打蒋门神,怒夺回快活林酒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

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

D.李逵招安时,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

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4.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6月9日,2016苏州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在月光码头火热开幕。据悉,本届比赛共有56支队伍报名,总参

赛人数1152人,其中外籍人士共计105人,分别来自法国、加拿大、瑞士、英国、挪威、澳大利亚、荷

兰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

在今年的龙舟赛现场,组委会还推出文体汇演、三栖展演、创意集市、摄影大赛及主题曲征集等活动。今

年创意集市在延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这一主题的基础上,还融入“互联网+、科技”等元素,展示

与“你我他”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产品和前卫理念;三栖展演新增水上飞行器表演。

第二部分(41分)

阅读《夜雨寄北》,完成5~6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第一句中的“涨”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2分)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乙】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后汉书·承宫传》)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嗜(▲)②遂通其经通(▲)..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观(《马说》).C以.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石青糁之(《核舟记》)B.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C.火烧令坚(《活板》).D.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②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11.【甲】【乙】语段中两位主人公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12~13题。(4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

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

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

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

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2.两次笑道“我中了!”,表现了范进怎样的心情?(2分)

13.文中众邻居对范进都热情周到,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5题。(5分)

别在“成功焦虑”中迷失

①或许是追赶成功的脚步太匆匆,时下,不少人似乎感到很烦、很忙也很累。进入论坛、登录微博、浏览微信,往往可见这样的情绪在流淌。这其中固然有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太大的原因,但与一些人的“成功焦虑”关系不小。②追求成功没什么不对,为成功而忙碌没什么不好。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成功就是出大名、挣大钱、发大财,比如,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总是:张三又换车了,李四买彩票中了500万,王五炒股一夜暴富。当成功被狭隘地、偏执地披上功利的外衣,成为金钱、名望和地位的代名词,人们很容易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患上“成功焦虑症”。一些人甚至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人伦、正义、道德统统都可以丢弃,摒弃了最基本的良知。

③成功绝不是物化了的名利,也不是华山一条道。把金钱、名望和地位等同于成功的全部,失去的不仅是幸福,还有自我。有的人虽食无山珍、居无豪宅,却桃李满天下,谈笑有鸿儒,难道这不是成功?有的人虽默默无闻,却执着于事业,潜心于研究,遨游于思想的海洋,这难道不是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成功体现为一种价值的存在。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为城市“美容”,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嘉奖,同样也是一种成功。也许有人会哂笑说这也算成功?那只能说我们的成功观念太狭隘,并不是因为成功的标准太低。

④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纷繁中保持本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懂得知足,才能快乐;懂得取舍,方可轻松;懂得珍惜,得以幸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但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有人说,胜利有两次,第一次在自己心中。的确,先从心态上取胜,事业上的取胜才或有可能;心态上先崩溃了,事业只会跟着滑坡。

⑤更进一步说,“成功焦虑症”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欲望过多。什么郁闷,什么烦躁,什么纠结,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心静则无扰,心安则无忧,心宽则无怒。适度的欲望是上进的动力,欲望太多漫过心堤,就会变成生活中的烦和累。名和利不过是身外之物,成功本就是一件轻松之事,成之则荣,败之亦荣,潇洒看待成败得失,无所忧、无所虑、无所畏,映照的不仅是淡泊明志的境界,更是一种看破有无、懂得取舍的大智慧。

⑥活在“成功焦虑”里,就很容易把自己“弄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河流,只要向着大海进发,又何须时时计较悠长还是短促,弯曲还是笔直?只要内心中始终有一束明媚的阳光,就不怕“自己”会丢失,也一定可以打破一切世俗,遇见理想中的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3日04版,有删改。)

14.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3分)

只要内心中始终有一束明媚的阳光,就不怕“自己”会丢失,也一定可以打破一切世俗,遇见理想中的世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