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语句素材
导航

《子夜》好句和分析

2020-12

【篇一】《子夜》好句和分析茅盾《子夜》社会批评分析

茅盾《子夜》的社会批评原理分析

一、摘要:

《子夜》是茅盾的一部反映了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著作,是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蒲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斗争,贯穿《子夜》的全文,环绕这一条主线,小说深刻的反映了1931年革命的发展,描绘了星火燎原中国社会图景,而通过任务鲜明的个性特这和必然命运,十分有利的给读者展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通过细致描写工人围攻吴荪甫的汽车、包围裕华丝厂的管理部、全闸北工厂总罢工等场面,可以充分的看出《子夜》具有一阵见血剖析当时社会的特点。《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关键词:子夜、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社会批评

三、重要观点::瞿秋白: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

叶圣陶:我有这么个感觉,他(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

筱田一士:《子夜》是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中,可以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

四、正文:

茅盾字雁冰,出生在一个思想概念相当新颖的家庭,从小接受新

式教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人。《子夜》的时代背景是1930年春末夏初。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沿津浦铁路一带作战,其规模之大,战争的激烈,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业也受到阻碍。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成为普遍现象,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罢工浪潮一时高涨。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子夜》的时代展示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上海。作者没有以小见大的从某条小巷子、某个街道的来窥见整个时代,而是直接淋漓尽致的整体展现了这个现代都市的丰富多样、各方各面:豪华客厅,夜总会,工厂挣扎,证券市场,诗人,教授们和女士们,。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一些细节,侧面概括了农村场景和中原地区所发生的战争,更扩大了作品的广度,从而实现了矛盾本人的创作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

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体。他一方面站在民族工业的角度上愤慨,

一直反对拥有大量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门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另一方面,他更多的思考个人利害,他没办法不陷进疯狂公债投机的活动里。他是一个实业家,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很精明,有能力,但是又显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的软弱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冷静沉稳,但在本质上其实是无所适从。这部小说《子夜》,把吴荪蒲的角色特意安排成丝厂老板,也是为了重点突出他的阶级特征。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纺织工业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在这部作品中,民族资本家吴荪蒲和买办资产家赵伯韬阶级的本质不同。吴荪蒲希望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控制,振兴民族工业,使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而赵伯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使用金融买办资本控制民族行业,帮助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吴荪蒲在与赵伯韬斗争时,还希望尽快结束军阀内战,快点实现民主,甚至当他的希望再次破灭之后,寄望于反蒋联盟和地方军阀的联盟。茅盾陛下的吴荪蒲,不仅在上海滩赫赫有名、器宇不凡的实业家,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家中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大企业家”魄力和自信的佼佼者。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吴荪甫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作品重点描述了都市,而又通过农村来与都市作对比,概括地表现了中国30年代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现实。

茅盾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三十年代早期现状,对上海工商最是熟悉。当时,学术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议展开,茅盾对照自

己看到的社会现象与学术界的讨论,,决定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推翻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在编写《子夜》时,茅盾又将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获得社会经验充分运用了进去。他说:“当时在上海的实际工作者,正为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而很忙,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我那时没有参加实际工作,但是一九二七年以前我有过实际工作的经验,虽然一九三一年不是一九二七年了,然而对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工作的困难情形,大部分我还能了解。”过去的经验加上了左翼文学运动,为他对这本书进行创作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茅盾的《子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希望通过有抱负的吴荪蒲想发展民族工业,并很快在现实中失败了,不得不把他们的行业卖给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的最终命运,这表明中国不可能实现资本主义社会性质转变。吴荪蒲的悲剧,也就是整个阶级的悲剧。小说的写作意图与当时飞扬满天的中国社会性质争论有莫大的关系。参加了辩论的人,基本提出了这样三个观点:一,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两,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对帝国主义反封建应该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任务。三,进步资产阶级学者的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和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权。

《子夜》不仅写了吴荪蒲和赵伯韬的商场上的角逐,还从吴荪蒲的家庭生活以及周围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烘托资产阶级因为利益而生

的冷酷自私的的丑陋面孔。他抗拒不了的命运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为他安排的失败,所以他只能用伪装镇静掩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依靠强有力的刺激来暂时忘记前景黯淡和私营企业危机,只能使用死亡之舞消解失败的痛苦。吴荪蒲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形象。对于工人运动的态度,更透露出他拼命压榨工人、仇恨社会革命的反动情绪。当他从报纸上知道了因为农民起义双城镇已经占领了的消息时“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我恨极了,那班混账东西!他们干什么的?”他恨得咬牙切齿的声音防护都穿透了文字。有时他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因为不能有效地抑制革命,“因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试图从工人身上挽回一点因为外国商品倾销和军阀混战造成的企业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从这些地方看出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

《子夜》艺术成就最突出的,它具有表现了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的各阶层的矛盾和斗争的惊人艺术力量,提问和回答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具体、深刻的反应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旧中国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民族资产阶级的经典形象。《子夜》的成功是必然的。与文学的历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样,茅盾特别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有着广泛的社会经验,并运用马克思的观点成功分析各种现象,揭示了其意义。《子夜》是在我国无

【篇二】《子夜》好句和分析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五四”以来革命现实主义的力作。无论在茅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子夜》始作于1931年10月,完成于1932年12月,原名为《夕阳》,1933年1月正式出版时改为《子夜》。作者说:“《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快天亮了。”这是从当时革命发展的形式而言的。茅盾创作《子夜》在于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社会现实,驳斥当时对社会发展局势的种种错误认识。《子夜》的发表在当时影响力很大。就小说显示的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结构的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文学语言的华赡、劲健和爽利而言,它都足以使茅盾和一般的作家拉开一大段距离。茅盾所具有的经营较大规模作品的才情、功力和耐性,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少人比肩的。

一直以来,许多评论家对《子夜》的评价毁誉纷呈,但这恰恰证明这部作品内涵丰富复杂,不是一次性探索就可穷其奥秘的。《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下面只从取材方面、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子夜》的艺术特色。

《子夜》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一种“史诗性”特色,这也是正代表着茅盾创作在题材上的特色即“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题材上非常广泛,具有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他的创作是艺术化的历史,历史化的艺术。他总是明确地、自觉地写历史,完整地描摹社会生活全景图,这就使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出构思宏大,具有深重历史感的鲜明特征。作品的重心是描写“都市”,但它又不是单纯地写都市,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全部复杂斗争,找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倾向、各种代表人物的音容笑貌。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为此,还特意将作品的主人公吴荪甫设计成一个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一个生产原料来源于农村的“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地位便于“联系农村与城市”。虽然《子夜》完稿时最终偏重于都市描写,并明显使人感到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第四章游离于主要情节,但作者却始终不愿割舍,这就是出于再现社会“整个面貌”的总体来考虑的。

茅盾创作《子夜》时,为了取材的真实,在构思和素材搜集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在“东奔西走”。他除了亲访现代都市各种身份的人物(企业家、商人、公务员、经纪人)外,并且实地考察了现代工业如丝厂和火柴厂,还亲自考察了现代交易市场如工伤证券交易所;甚至连吴荪甫坐什么样的牌号的汽车这种小细节也反复地调查研究过:原先想让吴荪甫坐福特牌小汽车,因为当时上海“流行福特”,后来经研究又改坐了雪铁龙,因为“像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该坐更高级的轿车。”通过实地调查,茅盾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这使他能于无形中消解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理论思维,因此,《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类作品中得以独领风骚。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则是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茅盾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他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子夜》能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和典型环境中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整部作品的背景而言是非常广阔的,作品以一九三0年春夏之交在上海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作者创造了一个提供人物活动的真实舞台——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大都市,在这个舞台上主人公吴荪甫的性格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吴荪甫的性格首先表现为刚强自信,争强好胜,机智,富有魄力。这些性格主要通过他与同行之间的矛盾冲突来体现的。吴荪甫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又曾游历欧美学得一套近代资产阶级经营企业本领。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一心想发展民族工业,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当铺、钱庄、油坊、米厂、电厂,还在上海经营一家大丝厂,而且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以狠毒果决的手段吞同业的丝厂、绸厂,还一口气吞下了朱吟秋、周仲伟等人的工厂,幻想建立起自己的资本主义王国。吴荪甫是民族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他的性格必然有所转化,作者把这种性格的转化主要放到他与官僚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中去完成,由刚强自信,争强好胜转化为虚弱、怯懦、苦闷、软弱。吴荪甫面对赵伯韬这个“魔王”产生了畏惧、不安,两者的斗争正如李玉亭所说,“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在公债市场上,吴荪甫这种性格非常突出,在夜总会“酒吧间里,吴荪甫面对赵伯韬提出的苛刻条件,反映为“哦——”吴这么含糊应着……他失去了抵抗力,失去了自信心,只有一个意思在他神经里旋转:有条件的投降了罢!非常精彩地写出了吴荪甫在金融资本家面前怯懦、软弱的性格。此外,在公债市场这个充满矛盾的场合中,也突出了主人公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比如第十章在书房里杜竹斋听到吴荪甫让自己凑出五十万做公债后,他立刻正面反对,而吴荪甫却用了沉着的声音说:“没有危险,竹斋,一定没有危险,……竹斋,这不是冒险!这是出奇制胜。”作者通过把主人公放在公债交易市场上与买办资产阶级发生的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还把主人公放到资本家与工农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他的凶狠、色厉内荏。在工厂门口,吴荪甫的汽车被罢工的女工围住,他坐在汽车里铁青着脸,一叠声喝道:“开车,开足马力冲!”这时他却“卜卜地心跳”,回到家里“他那颗心兀自摇晃不定,他的脸色有时铁青,有时红,有时白。”从这一矛盾冲突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吴荪甫的性格,可以体会到作者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

当然,吴荪甫的一种性格并不是固定在一种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而是他们具有的各种性格在复杂尖锐的茅盾冲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吴荪甫较弱的性格,在公债市场上,在与工农斗争的矛盾上,在家庭内部的关系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作者把吴荪甫这一形象刻画得既复杂又丰满,使他成为具有鲜明时代和阶级特征的典型形象。

吴荪甫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吴荪甫身上固然有鲜明的阶级烙印,但观其全人并非是那种只有“反动性与爱国进步性”的扁平式的形象,而是一个血肉丰富性格复杂的立体化的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在他身上一扫老中国儿女的萎靡气息

而充满了生命活力。魄力与学识、铁腕与野性集于一身的吴荪甫,被茅盾称之为“二十世纪机械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总的说来,似强实弱、外强中干是吴荪甫的基本性格特征,他的所有行为,所有动机,都是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而来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出色地实践了一个现代民族资本家的历史使命,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的巨大能量和惊人的才干,他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剧,甚至是带有某些悲壮的意味。

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作品中正面描写赵伯韬的情节较少,但从作家俭省的笔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的凶狠、蛮横、荒淫、无耻。他靠外国资本家的撑腰操纵了公债市场,凶狠而蛮横。在生活上荒淫无耻,他对李玉亭说:“你不知道我不大爱过门的女人……她(刘玉英)不是人,她是会迷人的妖精。”这个人物灵魂是卑污的,他从里到外都使人产生极强的厌恶与憎恨之感。而主人公吴荪甫却与他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吴荪甫虽然仇视工农革命斗争,有凶狠的一面,但他毕竟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个理想不断的奋斗,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除了吴荪甫、赵伯韬,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就是屠维岳,他倔强坚定、办事有利、阴险、狠毒、虚伪,当他受到吴荪甫的重用后,作者把他设置在工人运动的高潮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表现他阴险、狠毒的性格,这一性格是对吴荪甫性格的一种补充,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吴荪甫形象的塑造,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子夜》中塑造人物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使作者笔下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在这方面如吴荪甫、赵伯韬等主要人物的描写耐人寻味外,对冯云卿等人的描写也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没落地主冯云卿在公债市场上跌了一跤,为了翻本他竟然想到用女儿的肉体去套取公债情报。作者写到冯云卿“脑子里滚来滚去只有三个东西:女儿漂亮、金钱可爱、老赵容易上钩”;“……但忽然他的心理又浮起了几乎不能自信的矛盾:一方面是惟恐女儿摇头,一方面却又怕看见女儿点头答应。”用了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逃亡地主的丑恶嘴脸。从而使这一人物形象在这一特定环境下典型化。

《子夜》在心理描写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这种心理分析的艺术效果,并不仅仅驻足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而且明显的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或隐或现的从作品的开头贯穿到小说终结。小说开头写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散在的象征性细节描写窥见这个封建僵尸的丰富内心世界。如作为象征道具的黄绫套子的《太上感应篇》就发挥了奇妙的作用;又如美老太爷对快建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丰满的乳房,赤裸裸的白腿,刺激老太爷的神经时的恐惧描写……都强烈地表现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巨大心理反差。这一切作者并没有用旁白的手法来叙述,而是通过张素素、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的言行去“点化”出这具“古老社会的僵尸”的象征内涵和特殊的心理特征。此类的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心理描写在《子夜》中屡屡出现,他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一部作品中,结构是很重要的,是表现作品主题,反映时代,刻画人物性格重要的艺术手段。《子夜》的结构安排是相当成功的。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两个月),而容量大(反映上海三十年代社会的现实)。这就为作者在结构安排上提供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准确真实地反映大的社会

现实,《子夜》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从而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符合生活实际。他采用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式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这种手法笔墨经济的反映了极大的生活面,在兼顾广度的同时,又聚集于深度的挖掘。作品在围绕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即表现吴荪甫的“三大火线”)时,茅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各情节线索,形成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布局。如果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这一线索是先虚后实,与工人斗争的一条线是一实到底,与农民矛盾斗争一条线则以虚为主。三条线索浓浓相间地起伏前进,又互相照应和互相补充。

《子夜》中写了九十多个人物,情节线索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复杂,但作者处理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所有的矛盾斗争都围绕着吴荪甫为发展民族工业所进行的斗争、挣扎及到最后彻底失败这条中心线索而展开的,作品以吴荪甫同其他资本家、工农、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为副线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一个宏大、复杂而严谨的艺术结构。

小说开头以吴老太爷的死揭开了全书的序幕,然后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仪式上把几乎全部人物都搬到了舞台上,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作者说过:“第二章是热闹场面,借了吴老太爷的丧事,把《子夜》里面的重要人物都露面了,这时,把好几个线索的头同时提了出来……结构技巧上竭力避免平淡……”作者在吴府灵堂周围集中描写了一群来自军、政、工、商及文化等界的吊客,吴府内的各色人物也有一定的描写。通过这些人物言谈、举止,读者都可以了解到来自各方面的消息,看到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及种种矛盾。

通过人物的活动把全书三条主要线索都提了出来。通过赵伯韬、尚仲礼与杜竹斋在吴府假山上密谈做公债多头,提出了民族资产阶级与金融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个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通过莫干丞报告裕华丝厂女工怠工情况,提出了资本家与工人资产阶级矛盾斗争这条线;通过费小胡子给吴荪甫的电报,又提出了另一条线索——资本家与农民的矛盾斗争,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此外,把一些次要线索也提了出来,比如,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吴府家庭内部复杂的关系等。这么多复杂、纷繁的线索都是以主人公吴荪甫为中心串联起来的,显示了小说结构的严谨、宏大。

以吴老太爷的死为开头除了把主要线索提出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用意就是借灵堂这个场合的悲凉气氛来烘托民族工业前景黯淡,小说的这种开头方式极富独到性,充分显示了作品结构的宏大、严谨。

以后各章中各线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的章节独立发展一条线索,有的章节交叉发展多条线索。比如,第八章就单独写了冯云卿这个没落地位在公债市场中挣扎,而在第七章中多条线索都有了发展,费小胡子报告吴荪甫在双桥镇的损失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吴荪甫与杜竹斋的两次谈话推进了公债市场上的斗争,吴荪甫到厂子里的一系列活动,又推动了他与工人的矛盾;对吴荪甫到银行工会吃饭的描写,侧面描写了赵伯韬的行动,也是主线有了发展。无论是单独发展一条线索,还是交叉发展多条线索,都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更加严谨,因为它始终是围绕作品的主线来写的。

作品的结尾部分叙述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吴荪甫振兴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在

挣扎、拼搏中化为泡影,彻底失败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结构上结尾部分能照应开头;如小说开头写吴老爷、少奶奶、姑奶奶等全部出动,去码头迎接从双桥镇到上海来避难的吴老太爷,结尾则写吴荪甫在事业上失败,狼狈离开上海;开头写弹子房中“死的跳舞”,结尾则有吴荪甫等人在黄浦江夜游与之相呼应;如果开头把吴老太爷的死看成“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很快的在哪里风化了!”那么结尾处吴荪甫的出走正说明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多么巧妙的相互照应!这种艺术格局的形成,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语言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品与读者的中介,读者喜欢评价一部作品离不开这一中介,从而完成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茅盾在这方面做得很有特色,显示了他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子夜》的人物描写和叙述语言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第一,《子夜》中人物语言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物都用自己的讲话方式,反映出不同人特殊的地位、生活经历、教养和心态。吴荪甫作为工厂的老板,一家之主,“立刻”、“马上”、“快、快”成为他独有的语言。吴荪甫对朱吟秋到期押款请求展期三个月,吴荪甫说了这样的话。“何必呢?竹斋,你又不是慈善家,况且犯不着便宜了朱吟秋。……真实可惜!——。”

后来劝杜竹斋在放给朱吟秋五万元,劝杜竹斋道:“竹斋,你怕抵不到十五万,我却怕朱吟秋舍不得拿出来作抵呢!只有一个月的期,除非到时他会点铁成金,……所以现在非把他的茧子挤出来不行!”

这两段话很明显地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内部的矛盾,也充分地展现了吴荪甫狠毒的性格用吴少奶奶的一句“你这人真毒”做点睛之笔,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对主要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外,对次要人物的语言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面对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及当时的社会形式,苦闷的知识分子范博文说:“我老实是觉得今天的示威运动太乏!”而杜新箨“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则是“且欢乐罢,莫问明天,醇酒妇人——沉醉在美酒里,消魂在温暖的拥抱里!”;“云卿,说老实话,用水磨工夫盘剥农民,我不如你,钻狗洞摆仙人跳,放白鸽,那你就不如我了!”这是没落地主特有的语言。用简洁语言对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进行了真实的写照,表现出作者运用语言能力。

其次,要驾驭一个庞大的结构,把复杂的线索叙述得脉络分明,要求作者需具有运用语言的魔力。《子夜》的叙述语言具有明快、细腻、晓畅的特点。

叙述语言能使人物环境典型化,还能表现出作者本人的世界观,对问题的态度。比如,第七章中,当吴荪甫与李玉亭分手后,吴荪甫坐着汽车心情异常烦闷,作者写道:“迎接他下车的,是又一阵暴雨。天色阴暗到几乎像黄昏。……林佩珊正坐在钢琴前弹奏,那音调是异常悲凉……吴荪甫胜利了,他没有内顾忧了!……此时暴风雨已过,一片片金黄的太阳光斜射在书房的西窗上……他觉得现在的空气是从来没有的清新。”用明快、细腻的语言把景物与人物心情结合在一起,使人物环境都具有典型意义。又如,在第十六章时对周仲伟的描写,作者用明快的语言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抖起来容易”“躺下去也快”的资本家的形象,作者对他的嘲讽憎恶之感,通过语言也流露得很充分:“现在听了陈君宜

【篇三】《子夜》好句和分析高中语文《子夜》课时训练(含解析)

《子夜》

吴老太爷进城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瞥到(piē)骤然(zhòu)..

碧霄(xiāo)..

B.作孽(niè)

翘起(qiào)..

C.眨眼(zhǎ)

朽弱(xiǔ).

D.怜悯(mǐn).杜竹斋(zāi)..裸体(luǒ)吴荪甫(sūn)..魔窟(jiào)圆锥形(zhuī).萱草(xuān).

颈脖子(jǐnɡ).霓虹(ní).

解析:A项,“斋”应读“zhāi”;C项,“窟”应读“kū”;D项,“颈”应读“ɡěnɡ”。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目眩绿阴神出鬼没班班驳驳

B.迷惘搔音高耸入云排山倒海

C.鼓槌筹措毛骨悚然落井下石

D.闪烁流躺光怪陆离蓦然回首

解析:A项,班班—斑斑;B项,搔—骚;D项,躺—淌。

答案:C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

B.四小姐蕙芳像是摆脱了什么重压似的松一口气,对阿萱说:“七弟,这可长住在上海了。究竟上海有什么好玩,我只觉得乱哄哄地叫人头痛。”

C.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D.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的青春活力。

解析:A项,并列谓语用逗号隔开,因此把“目眩”“耳鸣”后的顿号改为逗号;C项,括号要紧跟在“建筑”一词的后面;D项,“支持拥护”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子夜》好句和分析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解析:A项,“表现了„„故事”搭配不当,可把“表现”改为“讲述”。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距离”或“的深入研究”。C项,偷换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

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解析:所给的四句,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见、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茶垢

凌鼎年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一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还我茶垢!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眼神一下子黯然。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唯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6.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每一部分不超过8个字)

解析:可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概括,一般只需说出谁做什么事、结果如何等内容即可,注意采用主谓宾形式,不可叙述细节。

参考答案:史老爹炫耀茶垢;孙女拒绝茶垢;孙女清洗茶垢;史老爹留恋茶垢。

7.文中画线的一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解析:针对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内容上,突出了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和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形成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写史老爹因茶垢被清洗而昏厥作铺垫。

8.分析“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析:可从描摹人物语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情节发展(为情节张本)等方面思考分析。

参考答案:(1)这段话通过语言直接描绘出了史老爹对茶垢的自豪和引以为傲。(2)在结构上为下文史老爹的晕厥张本,突显了发生晕厥情况的可能。(3)在内容上进一步描写出史老爹对茶垢的钟爱,对传统的拘泥和执着。(4)同时也暗写了打破传统势力的艰难。

9.你认为这篇小说中“茶垢”的寓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

解析: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本文就是通过祖孙二人对“茶垢”的不同态度来揭示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这一主题的。

参考答案:“茶垢”寓指传统文化(或“传统思想”“传统习惯”)。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可以看作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坚守;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和清洗则可以看作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反叛)。文章通过祖孙二人对“茶垢”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正能量”下定义。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代表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解析: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首先明确下定义的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临近属概念。先找出临近属概念“动力和感情”,然后提取种差排序综合,即可得答案。

参考答案:“正能量”指通过激发内在潜能,使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1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60字)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字)

解析:对画面内容的描述要有顺序。因此,要注意漫画有几个部分,分别按照左中右或上中下等顺序去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漫画中出现的文字,在说明中应该体现出来。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说的话,要体现“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画面左边是一个中年人,肩挑着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

(2)①勿忘我。②我也很重要啊。③只挑它你走不远的。(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

【篇四】《子夜》好句和分析小说《子夜》中的主人翁吴荪莆形象分析

小说《子夜》中的主人翁吴荪莆形象分析《子夜》好句和分析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子夜》中吴荪莆是30年代初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工业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压迫前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又在压迫工人农民压迫同行业的弱者时唯利是图,毫不手软,表现出其保守和反动的一面。吴荪莆形象的典型意义还在于他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干,有眼光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有欧美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有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雄心,但这一切都基于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个人利益,因此他的性格又表现出相当的盲目性,刚愎自用,色厉内荏,遇到挫折一筹莫展,软弱无能。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充满了矛盾和虚伪:一面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尊者,一面却玩弄交际花,奸污女仆,与妻子貌合神离。

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子夜》好句和分析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像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篇五】《子夜》好句和分析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

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分析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子夜》中的人物众多,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雄心勃勃的、有发展民族工业理想、有实力有魄力有手腕、然而最终只能向买办资本家屈服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一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

首先,吴荪甫生活在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社会中、他想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困难重重。他表现出的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吴荪甫虽有魄力、有铁的手腕和管理才能,但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压迫下,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避免地走向虚弱、颓废,甚至企图自杀,充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致使弱点。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

其次,吴荪甫的性格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他是一个既暴躁又冷静、

既顽强又脆弱、既求实又迷惘、既正经又荒唐的矛盾人物,他的这种两重性格是由其阶级地位、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最后,在思想上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政治上反动,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甚至连新诗也看不惯。他虽然反对军阀混战,因为这不利于发展工商业,但又寄希望于汪派军阀的胜利。最后,他成了买办,只能投身于帝国主义的怀抱,这是吴荪甫始料不及的,也是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国内工农的革命斗争,堵死了他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子夜》不仅从吴荪甫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它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拼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眯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愤怒:‘我恨极了,那班混账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的声音。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激来暂忘了“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茅盾特别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他不是对它们作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时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里来时行细致、深入的刻绘。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吴荪甫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性,又表现了独特性和时代色彩的人物形象,无疑是《子夜》中最成功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篇六】《子夜》好句和分析《子夜》吴荪甫形象分析

《子夜》吴荪甫形象分析

——从人性的角度浅析吴荪甫的形象

2011级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刘贵41102328

摘要:吴荪甫,爱国的民族企业家;子夜中的斗士;敢于向命运挑战的“野心家”。因为他真实所以才能够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就会较为准确地认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吴荪甫,才能体会吴荪甫命运背后的深刻内涵。关键字:爱国企业家、斗士、野心家、真实与美

我以为人物是作品活的灵魂,是行走于文章间的“活物”。作品核心人物的鲜活性与真实性直接影响着作品内容的生动性,关系着文章主旨的表达。在矛盾先生的《子夜》中,吴荪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茅盾先生对吴荪甫的成功塑造是《子夜》成为一部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对吴荪甫的成功塑造则具体表现在他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上,因为“只有真,才能美”。[1]自《子夜》问世起吴荪甫的形象便有着众多的争议。30年代初,人们对吴荪甫持赞同、惋惜和同情的态度→50年代后,阶级分析法盛行,吴荪甫的地位逐步下降→1952年左右吴荪甫被打上反动派的标志→之后逐渐有人重新定位吴荪甫的形象。正是吴荪甫形象本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对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议。

在众多的评议中,有激赏其为民族企业的英雄的,有痛斥其为阴险的、剥削劳工的资本家的,有站在较为中立的立场上既指出其积极的一面又否定其消极面的。我以为,我们更应该抛开种种束缚,从人性的视角出发,将吴荪甫置于特定的坏境中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最真实的吴荪甫。由此出发,我对吴荪甫的形象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究,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爱国的民族企业家

吴荪甫是少言的行动者,是看似冷酷的热心者。他头脑冷静、胸怀大志。他喊出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的强音,在“兵荒马乱的年头里,居然在憧憬着一个伟大的未来。”[2]有的评论家指出人们对吴荪甫的赞美与惋惜来自“吴荪甫发展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即认为吴荪甫获得人们的赞赏是一种投机取巧的结果。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吴荪甫发展企业的志向与他的爱国并没有任何的冲突,也不存在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我们绝没有理由说一个以爱国为内在追求却最终失败的人是以爱国的名义博取同情。因此,我觉得吴荪甫竭尽全力地经营好工厂,发展企业是他的小志向,而他小志所指向的目的地正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前景。吴荪甫以发展民族工业为最终追求却并未以爱

国者自居。吴荪甫明显地摆出自己爱国的志向在书中仅出现过几次,但在实际行动中他却一直为此而努力奋斗。在《子夜》中,吴荪甫出现的场面众多,但他愁眉紧锁为工厂的事烦忧或为工人罢工的事而气愤,为自己的理想而迷茫、怅惘以及在短暂的苦闷后重新振作的场景居多。由这些均可以看出他作为民族企业家爱国的一面。

当一个人有了潜在的、深藏于心的理想与追求,在以后的过程中他会加倍努力来实现他的志向。相应的,他会为成功而格外欣喜,为失败而极端的苦闷与彷徨。对理想的期望越大,在困境中的苦闷越强烈。吴荪甫极其渴望事业的成功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他才会非常讨厌手底下无用的人;讨厌那些易将工厂推向死亡的企业家;讨厌那些与帝国主义勾结的买办资本家;他才会为中国的民族企业的现状而揪心。当他想到“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时他是坚决的;当他想到工厂职员“等于乡下大地主门下的帮闲食客,只会偷懒,只会拍马,不知道怎样把事情办好”时,他是悲观的;当他意识到“民族工业的立场渐渐缩小,而个人厉害的顾虑在渐渐扩大,终至使他的思想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上了”时,他是杂乱和迷惘的。由此可见,吴荪甫对发展民族工业倾注了多么强大的热情,这种高度的期盼令他多次苦闷。但是,同样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使他在一次次的苦闷中重新振作起来为理想做着持续的努力。这足以说明吴荪甫是一位正真的爱国民族企业家。《子夜》好句和分析

作为爱国的民族企业家,吴荪甫表现出爱国最可贵的地方并不是因为他单单喊出了“为民族工业”的口号,而是因为目光敏锐的他即使看到了中国民族工业当时艰难的处境,看到了“生活程度高,他们仍然吃不饱!可是我还知道另外一个老虎,比比这更大、更厉害的鬼:世界产业凋敝,场经跌价!······”他看到了种种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却并没有轻言放弃,在多次的苦闷和迷惘之后对自己的信念与志向不离不弃。“难道我们就此束手待毙吗?不!我们还要拼一下呢!”这种精神才最为可贵。一个正真的爱国民族企业家必然会对本国的企业不抛弃、不放弃,在困境中谋发展,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诚然,吴荪甫就是这样的人。

吴荪甫的爱国及他的作为与范博文、杜新择等人比显得可爱多了。范博文有诗人多愁善感的心却只限于“吟花弄月、伤春悲秋”罢了,而留洋的杜新择更是将“得过且过,沉醉与眼下的快乐,把爱情当作游戏”看作人生的信条。做个不问时事、置身事外的闲人。他们愤世也罢,抒情也好完全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也看不到任何爱国的影子。如果说没有像吴荪甫一样的实干家而只有范博文一类的闲人,中国的民族工业绝对不会看到任何希望。无论是贫困交加的国家还是辉煌的强国都需要像吴荪甫一样敢作为的人,敢于突破现状的

人,即使是吴荪甫的结局是失败的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因为一个国家在找到正确发展的道路前,一切积极地探索都是值得肯定的。吴荪甫正是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探索者。

二.子夜中的斗士

这里所说的“子夜”主要指的是民族企业家所处的坏境。矛盾先生以子夜为题有以题目暗示文章内涵的意味,“作者的企图,是在揭示这漫漫的长夜里,人们是怎样的摸索着他们前途,是在怎样解决他们所争执着的‘现在’。”[3]回到中国当时的背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严重波及到了中国,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强国转嫁危机的对象,民族工业处在奄奄待毙之中。”[4]“民族资本主义者,上有压迫与敌对,下无出路与前路。”[5]在如此困境中,即使作为丝界拥有相当实力的吴荪甫也处于艰难的境中,但吴荪甫是不轻易向坎坷低头的“反叛者”,是子夜中的斗士。

作为子夜中斗士的吴荪甫具有其他企业家没有的品质与胆略。朱吟秋抱怨日本丝业对中国的挤压;抱怨本国政府的苛捐杂税;抱怨金融界的不支持,只贪图个人利益。而陈君宜等人在对中国民族工业心灰意冷,抱怨连连的时候,一面痛骂着世道,另一面却放纵与歌舞、酒色。在暂时的欢乐中麻痹自我,放纵自我。以逃避作为挡箭牌,醉生梦死,寻求心里安慰。而与他们相比,吴荪甫则显示出了不灰心、不放弃的、敢尝试的拼搏精神。即使深处黑夜也要大胆向前、不做命运铁蹄下的屈服者,这正是子夜中斗士的形象。

吴荪甫的抗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与险恶环境的抗争,它包括对民族工业受外国压迫的抗争、与工人罢工所带来的生产不便的抗争以及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他与自己思想的斗争。两方面的斗争是吴荪甫在“漫漫长夜里对自己前途的摸索”是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做的的努力。

在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时,吴荪甫竭力维持着自己的丝厂,与外国生产的成本低花样多的产品进行抗争。在与工人罢工所带来的生产不便抗争时,他没有坐以待毙令工厂停产,而是提拔了同他一样具有“铁腕”手段的工厂工人屠维岳,并通过他维持着工厂的运行。维持着他的工厂、他的梦想。在与赵伯韬的斗争中他想尽各种办法与之抗衡。文章的后半部分用大量的笔墨写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对抗。与赵伯韬的对抗不仅仅是事业上的对抗。同时也是民族企业家与买办资本家的对抗。就“赵伯韬来说,他是非要挫败这个野心勃勃地想建立独立民族工业的敌人不可的;就吴荪甫来说,他依然没有放弃他那资本主义独立王国的理想,而不仅仅是企业获取暴利。”[6]在与赵伯韬的斗争中吴荪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没有轻言放弃,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子夜中的黑暗因素有很多种,对于吴荪甫来说,既有外部带来的压力与困扰也有自身的因素。吴荪甫一直与之抗争与此同时它产生了抗争过程中偶尔失败和遇挫的强烈失落感。这就产生了来自自身的新的抗争对象。即与自我心理的抗争,在受到众多的压力和阻挠时,吴荪甫必然产生了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在“子夜”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更加会被放大和加剧。但吴荪甫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每一次的纠结和苦闷过后他又重新拾取了信心与力量,继续做子夜中的斗士,不逃避,不放弃。

三.悲剧的“野心家”

“吴荪甫”性格的一大特色便是:“野心家”。而他作为野心家的资本是他的敢于冒险的胆识与超群的商业才干。“吴荪甫,有着巨大的资产,坚强的意志,超人的能干,借着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有着一双铁腕和那不可抗争的的工业托辣斯的侵略奋斗,同样他也使用他的铁腕压迫无产阶级的斗争。”[7]作为抗争侵略的“野心家”,吴荪甫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做着积极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为压迫无产阶级斗争的“野心家”他注定会是个悲剧,无论是从顺应历史发展的方面来看,还是从他因此阻碍自己理想的实现来看都是如此。

吴荪甫的悲剧在于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在维系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他将自己的企业以及自己的梦想更快地推向了死亡。

吴荪甫渴望发展和振兴民族工业,而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使他残暴地将自己的危机转嫁给工人,使自己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建立在牺牲工人利益的基础上。他本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没有找到在困境下与工人利益平衡的支点。而是利用屠维岳的强硬手段维持暂时的、看似有效的秩序。工人在压迫中逐渐走向了反抗,而这一点恰恰动摇了吴荪甫稳固发展企业的根基。在工人的暴动和不安的工作情绪中吴荪甫根本无法真正维持工厂的良好运转。这也就意味着它发展产业,振兴民族工业的愿望必然要破产。以一个他自认为应该积极去实现的理想为发展目的、以一种摧毁这种理想基础的发展方式经营这个理想。显然是矛盾的也是悲剧的。

吴荪甫的的理想,吴荪甫的“双桥王国”,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追求就像置于当下中国环境上的一个华丽的梦,虽然很美,但她注定要破灭。吴荪甫的失败不仅仅与他作为企业家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有关,而且与当时处于子夜中的中国的环境有关。但吴荪甫的确是一个悲剧的野心家。无论野心两个字是否会加上引号。

“茅盾先生”以他锐利的目光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做了如实的描写,而且进行

了深入发掘和探索,在广阔的历史画面上多方面的展开了他的活动,从人物的外在活动知道内心深处,作了极为深刻的刻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饱满、性格鲜明而又完整的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形象。”[8]

我认为:吴荪甫的真正魅力与探索价值正在于他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从人性的角度全面地深入探索,我们才能认识到这样的吴荪甫:一个爱国的民族企业家;一个子夜中的斗士;一个悲剧的“野心家”。或许不止这几点······

[1]陈诗经.论吴荪甫.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2]陈诗经.论吴荪甫.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3]余定义.评《子夜》,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4]陈诗经.论吴荪甫.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5]燄生.《子夜》在社会史的价值.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6]陈诗经.论吴荪甫.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7]韩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矛盾专集第二卷下册,1985.

[8]冯镇魁.矛盾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