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现代文阅读资料》
散文阅读典题1:结构类答题
一、知识积累
1.句子或段落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②总领全文,提纲挈领、点明主旨
③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以景物描写开头)
④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⑤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3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③画龙点睛,点明中心③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④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小说常用)
2.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线索类型:物线、情感线索、游踪线索、人物线索
3.篇结构特点: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
(1)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总分得当,层层深入(4)以小见大
(5)点面结合,以点带面(6)倒叙、插叙
二、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问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典题示例
1.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答:(1)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2)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3)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2.“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3.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2008四川卷《我爱水》)
答:(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对故都之水——什刹海的描写,使行文自然巧妙。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答:(1)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
5.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2008湖北卷《雾》)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想之中。
6.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
答: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7.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句子“它来的是那么神速,将我的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问题。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2008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答:这句话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8.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答:(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典题4:手法赏析题
技巧赏析题是散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主要从语言、构思等方面考查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写作技巧。命题或涉及局部,或涉及全篇。
其答题基本思路:指明手法+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高考命题方式
1.通观全文,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2)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3.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划线的文字。
4.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5.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请对此作具体探究。
7.本文是一篇包含着情感与理性的议论性散文,试从表达方式的特点上和行文构思的角度作一简单赏析。{想象文阅读资料}.
二、典题示例
1.下文中划线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你作简要评述。(4分)
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轩前轩后的溪泉像梦一样飘忽,万千的声响都是为这轩而鸣,而且,千年以来保持着坚贞如一的韧性,从不间断。对于岳麓山来说,溪流就像用来栓宠物的链子,时时刻刻将这轩栓着,它知道这“宠物”跑不到哪里去,随便将链子在树木竹石间绕两绕,然后四处望望,到后面闲卧去了。
答: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环绕百泉轩的特点,突出了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建筑。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秋光里的黄金树》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生动地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和辉煌灿烂的景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3.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
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答: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4.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09江苏卷《上善若水》)答:(1)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2)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3)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5.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全国卷1《彩色的沙漠》)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答: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知识储备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角度变化(人称变化)
(2)描写方式:正和侧、白描和工笔
关注景物描写技巧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4)说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注:关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抒情议论相结合等。
2.常见表现手法(狭义)
(1)对比
(2)衬托(正衬、反衬)
(3)烘托:侧重于“气氛”,如“景物烘托”
(4)象征:A事物代表B事物,常用于咏物散文
(5)托物言志:咏物散文
3.语言表达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关注借喻和通感)、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排比
注:除以上八类外,还应了解: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反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2)其他语言表达技巧
A.用词:叠词、量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B.句式:长短相间、整散结合
4.结构或构思类技巧
(1)扬抑(2)虚实(3)详略(4)总分
其他:
(1)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2)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过渡照应
(3)倒叙手法、线索安排
(4)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
(5)以小见大
5.叙述人称变化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拟人化)
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篇二:《第五讲:现代文阅读新题型(想象题)》第五讲:现代文阅读新题型(科幻小说一想象类1、27)
一、基础知识天天练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题。(共14分)
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
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五岳中的“岳”,意为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自古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着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泰山和嵩山更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同时它们也成为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东岳泰山wēié陡峻,气势磅礴,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美,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中岳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三教huìcuì,“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五岳”被誉为中国的“五大奇观”。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两处拼音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是()(2分)
A.封禅chán磅礴pānɡ威峨汇粹B.封禅shàn磅礴pánɡ巍峨荟萃{想象文阅读资料}.
C.封禅shàn磅礴pánɡ威峨汇粹D.封禅chán磅礴pánɡ巍峨荟萃
2.下面对文段中四个斜体加粗的汉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岳:会意字。从山,从丘。本义:高大的山。B.景:形声字。从日,京声;上形下声。本义:日光。
C.峻:形声字。从山,雋(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D.众:象形字。“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本义:众人、大家。3.下面对文段中划线词语中加点字查字典的知识描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名闻天下中的“闻”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耳”部,然后查3画;音序查“V”。.B.巡猎中的“巡”字,部首查字法“辶”后查3画;音序查“X”。.C.祭祀中的“祭”字,部首查字法应查“示”部,然后查6画,音序查“J”。.D.深邃中的“邃”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辶”,然后查14画,音序查“S”。.
4.结合文段中的描写,在文段的五个“”处依次填入的五个字分别是()(2分)
A.险雄奇奥秀B.雄险秀奥奇C.雄秀险奇奥D.险秀雄奥奇
5.合字联显示了对联艺术的独特构思,如“春来日下水中立”,“春”字的“日”换为“水”,即五岳中“泰山”的“泰”字。若以此为上联,其下联仍须与五岳名称中的一字有关,则下列选项中既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又与之构思相吻合的一联是()(2分)
上联:春来日下水中立下联:
A.夏至潮平波上游B.草隐花飞架上歇C.一天一个好心情D.草长莺飞原上观
6.文段中的“五行”是指()(2分)
A.仁义礼智信B.生旦净末丑C.金木水火土D.心肝脾肺肾
7.文段中的“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是指()(2分)
A.儒教基督教道教B.儒教基督教佛教C.基督教佛教道教D.儒教佛教道教{想象文阅读资料}.
(二)填空(10分)
8.默写(4分)
⑴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1分)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⑶请用正楷或行楷将相对应的诗句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田字格内。(2分)
王维在《使至塞上》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9.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
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
怎样的小心。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