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语句素材
导航

多情的雨阅读答案

2020-12

篇一:《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篇一: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篇二: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三、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连接起来。小喜鹊挖个树枝睡大觉小松鼠衔来松果造房子小青蛙找来地洞当粮食四、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句子的情景并理解句子的意思。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曲欢乐的歌。五、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读一读,写一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1.这篇课又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秋天的雨的。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

看,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挂起了丝织成的窗帘;无数的屋檐上泻落着的瀑布;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到处是雨——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且是一阵阵的,反倒使人觉得它多情。它给忙碌了一春一夏的大地洗尘换装。雨还没停,太阳却从云层中钻出来了。霎时,天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多美啊!抬头望去,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绚丽缤纷,而这些礼花很快落到了地上,没了。渐渐地,礼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没有了,啊,雨停了。这时候,你就会呼吸到湿润的、沁人肺腑的秋天的空气,吸一口,你就会觉得凉爽异常。天上的雨停了,路两边白杨树上还在滴答,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使劲摇门口的那棵白杨树,“哗哗”,好凉啊!一颗颗明珠,被我摇下,落在脸上、身上、脖子里,倏地一下便不见了。

篇四: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字义辨析: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b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9、不详、不祥:前者指不详细、不清楚;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11、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12、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14、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15、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16、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17、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18、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19、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20、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c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

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是否真实。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写作“常”。

d1、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2、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3、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4、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5、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6、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7、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8、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

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9、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11、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

(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

e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

f1、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2、发奋、发愤:“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3、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

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1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17、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g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h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j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3、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4、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

篇二:《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姜堰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童话几乎总是这样开头的。它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年代,并且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到一个但一点也不令我们感到虚假的世界。我们与童话之间已经达成一种契约:童话就是写那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给我们一份安静,一种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可以无限延长。当那些由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字很快死亡时,这些来自于民间的稚拙的甚至显得有点公式化的文字,却硬是一代一代地下来了。(选自曹文轩《也读卡尔维诺》)

A.荒唐殚精竭虑留传B.荒唐惨淡经营流传

C.荒诞殚精竭虑流传D.荒诞惨淡经营留传

2.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3分)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②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④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①反问②夸张③借代④对偶B.①比拟②夸张③借喻④对偶

C.①比拟②对偶③借喻④夸张D.①比喻②对偶③借代④夸张

3.古人常有手书名人诗文名句的习惯,下列有可能发生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手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骆宾王手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温庭筠手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归有光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④②①⑤③⑥B.②⑥④⑤③①C.④③①②⑤⑥D.②①⑤④⑥③

5.对下面的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C.智育为本,德体为辅。

D.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惟为古文者最少。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七月朔日。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鼐自幼迄衰衰:衰老

B.如冯高视远冯:凭借

C.而气有多寡进绌绌:减少

D.殆近于二公焉殆:接近

7.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抑人之学文”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奚辱命之哉B.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

C.如鼓万勇士而战之D.一阴一阳之为道

8.文章第二段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

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4分)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4分)

三、古诗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有人说首联“惊”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3)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2),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故国神游,,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6),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8)塞翁失马,。(《淮南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草绳

沈从文

今天镇上雨水特别好。如今雨又落了整三天。

水再大一点,进了溪里桥洞时,只要是会水,就可以得到些额外的利益。

然而水却并不能如大家愿,涨到河码头木桩标示处,便打趣众人似的止了。人人都失望。桥头的老兵做了梦,梦到是水还要涨。人人都愿意这梦灵验。

“得贵伯,是有的,”说话的,叫二力,十六岁,同得贵打草鞋为生。这时得贵正在一个木制粗糙轮上搓一根草绳,这草绳,大得同小儿臂膊,预备用来捉鱼。{多情的雨阅读答案}.

二力蹲坐在房中的一角,用一个硬木长棒槌击打刚才编好的草鞋,脱脱脱的声。那木槌,上年纪了,上面还反着光,如同得贵的秃顶那模样。

得贵一只强壮的手抓住那转轮木把用力摇,另一只手则把草捏紧送过去。绳子这样便越来越长了。木轮的轧轧转动声,同草为轮子所挤压时吱吱声,与二力有节奏的硬木棒槌敲打草鞋声,合奏成一部低闷中又显着愉快的音乐。

“得贵伯,我猜这是一定会有的。”二力说得是明日河中的大水。若是得贵对老兵的话生了疑惑时,这时绳子绝不搓得这么上劲的。

“我想我们床后那面网应当早补好,”二力大声说,且停了敲打,“若是明天你老人家捕得一头牛——就是猪也好,可以添点钱,买只船——不,我想我们最好是跳下水去得了一头牛,以外还得一只船,把牛卖去添补船上的家伙,伯伯你掌艄,我拦头,就是那么划起来;——以后整天不是有鱼吃?”

得贵把工作也稍稍慢住下来,“我跌到斤丝潭里去谁来救援?”

二力知道是逗他,却说道:“伯伯你装痴!你说我!我是不怕的,明天可泅给你看。”“伯伯这几年老了,万一吃多了酒一不小心,你能救你伯伯吗?”得贵说了就哈哈大笑,如同一个总爷模样的伟大,然而得贵如今却是一个打草鞋度日的得贵。也许是运气吧。那老兵说得贵晚运是在水面上;这时节,运,或者就在恭候主人。是以得贵想起“晚运”不服老

的兴奋着搓绳,高兴的神气,二力也已看出了。

二力伸手去取那葫芦,又捧葫芦摇,接着递与得贵,“请喝干了吧,剩得有,回头到她那去灌酒又要少一点。那老苗婆——我想她只会占这些小便宜。”

得贵举葫芦朝天,嘴巴斗在葫芦嘴,象亲嘴一个样,啯弄啯弄两大口,才咽下,末了用舌子卷口角的残沥,葫芦便为二力攫过来,二力开门就走了。

绳子更长了,盘在地下象条菜花蛇。得贵仍然不休息,喝了两口“水老官”,力气又强了。

得贵期望若是船,要得就得一只较大一点的,能住三个人就更好——这正派人还想为二力找个老婆呢。

打了八年草鞋的得贵,安安分分做着人,这八年中得了沙湾人正派的尊敬,侄儿看看也大了,自己看看是老了,天若是当真能为正派人安排了幸福,直到老来才走运,这时已是应当接受这晚运的时节了。

不久又听到巷口狗乱吠,二力转家了。

“伯,听人说沿河水消一点了。”

得贵听到只稍稍停转手中木轮子。

“我想这不怕,这里天空有星子,西边天黑得同块漆,总兵营一带总是在落吧。”二力把绳子试量,到三丈长了,得贵还不即住手。

听得碉堡上更鼓打四下,何处有鸡在叫了,得贵的手还在转轮木把子上用劲转。轮子此时声音已不如先前,象是在呻吟,在叹气,说是罢罢罢,算了罢,算了罢,„„为了老兵的梦,沙湾的穷人全睁眼做了一个欢乐的好梦。{多情的雨阅读答案}.

但是天知道,这河水在一夜中消退了!老兵为梦所诳——他却又诳了沙湾许多人,河里的水偏是那么退得快,致使几多人在第二天原地方扳罾也都办不到,这真只有天知道!老兵简直是同沙湾人开了一个大玩笑,得贵为这玩笑几乎累坏了。

从此那个正派人还是做着保留下来的打草鞋事业,待着另一回晚运来变更他的生活。

(节选自《新与旧》,有删节)

12.简析小说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结合小说,概括得贵和二力形象的共同点。(6分)

14.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特点。(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草绳”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禅境的表现

宗白华

①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②“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江顺贻评之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③“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

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

④而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