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课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思修讨论)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虽然是一句笑谈,但是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是不可否定的。理想对人的发展起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如果理想和现实没有差距,那么理想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理想的激励价值也就降低。对不同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不同的,而造成差距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从客观原因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同一个理想的难度有所差异。在古代社会不重视科学研究的条件下一个人想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是很艰难的,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他可以得到来自学校、社会和国家的种种支持,为他实现理想铺平道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着很大影响。其次家庭因素也很重要,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更快地实现远大的理想。好的家庭包括稳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等等。这并不是出生决定论,而是促进一个人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可以专注于向理想奋斗。革命时期的先驱大部分是出自比较富裕的家庭,并且他们的家人也以知识分子为主,这使得他们有条件接受好的教育,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远见,为他们的革命事业奠基;相比之下,出自贫困人家甚至孤儿的人在实现理想之前首先要面对很多基础的生活问题,接受教育也相对困难,他的远大
理想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实现。课堂上我们分析彭湃的资料,他正是出自一个富裕家庭,因此有条件出国留学,接受新式教育。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也多出自有知识有经济基础的知识分子家庭。但是,是否一个人处在的社会时代、家庭背景不是最有利其实现理想,他就应该放弃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家庭因素虽对理想的实现有一定推动或者阻碍作用,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自身,即现实与理想差距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来看,一个人对理想的设定是否太大,是否超出自己的条件,是否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方法,这些都是影响现实与理想距离的因素。一个人设定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明确的定位。贝多芬擅长音乐,如果他从小的理想是高尔夫球,恐怕我们只会缺少一个作曲大师,但不会多一个好的运动员。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和擅长的方面,如果理想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就比较容易实现,反之,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会增大。除了理想的设定,为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是实现理想最主要的部分。即使贝多芬擅长钢琴,如果他没有日以继夜的刻苦练习,也必将无法成为这样一位音乐巨人。如果现实是土地,理想在云端,那么努力和奋斗就是通往云端的梯子,付出的越多,距离理想就越近。而抱怨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的人往往缺少足够的努力。第三,理想的大小也是决定差距的原因。远大的理想必将拉大与现实的差距。理想应该远大,但并不是越远大越好。有些人把自己的理想设计得过于完美,超出了实现可能性,这就大大加大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打击了个人为之奋斗的
积极性,反而不利于理想的实现。一个人期望越高,而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或处处碰壁的话就会变得失望,因而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所造成的苦闷之中,最后放弃理想,使得理想起到了反作用,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我们应当明白,虽然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但理想源于现实,现实需要理想,没有无理想的现实,也没有无现实的理想,两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再远大的理想也需要扎根现实,才有向着它前进的信心。即使有理想,只有立足于自身条件,再创造条件,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所以大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时,必须客观的、全面的了解现实。当大学生在追求理想的时候,发现与现实碰撞,这就需要学会正确面对社会现实,在失败前努力站起来,客观地看待现实。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最应该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体。况且时代和社会也为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因此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大学生因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解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全面地、客观地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科学的、合理的,这样有助于推动个体的理想的实现。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坚守自己远大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实践于社会现实中,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篇:《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符凡迪》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符凡迪
符凡迪,男,广州雷州人,通过《中国达人秀》上精彩的演唱进入公众视线。他的歌声很纯净,一首《朋友别哭》感动了屏幕前的观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同样遭遇的人的鼓励,也从侧面体现了他的善良。对于一个以拾荒为生,居无定所,没有固定工作,甚至无妻无子的人来说,不断追求梦想,从不停止脚步,甚至在这恶劣的条件下还学了英文,这种不放弃,勇于追求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拥有如此良好的教养,也让人刮目相看了,这种不论处于何种逆境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何时都热爱生活的心态,着实让人钦佩,也正因为这样,他的歌声才会如此干净。
奥普拉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低微,但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有梦想的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也是符凡迪的
写照吧,然而,我们敬佩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是可取的,但做法却有欠妥之处。
了解一个人不是靠一段视频就可以的,符凡迪今年42岁了,凭借拾荒来养活自己的他,为何不能积累财富?而拖到42岁,归根结底还是有些安于现状的成分,实现梦想不仅仅靠的是机遇,更多的是对机遇的准备,这么长的时间他并没有尽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在追求梦想。但是,正常人都会知道,梦想是凌驾与现实之上的,现实条件具备则有助于梦想的实现,现实条件短缺则会阻碍梦想之路,因而,符凡迪才会等如此之久。也许,多年之后,他会说,我这一生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却不会说这一生无憾了,前半生在追梦路上的空白终究无法弥补,一如他错过的人一般。
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可以遥不可及,也可以触手可及,关键在于自身坚定的信念与正确可行的方法。就符凡迪的事例而言,他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凭借拾荒生存,在困境之中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因而,4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怀着激动而感恩的心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但也留有遗憾,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这是因为他欠缺正确的方法。
众所周知,拾荒就是人们口中的拾破烂,而以80年以后的生活水平,拾荒者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勤劳来养活自己,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收购废旧物品这一行业应运而生,拾荒者也可以将拾到的废旧就物品卖出来获得收入,虽然微薄却可以积累,可以找个地方固定下来,运用微薄的收入打理好自己以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君子立于
世,当有安生立命之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工作之余完全可以继续追逐梦想,而不至于太困苦。此外,也可以多学些谋生的本领。并且,自我国城市化建设以来,每座城市都有救助站,用来收留无家可归之人,也可以去哪里谋生,社会是残酷而又美好的,总会有好心人存在。在有工作之后,生活保障有了,追求梦想就会少很多阻碍,如果心足够坚定,则就梦想就不会迟来这么久了,由此看来,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决定于你。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坚定不移的奔走在追梦路上,即使在困苦也从不停歇,一直听从心中的呼唤。对于即将成为祖国支柱的我们,要学习勇于追求,信念坚定的精神,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保持这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心态,运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地向梦想靠近,直至走向成功!
第三篇:《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有人说,梦想是天边最美的那朵云彩,而现实是泥泞中最脏的那颗沙砾。所以,人们总愿意仰望天空,而不愿俯视大地。当人总是沉溺在自己编织的梦想的迷惘里时,早已忘记该忘记正视现实。殊不知,头顶上望的和脚下走的就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在生活中,追逐梦想的人何其多,但最终碌碌无为的人又何其少。缘为何?也许其间的缘由有千万种,但有一种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看不到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一种人,太把梦想当回事,相反,就把现实不当回事,即典型的“梦想重于泰山,现实轻于鸿毛”主义者;而另一种人,却是总把梦想藏着掖着,在被无数残酷的现实打击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所以结果就是当初的梦想早已被现实打入了十八层地狱里永不见天日了。且不说哪种人更糟糕,我只向对第一种人说:“虽说梦想是个人追求,但缺了以现实为基石的梦想绝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抱负,充其量就只是一幅梦幻的蓝图罢了。在生活中,要想追逐梦想并实现梦想,你就不得不正视现实。哪怕你觉得你自己描绘的那幅蓝图有多好,你也得看清你的梦想距离现实还有多远。先别想着一纵跃便可飞往你梦想的天堂。在此之前,请先学会在现实的地狱里学会蹒跚吧!另外,还想对第二种人说的是,不要感叹梦想太遥远。毕竟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是东非大裂谷的南北端那般遥远。即使再残酷的现实在打压着你,也不要做被现实打倒的懦夫。重拾梦想,重燃起你心中
那盏希望之灯,让它照亮你摸索前行的道路,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头顶望的是天空。脚下踩的是大地。若想在云端漫舞,就先要学会在大地起步。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长不短,正视你脚踩着大地到手摸到天空的那段历程。
第四篇:《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ZHANGKEXUAN
一提起“理想”这个词,总让人觉得崇高远大、遥不可及。我们在小时候的懵懂时期,对这个世界所有东西充满着各种好奇,许多小孩子都会说自己长大想当科学家,为国家社会做贡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却似乎渐渐少了这样的声音。要谈大学生应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现状,而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上学期的思修课恰好讨论过,并且在6月份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下面我将根据调查结果谈谈我的看法。此次调查样本总数是167,男女比例适中,调查对象超过一半是13级也就是当时的大一学生,还有少部分高年级大学生。在专业方面,近半调查对象都是理工科学生特别是工科,而文科、经管类各占两成,但是这次论文题目也主要偏重于科技创新方面(理工科生),所以此次调查结果基本上还是能符合论文的要求。
调查结果反映,有一半的人表示小时候都有想当科学家这一类比较宏伟远大的理想;但是对于现在的他们,想在科技方面创新做科研人员下降到仅剩三成,超过一半的即更多的人理想是成为企业白领。同时,有近六成的人认为自己的现在的理想与小时候的相比变化较大,而他们改变的原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大致是:兴趣爱好方向的改变、现实条件不支持、认为小时候的理想过于远大、不可能实现。而他们实现现在理想最大的障碍主要在于承受的压力过大,现实世界物质色彩太浓厚而个人经济条件不满足。绝大部分的人虽然承认理想与现实有落差,但相信通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理想的。
调查结果基本上也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从我们自己或者身边都有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理想会随着现实的改变有所调整。小时候我们对于现实的接触还很少,活在被父母、亲人保护、遮风挡雨的环境中,而且人际交往也比较少,对世界的了解大部分还是自己幻想的理想状态。而逐渐长大后,我们对现实世界接触的越来越多,了解到现实的一些阴暗面,人际圈拓展后与周围人的对比也多了产生了心理压力,现实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使得我们理想改变的原因。长大后对当科学家为社会国家做贡献等的社会事务兴趣减少,而想成为公司白领等体现的则是对个人发展前途的关注。兴趣改变时自然理想会发生变化,而现实条件的不允许会阻碍我们向理想靠近,所以改变理想实际也是我们在努力缩短与理想的距离。
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就是这两者的差距。而要想最终实现理想的人必然要先懂得如何去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否则就会纠结在各种心理落差中而陷入困境。
在我看来,第一,我们必须承认理想与现实一定会有距离,理想必须高于现实。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就犹如天上的一颗星星,我们永远不能触摸到它,只能远远地看着它,而我们也在它的指引下不断前进。因此,我们必须放正心态,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二,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缩短差距最终实现理想。“纳什均衡”创立者纳什初进普林斯顿时年轻气盛,自信,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天才。他认为所有人的论文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坚信自己可以创造能够改变世界的理论。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派,基本上也没有指导者,他的自信让他藐视权威,就算是广为接受的知识也报以怀疑的态度。正是这种敢于质疑权威的自信让他创新出前所未有的理论,博弈论的诞生使经济金融行业等许多领域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说,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
第三,不屈服于现实,并努力扫清现实的障碍,用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向理想靠近,一步一步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里的现实,我指的是一切导致差距的因素,包括个人原因及来自周围人的影响。
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是克服身体健康问题的榜样。他21岁时被诊断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全身瘫痪,不能发音。现实对于他是残酷的,但是爱人的支持和他坚定的信念让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在病痛面前他没有放弃,并且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而他也突破了医生对他两年寿命的语言,改变了现实。
而“火箭男孩”HomerHickam,则是突破家人、周围环境影响的样板。在Homer生活的煤林小镇,男孩子长大之后除了踢美式足球取得奖学金去上大学,就只能做矿工开发当地的煤矿。而他看到苏联火箭升空后萌发了自己建造火箭的想法。虽然父亲反对、对他的研究不屑一顾,一心希望他赶快毕业去挖矿,但是在母亲的包容支持、伙伴们的共同协作、老师的鼓励指导以及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危险不断尝试的探索精神下,Homer和小伙伴们研发的土火箭最终成功升空了,飞了约六英里高!火箭成功升空时,父亲也终于被打动而理解支持儿子了。虽然Homer的火箭只飞了六英里,不能给美国的太空竞赛带来什么,但是他的探索和坚持梦想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坚持理想,突破现实的枷锁,改变周围人的看法,这是应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一种办法。再看开创了连体双胞胎分离手术的著名医师BenCarson,小时候在贫民窟长大的黑人男孩,八岁时遭遇父母离婚,由患有忧郁症的母亲一手带大。小学时他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成绩倒数而被老师、同学叫做傻瓜。并且由于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变得狂暴、脾气难以控制。谁会想到他以后竟会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医生!母亲一再地鼓励他,只要你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还给他安排了学习任务限制他的娱乐时间,要求他读书写读书报告等等。在母亲的管束下,不到一年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在班上名列前茅,在以白人为主的学校、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社会,他的成绩让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吃惊。虽然成绩进步让他距离做医生的理想靠近了一点,但他的狂暴脾气却仍是阻碍他前进的绊脚石。他也意识到他的未来取决于他做出的选择和他在生活中付出的努力,为了缩短与理想的差距,他决定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轻易发怒。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贫民窟的黑人小孩到成为世界闻名的外科医生,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不小,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信仰,他一步步走了过来,一步步走近了理想,是他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就了他的理想。
总而言之,我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可大可小,大可至为国家为社会,小可单纯地为家庭为个人,有理想才能有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理想要高于现实,是我们幻想的希望达到的美好状态;但理想也不能脱离现实,过于远大过于完美的理想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那样的理想只是空谈,而且永远实现不了的理想只会一再让自己受挫而丧失自信。理想与现实之间应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现实在脚下,踮一踮脚不够,跳一跳才能触摸到理想,这是我所认为的最佳距离。当拥有自己的理想时,我们是幸福的。当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生改变以致理想发生偏移时也不必过于担心,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想法自然会有变化,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理想就应该坚持。我们必须有自信,坚定不移地克服所有阻碍的困难,包括个人因素、现实条件、他人的影响,最终才能实现理想,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五篇:《理想距离我们有多远》理想距离我们有多远?
要谈理想,必定少不了现实,所以我们得先聊聊理想与现实这两个冤家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一。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容易对这种情况产生困惑。在现实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为实现既定的理想,要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要走出两个误区:
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是因为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把二者对了立起来。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告诫人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毋庸讳言,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少消极腐败等丑恶现象,对此不能视而不见。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怎么能因为看到这些东西,而对社会主义社会不满或失去信心呢?而且,这些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正是社会主义社会要努力克服的东西。应该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逃避现实,更不应把对这些东西的怨愤发泄到党和国家以及人
民群众身上。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应当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在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还有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有的学生在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自己也搞起腐败来,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还有的人由于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