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活如诗》
生活就是一首长诗,他看是平淡无奇,却又深刻无比,当看到诗的结尾时,方可知其义,也许有时候会觉得这首诗过长,觉得怨烦,不愿读下去,但我们出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读,而且是精读,一首诗可以读百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感触,但生活这首诗却只能读一遍,大多数人往往泛泛而读,到最后失去那些优美的诗句的时候,却会为自己当初不珍惜而悔恨,人生在世,应该什么都要体验一下,使生活这首诗能有更丰富的内容,生活可以选择普通,因为平凡中自有不平凡。生活也可以选择拼搏,因为拼搏是一种超越。
多少人曾怀揣伟大理想,而这些理想却总是无声无息的在岁月里蹉跎。多少人曾心怀大志,斗志昂扬,却又被生活慢慢抹灭。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当现实一次次把心中的希望变成失望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多少事情来拯救那份自信,那分逝去的青春年少呢?那时我们已经失去的太多太多。我们还能选择什么呢?那时就会更注重当初不够重视的东西,家庭,责任。
生活如诗,不需要有故事的结果,也没必要在意结果,只要曾经经历过,奋斗过,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呢?他的价值尽融入生活这首诗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撞得头破血流,当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岁月是,也可以聊以自慰了。我觉得理想是人活着最大的精神支柱,当人过半生,就算理想仍未实现,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我们变得成熟了,变得稳重了。也许生活就是一种锻炼,失败也就是生活的一种体验。
许多人都喜欢怀旧,只是有些人不愿说出来罢了。当每个人回忆起青春年少时,都会有很多感触和慨叹,也许是因为那些如诗般美丽的青春岁月已在不知不觉逝去,或者是惋惜当初的年少无知。无论怎样,这种回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青春是人生这首诗中最华丽,最真实的“语句”。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曾多少次在黑夜里偷偷哭泣,都不为人所知,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谁又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呢?生活虽然如诗,但却比诗更深刻。他既有美,也有他的痛。生活是一首峰回路转并不单调的诗。
生活如诗,他没有做作的文字,也没有夸张的语言,他所呈现出只有真实!所以我们也应该真诚的对待生活这首诗,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味百态人生!
篇二:《写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写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
——打油诗例说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有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诗歌流派,叫作打油诗。此类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上至饱学之士,下至无知之民均无阅读障碍,都可明了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都还能诌上几句,人人均可“打油”。然而,打油诗自问世以来,却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难望严肃、正统文学之项背。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打油诗着一个“俗”字。其实,有时“俗”到极至恰恰就是“雅”到极至,大俗便是大雅,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打油诗应该不算为过。
据说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是由一个叫张打油的书生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雪诗》应为打油诗的滥觞,全诗如下:“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抓住雪景特点来进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前两句由远及近,远处的江面被纷飞的大雪笼罩着,近处只剩下一口水井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四周茫茫一片,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之意境。后两句具体描写近前之物——狗:黄狗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白狗身上的积雪使它臃肿了许多。此诗一出,语惊世人,人们纷纷仿效此诗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给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油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而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人才之行的不平之气和愤懑之情,是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便是乐观旷达如苏东坡,也难免不流露出无奈之情,他在另一首打油诗中写道:“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
十。”几多苦涩,几多辛酸,都蕴含在这种荒唐的计算时间、寿命的方式之中,风趣幽默的背后自是含泪的微笑,诗人用打油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士不遇”的大主题。
有一被朝廷招安的海寇郑广,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快人快语,1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1
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此诗和唐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2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不蒙“强盗”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才是真正的强人。这两首诗同样都是以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打油诗既可言志,也可抒怀。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唐伯虎作诗以咏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种安于贫穷、闲适自乐的情怀,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的承继,但我们仍能从那个林中漫步的背影中读出落魄、失意的灵魂。张、吴两家为界墙之事争执起来,张家写信求在朝为官的张英3出面干预。张英得知后,写诗一首寄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豁达大度和明于事理,自然让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辈汗颜。于是,张、吴两家各向后退让三尺,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足见这首打油诗的魅力。
有两首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一首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尴尬处境;另一首是新嫁娘写的《逐客诗》:“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4。”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宾客不肯散去,让文才出众的新娘子赋诗。夜阑更深,新娘无奈,遂以诗代逐客之令,巧用双关之语,含蓄委婉,众人听罢乐不可支,轰然而散。
在新时期,人们也用这种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领导干部都下乡深入基层,但所作所为已大不相同,民间的打油诗给作了形象的描绘:五六十年代是“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七八十年代是“下乡坐吉普,小肚吃溜鼓。啥事都不办,一天三块五5。对比鲜明,高下自见。
打油诗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而后人必将会发挥、光大这一诗歌传统,使之步入文学大雅之殿堂。2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3张英,清代康熙年间任文华殿大学士。
4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春宵》,此系民间流传之误。
5一块五,是当时干部下乡的补贴款。
2
篇三:《写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写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有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诗歌流派,叫做打油诗。此类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上至饱学之士,下至无知之民均无阅读障碍,都可明了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都还能诌上几句,人人均可“打油”。然而,打油诗自问世以来,却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难望严肃、正统文学之项背。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打油诗着一个“俗”字。其实,有时“俗”到极至恰恰就是“雅”到极至,大俗便是大雅,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打油诗应该不算为过。
据说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是由一个叫张打油的书生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雪诗》应为打油诗的滥觞,全诗如下:“江上一笼统,并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抓住雪景特点来进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前两句由远及近,远处的江面被纷飞的大雪笼罩着,近处只剩下一口水井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四周茫茫一片。后两句具体描写近前之物——狗:黄狗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白狗身上的积雪使它臃肿了许多。此诗一出,语惊世人,人们纷纷仿效此诗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给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油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而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人才之行的不平之气和愤懑之情,是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便是乐观旷达如苏东坡,也流露出无奈之情,他在另一首打油诗中写道:“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几多苦涩,几多辛酸,都蕴含在这种荒唐的计算时间、寿命的方式之中,风趣幽默的背后自是含泪的微笑,诗人用打油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士不遇”的大主题。
有一被朝廷招安的海寇郑广,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那些不蒙“强盗”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才是真正的强人。这首诗以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打油诗既可言志,也可抒怀。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唐伯虎作诗以咏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种安于贫穷、闲适自乐的情怀,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的承继,但我们仍能从那个林中漫步的背影中读出落魄、失意的灵魂。张、吴两家为界墙之事争执起来,张家写信求在朝为官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出面干预。张英得知后,写诗一首寄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豁达大度和明于事理,自然让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辈汗颜。于是,张、吴两家各向后退让三尺,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足见这首打油诗的魅力。
有一首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这就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尴尬处境。
在新时期,人们也用这种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领导干部都下乡深入基层,但所作所为已大不相同,民间的打油诗给作了形象的描绘:五六十年代是“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七八十年代是“下乡坐吉普,小肚吃溜鼓。啥事都不办,一天三块五”。对比鲜明,高下自见。打油诗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而后人必将会发挥、光大这一诗歌传统,使之步入文学大雅之殿堂。
篇四:《青春是一首动人的诗》青春是一首动人的诗,虽然短小却浓缩了文字的精华,亦如青春浓缩了生命的精华。
——题记
思绪总是在心灵深处不经意地流淌,也习惯在宁静和寂寞中倾听灵魂的歌唱,青春是首永恒的赞歌,它就这样触动了我的心弦,于是化作一纸笺言——“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总是自然而然地把春天与青春相连。恰逢人间四月天,有着云淡风清的日子:春暖花开,流莺婉转,雨后的校园透着清爽的气息,微风中夹杂着泥土的香味,到处弥漫着希望的情愫,连呼吸都是新的芬芳。细数其中的一点一滴,每一抹都诠释着的青春的涵义。樱花·灿烂
校园里的晚樱从烂漫于枝头到飘落于地面,这是它生命的一个周期。当它在枝上肆意怒放、尽态极妍时,满枝的樱花就像漫天的云彩,绚烂得让人陶醉,我不禁感叹于它的美丽和激情,此时的它正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用自己火一样的激情和无限活力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不管且不管旁人的眼光和喉舌,只是为了给世界留下一个灿烂的身影。而当看到它消逝于枝头,那一片片花瓣随风飘落在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也终于明白了黛玉葬花时的感伤情怀,那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酸楚和爱怜。
美丽总是短暂的,当我们还独自沉醉其中的时候,它却早已悄然而逝,正如人生的青春就那么一溜而过。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我们唯有抓住每一天还年轻的日子,用满腔的热血去沸腾一个奇迹,让生命之花灼灼绽放,向世界播撒美丽与清香,不悔错过的阳光、不惧即到的风雨,尽心尽力直到最后,即便最后萼残瓣落,却也流芳不凋、光华烨烨,因为我们曾经灿烂过。是的,青春本该如此!阳光·向上
上午,图书馆,临窗而坐。一片一片摇响的阳光轻柔地抚摸着树的指尖。一抹绿芽唤醒了内心深处葱绿的树林与浓荫间的鸟鸣!室外,阳光明媚,放眼望去,一片青绿逼满了眼,连心情似乎也是绿的。当阳光洒落在叶片上时,那是一种极美的景致,叶片上星光点点,像跳跃的音符,奏着欢畅的歌。
阳光也是一种语言,诉说着温暖的情意。阳光下的生命是活力四射的,正如青年应该有着朝气蓬勃的面孔,有着灿烂明媚的笑容,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意志。
喜欢每天变换着属于自己“style”的装束;喜欢和一群朋友闲侃时放声的大笑;喜欢偶尔自恋一回,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喜欢无所事事地在稿纸上涂抹心情或是在键盘上敲出自己的文字;喜欢偶尔疯狂一次,去做一件想了很久却始终未能实施的事——我们不断在改变,在尝试和追求新的东西,让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期待。我想,这就是青春,有着一颗永不停息的心,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也许,在这个途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疑惑、失落和辛酸,但是我会告诉自己“我还年轻,我还有明天”,然后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穿过世事云烟,继续前行。湖水·平静
人,有时候是莫名其妙的,正如我。一日黄昏,突然想到学校周边的磁湖去看看,于是,一个人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向磁湖走去。磁湖就如一个温婉娴静的女子,在群山的怀抱中做着一个温柔的梦,它漾漾的柔波是那么的平静,只在微风过处,荡起粼粼细纹,阳光下的江面,晶莹万点。
千百年来,它这种坚持的温柔也曾感触过多少人的情怀,可要知道,多情的不是那湖,而是那赏湖的人!一直以来,我都渴望一种宁静的美,渴望闲庭信步,
听鸟语如花。在一个长背椅上悄然坐下,塞上耳塞,听着舒心的的音乐,随意地看着周围的风景:一群小鸟转瞬而过;一对母子快乐地踢着皮球,孩子清脆的笑声洒向天空;一条条柳枝在微风中摇曳着妙曼的身姿;一对情侣在草地上相依而坐,正喃喃私语着什么„„静看人间百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实,生活也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宁静淡然的心,在经历了太多的热闹和喧嚣之后,我们会自然地渴望平淡,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当我们能做到如此时,我想,我们的人生定是无比的惬意。春天,是一个梦想的季节。一粒种、一颗泪、一个容颜集成涓涓细流,在人心的长河里出发、流动——于是,我们仰望,我们祈祷,我们渴望飞翔,带着青春的梦„„
篇五:《常见思乡诗句》思乡的古诗词
1、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人生活百态的诗句}.
9、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故乡杏花【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5、江外思乡【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6、远望【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7、和三乡诗【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8、乡思【唐】薛涛
1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9、登逍遥楼【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20、渭上思归【孟郊】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柀δ喜ā?br>
21、吐蕃别馆月夜【吕温】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22、宿云梦馆【欧阳修】{人生活百态的诗句}.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2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4、赠吴之山【王间】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25客中夜生【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2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8、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9、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0、长相思【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