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中作文关注社会,体味人生——生活的积累知识精讲》
高中作文关注社会,体味人生——生活的积累知识精讲
一.本周教学内容:
关注社会,体味人生
——生活的积累
引导学生用心关注社会,体味生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要睁开眼睛,主动追求感受的独特性,写出内容较为深刻的文章。
(一)主动擦亮眼睛,撷取生活的浪花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写作文也是如此。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下功夫,写出来的文章,不可能真正的打动人。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只要你积极观察社会,仔细体味生活,那么,你的笔下就会有生活的活水流淌,就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身在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经常见到有学生在写作文时,却是眉头紧锁,绞尽脑汁,无话可说,无文可作。为什么呢?写作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能够灵敏捕捉的心。没有关注社会,体味人生的主动的积极的意识,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所以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写作文的同学,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如果你能够主动地多感受、多观察,多积累,你的审美感受就会愈来愈多,你的眼光就会越来越独到,你便会产生无法抑制的写作冲动,也就能写出美文佳作了。
以上主要是谈一个意识问题。那么该如何去观察并体味生活呢?
(二)细心观察、体味生活
1.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认真观察,材料就入目、入耳、入心。
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说过:“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鲁迅先生所说的“留心”、“多看看”就是观察。观察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一个人、一种事物、一个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掌握。
作为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例如: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这里的描写调动了各种感官,写得酣畅淋漓。如果让同学们来写,很可能就变成了:三拳把镇关西打得脑浆迸裂,死了。
一般来讲,学生写作文,调动的往往是单一的视觉印象,而对于多种感官的换角度运用,缺乏足够的意识。
2.观察忌笼统,忌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
“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是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的经验之谈。对描写的对象不能只看整体,要善于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写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细节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爬上月台很不容易,这个情景,正因为拆开来看,一步一步地写,所以材料十分具体而感人。先写“用两手攀着上面”,再说“两脚再向上缩”、又写道“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如果不拆开来看,不把这些细节收入眼底,就不可能有如此感人、具体、生动的材料。因此,“拆解动作”是观察中的重要方法。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要求初学写作的莫泊桑,“首先要练练你的眼睛”,要把眼睛练得明亮,把耳朵练得敏锐。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无数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学习写作的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当然应借鉴这些经验,锻炼观察的本领,兴味盎然的从生活中汲取材料。
3.要善于进行由“形”到“神”的思考
鳄鱼的眼泪张铎
“鳄鱼的眼泪”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假慈悲。当然,这是有事实根据的。据科学家解释鳄鱼流的眼泪只是其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鳄鱼并没有感情。可是事实完全如此吗?却也不然。
我市的一个公园近期开办了一个动物展。这动物展将向人们展出一些平常听说却见不到的动物。
所谓好奇心人皆有之,本人亦不例外。
到了动物园,才发现珍稀动物倒是有的,只是都装在了一些大的玻璃罩子里。
陡然我发现前面正展出着一条鳄鱼。“鳄鱼的眼泪”这句话我当然听过,所以我对它更加好奇。
走近了,我才发现鳄鱼是一动不动的待在那里,嘴微微的张着,静静的,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活着的气息。
这时,旁边围观的人似乎也有些烦了,叫着、嚷着,有的人甚至用手粗鲁地敲着玻璃。但是鳄鱼依然没有一丝挪动,仿佛一座真实的雕塑。
“他妈的,原来是死的,骗谁呀?”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骂道。
不,它动了。在那瞬间,我分明发现它的眼睛微微的睁了一下。但是,它并没有动。它在干什么?
它在想东西吗?
它是在想灰暗的过去还是光明的未来?
它会想念它的老家么?或者这就是它的老家?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不会有人知道。过去,不;现在,不;未来也不。{体味人生作文}.
想到这儿,我禁不住有些怜悯它了。
突然,我发现它那稍显悲哀的眼神好像在看着我。难道它知道我在怜悯它么?
瞬间,我像被震了一下,天啊,那是什么?鳄鱼的眼睛旁流出了一滴晶莹的,仿佛水晶一般的东西。噢,那是鳄鱼的眼泪呀。就在这一瞬间,什么古代的俗语呀,什么科学的解释呀,统统的被我抛于脑后。我张大了嘴想说其实它是活的,鳄鱼是有感情的。可是我又说不出口,因为这滴晶莹的泪已代表了一切。在这里再多再精彩的语言也是多余的。
于是我只是静静的站着,一动不动的读着这水晶一般的泪。我想这大概是得用我一生才
能读懂的吧。
4.要善于进行由“事”到“理”的揣摩
如何从自然现象、生活琐事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如何从稍纵即逝的心灵震颤中发掘深邃的哲理?要有追根求源的探索精神。紧紧抓住引起心灵震颤的事物与现象,进而探求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原因,层层分析,犹如剥笋,直到露出笋心。
一次性木筷在我国使用可够普遍的,甭说大的饭店酒楼,就连路边的小吃店,单位的食堂,现在都用这“卫生筷”了。为什么要用这东西?一是省事,用完了就扔,用不着再洗、再消毒;二是“卫生”——人家全名就叫“一次性卫生筷”!不过,省事是真,这“卫生”二字可就不保险了。有些卫生筷,质量特差,带着毛刺不说,一掰就折,甚至有些发霉。厂家生产就没有“消毒”一说,饭店进货后,成捆地往墙角地下一堆,需要时拿出来就用。卫生根本就没有保障。
一次性木筷是日本人发明的,可日本人用的这种筷子,从不自己生产,全靠进口。造这种木筷,主要用桦木和杨木,日本人用完筷子之后,还要回收,再用来造纸,这等于是免费获得极好的造纸原料,他们这样造出的纸,卖的钱比买筷子的钱还要多。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日本人的精明就体现在这里。
而我国却缺乏这种意识。日本国的森林覆盖率是65%,而我国的只有13%。我国每年向日本出口一次性木筷达150亿双之多。我国生产这种木筷的工厂已超过1000家,每年生产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这个166万立方米,相当于首都北京全部的森林储备量。而且,我们国内的这种木筷是从不回收的,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次性”!和日本人相比,我们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实在是太差了!单从一次性木筷的生产和使用,就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危机,保护环境的危机。我国境内发大洪水,跟森林的被砍盗伐有直接关系,和生产一次性木筷有很大关系。所以,国家应该立法,禁止生产一次性木筷。最起码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用一次性木筷的危害,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大家看,从生活中一个不大被人注意的现象入手,思考出了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大问题,
提出了很值得重视的主张,这就很像是一个“思想者”了。
通览历年来的高考作文,无一不是围绕“社会、人生、自我”命题。你要想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有高人一头的见识。学生作文若能发表真知灼见,就能让文章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
多观察、多思考,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的必经之路。真正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一些别人不关心、不注意的事,便也能从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甚至可以发现哲理性的东西,有了这
样的发现,写文章就不难了。{体味人生作文}.
5.要善于进行由“此”到“彼”的联想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现实中有无类似的现象?人生之中有无类似的经历?与人生有无相似之处?层层设问,也许就能得到启迪。
冰心的《笑》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由此及彼的典范之作。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了。
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有限,因而,除了观察自己的所见、所闻外,还要注意主动寻觅。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他告诉我们老百姓当中必有可采集的有价值的写作材料。《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他曾背着席子到乡间道路旁边摆设茶摊,遇到野老村夫,便请他们说古道今,讲述各种故事,他一边听,一边记录,广为采撷。老舍先生创作《骆驼祥子》时就是花许多功夫去寻觅有关素材。他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说:“记得在民国二十三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者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趁着军队转移之际,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来。„„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十分明白,单凭这故事的心核是不可能写成小说的,于是,老舍先生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寻觅有关人力车夫的各种材料,不仅自己搜集,而且请朋友了解、记述。由于材料十分丰厚,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
有人说:中学生生活圈子很窄,哪会观察出什么名堂?其实不然,不要说观察校外的大千世界了,就是学校生活的某一丁点,只要用眼用耳用心,也会取得极其有趣的活泼的材料。
同时,应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开阔视野。趁假日之闲、课余空隙,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可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作业:
1.请关注你生活的环境,写一篇文章,注意写出有特色的地方。
2.假期或者双休日中,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你如何看这种现象?
3.就一次性木筷的现象,发表你的观点,写成一篇文章。{体味人生作文}.
参照标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也就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篇二:《体味诗意人生(800字)作文》精选作文:体味诗意人生(800字)作文
《繁星春水》我轻轻地念着这本书的书名。这书名真好,赋有无限诗意,又包含了一种柔美的感觉,给人无限遐想。翻开书页,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这本是冰心奶奶的着作,里面是一首又一首的诗歌,看惯了白话文小说的我,忽然看诗歌,真有些不习惯,本以为会无聊到极点,没想到是那么有趣、有内涵,一字一句都动人心弦,每首诗都令人深思,整本书更是智慧无穷。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如此宝贵,让人回忆,我们应当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冰心奶奶亦是如此。童年是一朵花儿,芳香四溢;童年是一道彩虹,绚丽夺目;童年是一杯咖啡,甘苦交织;童年是一场梦,五彩缤纷但又转瞬即逝&&用心体会,童年是快乐的也是难忘的,它带来了欢乐与泪水,时间飞逝,我们千万不要丢掉童年时的纯真与善良。光阴难道就这般过去吗?除却飘渺的思想之外,一事无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快如飞箭,时间老从不等人,大家拥有的时间同样多,可到头来人脉的成果却不是大同小异,而是天壤之别。一小部分人抓紧分分秒秒,勤学苦读,最终学业有成。而另一大部分人整日游手好闲,混混日子,大半年过去了还是一切如零。定下心来,自己问一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把握、利用好时间?光阴怎么能这样过去!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凡事不能只收不做,脑海中浮想翩翩,嘴上夸夸其谈,却迟迟不见动手,那一点用都没有,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什么还等于零。所以,我要说到做到,大可以先做再说,才万无一失。人生就是下如此,从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万千事情要去做,《繁星春水》就与《智慧背囊》一样,给人启示,教人生活,这是冰心奶奶的心血,她告诉了我们,人该如何度过一生,诗歌短小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品读经典诗歌,体味诗意人生。江苏常州金坛市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一:周悦妮
篇一:自主阅读,还学生诗意人生
自主阅读,还学生诗意人生
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
了几个来回,凝神思考,熏陶渐染,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了。比如,我在执教鲁迅小说《祝福》时,就有学生敏锐地发现了其他学生忽视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祥林嫂后来不是嫁给贺老六并给他生了个儿子吗?为什么鲁镇的人们还称她为祥林嫂,而不称她为贺六嫂?”而其他同学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祥林嫂再嫁的事实得不到鲁镇人们的承认,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教条已经毒化了鲁镇所有的人。
当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并不等于听之任之,教师袖手不管。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完全成熟,其理解和认识水平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他们容易对“个性化”做出孤立的、片面的理解。为展示“个性”,学生喜欢挖空心思去寻找所谓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读《红楼梦》说贾宝玉是一纯粹的花花公子,读《边城》说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示的是湘西世界的愚昧落后,读《陈情表》说李密故意矫情、欲擒故纵等。这些观点或脱离时代、哗众取宠,或游离文本、断章取义,或漫无目标、不知所云,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阅读。因此,在阅读实践中对于某些明显错误的看法,教师在表扬其踊跃发言精神之后,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纠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启发学生自我纠错,而不当即予以否定。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阅读由于是一种见
仁见智的审美活动,所以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时,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人总能从中获得不同的美感和启迪。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应试背景下的“先入为主、求深求透、过程划一、答案预设”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严重违背自主化阅读原则的。我们常常看到,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费神费力地讲解,字词句篇无所不包,生怕遗漏一点而成为“历史的罪人”。即算有开明一点的互动课堂,也是“主题预先提示,答案预先设计,标准主题,标准答案”。尤其在多媒体被广泛用于课堂的今天,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负责”的老师们早已把问题的答案写在了后面的幻灯片上。如果课堂“生成”的东西离“预设”太远,教师会感到难以自圆其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无法拥有“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他们担心自己的理解与等会儿老师给出的答案相去太远,因而不愿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不敢独
立自主地发表见解,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化体验。长此以往,学生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变得兴趣全无。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让他们思维的大潮“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智慧之花竞相开放。
我多次执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笔者
所谓研究性阅读方法,就是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化阅读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主观的、个体的、独立的钻研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体会发现,体验创造,以此培养探究精神和求知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