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扰人类数千年来的社会问题,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中国古代从来就不缺乏关于诚信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同样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晋文公,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言不信者,行不果”“民无信不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关于诚信的思想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