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500字【第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书中《勤奋好学》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一、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二、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1、“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2、“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3、“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八大内容: 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价值。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2、精髓是以义制利,人为人的价值应以道义为重,升华为“义以道生”的人生观。3、崇尚律己修身,这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虚心、谈泊、大度。4、精忠报国。5、仁爱孝梯。6、诚信好礼。7、天下为公。8、自强不息。 四、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勤劳勇敢、扶危济困、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孝行天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汇编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明志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自强 3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5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诚信 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仁厚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贵和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9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9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9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好学 1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3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1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勤俭 14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4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5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5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中华传统美德之廉 逸夫小学:于秀娟一、导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它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称人生八德,人生八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代代言传身教,流传至今。在今天的国学大学堂中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之廉。板书。 廉洁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廉之人流芳千古,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歌颂。廉洁就如同莲藕,虽置身于淤泥,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开出圣洁的莲花。 二、讲解“廉” 1、“廉”的本意是指器物的梭角和堂前的边角,因为有梭角,所以不易触犯,有边角,则方正不斜。“廉”用于人则指正直,不贪暴,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2、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即开始倡廉。西周时,周王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项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廉政建设成为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到了明清两代,英明的君主更是煞费苦心地给众官吏们树立清官典型,做到“廉以立志,廉以律己”。中国历代的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清廉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晏婴尚俭拒新车”“吴隐之笑饮贪泉”“狄仁杰廉明断案”“于成龙骑驴赴任”„„这些都是清正廉洁的率先垂范的典型。 “廉“是历代思想家政治思想的主张,如墨子主张;“贫则见廉,富则见义”(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庄子主张“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管仲主张“智以招请,廉以摽人。: 那么儒家大师孔子是怎样说廉的呢? 介绍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晚年,从未停止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周礼,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成为君子,担负起济世的重任。同时,孔子也将廉政的思想教化给弟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人同样继承了孔子的廉政思想。 (一)孔子说廉之一:政者,正也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意谓做官,就是首先端正自己,你自己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 他认为国家的管理者行得端、做得正,人民就有了方向,也跟着正道直行。如果管理者心术不正、行事不正,百姓怎么能遵守秩序和法律,怎么能正道直行?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心里没鬼,说话办事方显浩然之气,自然有人愿意服从。不正,心里总是有鬼,说话办事老让人觉得贼头贼脑,岂能让人心服口服? (二)孔子说廉: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意思是不要图快,不要贪占小利益。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占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孔子曾告诫为官者:“好见小利,妨于政。”他认为:“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意谓关心小事以致损害大事,灾祸就必定降临到他身上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因为利益有如此大的诱惑,孔子才告诫我们不可因利而误入歧途。 俗话说“吃亏者常在,能忍者自安。”“记住,永远不要贪占别人的便宜。”一个人琢磨着怎样才能更好地占便宜的时候,也一定是他要开始吃大亏的时候。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叫贪小便宜吃大亏。 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占过别人的便宜呢?以后要怎样做呢? 故事分享 田母拒贿教子 田稷子在战国时代齐宣王驾下为相。离职回乡时,拿出百镒黄金孝敬母亲。其母问何处而来,田稷子说是别人送的。母亲说:“象你这样处理官事,不是我所希望的。皇上让你做官,给你很高的俸禄,你就应一心为国,把正经事做好。一个人做了官,只有忠于职守,廉洁公正,才能取信于民,自己也才能避免灾祸。可你呢„„”田稷子说:“我这样做,全是为了孝敬母亲呀!”母亲更生气了,伤心地说:“做相不忠,和做儿子不孝一样。不忠的官员,民众怨恨;不孝的儿子,为母也不能要。” 汉羊续、以功臣后。累官太守。清介自持。府丞尝献生鱼。续受而悬之。丞又进。续乃出前鱼示之。以杜其意。灵帝欲拜续为太尉。时进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三万。续乃举缊袍示之。曰、臣之所有。惟此而已。 鲁公仪休以嗜鱼故。而不受客之鱼。已为美谈矣。乃羊续竟悬鱼。而俟其复进以示之。于人不伤感情。于己不失清节。且可杜绝人之复进。一举而数善备焉。今之不得已而受人馈者。盍仿羊续行之。 汉朝时候。有一个姓羊名叫续的人。是功臣的后代。屡次做了太守官。可是廉洁的很。有一次、他的下属官。送一尾生鱼来给他。羊续受了。就把这条鱼挂了起来。第二次、那个人又拿一尾生鱼送进来给他。羊续就拿出前次挂着的一条鱼、给那个人看。表示自己不要人家的东西。并且杜绝那个人的意。灵帝要叫羊续做太尉官。这时候、凡是升官到三公位子的。都要送给东园衙门里的礼钱三万。羊续因为没有钱。就把自己穿着的一件破旧的布棉袍子。举了起来。说道。做臣子的所有物件。只有这个东西吧了。 羊续悬鱼是成语,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三)孟子说廉: 在孟子的思想中,廉的主张从他提倡为人俭朴中体现出来。 “孟子日:‘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这君,惟恐不顺焉,恶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离娄上》)(恭敬别人的人不侮辱怠慢别人,清廉节俭的人不去掠夺他人。喜欢侮辱掠夺他人的君王,唯恐别人不顺从他的欲望,哪里能做到恭敬、节俭呢?恭敬、清廉节俭怎么可以用声音和笑貌来做到呢?) 孟子主张人要有羞耻之心,如果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耻辱人有羞耻之心,正事人走向廉耻的开始。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人 不能没有羞耻之心,没有羞耻心的耻辱,是真正的耻辱。) (四)庄子说廉: “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廉”就是取利必须顾及他人,绝不能把自己利益的获取建立在他人的痛勘苦之上,那种为了自己的享受而让别人遭受痛苦的行为是完全违背“廉”的要求的。 在庄子看来,当今社会之所以会出现混乱不堪,纷争不休的局面,就是因为一些人贪得无厌的缘故。 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贪得无厌的事例呢? (五)荀子说廉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嚼,乡乡而饱已矣。”(《荀子荣辱》) (人的本性原来就是小人,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没有法的约束,就会只看到利益。人的本性原来就是小人,又碰到混乱动荡的年代,,接受了败坏的习俗,这就小上加小,从混乱中得到混乱。君子如果得不到势力来统御他们,就没有办法开导他们的内心,现在的人都只知道满足口腹的欲望,哪里还知道什么礼仪道义?哪里知道什么推辞谦让?哪里知道什么是清廉耻辱、大道的局部与整体?也只知道嘴巴不停的咀嚼,津津有味的吃个饱罢了) 荀子认为,有无廉耻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而人无廉耻是人唯利是图的结果。人一旦如此,就不可能知书达理,也谈不上知廉耻。 两千五百年前,管子就把“礼义廉耻”作为一个国家立国的根基:“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故事分享: 桴鼓不鸣董少平——小记东汉清官董宣 东汉光武年间,有一位颇有名望的清官,姓董名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他不阿权贵,为官清廉, 执法如山,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传颂。汉光武帝刘秀年间,居住在京城洛阳的皇亲国戚,骄奢淫逸,专横跋扈,连他们的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京城百姓敢怒不敢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光武帝特召董少平为洛阳令,以约束皇亲权贵们的不法行为。董宣到任不久,有人向他控告: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的心腹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后躲藏在公主府中。董宣闻讯,即派衙役在公主府第附近秘密监视,以伺机捉拿杀人恶奴。一日,湖阳公主乘车外出,杀人恶奴依然洋洋得意地陪乘。董宣立刻率领衙役守候在公主必经之地夏门亭。当湖阳公主的车马驶近时,早已“恭候”此处的董宣拔刀挡住公主的去路,厉声斥责公主不该目无国法,窝藏、庇护杀人恶奴。同时喝令恶奴滚下车来,并就地将其斩首正法。湖阳公主何曾受过这等屈辱,随即掉转车头,直奔皇宫,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面之词,勃然大怒,发誓要用竹鞭把董宣打死,为姐姐出气。董宣处决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便做好了殉法的准备。他奉诏进宫时,泰然自若,还未等光武帝刘秀开口,便正义凛然地说:“我请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责问: “你胆敢当众侮辱公主,还有什么话可讲?”董宣从容不迫地答道:“皇上靠施行仁德、除暴安良才复兴了汉朝,可如今却纵容公主庇护杀人恶奴,陛下还凭什么去治理天下?臣一入仕途就只知依法办事,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说罢,便一头向殿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见状,即令宦官上前拉住董宣,并声称只要向公主磕头赔罪就可免其一死。可是,董宣却双手撑地,宁死也不低头。好在光武帝是个较为开明的君主,最后还是让侍臣将董宣搀扶回去,并赏他30万钱,以示安慰和褒奖。但董宣分文未留,全部分发给了下属官员和百姓。董宣74岁那年病逝于任上。光武帝派的使者前去吊唁,见只有一条布被单覆盖在董宣的遗体上,家中只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意即破车一辆)”。光武帝刘秀闻奏后感伤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于是,以大夫的礼节厚葬了董宣。董宣一生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狠狠打击了不法豪强和恶奴。百姓称颂道:“桴鼓不鸣董少平。”(注:桴鼓是古代官衙前的警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时,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 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才能甘于淡泊的生活,做到廉洁自律。板书:廉洁自律。 晏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晏婴才华出众严于自律。很受齐国国君赏识。《晏子春秋》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他虽位高权重,但生活极为俭仆,从不搞特殊,他的住房低矮简聘,环境又差,齐国国君,要为他另盖新房,被他婉言拒绝了。齐景公看劝不动他,就趁他出使鲁国期间。为他扩建了住房,他回来后,停车在郊外,不肯进城回家。景公无奈,只得恢复住房原貌晏婴才肯回家。 晏婴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影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仿效,其结果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到那时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 三、怎样做到“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都曾探索过从政为官之道,清正廉洁为大家所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想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即其身要正、心存百姓、清廉自守。 子路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正人要先正己。子路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自己言行正当,那么不下命令,百姓也会听从;如果自己言行不当,那么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的。《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强调为官者要以身作则。 举例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王侯将相和一些杰出人物都很注意修身立德,心存百姓,从而达到国家治,天下平。唐太宗李世民就把自己比作舟,百姓比作水,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他非常重视百姓。他曾对群臣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意思是说作为国君,首先要心存百姓,如果靠损害百姓的利益去满足自身,就如同割自己腿上的 肉去填肚子,肚子饱了,自己也死掉了。正是由于唐太宗能正身、心存百姓,所以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张伯行为民请命,控告顶头上司,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记得有一句台词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白薯”。也说明了只要当官,就必须心存百姓,为百姓作主。 歌曲《百姓心中有了你》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21世纪中国的主人。要想当好这个主人,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敢于向一切不良倾向做斗争。 我们祖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个极其清廉的人。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堪称廉洁奉公。板书:廉洁奉公 廉政格言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谦而贵。 志不可无,傲不可有,财不可贪,欲不可纵。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公正。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欲毁名节。 俭以廉为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怎样做到廉洁呢? 清正廉洁:不能替别的同学做作业,收取劳务费 勤俭节约:少乱花钱买不需要的东西,少买零食,学习用品能用就别再买新的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把正直、无私、廉洁清明、严于自律这样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出示课件)。 清廉正直廉洁奉公廉明公正公正廉明公正廉洁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4.精忠报国:“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应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工作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使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困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仍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只要国家仍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也一直未改变,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祖国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个人创造的业绩和成果需要得到祖国的评价和认可。 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 6修己慎独:“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可见慎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在上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的强大。 7.见利思义:“义”指义气,正义。自古以来“舍身取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的屈原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文天祥曾吟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诠释了“舍生取义,死而无憾”的人生态度。 8.勤俭廉政: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白居易曾怒打行贿人,而朱元璋更是体恤群众从而每天“四菜一汤”,不铺张浪费。只有这样的君主,这样的臣子才会有所作为,并被后人牢记。 9.笃实宽厚:“笃实”即为忠诚老实。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宽厚”即为待人宽宏大量。李世民不仅以史为鉴,还宽厚待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名被后人称赞的明君。 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都是以坚毅、勇毅为基础和前提的。 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美德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它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 1.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但是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运用传统美德,尤其是仁爱、谦和、好礼等美德。只有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2.大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学生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 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青年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用传统文化加以引导纠正,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3.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在春秋初期,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春秋末,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在汉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 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人,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了批判继承,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分别在不同时期提到了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相关问题。毛泽东曾提出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曾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一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战略目标。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仁、义、礼、智、信”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起初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中国人向来 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关于“信”,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大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 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儒家思想 众所周知,道家、儒家、佛家在中国思想史的舞台上都实现过辉煌,但是,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称儒家道德为中国道德。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 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孟子·告子》篇写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是我自身独有的,并不是外界给我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本质和品德。孟子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 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优秀道德品质。强调“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因民之利而利之”这是一种值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把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尤其发挥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一代新人。针对青少年学 生,首先,坚持“以义统利”,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其次,坚持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然后,坚持“仁爱”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最后,坚持如何做人的社会基本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有利于优良品格的塑造。 1、任福全吴德义左守秋.《中国德智思想与政治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程凯华.《中华传统美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许建良.《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 “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 2.谦和好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中华民族母德之一。 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 3.诚信知报 中国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与”信“的品德。”“诚”即真实无妄,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4.精忠爱国 “大节” 5.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由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关乎每个家族成员,因此要求把维护家族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其基本精神就是一个“公”字。 6.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 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中国传统伦理深信,人性中具备了道德的一切要素与可能,因而“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 7.见利思义 8.勤俭廉正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