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桥中学 鲁 勇
【摘 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用;语文教学;投入
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决定了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另一位资深行家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教学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学生意兴盎然地学习,就能更确切地把握作者撰文时的情感,那么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在教《〈指南录〉后序》一文时,若能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必然会对作者连用十八个“死”以酣畅淋漓对抒发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感产生更深刻、更具体的体验,并顺理成章地激发调动学生对作品内容及思想意义的求知欲望。
二、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才能“夺于胆心”(王充《论衡》)。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寻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到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能理解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特级教师高润华在讲《背影》时,进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付吃力攀越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情感,有力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卢梭说:“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们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1]。”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世界观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自己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全体学生的情感,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受到正确的世界观、思想观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学习《小石潭记》、《六国论》、《石钟山记》,要激活学生情感,让他们满怀激情地领悟我国优
秀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以及丰富的哲理;学习《岳阳楼记》、《屈原》、《谈骨气》,要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憾动,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但是,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由于受苏联的影响较深,因而在实践中常常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活动加以研究,对意向活动研究则相对薄弱。把教学过程归结为单纯的认知过程,教学论只研究过程、目的、原则、课程方法等,主体论只研究学生、教师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等,基本忽视情感因素。“人的思维一开始就与情绪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从未完全消失[1]”。传统的教学论虽然也指出过情感的作用,但它是把情感看作认知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看作与认知能力相平行的心理能力,更没有把它纳入教学的范畴而予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情感几乎不在考虑之列。为了应试,教师总是把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划分得细而又细:文学常识、字词章句、语法知识、阅读理解等,仿佛都成了一个个泥塑木雕,仅仅是作为一些知识让学生记住,甚至连最具感情色彩的作文,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教师大谈这种写法,那种结构,却很少触及到作文的灵魂——内容。脱离了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仿佛只剩下一些字词、语法在无力地呻吟。教学中教师冷漠地教,学生冷漠地学,不仅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很不平衡,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现象与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一、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色彩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2]。”
如何使语言具有情感呢?方法大致有四:一是要重视朗读教学。文质兼美的课文用普通话来读,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去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和渗透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又如有位教师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中的“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教师满怀激情,读得慷慨激昂,很好地传出作者的义愤之情,使学生受到感染,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悲愤之中。朗读吟咏,便于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渲染的作用。二是教学用语要词汇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学语言尤该有文,否则不能传授进学生的耳中心中脑中。教学言语不应当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让风过耳而不能入耳。入耳是前提,入心入脑才是教学语言的最终目的。入心是指听起来心理舒服,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入脑指的是记住老师的话,老师讲的知识全如刀刻一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词汇贪乏,内容干瘪,使学生埋怨语文课是“老牛拉破车”,一切重复了又重复。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自己的语言,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语言内容的充实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因为这些内容学生通过阅读都已知道,教师适当旁征博引,举一些新鲜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有幽默风趣的口语。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口语能一行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 。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老师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其较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故乡》一课,在学生争论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谁埋的时,十分风趣的说:“这个问题是个历史悬案!”当一个学生说鲁迅所以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时,他幽默地说:“好啊,他考虑问题可真广,还考虑到了妇女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高级!”钱梦龙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的、积极的。因为他善于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四是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如果我们脱离开沟通过程的非口头手段,沟通过程将是不完全的[1]。”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如有位老师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江三峡》“战斗—航进—穿过黑暗,走向黎明”这一比较抽象的主题时,就借助象征性的动作、手势向前冲出去,作吊然、奋进、猛烈之态,给学生一种勇往直前的浩大气魄。特级教师斯霞就非常讲究用非语言艺术传达感情。她上课时,讲到愉快之处就面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则情绪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则表情凄苦、声音低沉。因而她的课生动有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影”,常常是课已尽而意未绝。身势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也使学生从教师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若做到以上几点,教师的语言就具有了吸引力,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热情,使语文不再是枯燥的字词,而是一“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灌注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的讲析津津乐道,青睐有加,却忽略了内容当中所隐含的“情”字。文章无情不可谓文,哪怕结构如何完整,技法如何巧妙,形式如何优美。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体味,悉心去探究,即使是一字一词一句,也会“窥一斑而知全貌”。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介绍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分析,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所以我们在讲《涉江》时,别忘了对屈原崇高爱国情操的礼赞;讲《梦游天老吟留别》时,不能忘记对“斗酒诗百高亢、热情、奔放。同时还找了陕北民歌磁带,放给学生听,让他们在歌声中体会民歌的特点,使整堂课活了起来,《回延安》的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灵中升腾定位。
三、教学活动应注重情感投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才能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情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收吸纳,那是没有效果的。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有自己的审美观和褒贬取向。高明的语文教师总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倾注情感学习,以期收到极佳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交谈、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在讲授小说、戏剧作品时,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如江志华老师在讲析小说《孔乙己》时,要求三个男生分别扮演“我”、“掌柜”、“ 孔乙己”,有表情朗读,并辅以适当的动作和眼神,结果很成功。“我”的善良诚实,掌柜的势利冷酷,孔乙己的迂腐穷酸,更深刻地烙印在学生心中。在讲读、赏析抒情散文和诗词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饱含感情地去思考、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和外界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有机地结合,创造一些生动、鲜明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画面,并多让学生饱含情感地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只有当教师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切实得到提高。教师只有在长期的积极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才能使学生收益非浅,也才能真正与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接轨。
作文评价无疑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很显然,新课标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情感与写作能力的双向发展及评价。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理念,重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的评价模式、评价标准及评价语言,从而科学有效地从实质上提高高中生的写作交流水平。
一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理念
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中,教师几乎包办了每一①态度认真负责,情感真挚;②对生活和社会多角度地观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③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方面积累材料,既有感而发又具备科学理性的精神;④力求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这些标准不再仅仅注重写作的能力和结果,而是同样注重写作的态度与历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功底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标准。对那些基础扎实,表达和交流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在“个性”“创意”“想象力”等方面提高要求,让他们能更丰富更自由的表达思想,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有意识地培养理性的创造性思维;对基础一般,交流表达能力中等的学生则仍然要注重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多积累课内课外的素材,在尽可能多的阅读和领悟中提高文学素养,把平常的观察和积累转化为自己思想里的一部分,结合更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语言表达欠缺的少部分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这些学生绝非一无是处,有的喜欢偏离主题但能表露真情实感,有的立意太浅显但能写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如果老师能够放低要求,诚恳地把他们的优缺点点出来,毫不吝啬对他们的指引和关心,相信这个群体一定会在这种无声的关爱中逐渐进步。
教师评价标准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心态和效果,执教者应把这种新的评价标准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写作和评价意识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心理历程的关注,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更加主动认真地用心写作,同时也更有责任感地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不断地适应与实践中提高。
三 力求评价语言的多彩性
作文的评价语言无异于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一次心灵的沟通和互动,一次技巧和经验的传达与交流。因此,力求评价语言的多彩性也是提高作文评价实效的举措之一。
评价语言的多彩性主要包括文学性、人文性、丰富性。(一)文学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作为文学的传道者,其语言本身就应该体现一定的文学规范和素养,在作文评价时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严谨而不失大气,客观而不失精辟,给学生做出典范,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魅力,感受到文学的光辉;(二)人文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人文关怀。每一位学生在写作中都付出了努力和思考,他们首先希望得到对这一点的肯定,然后才是公正客观的评价。教师通过评语传达对这些期望的反馈无疑是对写作者的尊重和理解。多发现闪光点,多加以鼓励,把评价当做一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情感上的真诚交谈而不是简单的评判,这种出发点使写作者更易接受。(三)丰富性。学生最反感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套语,教师应率先让评语丰富起来。多一些轻松和幽默,少一些沉闷和枯燥;放宽视角多一些切入点,让评语有层次有力度;不时变换一下评语样式,多做旁批旁注,给出个性化的具体可感的建议。
多彩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意品味、乐意接受,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写作和评价兴趣。
结 语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也是师生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改变高耗低效的局面,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作文评价的改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更多的宝贵经验促进作文教学的整体前进!
张华艳
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吴玉琴
摘要:随着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人才的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视。而就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现状来看,对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情感研究,显然存在着明显不足。没有将培养人才情感因素纳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当中去。因此,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有必要对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作用问题作深入探讨,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字:教师情感课堂教学人才培养
一般的课堂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同时采用一定的方式将专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我们评价教师也主要以其教授知识的数量(是否完成教学计划)、质量(概念、定理是否准确)以及技巧(是否娴熟)来取舍的。而随着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三维达成度中,情感体验被认为是高层次目标。在国内外对影响人才质量两大因素,智商(IQ)和情商(EQ)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仅有高智商是不够的,应该是在智商(IQ)和情商(EQ)都得到和谐发展才是优秀的人才。所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视。而就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现状来看,对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情感研究,显然存在着明显不足。没有将培养人才情感因素
纳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当中去,没有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①因此,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在急待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人才培养速度,迎接世界挑战的今天,有必要对教师情感在教学中作用问题作深入探讨,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有价值的。
一、教师情感素质的内涵及其教育学意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感染功能。人们之间感情沟通正是由于情感的易感性功能才能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二是调节和激励功能。积极的情感激励着人们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独创。早在1961年,美国巴尔教授经过综合研究指出,优良教师素质包括15项:活泼快乐,会体恤他人,能与人合作,可靠,情绪稳定,有职业道德,说话交谈富有表情,不固执,坚强有力的形象,有判断力,机警,客观,有吸引力,
②有活力,有学者风味。这说明优良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必备的智力、
知识和能力,更要具备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的良好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日本学者上武正二调查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4588名学生,他们喜欢教师的前19项品质是:教育热情,教学易懂,①陈丽媛《论情感教学原则的可行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4期116页②吴娟《中小学人文学科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百度网2006-8-2
开朗,公开,理解学生,亲切,平易近人,有趣,不发脾气,幽默,直爽,与学生一起活动,活泼,擅长运动,多与同学讲话,有学问,言语明了,健谈,疼爱学生。③这些品质不仅大多属于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范畴,而且随年龄和年级增长,学生更加倾向于喜欢教师情感性品质。
教师情感素质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受到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普遍关注。梅奈特认为师范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绪反应的意识及教师对这些情绪的移情作用。瑞安斯研究发现,优秀教师较之于一般教师更能进行肯定性的自我认识及评价,他们自认为情绪稳定、自信、精神振奋、爱好广泛,喜欢同别人交往。卡尔·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教师职业状态应该是“情感投入、和谐一致、尊重学生。”他把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即真诚、接受、理解视为教学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出教师情感素质是友善、期待和激励。由此可见,情感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关键一层,是指以教育爱为核心成份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类型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于教师情感素质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研究。正如朱小蔓教授指出“离开情感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③吴娟《中小学人文学科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百度网2006-8-22
对于教学活动中情感需求,不仅符合学理和逻辑,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情感影响着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这种交流体现了教学的本质规律,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或知识体系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和信息的提取;二是教学过程中
④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情感控制的有效度。课堂教学既是教授知识的过
程,也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行为,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教学正是以情感人的,教师的教学情感往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同时情感影响着认识活动,列宁曾指出:“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⑤可见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作用。因此说,真正的教学并非只有娴熟的传授知识的技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连接,是教师以自己的“薪”去点燃学生的“火”,从而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创造。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是饱含着丰富情感④王国飞《试论对教师的情感管理》.jyxbxx.2006-5-4
⑤侯娟珍《谈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情感作用》运城幼专网2005-11-22
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只有教师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情感,才能驾起师生之间的心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堂情感的动力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所以,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教授的学科,并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三、教师情感的培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保持积极丰富的情感,做到对学生动之于情呢?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人与机器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情感
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快乐的课堂,就要具有愉快的教学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施加健康的情感教育影响。因此,要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工作热情
教育情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调节剂。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有一种激情,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调动教育情感,对同事、对学生、对教学工作都要有一种教育的亲情、热情、真情,这对保持教育意识的情感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持好心境,使自身有一种良好的教育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心态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态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心平气和,要具有一种文气,这是一种文静之气,能够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谦和的态度,达到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对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要坚持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教育态度。
三、加强人文修养,不断汲取文化能量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修养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中的善,道教文化中的真,
儒家文化的和,艺术文化中的美,当代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都是重要的文化精神资源。教师在精神修养中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不断地从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地凝聚精神能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感实质上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教师精神,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施加人文精神的影响。
四、加强心理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世界实质上就是精神世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精神上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人格、教育意识、教育情感、教育智慧、教育心态、教育创新能力的修养。在教师精神修养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意识,能够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养成良好的教育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不断地反思自身教育方面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使自身的教育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在一种心理健康的水平。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丰富细腻的人文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能够施加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影响,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把语文教学同心理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丰收。
五、加强教师教育道德修养
教育道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信念、教育责任感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教育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精神境界。教师要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有坚强的教育信念,对待学生既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有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态度,有强烈的教育事业心,有热爱教育工作的情怀,不断地净化教育的心灵,调整好教育的心态,做到以良好的教学心态调节和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教学心态影响学生的心态,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真正能够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六、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教学生活的空间,丰富教学生活的内容,增加教学生活的情趣,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如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学生密切进行心灵交流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饮食习惯等等。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写作的习惯,有良好的自我反思和自律习惯。在教学工作中生成教育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旺盛的精力,使教师的教育精神充分显示教育能量,张扬教育的个性和教师的教育风采。
浅论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沈三初陈舟蓉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且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它除了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外,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多方面。
新课程使课堂的外延有了极大的延伸,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由于新课标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的过程,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将在教与学中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重要的组成。“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文本素质;而在决定教师文本素质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教师的阅读视野是最基本的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教得好、出新意,讲课时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就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一、教师的阅读视野宽阔,会为教师独立解读文本提供一个自如的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教师在教读每篇课文前,除认真研读文本外,还要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著作、背景资料等方面中去。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丰富自己,获得课文中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加深对课文解读的层次。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一味地依赖“教师用书”、“教案选”,只知利用其中现成的解析与观点,久而久之,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便会日益萎缩。反之如果读的书多了,大脑中的
库存必定多了,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会比较深刻与独到。当你充满哲理的思想展现于教学时,一定会让课堂充满穿透力,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而影响他的一生。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学生必定会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和内容产生困惑,茨威格没有赞美成功者,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为什么?其实这是整个文本最能引起学生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之处。作者通过赞美失败,来赞美勇于探索、勇于献身、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来赞美这种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教师可以以自己丰厚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理解人类历史上失败的英雄:岳飞精忠报国,虽遭杀害,但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但英名留芳;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却从此结束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徒步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气温高达70度的戈壁中一去不返,却用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后两则故事是学生不太了解的,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因深深迷恋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大量地深入阅读,在课堂上便化为一种教例,如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科学沉冤了三百年;维萨里《人体构造》引来横祸,赎罪惨死海岛的故事又在课堂里都成了加深学生对这个“悲剧”的不一样的理解。当教学《真正的英雄》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毁于一旦,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悲剧再次上演,学生已能从奋斗、从事业的追求、从自我的挑战中去看待人生的价值,了解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每个如何去展示自己人生的价值。作品要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内涵。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翻开《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的集子时,便会有更长久的思考了。
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尔基说:“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二、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要熏陶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光课文还是不够的,语文教师必须大量引进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吸取充盈的人文性的精气。这就要语文教师自己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有充沛的人文精神。如果自己缺少作品的积累,自然就无法感悟到语言美和文章的气质、神韵。教师阅读的缺失,必将导致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固且不谈教学只能从课文到课文,从形式到形式,拘谨死板僵化,学生整体的素质受到影响外,教师阅读能力的缺乏又将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无序和低效。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要我们语文教师重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兴趣、方法、择书等方面做好向导。优秀的书籍,可使学生得到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受到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缺乏阅读的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每一个青少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自我教育目的。”语文教师要从心灵成长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择书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避免学生陷入盲目读书的误区。教师根据作品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作家、写作背景、作品疑难点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运用的方法等。这就势必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所推荐的课外书目有细致深入的阅读。只有经过自己细致的研读,才能与经典文本对话,与大师对话,与文化对话。人文阅读,并且只有人文阅读,才能给予我们智慧、感情和灵魂,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在精神上完整的人,才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并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进行准确地评价。让那些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信念的书,在学生中构筑起一个阅读世界。如小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曾经陪伴着我度过许多充满思辩的夜晚,它以古老寓言形式诉说一个追寻梦想的牧羊少年故事,1993年起从拉丁美洲红遍全球,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译成57种语言,被誉为现代人心灵的圣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虽然没有在“课程标准”的推介范围里,但经过竭力的推荐,其中的故事和隐含的哲理,使学生深受教益,启迪了学生对人生梦想的追寻。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丰富细腻的人文情感
三、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信息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我提倡教师要“越界阅读”。越界阅读是心智的饮食,给心智阅读的饮食要多元均衡。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读精思”是享用阅读美食的不同方法。阅读让教师丰富自己,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生常常搞不清“振聋发聩”和“震耳欲聋”中此“振”与彼“震”的区别。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亦语焉不详。在阅读国学著作《龙•神话与真相》一书“龙神话之谜的揭破”时,有对“辰”有关的一类字群的阐释。其中“雷发声,连房屋都可以打破,叫做震”;“使潜伏的东西爬起来叫做振”。“振聋发聩”的“振”与“发”在同一个成语中,会不会表达相同的意思?学生对“奋发”的词语是从小学起便深入于心的,会不会“振”亦有“奋”的意思?于是就查阅了《说文》,其云,劈历,振物者;从雨辰声,而振字,《说文》云,振,一曰奋也;《广韵》云:裂也,又动也。敲锣鼓使发声也叫做振。因验证了“振”与“奋”的关系,在教学中大胆地教于学生如何区别这两个“振”与“震”,于是便再也没有写错这两个字的学生了。教师因为阅读和阅读中产生的联想,能在教学中运用以一种语音为联系的纽带而衍生整整一个字族的系统性语义,如“辰”有关的“震”、“振”、“赈”、“晨”及“娠”等,通过区分其各自的意思,这种方法要比仅着眼于个别字的孤立字形而想当然,猜谜一般的说解,望文生义要高明得多了。在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既提高识字的效率,又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脑海中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四、把语文教出语文味,取决于老师内在的语文修养;让语文教学富有高度,更取决于教师读书的深度。教师爱读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书的喜爱,教师的语文修养决定着对学生素养的提升。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但有些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消化,替换和阐释,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阅读功底。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美学小品。教学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专业知之不多。如果阅读了吴冠中的散文《我负丹青》和《望尽天涯路》,便会对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吴冠中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教师因为对作者艺术追求的了解,教学中便自然会从“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切入课文,抓住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入手,“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即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文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教师引领着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时,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让学生在品味“桥之美”的同时,还进行了一次审美活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使其的人文内涵又增加了一个层次。
教师阅读视野的开阔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巨大的。一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智慧的光辉总是充溢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大量阅读后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必定会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也吸拾着其中的精气,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语文考分的提高,更多的会是一种精神的财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让我们通过阅读聚合百家精华,做一个有责任心又幸福的语文教师。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真正将教学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来做,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去。
二、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利用多种适合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有机的、整体的、有计划的、分步骤地编写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主用,也就是教师的助学作用、评学作用、督学作用和同学作用。在高效课堂中,具体来说:
1、明确教学目的,产生主动性,解决学生要学的问题。
2、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解决学生爱学的问题。
3、教会学生方法,形成独立性,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
4、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自学性,解决学生想学的问题。
四、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善于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教学内容,并改造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变“教材”为“学材”。
五、教师精讲点拨。高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精讲,要求达到“精确、精炼、精彩”。有的专家说,“平庸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想象、思考。
六、抓好课前预习。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预习,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和自学意识,变厌学为乐学、被动学为主动学。
七、抓好学情反馈。抓好学情反馈和反馈后的归纳总结,使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难点、疑点、困惑点,从而使课堂更高效。学生会的教师一定不讲,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八、注重环节意识。高效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环节意识,要求丝丝相扣,承转自然紧凑。导入、过渡、承转、小结、提问、讨论、训练、讲评等课堂环节,要求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九、转变教学方式。高效课堂,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教为教与学并重,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由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和能力并重,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十、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愉悦的竞争的课堂氛围,具体来说:
1、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
2、搭建舞台,让学生的眼亮起来。
3、适时鼓励,让学生的手举起来。
4、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5、积极评价,让学生的脸笑起来。
高效课堂的内涵李丙亭
(一)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二)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
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主体,既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三)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
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四)内涵概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五)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群学、对学、群学。
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教育改革必须是零风险的。失败了,学校还可以继续生存,但是我们学生的学习机会不会再有。校长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
二、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敬畏生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想成为好人的愿望”,并对学习有困难的、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保持“怜爱”之心,当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需要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正是他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无知,相信生命的潜能,小心谨慎地呵护每一个纯洁的心灵。这里有一句话,我以为当教师的都应该牢记:在学生身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严厉打击的。教师们要从对“难教的学生”是怎样形成的思考中反思自己的工作。
2、懂得认知规律,在认识学生的学习困难,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学生的眼光观察问题、用学生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对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规律都要有基本的认识,能恰当地利用一些资源和直观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理解和相互联系的水平。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在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上,教师用什么来影响学生,主导学生的行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有一个常识: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无限信任的人的时候,教师才具体较强的号召力。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一、课前准备的要求
1.深入挖掘教材
挖掘教材要紧扣新课标,体现整个教材体系的要求,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搞清拓展领域,做好学生成长能力设计,明确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及学生情感形成的目标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及实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倡导“自主研究文本、发现问题——广泛占有材料、感悟提升——集体研讨、回归文本”的教材挖掘模式。
2.精心编制学案
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①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功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工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分层设计,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②编制走程序,至少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每一组编制一节课的学案,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与组织研究。定稿后印发给每位老师,或拷贝给每位老师、或电子稿上传至ftp,实现资源共享。
③学案内容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自学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学案应有所侧重和不同);训练学案(小单元过关用)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④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级别、评价等级等内容。
⑤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初中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学计划规范
1.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熟悉内容体系,明确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各单元知识的联系,明确初、高中相关联、相衔接知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拟订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包含:(1)学期教学目标;(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研专题以及集体备课、研究课、公开课的内容与时间安排等);(4)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5)教学辅导计划。教师应在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制定教学辅导工作计划,制定培优、辅中、转弱的具体措施,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二、备课规范
(一)单元备课
1.全面透彻地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能把握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本章节(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与各章节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全册中的地位,基本概念、主要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确立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能准确无误地掌握讲授内容。备课中,能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注意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制订学科章节或单元备课计划。
2.单元备课包括:(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措施;(3)教学方法;(4)课时划分(应明确各课时的主要内容)和集体备课分工;(5)教具及学具准备。
3.单元备课放臵在本单元课时备课之首,与课时备课一起装订。
(二)课时备课
1.认真设计课时备课,所备教学案要能体现课改精神,要围绕三维目标编写教案,要符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每个教案至少要有二至三个需小组合作的问题,能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办法必须具体,有可操作性、实效性;教学程序安排科学有序。每个教案必须有当堂检测,
检测题要精选。作业分层布臵,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不同水平的学生布臵不同梯度的作业,以利于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课时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法与学法;
(4)教具与学具准备;
(5)教学过程。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需探究和启发引导的问题、提问的内容、板书的设计、反馈练习的内容、教学小结、布臵的作业等;
(6)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如教案实践情况,教学创新,遗漏待补,问题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3.根据备课,写出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也就是预习案、学习案和练习案,导学案主要包含预习提纲或预习检测,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注意不能将导学案写成习题案或知识的罗列形式,要真正起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求每节课必须有质量较好的导学案,与教案一起装订。
4.备课要求:
(1).备课要遵循“十备”:①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运筹帷幄;②备教材要融会贯通;③备学生要了如指掌;④备方法要灵活多变;⑤备教具要得心应手;⑥备语言要言简意赅;⑦备提问要发人深思;⑧备板书要提纲挈领;⑨备例题要举一反三;⑩备作业要难易得当。
(2).集体备课要做到先周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组织集体备课,互相研讨。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标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提倡分工协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保留原始记录,个人备课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案,不得复写或复印。
(3).教同一个教学班的教师至少每两周聚在一起进行一次班级备课。交流学生学习、思想情况,检查执行培优、辅中、转弱计划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辅导对象,制定班级管理对策。此项记录纳入班主任备课检查。
三、上课常规规范
教师上课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候课及课堂礼仪:教师在上课铃响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口。上课铃响,进入教室,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答:“老师好!”老师向学生点头致意后,学生坐下,然后开始上课。下课,老师说:“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回答:“老师再见!”。要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信息技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地点上课,任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最大教学效益。
2.语言: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声音大小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清楚。
3.教态:教态要端庄、亲切、自然。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课堂上抽烟。
4.课堂行为:严格遵守“安丘市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进教室上课要关闭通讯工具,不会客,不走出课堂,准时上下课,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不许提前上课或随意拖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得擅自将学生停课。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组织教学:任何教师必须做到有教案上课,实行教师上课教案包级主任或教导主任或业务校长审批制。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站立讲课。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采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贯切“三没三不两必须”即: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不讲解。每节课都必须有针对错误和弱点的纠正性和巩固性变式训练;必须做到双基节节清。将教学的中心落脚在学生身上,善于启发点拨,潜心语言交流,重视激疑释疑,落实“三讲”“三不讲”。严格要求学生,保证他们全神贯注,满腔热情的参与学习过程。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极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氛围,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6.小组合作及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提问,问题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有层次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用先自主后合作方式。小组组员要分工明确,防止优生独罢课堂;合作的方式要多样化,杜绝假问题假讨论。
学生发言参与面达到学生数的95%,学生有价值的发言率达到60%。提问和练习,要求要明确。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问题答案。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学生在课堂上临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时不能准确解答的,要在认真准备之后给予解答。
7.板书:板书简明、工整、讲究艺术,并有一定的速度。板书位臵要适宜,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字体大小适度,全体学生能看清楚。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丰富细腻的人文情感
8.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按要求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积极开发随堂实验,提倡以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做替代实验,鼓励和督促学生做好家庭实验,提高教具利用率。
9.多种媒体教学:要积极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种媒体上课,并熟练操作,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10.学法指导: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弄清楚知识与做题的关系,防止题海战术。
四、作业规范
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书面作业布臵
1.作业的布臵要依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遵循“三布臵”“三不布臵”。作业的布臵要体现代表性(抓重点精练)、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分层要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认真精选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凡布臵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做一遍。作业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臵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臵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臵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
2.作业量适中,难易适度,分档布臵,区别对待。各科课堂作业次数为学科课时数的二分之一,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间学生不做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可以留课外作业,其余学科一律不准布臵课外作业。学生课外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语文、英语可布臵学生写周记。
3.对学生作业必须严格要求,各科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
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双休日、节假日作业布臵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丰富细腻的人文情感
双休日作业布臵的科学性是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学校和老师布臵适量、高效双休日作业,既能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实践,给学生参与实践搭建较好的平台。双休日作业在适当减少显性作业(书面作业)增加隐性作业,可有以下类型:
1.自主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本周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给自己布臵作业,让学生做真正自己需要的作业。老师要逐渐引导学生。
2.实践性作业。就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手抄报,或是学生分组调研,或是学生亲身体验等。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适当安排一些参观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实践活动记录本,写活动感受、收获等。家长对活动写反馈意见。
3.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许多现象,或通过调查生活事例为下周学习知识作准备。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上网查询或图书馆查询或到新华书店查询,或者询问家长,或走向社会搞调查等方式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
4.家务型作业。让孩子管理家庭事务,承担家务劳动。孩子可从中了解父母持家的不易,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
5.预习性作业。在较长的节假日可布臵预习性作业,但必须印发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练习题)。
(三)批改作业
1.作业的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字迹要工整、规范,要富有人性化和激励性批语,批改要有鲜明、统一的符号,要标明批改日期,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和总批。
2.批改时既要检查作业结果,又要检查解题过程。批改要有记录,对好坏两方面的情况及时记载在作业批改记录本上,确保作业讲评的针对性。
对新教师的要求和建议
一、注意仪表风度、重视细节小节
教师庄重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穿着、幽默的谈吐、迷人的微笑、恰当的手势既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会让学生对你蒙生敬意,拉近师生的距离。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做到仪表端庄而不扭捏;风度优雅而不粗俗;穿着打扮得体而不过于时髦;说话幽默风趣而不枯燥乏味;微笑对待学生而不是模眉冷对;讲课手势恰当而不是手舞足蹈;按时上课、下课而不是迟到、拖堂;关注学校和班级要事而不是漠不关心;注意生活细节小节而不粗之大叶、马马虎虎。
二、及时转换角色,尽快适应环境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应该及时做好由大学生向新教师的转换工作,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融为一体。时时处处告戒自己应自觉地以教师的基本要求约束自己,用教师的标准衡量自己,用骨干教师的条件鞭策自己。
三、练好基本功,精通多媒体
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练好教学基本功、而且要与时俱进,精通现代教学媒体。
教师规范、清晰、漂亮的纲笔字、粉笔字会吸引学生爱慕你这位教师,会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教师美观、有创意、总结性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本节课内容主旨或科学结论的思路图。
教师幽默的语言、宏亮的声音、简炼的答语、大方的教态会成功地烘托教学效果。
教师熟练地操作电脑、成功地下载文件,轻松地制作课件,自如地上网浏览、幽闲地网上聊天、快捷地发送e-mail邮件,会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资源。
四、征订教学参考,拓宽知识层面
对青年教师来说,征订教学参考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层面,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利于了解教材的文化、人文等背景知识。一般来说,当知道了自己所教年级及教材之后,教师至少应征订三种与自己所教的教材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五、研读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案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是各种考试命题的依据。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工作。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的方案。作为青年教师,上课前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借助于参考资料,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写出有创意的教案。
六、坚持候课制,提前一分钟到教室门口
候课制是指教师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教师提前一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会促使学生提前进入教室,提早做好上课准备,尽快进入上课角色,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七、上好见面课,迈好第一步。
无论在哪一种场合,不管做什么事,一个人第一次留给他人的印象总是最深刻、最难忘的。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就要上好每学期第一周第一天第一节课。作为新教师,更应上好见面课。我认为教师应该这样上这节课:
一进教师微笑向学生点关致意问好;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让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黑板上写的第一个漂亮的字或第一个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激动;第一道题的解法让学生新奇;第一次恰到好处的表扬让学生感动;丰富的表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幽默的话语让学生笑起来;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有用;教师的问题或疑问能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聚精会神;教师对课堂的小结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全身心地投入
走进课堂,教师应该全神贯注,把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走进课堂,教师应该神气十足,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用眼神传递你的信息,用眼睛表达你的心意——最满意——满意——不满意——生气——愤怒。
走进课堂,教师应该爱心无限,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心赢得学生的心,和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心心相印。
走进课堂,教师应该真情奉献,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豪情去激励学生。
走进课堂,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作学生最真诚的听众。
九、驾驭好课堂,控制好教学进程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课堂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有的学生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有的学生破坏纪律、干扰课堂秩序。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到制止违纪行为又不伤学生的尊严;排除干扰现象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批评教育学生又不会使他感到窘迫尴尬;表扬夸奖学生又不会使趾高气扬。
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课堂的重要内容。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个醒儿、给个暗示、做个手势、声音大点、用彩色粉笔作个标识等,提示学生注意听、认真记、精讲精练,全力以赴掌握重点内容。教学难点是一堂课中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讲到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节奏,难句化简、难题分解、复杂结构转换成简单句型、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度过难关,突破难点,掌握所学内容。十一、变换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重复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固定不变的教学手段、千篇一律的课堂用语、毫无新意的教学策略,就不能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就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作为年轻教师,课堂上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不断地改变教法、更新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课堂用语、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十二、微笑上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微笑指人脸上不显著的愉快表情,微笑是愉快的标志,微笑是一种至真至诚的情感流露。作为教师、微笑上课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实现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建立师生友谊、融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微笑上课具有神奇的力量、作用、效果。上课伊始,教师面带微笑表明师生关系亲近,教师教学准备胸有成竹。上课期间,教师面带微笑表明教学过程轻松自如,学生愉快接受知识。另外,学生从教师的微笑中读到的是尊重、鼓励与期望,体会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感受到的是教师对学生关爱,产生的是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临近下课,教师面带微笑表明这一堂课师生合作愉快、教学效果良好。
十三、讲课风趣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它能使生活圆润、减少摩擦;它能使成人顺心,减少烦恼;它能使学生学习顺利、减少枯燥乏味。因此,生活、工作、学习都不能没有幽默。
风趣幽默的课堂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让学生在良好、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每个学生都喜欢既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