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以“美为主题”的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
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目标: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美丽的大自然”,分别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自然风光”描述了大自然之美,侧重赏析;第二部分分别从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来鉴赏自然之美,让学生掌握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双慧眼发现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赏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歌曲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导入:一首优美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草原。轻轻地闭上眼睛,仿佛就能感受到那柔和的风轻裹着芳草的清香温暖地抚在脸上。远处悠扬的马头琴声,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无垠的广阔天地间回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出示课题——感爱大自然之美
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走进大自然
活动1:课件展示学生搜集的3组图片。(天文组、生物组、大自然组)活动2:分组交流:说一说: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通过这两组活动,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结论: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环节二:感悟大自然
活动3:视频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议一议: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何好处?
结论: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过渡:为了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同学们就应学会如何鉴赏自然美,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在你所欣赏到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
环节三:鉴赏大自然
活动4:观看图片:日照海滨图片;苏州园林图片等,归纳自然美的分类。思考:他们各有各的美,这种美有没有区别?(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自然美的分类)
结论: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小结: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的伟大力量使自然美上加美,成为美的自然。
活动5:散文欣赏——展示视频《海上日出》
师:作者是如何欣赏到海上日出的?是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描绘出这样的美景?
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导游去旅行吧!活动6:情景表演:选择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
第一站——黄山:多媒体展示黄山图片(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天狗望月、老僧采药等)
第二站——走进西湖: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结论: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环节四:关爱大自然
今天我们感受了大自然无尽的美,你收获了什么?
结束语: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慷慨馈赠。大自然赋予了人类许多许多,为了让美常驻人间,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关爱自然,善待朋友,大自然将会回报给我们一个更加美丽的生存空间!
篇二:《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
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这是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郭熙说过:“水,活物也。”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造园过程中总是不会忘记设计水系。在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呆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玻璃空间里,面对着现代科技产物,在思想上与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因此,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亲近水,因为水能给人带来清新、舒畅的感受。亲水区的设置与设计也是现在设计师在进行景观或环境设计时所普遍重视与运用的一种元素。寄畅园的水的处理也很成功,锦汇漪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心,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若断若连。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似隔还通,层次丰富。寄畅园的景色,也主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人园中,空间层次丰富多姿,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横跨锦汇漪的“七星桥”,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而是平桥,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水的溢漫丰盈。七星桥后面的廊桥,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让人产生无穷的意境。
2、空间美
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灵绝配而造成的。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一般来说,建筑作为人工景观,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考究的,尤其是园林建筑,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首先必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风景绚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无论建筑多寡,都要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它将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都具有精美的气派。同时,寄畅园围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布置北堂、东廊、南树、西山,曲折自由,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从造园艺术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而是以山水为主。下面,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人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园的“园中园”。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在每一个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在古代造园中被经常采用,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秉礼堂这组庭园,面积不到一亩,却非常整洁精雅,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向着庭院的一排漏窗关起来使厅堂静缢安详,开开来鸟语花香。室内布局秩序井然,室外别有洞天。倚坐在窗边低头看池中的游鱼嬉戏、抬眼望盛开的花草争齐斗艳,那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更为巧妙的是山水相映、人在画中的那种意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都能够尽情领略到艺术的神韵。秉礼堂对面有一排碑廊,碑刻很丰富,共有217方,统称《寄畅园法帖》。法帖的原碑,刻于清嘉庆六年(1801
年),现在展示的是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的,从这些碑刻上,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寄畅园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脉搏,可以聆听到寄畅园悠长的清音。这些稀世珍宝是寄畅园景色的绝妙点缀,它使寄畅园于自然美中更增添了人文美、历史美与艺术美。这排碑廊与整个庭院在一起孕育了寄畅园的品味与生命,体现了建筑与人文、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如今,它已成为寄畅园中一道光彩夺目的人文风景线。
3、意境美
意境深远。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即所谓的“意境”。寄畅园的空间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虚实相生的思想意境。在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上,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例如,穿过含贞斋,来到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从而造成“虚中见实”之效。而且。还有些地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处,映于竹石,有“实中见虚”之意。“形神兼备”也是寄畅园造园的宗旨,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模拟或翻版,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它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标准。寄畅园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同时也包含了与天地亲和的理想美、与环境互动的生活美以及与情感共鸣的融合美。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而且促进了山、水、建筑及植物景观间更复杂的穿插、渗透与映衬。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透气、聚景。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昼夜分明,四时异调,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经由漏窗进入庭园,就成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漏窗“聚景”,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之处,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香樟的幽香;可以闻听知了的呜叫、黄莺的啼声。漏窗使景致相互渗透,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浑然一体。窗框中映出佳景,成为天然图画,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体表现。
寄畅园是一个注入了历代造园者太多智慧和心血的巅峰之作,一个完全可以传之百代永远被人阅读的精品。而更重要的是,寄畅园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有灵性、有情感的生命体,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它。综观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不难发现,其特点鲜明,个性化强,充满了文人趣味与意境,同时也达到了空间美、意境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给现今的园林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今天的许多园林,只是一味地模仿或追求西方现代派的园林样式,从而失去了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与艺术载体的作用。如何把人文、历史、环境因素更好地融入现今园林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篇三:《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
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课前延伸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料搜集,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四幅画,这是我国西南部美丽的川藏高原。有位藏族小姑娘意娜就出身在这如画般的地方。关于意娜的故事,书本32页的小字部分给我们作了描述,下面请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出示意娜故事,配乐)
学生:朗诵(略)
教师:意娜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大自然的美,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家乡、大自然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走进大自然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大自然的资料,现在哪位同学把你精选的资料向全班展示,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示、介绍(略)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丰富了大家的眼球,接着我们翻开书本,看看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学生:三方面: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风光秀丽的大自然。
教师:回答的很好。第一方面是关于宇宙。谈到宇宙,许多人总是充满疑惑但同时又感叹她的浩瀚与永恒,深深为那繁星点点的广袤夜空而着迷。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多媒体出示:地球图片)这张照片显示了从太空35000公里处看到的地球。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的一侧,而银河系在所有宇宙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无边无际。
(多媒体展示九大行星)大家来看看这幅图展现了哪些内容?
学生:(略)
(多媒体展示星云、彗星、流星雨)
学生:(略)
教师:如果说宇宙是神秘、遥远而又令人敬畏的,那我们身边的生物世界却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大自然空间美}.
现在春暖花开,昨天同学们还去春游,接着大家一起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的生命和力量。
(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除了神秘的宇宙和奇妙的生物世界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开始同学们也介绍很多的,大自然的风光。
(多媒体展示泰山雄姿,三峡风光,草原秀色,蓬莱仙境,并进入名篇赏析《海上日出》)
教师:好,我们欣赏了很多大自然的美景,接着进入第二环节感悟大自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美丽的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二,她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空间美}.
学生:增长知识……
教师总结:娱乐休息;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欣赏写作能力;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启迪智慧等。比如天文学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科学发展,就是我们祖先欣赏自然美的结果。再比如海市蜃楼,我国人民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神奇现象并从科学上解释了这是一种大气折射现象。看来,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不仅我们有所感悟,古往今来,很多名人也都有感触,下面我们来朗读关于自然美的名言。
(多媒体出示)
“当我们厌倦人生,失去生活的希望时,有时会因看到山河的美而奋发;有时会因望见晚霞或朝阳而忘掉生活中小小的失望和忧愁,因而从失望中解脱出来”——引自《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学生:朗读(略)
教师: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进入第三环节鉴赏大自然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可能和人的性格、经历有关,如看落花这一事物,龚自珍在其著名的《已亥杂诗》中有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林黛玉葬花却很是伤心,哭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学生:和人的鉴赏水平有关……
学生:和人的心情有关……{大自然空间美}.
教师:下面我们回到书本,看小记者与陆教授的一段访谈,看看陆教授是怎样指导我们鉴赏自然美的,阅读书本34-36页。
(阅读3分钟)
教师:美的自然对象分为哪两种?
学生: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教师:这两种对象请注意区分。好,下面我们来辨别一下。
(多媒体出示图片)
辩一辩:神秘的宇宙;丰收硕果;蓬莱仙境;澎湃大海;北京天坛;日落黄昏;云中山峦;草原羊群;苏州园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书上提出的鉴赏方法有哪些?
学生: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发挥想象力,还要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教师:看几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
(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
黄山——飞来石,老僧采药,仙人背包,仙人下棋,丞相观棋庐山美景雷锋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