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作文
导航

感恩人生论文

2020-12

篇一:《感恩论文》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感恩之情

江苏省高邮市郭集初中张苏

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发展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4-2-1”的家庭模式,让万般宠爱集于“1”一身,一个个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现代教育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这种过分的溺爱与关注,滋长了他们的自主意识,甚至是叛逆意识,以自己为中心,目中无人,空视一切,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得接受别人的给与,挥霍着家人的爱,养成了自私,叛逆,依赖等坏习惯。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当我教育他们要“体谅父母,他们赚钱不容易,自己不要铺张浪费”时,他在座位上小声地说了句“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他们赚钱就是给我花的”。在看看他一身的名牌,推着时髦的赛车,我明白网上说的“毁掉的一代”。这也许仅仅是个别现象,但我觉得不能让他们成为“冷漠的一代”,我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

第一、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科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最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熏陶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社会道德以及林林总总的处世方法,它会帮助我们变得善良而有胸怀,坚强而有意志。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目标。语文教材中不乏蕴含正确价值观的内容。《都市精灵》《明天不封阳台》《春》是感恩自然,《我的父母》《父母的心》《散步》是感恩父母,《热爱生命》《幽静悲剧》《紫藤萝瀑布》是告诉我们热爱生命等等。教师在讲授中,应充分挖掘这些课文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字以外的精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对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角度和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我认为首先要教育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热爱生命。

大自然孕育并养活人类,而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犯罪等。要感念自然之恩,感谢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灵秀,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

其次是教育学生感念他人之恩,包括祖国之恩、教育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他人之恩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感谢老师,是他们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谢祖国,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感谢社会,使我们在文明、和谐中成长进步。汶川大地震后,我班级来了一个来自灾区的转学生,她亲历了汶川地震,也亲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建者们不辞劳苦、不畏艰辛,用大家捐助的资金,为他们重建了家园。在上《生命与和平相爱》这一课,我讲到犹太人的苦难,情感提升之时,我以此为素材,让这个同学将她发生灾难以来的见闻所感说给大家听,同学们也可即兴提问,在这一问一答中,让同学们感受苦难之后的恩情遍地,这样,不仅让学生热爱生命,也近距离的感受了祖国之恩和社会之恩。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使用这些材料,挖掘背后的意义,在感恩教育中,渗透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报得三春晖”的美好情感,定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理想。

第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方式。

语文课不是德育课,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从文中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中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特别是在课文的理解掌握与作文训练中,感悟感恩之情,生发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让语文课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课文文本里丰富的材料,构成感恩教育的基础。

当前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情调高尚、思想健康的名家名作,既有《背影》《我的母亲》等感念父母之恩的优秀作品,也有《享受生活》(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感念自然社会之恩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生动材料,里面潜藏着的丰富的感恩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课文,在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适时、适度、得体地渗透感

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

作文训练,是发掘感恩之情,养成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不但能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恩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感恩也不仅仅是几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从我做起,净化心灵,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争取成才,回报社会的行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的宗旨;“用感恩的心把爱传递”,这是学校的宗旨,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作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方设法地创设感恩话题作文,从灾后重建、父母养育、社会和谐等多方面延展开来,让学生多写感恩作文,使他们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恩素材,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感恩细节,潜移默化地起到感恩教育的目标。

林云霞《系列活动促感恩》(《班主任之友》〔j〕2007.02)

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02)

篇二:《感恩生活论文》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

论文{感恩人生论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考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以另一种心态来面对它。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所以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肯一次次牵扶,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兄弟姐妹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兄弟姐妹;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朋友;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成长。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让我更接近生命的真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让我们渡过了难关,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什么感觉都很莫然,大都抱着一颗戒备的心,很难放开心怀去感受一些东西,但是事实上是社会上好人并不少,但是因为个别的人的一些行为导致大家草木皆兵,把自己那颗温暖的心都冰封起来,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但是封起来不代表没有啊!。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过时了。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当耳旁不再喧嚣,当眼睛不再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感谢生活,在时间还没有完

全流逝得无影无踪的时候,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司马迁)感激环境,学会爱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

感恩,可以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患看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阳;可以是沙漠中断水口渴之人举步艰难之时发现一片绿洲;可以是迷茫无序之时忽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恩”,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谢”、“感激”,但也有此之意。感恩,是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恩,其实也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

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练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屈服。让我们的生命之路行进得更扎实,更稳固!;

篇三:《感恩论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摘要: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指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感恩是美德,而“忘恩负义”却是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是对人最重的一种谴责。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样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感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

2006年10月11日党中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体现了党中央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倾心呵护,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一些大学生为了虚荣心,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资助。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的大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怀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所谓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具有感恩意识就是要对帮助我们的人要有一种强烈的感情,“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都反应了强烈的感恩意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呢?{感恩人生论文}.

一、感恩教育对培育校园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其本质

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指导并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文精神的特点一是追求善和美,二是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换言之,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造福人类,求善求美。健康祥和的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良好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经过感恩教育的情感唤醒过程,把感恩教育引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融化校园中众多不和谐的价值观、人生观,促使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事业事半功倍。

1.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感恩教育对于我们追求德育实效,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中的展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感恩是做人的重要内涵。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无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及完善的人格。从德育的终极目的来说,育人是高校的最高任务,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是指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因和导向素质,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感恩是传统美德,是善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感知,引导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有助于大学生心胸宽广,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感恩意识的养成和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加强和提高,构建人文校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质是指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因,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感恩是传统美德,是也是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原因及分析

1.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够。古人极其重视修性养身,一个的性格的形成虽受外界影响,但也有绝大一部分是自己内心自制力在影响,一个良好性格的形成需要强大的毅力,而一种高尚品德的培养亦是如此,感恩之情就该从小养成,对于别人的恩泽不能想成想当然,怀有感恩的心会让你更加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与温暖。此外,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自制力差,是非善恶观念模糊的青少年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他们追求高水平的生活但是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这样一来,许多的青少年从小没有养成良好品德,致使他们的感恩之心在时光消逝中逐渐磨灭。

2.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发展和生存,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的教育教学范围。学生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最关心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高校培养“德才兼备”

得接班人,就要让学生“成才先成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解决对策

1.家庭教育。家庭是感恩教育的摇篮,是最基础的感恩教育的基地,其感恩教育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家庭中要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依从榜样”,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父母对长辈的孝敬与尊重,对他人报有感激之情,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培养感恩意识,润物细无声。亲子关系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加强针对性感恩教育,事半功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继家庭教育之后又一重要的教育类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道理的讲解。高校应积极设置与感恩相关的课程,通过言传、训练、矫正、巩固四个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配合矫正还应开设心理辅导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高校感恩教育的基本方法:一是借助理性——以理服人。其要点是先务于知、有的放矢、言语自然、长善救失。二是活用情绪——以情感人。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三是砥砺意志——以志激人。四是行为世范——以人教人。

3.自身道德素质的加强。大学生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珍惜老师与父母的劳动成果,才不会去埋怨他人与社会。大学生培养感恩意识的主要方法:一是明伦察物、学思结合。伊壁鸠鲁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质,而是生活在对那些关于宇宙的寓言所说的事物的恐惧之中,对于这个人来说,排除对所谓最主要的事物的畏惧,就是不可能。”二是反躬内求、省察克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三是身体力行、躬行践履。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刘少奇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的关键环节。

4.社会报恩教育。生活是德育的土壤,也是德育的起点,回归生活应该是新的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要从根木上消除传统道德教育的积弊,构建有魅力的道德教育,就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应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忘恩负义行为,争取各种媒体的宣传,从正面、从大范围来宣传感恩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感恩教育的氛围,这样既可以引起我们的社会、家长的足够重视,又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效果的巩固。

总之,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的严峻性、多因性,解决对策是从“四教”入手,发挥多层次的教育作用。“四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实现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目标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应探索体现时代特点的多样模式。

篇四:《大学生感恩论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感恩,是中华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有加强感恩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唯有播散感恩之情,这世界才将更加美好。感恩之心极其重要,对此,我们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薄弱,高校的感恩教育力度不够,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学校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工作,使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目标得到理清,教育内容得到创新。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感恩

古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篇亦在表达要时刻心怀感恩,此外“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思想都诠释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浸染在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它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在现在的社会,存在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种残酷的现实竞争以及商场原则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我们的思想逐渐趋于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而渐渐淡忘了感恩之情。

我们小组在省内外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

我们对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展开了分析讨论,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够

古人极其重视修性养身,一个的性格的形成虽受外界影响,但也有绝大一部分是自己内心自制力在影响,一个良好性格的形成需要强大的毅力,而一种高尚品德的培养亦是如此,感恩之情就该从小养成,对于别人的恩泽不能想成想当然,怀有感恩的心会让你更加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与温暖。此外,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自制力差,是非善恶观念模糊的青少年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他们追求高水平的生活但是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这样一来,许多的青少年从小没有养成良好品德,致使他们的感恩之心在时光消逝中逐渐磨灭。

二、家庭的感恩教育不当

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感受的是溺爱,而有些家庭则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缺少关爱,诸类原因都致使现代的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的品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

法、责任心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年轻时期饱受痛苦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好的生活,无怨无悔为孩子争取各种优越的条件,“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本没有错,只是家长在教育方面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恩之心,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并不懂感受爱,体会到更多的是利益的给予,从小的生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而不知回报;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受惠,而不知感恩;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而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样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留守青少年,寄居的他人家里的孩子没有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或者代监管的亲人因为年龄悬殊或责任心不强,只知道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关照,而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使孩子缺失亲情,丧失责任,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这些家庭情况都导致青少年不能从小养成感恩的意识。

三、学校感恩教育力度不够

许多高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但效果并不好,表面上看似有声有色的感恩教育,实际上渐渐透出些许苍白和无力。这主要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没有明确关于感恩教育的理念

有明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感恩教育的理念影响着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效率,总而言之影响着感恩教育的成败。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对感恩

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内涵以及教授途径没有足够的研究,在感恩教育方面目标模糊,使得高校感恩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展开。

2、感恩教育课程缺乏

经过调查,在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和感恩教育有关的课寥寥无几,有的几乎没有。这让我们不禁要思考,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人格塑成的圣地。而感恩作为一种基本的美德却没有得到培养,无论是那个年龄阶段,我们都需要接受教育,高校的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更要好好培养这些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品德包括感恩。

3、教育的途径及方式不够有效

据了解,在有调查的高校中,有部分的高校会开设与感恩教育有关的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问题主要在于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上,沿袭传统的说教方式是无法使得感恩意识深入人心的,起不到感化的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途径方面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而且在方式上也存在欠缺之处,感恩教育应该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高校进行感恩教育应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将其长期地潜移默化。

由此可见,感恩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发展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感恩教育。

一、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整个

篇五:《关于感恩的议论文》

关于感恩的议论文{感恩人生论文}.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文。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

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

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可以参考的有:1父母亲的爱惜、呵护

2老师们的指导、教诲

3朋友间的关心、提醒

4陌生人的帮助、风险

4大自然的恩赐、赋予

5失败后的鞭策、启迪

6祖国、民族的强壮、哺育

……{感恩人生论文}.

(四)怎样感恩

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以下给出几个小材料,通过这几个小材料,一一的总结出我们可以借鉴的感恩的做法:

一.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感恩人生论文}.

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

二、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

——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

三、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

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

四、国手拒绝回国原因哪般?

釜山亚运会之前,中国篮球协会召回在美国打球的王治郅,准备将他与姚明、巴特尔组成固若金汤的防线。然而,由于害怕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位无人能替的国手最终没有回国效力。比赛的结果可以想象,我们以几分之差屈居亚军……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感恩人生论文}.

——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英•萨克雷

5、“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文立芳

6、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巴金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卢照邻

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其大意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三、其它材料

1.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