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作者:朱清东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9期 初中新课改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情感教育则是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目标。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但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多地强调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既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又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让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是我们语文第一线的教师永远不变的追求。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实现既定的情感目标的呢?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 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 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为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而应在此基础上,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教材选入的课文大多脍炙人口的美文,从多方面反映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一位作家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浅谈小学语文情感目标的实现策略 ——《教学法》细读有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中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情感目标的实现是影响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老师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研究,为小学生的语文情感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建议,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对其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然后根据语文学科的表现特点以及规律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目标。同时,老师还要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去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因此老师要注重语文学习情感目标和环境的创设。 (一)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导入语文学习内容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情感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及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时,学生就会自觉地接纳相关的知识点。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充分的认识到实际生活和语文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经典故事导入学习内容 小学生还是处在爱听故事的年龄阶段,老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讲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语文小故事,在故事中提出一些语文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语文知识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氛围中,进行新的语文内容的学习。 (三)利用游戏导入语文学习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和游戏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愉悦的氛围内进 行新知识的学习,意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具有情感化以及生活化 情感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强化和调节的作用,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推动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老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进行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遵循教育性的相关规律,把语文知识的教授和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实践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实现情感目标。同时,老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以及态度教育,并结合语文知识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让情感教育自然的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二)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适度的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情感目标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以及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要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情感教育的目标。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制定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在达到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任务目标。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利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引导和点拨学生进行思考,实现情感目标。 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小学语文中“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利用小组之间的活动,通过折纸以及撕纸等实际的活动,把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自主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中的积极行动和思考,学生就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情感目标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感悟,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的基础上,用语文的观点去观察生活,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老师在每一节 语文课中都要贯穿情感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不断的激发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老师还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摘要:反思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以知识目标的达成为本位,结果造成教师在课堂中虽有意识,但却无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健康的成长。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来达成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四、提升教师素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情感价值观 凡是仔细阅读过《语文课程标准》的人都会发现,该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对本课程的目标与功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该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这样表述:“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寓言,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提出“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段提出“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都体现了阅读中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无庸置疑,这是对以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一种矫正。 然而,反思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以知识目标的达成为本位,结果造成教师在课堂中虽有意识,但却无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健康的成长。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来达成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因为人的交际而存在的,因此,语文与人紧紧相连,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紧紧相连,与人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 教材主要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大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饱含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在语文课文中,作者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人物、景物等,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阅读这些文章会情不自禁,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情感的能动,心灵的震撼会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子里,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而那种脱离了语文学习的说教、灌输,是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教师的情感是火种,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当教师的“情”与课文的“情”融为一体时,教师才可能把这种情传递给学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九年制学校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现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作一些浅析。引起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趣捕捉情感信任博爱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重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为重要。语文教材本身也颇具情感性,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 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情感教育,优化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即在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本身的品质,也能得到优化和提高。因为情感教学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当然是优化情感教育的最好载体。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原则是一致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的教育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 在。 二、把握教学内容,挖掘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初中语文1至6册的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二是表现一种至爱亲情;三是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情感目标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空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练,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爱护,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增强了求知欲,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想着重谈的问题。 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还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状态。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忌讳这个问题,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 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刺激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以为,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时尚”。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和谐,并有效地发挥其积极肯定的情感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迈进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课题。结合课文内容我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列举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案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在学生中开展早恋的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显著的。 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教学方法,用“爱”塑造学生的灵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怕被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在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情感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到感情投入,必须要具备热爱学生的美德。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临场发挥,捕捉情感,教师与学生借助文本进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策略研究 作者:朱福芬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63-0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语文教学目标。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情感目标是一个隐性的目标,是融于其他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渗透,不容易被把握。又由于平时检测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多数是以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造成情感目标得不到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目标的渗透与达成落到实处,笔者对此进行了近两年的研究。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一、融情于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生由于直观思维占主要地位,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外界直观环境的影响,如果创设一个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所以,在教学时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受情境的影响,学生就会把在情境中形成的情感带入到文本的解读中来,这种带入是无声的,是不依靠外力而完成的,是学生自觉的、不由自主的行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更加丰富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制作一个天门山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当学生被天门山的俊俏景色吸引时,再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的画面进行讨论,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时再引入新课:“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望天门山》,大家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描写天门山的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在情境中形成的情感走进诗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精神状态的转变。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二、融情于文,让学生走进文本